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词语的重叠格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新探
浅析现代汉语词语的重叠格式
杨晓辉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摘要:重叠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其语音、语法、语用特征近年来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已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文就现代汉语词语重叠的分类,格式,语义特征以及条件作出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语;重叠
一、名词重叠
1.AA式。

如爷爷、奶奶、爸爸、星星、本本、兜兜、裤裤、宝宝、桌桌、:时时、事事、处处、人人等。

2.ABB式。

如山沟沟、线团团、布兜兜、面糊糊、羊羔羔、烟嘴嘴等。

3.AAB式。

如毛毛虫、嘎嘎枣、拉拉面、温温水、牛牛车、跷跷板等,
4.AABB式。

如日日夜夜、年年岁岁、家家户户、花花草草、头头脑脑、规规矩矩等。

5.ABAB式。

如意思意思。

二、动词重叠
1.AA式。

如看看、听听、坐坐、谈谈、讲讲、换换等。

2.ABAB式。

如打听打听、解释解释、唠叨唠叨、照顾照顾、准备准备、交待交待、整理整理、讨论讨论、比划比划、指点指点、商量商量等。

3.AAB式。

如帮帮忙、点点头、散散步、洗洗澡、下下棋、打打球、算算账、看看报、过过瘾、拉拉票、诉诉苦、理理发等。

4.AABB式。

如摇摇摆摆、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蹦蹦跳跳、躲躲藏藏、拉拉扯扯、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嘀嘀咕咕等。

三、形容词重叠
1.AA式。

如红红(的)、大大(儿)的、小小(儿的)等,这一次词语后面经常附加了后缀“儿”和“的”。

2.ABB式。

如亮晶晶、红彤彤、香喷喷、甜丝丝、白茫茫、慢腾腾、硬邦邦等。

3.AABB式。

如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密密麻麻、轰轰烈烈、漂漂亮亮、大大方方、整整齐齐等。

4.ABAB式。

如雪白雪白、笔直笔直、煞白煞白、冰凉冰凉、通红通红等。

5.A里AB式。

如糊里糊涂、慌里慌张等。

吕冀平把
A 里AB式看作是AABB式的转换形式,例如“慌里慌张”是“慌慌张张”的转变。

四、数词重叠
1.AA式。

如万万、两两。

这种重叠也可以表示相乘,如“二二得四”。

2.AABB式。

如千千万万、三三两两、三三五五、七七八八、万万千千等。

3.AAB式。

如千千万、万万千等。

还有“百、千、万、亿”这几个数词形成的“百百千、百百万、千千百、千千亿、亿亿万”的重叠形式,
4.ABB式。

如千万万、万千千等。

同样还有“百、千、万、亿”这几个数词形成的“百千千、百万万、百亿亿、千百百、千万万、千亿亿、万千千、万亿亿”这八种重叠形式,其中以“千万万、万千千”为常见,其余的六种重叠形式并不多见。

5.ABAB式。

如千万千万。

五、量词重叠
1.AA式。

如个个、种种、张张、颗颗、句句、本本等。

2.AABB式。

如双双对对、口口声声等。

六、副词重叠
1.AA式。

例如:常常、稍稍、渐渐、恰恰、刚刚、白白、仅仅、偏偏、恰恰、单单等。

2.AABB 式。

如“时时刻刻、陆陆续续、的的确确、自自然然、反反复复”等。

七、代词重叠
1.AA式。

比如谁谁、哪儿哪儿等。

2.ABAB式。

比如怎么怎么、如何如何、哪里哪里等。

八、拟声词重叠
1.AA式。

如哗哗、呼呼、咚咚、哇哇、咯咯、刷刷等。

2.AAB式。

如咚咚呛、叮叮当、咚咚擦、提提嗒等
3.ABB式。

如哗啦啦、卡擦擦、咕咚咚、轰隆隆、咕噜噜等。

4.ABBB式。

如哗啦啦啦、轰隆隆隆、扑楞楞楞、吐噜噜噜等。

5.AABB式。

如乒乒乓乓、叮叮当当、嘻嘻哈哈、滴滴答答等。

6.A里AB式。

如呼哩呼噜、咕里咕咚、扑里扑拉、哇里哇啦等。

九、方位词重叠
1.AA式。

如前前、后后。

2.AABB式。

如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等。

十、其他类重叠
1.一些区别词的重叠。

如“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2.一些叹词的重叠,语义上增强语气。

如“哎哟哟、哼哼”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重叠在汉语词类中几乎无处不在,其中以动词重叠最为突出。

格式多样又有规律可循,有着深刻的语义特征和一定的限制条件,需要我们更加仔细深入地研究,总结出更科学的规律以便于更好地研究汉语、教授汉语、学习汉语。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5.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
[3]李珊.动词重叠式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08.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2.
[5]李思军.汉语名词重叠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06:176.
[6]蔡朝辉.探析汉语中名词的重叠[J].扬州大学学报,2007,03:51-54.
[7]刘红曦.动词重叠的制约因素[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02:71-75.
[8]王岩岩,钱多.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1:136-137.
作者简介:杨晓辉(1987.03-),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研究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中职语文。

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