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电网公司
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
2010年9月
目录
1 概述 (1)
1.1 适用范围 (1)
1.2 编制目的 (1)
1.3 编制原则 (1)
1.4 编制依据 (1)
2小城镇的特征和分类 (2)
2.1小城镇特征 (2)
2.2小城镇分类 (3)
3 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的技术要求 (3)
3.1 总体要求 (3)
3.2 电网结构 (4)
3.3 供电设施 (4)
3.4 其它 (4)
4 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 (5)
4.1 A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 (5)
4.1.1 A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5)
4.1.2 A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主要特征 (6)
4.1.3 A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示意图 (6)
4.2 B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 (8)
4.2.1 B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8)
4.2.2 B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主要特征 (8)
4.2.3 B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示意图 (9)
4.3 C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 (11)
4.3.1 C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11)
4.3.2 C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主要特征 (11)
4.3.3 C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示意图 (12)
4.4小城镇低压典型供电模式 (13)
4.4.1 多层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 (13)
4.4.2联排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 (15)
4.4.3散居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 (18)
附录图例 (20)
1 概述
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的小城镇电力网规划建设。
1.2 编制目的
指导、规范小城镇电力网规划建设,满足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3 编制原则
(1)适用性。
兼顾不同经济水平、不同负荷特性的小城镇发展需求,覆盖大多数达到一定规模的小城镇。
(2)前瞻性。
小城镇电力网建设要适度超前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应防止盲目追求高标准。
(3)先进性。
符合电网技术发展要求,优先采用先进、环保、节能的配电设备和技术。
1.4 编制依据
(1)DL/T 5118-200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2)DL/T 5131—200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
则
(3)国家电网办[2006]266号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4)国家电网农[2003]35号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县城电网建
设与改造技术导则(5)国家电网发展〔2010〕492号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
网规划(技术原则)指导意见(6)国家电网农〔2007〕326号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
(7)国家电网农〔2007〕326号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纲要(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0kV配
电工程分册)
(9)国家电网农〔2007〕35号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
(试行)
(10)Q/GDW 156-2006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2小城镇的特征和分类
2.1小城镇特征
本供电模式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小城镇:
(1)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大多数、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作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中心的建制镇中心区或集镇。
(2)具有居住集中化、功能城市化、规模小型化的特征。
居住集中化体现在城镇建筑形态以多层和联排为主、居住区相对集中;功能城市化体现在融居住、商业、工业、医疗教育、行政办公等于一体,功能较为齐全;规模小型化体现在居住人口及面积较小,居住人口1-3万,面积1-5平方公里。
(3)经济水平和用电水平较高,年人均GDP一般不低于2万元,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量占较大比重,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和供电服务要求高于农村,重要用户需要采用双电源供电。
2.2小城镇分类
小城镇按年人均GDP分为A、B、C三类,各类又按负荷性质分为工业型、商贸型和综合型3种,详见表2-1。
(1)工业型:以加工、制造等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且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超过50%。
(2)商贸型:以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且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用电量比重之和超过50%。
(3)综合型:除工业型、商贸型之外的小城镇。
表2-1 典型小城镇分类
3 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的技术要求
3.1 总体要求
(1)小城镇电网规划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当超
前,满足今后5~10年负荷发展要求。
(2)电网布局合理、供电可靠、安全经济,逐步实现线路绝缘化、装备智能化、配电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
3.2 电网结构
(3)小城镇应具备2回及以上供电线路,重要用户采用双电源供电;向小城镇供电的变电站容载比不低于2.0;负荷较高、面积较大的小城镇,应至少有1座35kV及以上变电站。
(4)中压线路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5km,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300m;中压线路应根据负荷和电网结构合理分段,一般情况下可分为2~3段。
3.3 供电设施
(5)中、低压线路宜实现绝缘化,以架空敷设为主;中压主干线导线标称截面不宜低于150mm2 ,低压主干线导线标称截面不宜低于120mm2。
(6)新装及更换的配电变压器应选用 S11及以上节能型配电变压器。
(7)居民户用电容量应不小于6kW。
3.4 其它
(8)供电所与上级形成统一信息网络,实现光纤通信。
(9)100kVA及以上配电变压器应加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容量可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20%~40%进行配置。
(10)配套建设营业网点,并实现多渠道缴费。
4 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
