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
二单元集体备课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包括四篇讲读课文《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和《虎门销烟》,写作——我的长处,我的本领;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这一组的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培养使用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4.能在理解自然段意义的基础上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培养主动阅读相关拓展阅读的习惯。

6.能读懂习作的要求,向别人介绍自己的长处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

7.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

课文解读
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课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主题是爱国教育。

《我给江主席献花》让学生感受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欣喜的心情。

《天安门广场》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给我们
详细地介绍了天安门广场雄伟的建筑、非凡的地位和辉煌的景观。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教材。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

3.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预习学案
1.读一读
队伍地毯耻辱秩序井然热泪盈眶
步伐洗刷爱抚满面春风情不自禁
2.想一想
大家自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江主席为什么到香港来?
导学案
小组合作探究: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我”给江主席献花时有哪些动作?
课堂检测
一、火眼金睛
起()毯()懂()频()
启()毽()董()涉()
二、句子填空
1.他望着的我,地俯下身,地把我他那宽大温暖的胸怀……
2.江主席一走出机舱,就向欢迎的人群。


地走下舷梯,迈着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我和大家一样,挥动着手中的花束,高兴得
课后作业
同学们,你对香港还有哪些了解?畅所欲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
冒雨等待
激动献花
幸福难忘
《天安门广场》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雕梁画栋雄伟壮丽格外挺拔遥遥相对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翩翩起舞五彩缤纷
二、我能朗读课文。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三、想一想
你对天安门广场有哪些了解?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历史的天空》
课堂检测
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

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的大花园。

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天安门广场一片。

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

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

这段话通过对天安门广场上、、和的描写,写出了节日的天安门广场的特点。

课后作业
根据第六自然段,写一个欢庆场面。

板书设计
6.天安门广场
雄伟壮丽令人向往
教学反思:
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

因为准备了充分的资料和图片,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

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成绩绘画
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错误购买
2.我知道:
★徐悲鸿是一位著名的。

他最擅长画。

这篇课文是围绕徐悲鸿这个重点来叙述的。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哪些地方让你最受感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拓展升华: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徐悲鸿?
课堂检测
1.把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再接再(厉励)礼貌(待代)人(永勇)往直前
(奋愤)发努力日夜奔(弛驰)潜心临(模摹)
2.拓展练习,励志名言积累。

有志者,事竟成。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课后作业:
1.搜集徐悲鸿勤奋学习的故事,以及他的美术作品。

2.组织课外阅读,了解中外名人励志学习的故事,举行故事会。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立志成才
勤学苦练有志者,事竟成
轰动世界
8.《虎门销烟》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咆哮收缴销毁历史水泄不通
嚣张欺侮应邀彻底震惊中外
2.我会做:
消()历()寨()侮()泄()
销()厉()赛()诲()泻()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是什么?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销烟的气势?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升华:
今天一些地方毒品死灰复燃,它的危害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联系课文,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永不褪色的彩虹》
五、课堂检测
1.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的海滩()地站立挤得()
()的日子()地打击装点得()
()的盐巴()地赶来激动地()
2.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拓展练习:
描写人多的成语:
水泄不通
描写人们高兴激动的成语:
兴高采烈
六、课后作业:
1.复述课文。

2.观看电影或电视《鸦片战争》。

七、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
《练习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会看示意图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图标,弄清方向标,学会估算距离等。

2.投影出示:如果小芳从家到学校,你能帮她说说如何走吗?
听教师讲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从学校到小芳家的住址和走法。

并选1——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写写画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
1.先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再说说如何走,互相评议。

2.自写写画画,设计一张家庭住址“名片”。

教师巡回指导
三、说说家乡地名的来和变迁
1.根据自己整理的资料,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成语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练读。

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学生自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

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二、认识古诗、对联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

(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

(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避免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

我愿留下一颗赤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

“汗青”是指史书。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练背。

(2)同座位之间互背。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

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