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喉镜进行咽鼓管吹张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喉镜进行咽鼓管吹张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采用纤维喉镜给予咽鼓管的吹张治疗对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

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纤维喉镜给予咽鼓管的吹张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导管的吹张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采用纤维喉镜给予咽鼓管的吹张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分泌性的中耳炎纤维喉镜咽鼓管的吹张治疗临床疗效
在如今的耳鼻喉科中,分泌性中耳炎比较常见,一般其发病的机制及病因都比较复杂,大多是因为患者的咽鼓管开放与清除的功能,出现了免疫的变态反应、神经质炎症、感染、障碍等,导致中耳产生积液,患者的听力功能可能因为患者在患病后主诉不清或是疼痛不明显而造成治疗的延误,从而影响听力[1]。

本文探讨的是,对分泌性的中耳炎在临床上采用纤维喉镜给予咽鼓管的吹张治疗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

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纤维喉镜给予咽鼓管的吹张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导管的吹张法进行治疗,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40例,其中右耳55例,左耳40例,双耳27例,年龄在20岁至70岁之间,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

1.2治疗的方法
实验组的患者是给予纤维喉镜进行咽鼓管的吹张治疗,患者以平卧方式,在鼻腔粘膜收缩,使用呋麻液(1%)与丁卡因(1%)麻醉后,纤维鼻咽镜从鼻腔的对侧插入,对鼻咽腔与咽鼓管进行观察。

嘱咐患者进行吞咽的动作,滴管在咽口
张开后,深入大约0.5厘米,对咽鼓管的通畅可在滴管内进行空气的注入,如果咽口呈缝隙状,咽口的收缩使用麻黄素的滴入(1%),再将地塞米松(剂量为5毫克)与a-糜蛋白酶(0.5毫升4000U)的混合液注入,滴管在注入少量的气体后拔出。

每两天进行一次。

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的是传统导管的吹张治疗方法,患者以平卧位的方式,在鼻腔粘膜收缩,使用呋麻液(1%)与丁卡因(1%)麻醉后,咽鼓管的导管从鼻底伸入到鼻咽部,并以45度角面向受检测,对咽口以少量的气体给予通畅,再将地塞米松(剂量为5毫克)与a-糜蛋白酶(0.5毫升4000U)的混合液注入,每天一次。

治疗一个星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1.3疗效的评价
显著:患者的听力恢复,耳鸣消失,在言语的频率区上对纯音听力进行检测,听力在25dB以下,声导抗图是A型的曲线;有效:言语频率区的听力在25至35dB,临床的症状有缓解,声导抗图无变化或为A型的曲线;无效:检查的结果或症状没有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的实验数据使用的是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的资料使用(n,%)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组的120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患者显效为35例(58.33),有效为23例(38.33),无效为2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的患者显效为24例(40.00),有效为26例(43.33),无效为10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泌性的中耳炎在耳鼻喉科中发病没有年龄的差异,成人与儿童均会发病,其病因十分的复杂,免疫、感染等因素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导致咽鼓管的功能紊乱[2]。

因此,在分泌性的中耳炎治疗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周围病灶及原发病的治疗,对病因给予根除,咽鼓管恢复通气的能力,对引流鼓室内积液进行去
除,对中耳鼓室内负压的情况进行平衡与消除,防止鼓室粘连、中耳胆脂瘤及胆固醇的肉芽肿情况的出现。

在临床中对分泌性的中耳炎的治疗对纤维喉镜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因其具有细微、直观的特点[3]。

纤维喉镜可通过硬膜外的导管进行导入,其精确度可精确的从咽鼓管中进入到中耳中,给予中耳、咽鼓管的冲洗与注药。

此外,咽鼓管的咽口与鼻咽腔可在纤维喉镜下将其结构观看的十分清晰,有利于对该部位是否有病变的发生的辨别,鼻咽腔的圆枕与咽鼓管的咽口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损伤,有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上,有利于成功率的提高,比较容易控制[4]。

鼓室私膜炎症联合使用地塞米松与a-糜蛋白酶,有利于其炎症的减轻,对分泌物的粘稠状态给予改善,有利于听力的恢复及引流药物与鼓室的吸收,促进疾病的治愈。

中耳经过鼻咽腔并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就会咽鼓管,在其生理的状态下,内气与外气体的压力利用中耳腔在咽鼓管的间断开放来维持平衡,咽鼓管通气的功能因各种的原因导致其发生障碍,中耳腔中形成负压,毛细血管的管壁增加了通透性,中耳的粘膜发生静脉扩张,液体从血管中渗出,并在中耳的鼓室中形成积液。

可造成患者发生耳鸣耳痛、听力减退、耳闷等症状,其治疗的关键是通畅引流,对中耳的负压给予解除,对咽鼓管的功能进行恢复。

分泌性的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中耳的通气功能改善,中耳积液的清除,中耳的内气压与外气压的平衡,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导管法、鼓膜的切开置管术、波氏球法、捏鼻鼓气法、咽鼓管的逆行插管等,在治疗的疗效上各不相同。

切开术与鼓膜穿刺等有创的治疗,对中耳的负压可暂时的改善,积液也可暂时的清除,但是咽鼓管如果不能开放或不通,负压仍会产生,鼓室积液会再次出现[5]。

咽鼓管的吹张治疗时,通过自然的途径对鼓室的负压进行解除的,对生理结构不会造成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小。

本组的研究数据主要是对分泌性的中耳炎给予纤维喉镜进行咽鼓管的吹张治疗,在临床上的治疗疗效进行探讨。

经过研究表明,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数据表明,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在临床上采用纤维喉镜给予咽鼓管的吹张治
疗,临床效果导管的吹张治疗方法理想,值得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

结语:
在临床上对分泌性的中耳炎给予纤维喉镜进行咽鼓管的吹张治疗方法,其临床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的症状改善。

参考文献:
[1]卢凯.探析纤维喉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1672-5085.
[2]孙卫蔚.纤维喉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09(2):1672-5085.
[3]刘艳艳,徐明安.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药物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J].安徽医学,2014,35(1):30-32.
[4]颜艳萍,雷晓兰.咽鼓管吹张术后导管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实用临床医学,2014(3):72-73.
[5]刘跃辉,胡国文,邹平.地塞米松和盐酸氨溴索联合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4):8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