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下第一单元 1 小车的运动
【课标要求】"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2)运动与力之二:常见的力
2.1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
2.2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教材分析】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与上学期第一单元玩具里的科学相联系,上学期是玩玩具,找问题,范围比较广泛。
本学期既是玩具里的科学的延续,又比上学期更有针对性,研究的目标更专一。
本课专门研究小车是怎样从静止到运动的,是孩子们很小就会玩的玩具汽车的抽象化和提升版,只需要做好铺垫,适当引导,学生就能体会到在让小车运动的时候,我们给小车施加了力。
【学情分析】学生从玩具的世界里走来。
在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研究的是玩具,在下册的第一单元,研究的也是玩具。
孩子们很喜欢。
玩小汽车更是最经常的事。
但是小车怎样才能从静止到运动?他们或许从来没思考过。
在本课中一提出,就会引起他们的思考。
有的肯定会说,是我推了小车,或者拉了小车,小车才跑的。
推和拉是不同的动作,却产生了相同的效果,他们肯定有相同的地方,这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这时出的力比较小,学生可能体会不到。
可以让他们拉一个蹲着的人,来体会自己付出的力量,从而来想推或拉小车的时候也是用了力的。
这样,本课的难度就解决了。
【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能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设计控制变量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2.知识目标: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难点】推和拉都会产生力,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小车12个细绳12根电子表弹簧秤12个砝码
【评价设计】两辆同样的卡车,分别拉着10吨和2吨的货物,同时从甲地出发,哪一辆车先到达乙地?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以游戏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课前小游戏:
1.(出示玩具汽车)怎样使小车跑起来?(学生演示)
2.让一位同学蹲在地上,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3.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的发现可能很多,教师应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及时地加以肯定,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进行处理,对有些发现如:同样都是拉和推,同学甲有时运动,有时不运动,有时向这个方向运动,有时向那个方向运动,要及时的加以梳理引导,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
1.学生提出问题。
2.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它静止的物体也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吗?有方向吗?还有其他的力能让物体运动起来吗?……
3.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进行“小车的运动”的探究实验活动
活动一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活动中准备的材料除小汽车外还可以用易拉罐、乒乓球、篮球)
2.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
(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
活动二小车钻“山洞”和过桥
1.提出问题:如何让小车顺利钻过“山洞”和越过小桥?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
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2.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教师先用多媒体制作好游戏规则,根据学生的讨论适当时机播放。
)游戏规则“让小车顺利地通过障碍物”规则:
3.活动记录:
4.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5.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分析记录后获得的发现,尽量让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交流,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交流他们的“发现”,让学生在发现中思考,进一步理解,认识推力和拉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记录与发现有针对性地展示于黑板上。
)
活动三小车运动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2.学生进行猜想并记录自己的猜想。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分工:一个负责计时,一个记录,一个动手操作,其他观察监督)记录表:
三、点播互动,建构结论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2.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3.教师将学生的记录与发现有针对性地展示于黑板上:
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向哪个方向用力,小车就向哪个方向运动
推力和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慢。
4.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比较一下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
5.(学生发表见解,可能会提出:为什么各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引导分析原因:可能是受到器材、桌面等因素的影响,等等。
)
6.通过这次实验,你们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自由谈感想)
7.小结:这节课的实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学结论是需要反复实验,反复验证的。
一次实验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并不一定完全科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它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咱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
2.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
(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推拉体验感受在推力拉力大小相等时,只有方向一致时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使学生在对推力和拉力有了全方位、立体式认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
3.活动评价:认为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为什么?
4.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5.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课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它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
【板书设计】1、小车的运动
推
拉产生力让物体运动
【教学反思】进行完拉同学的活动后,学生们提出问题时,大多数提问的是:推和拉哪种方式更方便?……竟然提不到力量的大小和方向。
我不得不进行了提醒:我们上个学期探究浮力的时候,浮力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们竟然一时想不起来。
我又问:浮力有大小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有。
我问:那么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吗?大家思考了一下,答:有。
我问:浮力有方向吗?大家努力思考了一下,说:有。
我说:浮力的方向不是向上的吗?那么推力和拉力有没有方向?学生们齐说:有。
然后才过度到推力和拉力的大小对小车运动有什么影响呢?然后进行猜想,力量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小车运动的方向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在探究实验中,学生分组用小车做实验。
第一次用一个钩码拉小车,做三次以上,记录时间,求平均时间。
第二次用两个钩码拉小车,做三次以上,记录时间,求平均时间。
孩子们不明白平均时间是什么意思。
我解释了一下,有少数学生听明白了。
多数还是不明白。
【资源连接】实验名称:小车的运动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或其他细线)
实验过程: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结论:相同距离内,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注意事项:
1、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垫圈的数量)。
2、教师要提醒学生每个实验都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