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

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

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

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

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

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

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

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

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

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

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

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
题。

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五四新文学改变了传统且使西方文化元素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所以它是文学史上一个成功的范例。

B.鲁迅像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力图借外国之“火”,来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

C.“君子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保存了农耕社会“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价值。

D.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在于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变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是为了证明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现代文学”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
B.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指出了“盗火者”与崇洋者对待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

C.文章在第三段结尾处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D.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话是希望人们从改变世界的角度去认识饱学之士清理和阐释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洋分子热衷于使民族历史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说明他们不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理。

B.汉语白话文学比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当时的中国经验,因此它更能担负起“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为人们所接受。

C.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所以,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D.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徒具形式的中国文化不能用于“改变世界”,它不能得到人们的维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更愿意做我自己
周国平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

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

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处理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

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

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

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

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是自己的仇人。

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是自己的情人。

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这个更高的自我知道:自爱者才能爱人,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给人以损伤。

而只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

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

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侠。

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

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

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其他人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特性的。

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

这些都是心中的自我应该知道的。

心中的自我还须明白:有些痛苦是无法分担的。

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

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
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同情一开始可能相当活跃,但一旦痛苦持续下去,同情就会消退。

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

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和自己交朋友,还要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

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

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成为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你也会乐此不疲。

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

而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

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我曾和一个五岁男孩谈话,告诉他,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苍蝇。

他听了十分惊奇,问我能不能把他变成苍蝇,我说能。

他陷入了沉思,然后问我,变成苍蝇后还能不能变回来,我说不能,他决定不让我变了。

我也一样,想变成任何一种人,体验任何一种生活,包括国王、财阀、圣徒、僧侣、强盗等,甚至也愿意变成一只苍蝇,但前提是能够变回我自己。

所以,归根到底,我更愿意做我自己。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引用卢梭的话,认为卢梭的“自负”其实适用于所有人,即所有人都应只爱自己。

B.和自己做朋友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更高的自我”,因为这个“更高的自我”具备友谊的特征——理性的关爱。

C.结尾段既照应了题目,也呼应了首段的内容,强调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要做好自己。

D.本文在语言上深入浅出,哲意颇丰,启示读者要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做真正的自己。

5.请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6分)
6.第二段说,“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结合文本指出如何才能真正“做自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我国能源依赖、解决大气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行业列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奠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地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 - 2020年)》的相关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较为少见。

另外,燃料电池主要的原料为氢气,根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氢气的制造成本较为昂贵,使得其在市场化下的竞争力较弱。

(摘编自《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1.23)
材料二:
2016-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对比(单位:万辆)
材料三:
刷脸坐车、无人驾驶……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现实。

去年以来,多地开始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更“智能”,新能源汽车将与人工智能、5G通信紧密结合,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集成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合众新能源汽车创始人方运舟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不再是代步工具,而是将成为如手机一样的智能移动终端。

“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将是人们休闲的移动客厅,而不再仅仅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汽车主要依赖发动机的性能,而电控、电机和电池“三电技术”则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国产自主品牌插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翅膀,通过技术创新制胜电动车领域,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摘编自《未来智能汽车什么样》,新华社,2018.2.13)材料四:
虽然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在5个国家中排名第四。

但从分项指标看,只有新能源汽车显示竞争力排名第一,其他分项指标排名均不高,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基并不十分牢固。

在政策环境竞争力方面,虽然政策力度全球最大,但基础创新环境不足,应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在产业支撑力方面,我国虽然有较强的全产业链配套体系,但主要在国内市场配套,进入国际市场配套体系的较少,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同时,我国还需要在产业化服务平台、装备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企业前瞻性投入方面继续加强和提高。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7.8)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想要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就必须大力支持和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

B.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无论哪种类型,都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

C.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智能化,无人驾驶和刷脸坐车等看似科幻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都将转变为现实。

D.智能化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而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集成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产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如果能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并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就能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越。

B.材料二的图表显示,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差距很小,这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C.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智能移动终端,不再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而是可供人们休闲的移动客厅。

D.从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的分项指标的排名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9.根据材料,请你就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卢柔字子刚。

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

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

宗族叹重之。

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

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

军中机务,柔多预之。

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

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

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

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

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

赢粮冒险,经数百里。

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

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

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

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

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书翰往反,日百余牒.。

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

迁司农少卿,
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
...。

后拜黄门侍郎。

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

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
..,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

卒于位。

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牒,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如“度牒”。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柔文笔出众。

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卢柔为人孝顺。

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卢柔善于出谋划策。

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忠于职守。

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

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5分)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

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始闻秋风①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飑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

②拳毛:即蜷毛,马毛蜷曲貌。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
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
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
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
结构严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登高》中表明诗人心中郁积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红楼梦中的谚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在《阿房宫》中的原句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出两幅
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的文化血统之一,就是对知识和教育的极大尊重和推崇,即便是在今天个别地区拜金主义盛行,也还是认为家中有个考上 985 大学的比挣985万更加光宗耀祖——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被认为是光宗耀祖,任谁也改变不了。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高考,无论从考试的目的、内容、性质还是选拔的标准都不能,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将两者,因为二者都是国家最为重视的抡才大典。

对于科举考试而言,正史记录得最多的是名字和名次,某朝某代某年某科,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而在古代笔记中,却呈现出别样的记载,那就是但凡能者,大都不仅仅因为考生的八股文做得多么好,还必然有“品德加分项”。

“积德”和金榜得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于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我们而言,是
的事情,不过,():他们希望每一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管理者的生员,都能牢记自己的成功来自先祖的“道德基因”,也希望他们能继续行善政做好事,给自己的后代积德。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先贤们高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都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B.先贤们以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可以光宗耀祖终身必举的大事。

C.虽然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对有错,但是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D.先贤们高诵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且不论对错与否,反正早已沁到骨髓里去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而是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
B.我们应该体会到个中深意,不应将古人的这种观点简单视之为“愚昧迷信”
C.我们不应简单地批判古人的这种观点,而是应该体会到他们的善良
D.我们应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不应简单地抨击古人的这种观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百喙一词相提并论首屈一指不言自明
B.混为一谈相提并论蟾宫折桂不言自明
C.混为一谈一视同仁首屈一指显而易见
D.百喙一词一视同仁蟾宫折桂显而易见
20.阅读下面文字,提取信息,用一个单句给“可燃冰”下定义。

不超过90个字(包括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