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乘法分配律》及相对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归纳总结、概括的水平。

3、体会、感知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能用语言概括。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互动
1、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今天老师和大家再学习一个运算定律,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2、互动:老师和学生拍掌,学生和学生拍掌,引导学生发现拍掌的规律,感知分配。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和学生拍掌预祝合作愉快的过程,在拍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二、探究新课:
(一)情景导入,发现规律。

情境一:
1、出示买校服的情境问题
2、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说一说
3、解决问题(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教师相机板书两种算法,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①先算出一套的价格,然后算62套的价钱
62×(46+54)
=62×100
=6200(元)
②算出62件上衣和62条裤子的价钱,然后再加起来
62×46+62×54
=2852+3348
=6200(元)
4、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相等,并板书。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情境二:
1、出示计算长方形围栏的情境问题
2、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说一说
3、解决问题(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教师相机板书两种算法,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①先算长和宽的和,再乘以2
(5+3)×2
=8×2
=16(米)
②先算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然后把积加起来
5×2+3×2
=10+6
=16(米)
4、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相等,并板书。

(设计意图:再一次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
(二)、举例验证,概括定律。

1、观察这两组等式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
2、教师引导发现左边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是这个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加数,然后把积加起来,结果相等。

3、学生仿造再写一个或几个符合上面特点的等式,并鼓励学生通过计算验证。

4、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验证的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例子,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规律)
5、抽象本质特征
①观察这几组算式,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关系?
②学生先独自思考再在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先通过学生独自思考组织语言后再在小组合作交流,揭示本课难点)
6、归纳定律。

①指名汇报
②引导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不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书中表达,只要意思接近即可)
③教师出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能够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结果相等,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④假如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让学生尝试)后教师板书:(a+b)×c=a×c+b×c
⑤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
⑥事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创造,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字母或符号表示运算定律感觉咋样?学生说完后教师揭示“数学符号表示定律就是一种数学美”。

(设计意图:从抽象的算式到用数学语言总结概括运算定律,是学生思维质的提升,用符号表示定律让学生感知数学的美)
(三)深化,理解乘法分配律变式运算
1、课件出示:
2、学生观察这个算式的特点
3、让学生用画圆点的方法理解师引导理解,教师板演画圆圈的方法
4、教师相机引导
5、学习使用34×72+34×28,加深对乘法分配律变式的理解
三、练习反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中填上适宜的数。

①(12+50)×3= □×3+□×3
②15×(40 + 23) = 15×□+15×□
③78×20+22×20=(□+□)×20
④▲×★+●×★=(□+□)×□
2、选择。

请用手势表示准确答案的编号。

与 25×(4+8)相等的算式是()。

①25×4+25×8;
②25×4×25×8;
③25×4×8
3.观察下面算式的特点并计算。

四、拓展延伸(我要成为小小数学家)
a×(b+c)=a×b+a ×c那么a×(b+c +d)=a×b+a ×c +a ×d成立吗?
五、总结
1、老师的感想
2、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4×9+6×9 乘法分配律
○○○○○○○○○○ 62×(46+54)= 62×46+62×54
○○○○○○○○○○(5+3)×2 = 5×2+3×2
○○○○○○○○○○(学生举例)
○○○○○○○○○○(学生举例)
○○○○○○○○○○(学生举例)
○○○○○○○○○○(a+b)×c=a×c+b×c
○○○○○○○○○○
○○○○○○○○○○
○○○○○○○○○○
教学反思:
1、永远不能低估学生的水平,给他们一个适宜的支点,他们
完全能够撬起“地球”。

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发现乘法分
配律中用括号外的数分别于括号内的数相乘,先观察左边的一
组算式,再观察右边的一组数据,接着整体观察,边观察边引
导学生说,老师不厌其烦,学生说的让我很满意,但是下课后
我想是不是我说的多了,留给学生的少了,他们早发现了,仅
仅好多学生没机会表现自己,我给了他们支点,支点给的也适
宜,没给他们尝试撬地球的机会,是老师的错,学生的水平是
无限的,以后再不能低估他们的水平。

2、有错就改,不能留着错误往下讲。

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
号表示乘法分配律时,蔡旻璇同学的作业出现了错误:☆)
×☆×,我把他的作业在实物展示台
展示了,同学们都发现了,有的同学还站起了改了,我犯了一
个错误,没有在展示台上改正,多好的创意,当时的我意识到
应该改一改,让大家看看,但讲桌上没发现笔,全校老师听课,
为了赶进度就过去了,实属不该。

给学生在脑海里留下了错误,
不准确的阴影,我错了,大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