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潜蝇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根潜蝇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作者: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3期
摘要:大豆根潜蝇是农业有害生物,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是大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以幼虫蛀入大豆根部为害,阻塞大豆水分及营养物质的输导,致使大豆叶片枯黄,茎秆细弱,营养缺乏,不能正常生长,严重时根部烂掉,植株枯死。
关键词:大豆根潜蝇病害防治
1.发生规律
大豆根潜蝇在东北以蛹在豆株根部或被害根部附近土内越冬。
在黑龙江省越冬蛹翌年5月末至6月初羽化,时值大豆幼苗有1对单叶和1个3出复叶刚长出,羽化盛期为6月上旬至中旬,6月上旬产卵,产卵盛期为6月中旬。
6月上旬孵化,孵化盛期为6月中旬至下旬。
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
成虫需取食豆苗的子叶或真叶的汁液方能抱卵繁殖,取食前以产卵器刺破豆叶组织,然后舐食汁液。
取食处呈枯斑状。
成虫飞翔力较弱,其活动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在温暖的晴天,成虫多集中在植株上部活动取食或交配,在气温低,阴雨天或风力大时则栖息在下部叶背面,在无风闷热的阴天,整日可在植株上部活动。
成虫羽化2至3天后,在豆叶上或豆叶间交配,交配时间以上午7至8时,下午15至16时为多,交配后当日即可产卵。
产卵时喜选择幼嫩的豆苗,在近土表用产卵器刺破幼苗根部表皮,形成1个孔道,将卵产在里面。
每次产卵1粒,一般1株豆苗上产卵1粒,很少2粒。
每雌可产卵19至22粒。
成虫寿命6至8天。
卵经3至4天孵化,随即蛀入根部皮层及韧皮部中为害,随虫体长大,取食量增加而形成一条孔道。
被害豆株根系不发达,侧根少,根瘤也少。
植株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
幼虫期约20天,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幼虫陆续化蛹。
蛹期长达320天至340天。
1.1茬口:茬口不同,大豆根潜蝇发生程度不同。
重茬地越冬虫源数量较多,发生为害重;迎茬、正茬地发生较轻。
据调查,被害率重茬地为30%,迎茬地为15%,正茬地为
7.5%。
1.2土壤肥力:土壤肥沃程度影响着大豆苗的生长势,进而影响受害植株的的恢复能力。
调查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5%,缺肥,幼苗生长瘦弱,为害加重。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5%,水肥充足,促使幼苗早发、生长发育健壮,为害减轻,即使受害,恢复也快。
1.3播种期:播期不同,发生程度不同。
播种过晚,5月20日后播种的地块发生重。
因为在晚播地块,当大豆根潜蝇幼虫盛发时,大豆幼苗根茎表皮细嫩,有利其发生为害。
2.形态特征
2.1卵:长椭圆形,长0.4mm,宽约0.04毫米,白色透明。
末龄幼虫体长4mm,乳白色略发绿,前、后气门各1对,后气门较长,向内弯呈镰刀状。
蛹长2.5mm,长椭圆形,黑褐色。
2.2幼虫:体长约
3.2mm至
4.2mm,呈淡黄色,半透明,圆筒形,尾部稍细。
前气门1对,靴形,具24至30个气门孔,排成2行。
后气门1对较大,从尾端伸出与尾轴垂直,互相平行,表面有28至41个气门孔。
末龄幼虫体长4mm,乳白色略发绿,前、后气门各1对,后气门较长,向内弯呈镰刀状。
2.3成虫:体长2.2mm至2.4mm,黑色,翅为浅紫色有金属光泽,复眼暗黑褐色。
头部额约为一眼宽的1.5倍,上眶鬃3根,下眶鬃1根。
胸部盾片沟前正中毛列10行。
触角3节。
翅透明,略带紫色光泽,前缘脉粗大,翅脉具毛,径中横脉位于中室外侧2/3处。
腹部具黄绿色金属光泽。
腋瓣灰色,缘缨棕黑。
3.危害症状
豆根蛇潜蝇成虫刺破和舐食大豆幼苗的子叶和真叶,取食处呈枯斑状。
幼虫孵化后蛀入幼苗根部取食,为害主根的皮层和本质部,造成伤痕。
植株根部受害表现为根系不发达,根变粗、变褐,皮层开裂或畸形增生,或生肿瘤。
受害植株地上部表现为幼苗生长势弱,植株矮小、叶色淡黄。
受害轻者,在幼虫化蛹后,根部伤口愈合,植株恢复生长,但根瘤较小而少,顶叶发黄、荚少,质量和产量下降。
受害严重者植株逐渐枯死。
此外,幼虫造成伤口,还会感染根部病害,使大豆受害损失加重。
4.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4.1.1合理轮作。
此虫取食、交配、产卵的适温为20℃至25℃,在黑龙江省5月份为该虫羽化出土盛期,降雨后土壤湿润,对羽化有利,因而对成虫发生有利。
4.1.2适时早播、施足基肥,适当增施P、K肥,培育壮苗,增加豆株的抗虫能力,尽可能避开成虫产卵和孵化盛期,能减轻为害。
凡是播种早,幼苗生长发育快,当幼虫盛发时主根的木质化程度已较高,能忍耐幼虫钻蛀,受害则轻,反之幼苗根茎细嫩受害则重。
4.2化学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用80%敌敌畏乳油125g/667m2或40%乐果乳油200g/667m2,混拌细砂
20kg或浸玉米穗轴15kg,均匀撒在地内。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兰西镇农业综合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