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以中压电网为主,并兼顾低压电网。
中压(电网)典型供电模式按表2-1分为9种。
低压(电网)供电模式按建筑形态分为多层建筑区、联排建筑区及散居区3类,其中多层和联排建筑区按区域功能分为商业、居住和混合3种,散居区按区域功能分为居住和混合2种,共8种。
4.1 A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
4.1.1 A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注1:广义无功补偿装置具有动态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等功能。
4.1.2 A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主要特征
(1)A1的主要特征:供电线路来自不同电源点,线路以架空绝缘线为主,线路结构可采用双环网或双回路辐射,分段设备以断路器为主,主干线路公用配电变压器采用柱上变。
(2)A2的主要特征:供电线路来自不同电源点,线路以电缆为主,线路结构为双环网或拉手环网,分段设备采用环网柜,主干线路公用配电变压器以箱变为主。
(3)A3的主要特征:供电线路来自不同电源点,线路以电缆为主,线路结构可采用双环网或拉手环网,分段设备以环网柜为主,主干线路公用配电变压器以箱变为主。
4.1.3 A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示意图
图4-1 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A1示意图
图4-2 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A2示意图
图4-3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A3示意图
4.2 B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
4.2.1 B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4.2.2 B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主要特征
(1)B1的主要特征:供电线路电源来自不同电源点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线路采用架空绝缘线,线路结构为双回辐射或拉手环网,分段设备以断路器为主,主干线路公用配电变压器以柱上变为主。
(2))B2的主要特征:供电线路电源来自不同电源点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线路以电缆为主,线路结构为拉手环网,分段设备以环网柜为主,主干线路公用配电变压器以箱变为主。
(3))B3的主要特征:供电线路电源来自不同电源点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线路采用架空绝缘线,线路结构为拉手环网或双回辐射,分段设备以断路器为主,主干线路公用配电变压器以柱上变为主。
4.2.3 B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示意图
图4-4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B1示意图
随器动态
35kV变电所乙图4-5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B2示意图
动态无功补偿
图4-6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B3示意图
4.3 C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
4.3.1 C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4.3.2 C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主要特征
(1)C1的主要特征:主供线路可实现双电源,线路采用架空绝缘线,线路结构为自环网或辐射,主干线路公用配电变压器以柱上变为主。
(2)C2的主要特征:主供线路可实现双电源,线路采用架空绝缘线,线路结构为以拉手环网为主,主干线路公用配电变压器以柱上变为主。
(3)C3的主要特征:主供线路可实现双电源,线路以架空绝缘
线为主,线路结构为环网,主干线路公用配电变压器以柱上变为主。
4.3.3 C类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的示意图
图4-7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C1示意图
图4-8 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式C2示意图
自动无功补偿
补偿装置补偿装置
图4-9 小城镇中压典型供电模C3式示意图
4.4小城镇低压典型供电模式
4.4.1 多层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
(1)多层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表4-4 多层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2)多层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的主要特征
1)D1的主要特征:适用于建筑形态为多层楼房以商业为主的区域,配电变压器集中布置,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采用箱式变、柱上变。
2)D2的主要特征:适用于建筑风格为多层楼房以居住为主的区域,配电变压器分散布置,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以箱式变为主。
3)D3的主要特征:适用于建筑形态为多层楼房的混合区,配电变压器分散布置,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采用箱式变、柱上变。
(3)多层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4-10 小城镇低压典型供电模式D1示意图
图4-11 小城镇低压典型供电模式D2示意图
图4-12 小城镇低压典型供电模式D2示意图
图4-13小城镇低压典型供电模式D3示意图4.4.2联排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
(1)联排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表4-5 联排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2)联排供电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的主要特征
1)D4的主要特征:适用于建筑形态为联排建筑的商业区,配电变压器以集中布置为主,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以柱上变为主。
2)D5的主要特征:适用于建筑形态为联排建筑的居住区,配电变压器分散布置,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以箱变为主。
3)D6的主要特征:适用于建筑形态为联排建筑的混合区,配电变压器分散布置,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为柱上变。
(3)联排供电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结构示意图
街道
图4-14 小城镇低压典型供电模式D4示意图
图4-15小城镇低压典型供电模式D5的示意图
4.4.3散居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
(1)散居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表4-6 散居建筑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对照表
(2)散居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的主要特征
1)D7的主要特征:适用于建筑形态为散居建筑的居住区,配电变压器分散布置,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采用柱上变。
2)D8的主要特征:适用于建筑形态为散居建筑的混合区,配电变压器分散布置,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采用柱上变。
(3)散居区低压典型供电模式结构示意图
配变
M 图4-20 小城镇低压典型供电模式D7示意图
图4-21 小城镇低压典型供电模式D8示意图
附录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