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有它特殊的宇宙观与宇宙情绪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融;其次是他的美学研究证明了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形态——诗化美学——的
存在。这是一种与工具化理性化为特征的哲学美学明显不同的美学理论形态。
关键词:宗白华文化取向 同情意境诗化美学
Abstract
In 20th century China esthetics history,Zong Baihua is a flag.He knows well the western classical philosophy,esthetics and artistic,however in front ofthe formidable object,he has not lost;He to Chinese classical art esthetics,traditional culture energetic sentiment to deep,but he is not constantly conservative,defends stubbornly the tradition.In listening respectfully in the western process,he has discovered the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spirit perfection and the beauty.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from three parts to Zong Baihua's esthetics thought.First,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zong Balhua's esthetics thought.Mainly elaborates three questions:zong Baihua's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Zong Baibua's culture thought characteristic;The influence of his culture value orient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s esthetics.the goal is to clarify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terminus ofhis esthetics theory,Zong Balhua's cultural thought has affected his afterwards academic orientation;Second,has evaluated the core of Zong Baihua's esthetics thought emphatically,namely,the esthetics concept of sympathetic and the profoundly realization to Dan in his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These esthetics thought are established under the premise which profoundly realizes to the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therefore presents the bright Chinese characteristic.Third,longitudinal carefully examine Zong Balhua's esthetics thought from China and the West contrast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First is his unique esthetics research way,namely the Chinese tradition way of ”witnesses but said saves”,the philosophy esthetics which founds with Kane and Hegel compares,Zong Baihua's research way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tradition union is in perfect harmony;Next is his esthetics research has proven one kind of new esthetics theory shape——
poem esthetics--existence.This is one kind of shape w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h is different from esthetics
theory,rationals and tools are the character ofthe latter.
Key word: Zong Baihua;culture orientation;sympathy esthetics;artistic conception;poem esthetics
前言
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史上,宗白华是一面旗帜。他对西方古典哲学、美学和艺术的了解 少有人及,然而他却没有在强大的对象砸前迷失自我;他对中国古典艺术美学,传统文化精 神感情至深,他却没有一味保守,固守传统。在聆听西方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的健全与美丽。总之,在进行中西比较的过程中,宗白华张扬的是中国艺术及美学的独 特魅力。宗先生相信在未来的世界文化中,中国文化作为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应在“世界 文化”的花园里大放光彩,而不是被异化甚至淹没。
其二,宗白华的文化思想特征。文化的多元论一直是宗白华文化思想中最明显的特征。无 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还是在以后的学术研究中,在宗白华的眼里,东西方文化各有优 劣。在彻底批判旧文化的五四时期,他以客观辩证的方法看待新旧,他认为新是在旧的中间 发展进化,改正增益而出的,而不是抛弃旧文化,另起炉灶建立起新的。对人生观的极度重 视也是宗老文化思想的特征之一。审美化的人生不仅是宗老极力提倡的,而且他一生都在身 体力行。他对完满人格的强调也是不容忽视的。
而宗自华对中国艺术意境的研究是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背景的整体出发的,其最终的目 的是窥探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并使其得到澄明,从而使中国文化之花在世界文化花苑中绽放光 彩。这种观点是与他早期文化疗救,自治的思想是一致的。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从严格意义上 说,还是属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因为无论是对中国艺术中所蕴含的宇宙生命本体一“道” 一的揭示,还是意境创构过程中对虚实结合的强调以及对人格涵养的重视,都是自古及今“意 境”作为中国美学范畴之一,一直都包含的内容。但是宗白华对意境理论做了创造性的发展, 首先是他将“意境”从“不可思议”变得“可思议”,将“不可言说”变得“可言说”了; 其次是他澄清了意境与佛教禅宗之间不该有的纠缠不清的关系,从而使意境理论与儒、道、 佛三家哲学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得以呈现:再次就是他将一直局限于诗学理论的意境,拓展 到整个中国古典艺术一诗、画、音乐、雕塑、书法、舞蹈、园林、建筑等。而且尤其重视从 人生境界方面谈意境。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宗白华早期的文化主张,我们会发现作为美学理论建构的根基,宗白 华的文化思想始终影响着他后来的学术取向。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较为详 细的论述了二者的联系。其一,宗白华的文化价值取向。一战以后,面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和碰撞,中国文化面临着向何处走的困惑。宗白华提出了发挥民族文化的个性的观点,“中 国将来文化决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中国旧文化中实有伟大优美的,万不可消 灭”。那么中国1日文化中最伟大优美的是什么呢?通过比较,宗白华认为中国画在世界上是 独一无二的,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由此也可窥到,宗白华此时已把中国艺术看作是中国文 化中最具幽情牡采的一部分。随着在德国学习的深入,这种观点在宗自华的心中越来越明确。
摘要
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史上,宗白华是一面旗帜。他对西方古典哲学、美学 和艺术的了解少有人及,然而在强大的对象面前,他没有迷失自我;他对中国 古典艺术美学,传统文化精神感情至深,但他没有一味保守,固守传统。在聆 听西方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健全和美丽。本文从三个部分 对宗白华美学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一,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文化取向。主 要论述三个问题:宗白华的文化价值取向;宗白华文化思想特征:宗白华文化 价值取向对其美学建构的影响。目的是弄清楚作为美学理论建构的出发点和归 结点,宗白华的文化思想如何影响了他后来的学术取向。其二,着重评析了宗 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即同情的美学观和宗白华意境理论对“艺”中之道的深 刻体认。这些美学思想都建立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体认的前提下,因此呈 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三,从中西对比中纵向审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特质。 首先是他独特的美学研究方式,即中国传统的“目击而道存”的方式,与康德 黑格尔所开创的哲学美学相比,宗白华的研究方式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结合水乳
其三,宗白华文化价值取向对其美学建构的影响。首先,文化的多元论的观念,使宗白 华在回应西方理性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毁灭性危机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中体西用 或全盘西化,以及国裨派复古的老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其次, 宗白华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反映在美学思想上就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人生是什么?人生的真 相如何?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一连串追问开启了宗白华人生美学的大 门。可以说,宗自华以其一生向人们生动展示了一个超脱秀雅,恬淡自然的审美的人生形象。 艺术的精神,审美的眼光,创造的活力向我们展示了他全部的人生理想和人格风范。第三,
2
面对逻辑上和体系上比中国美学优越很多的西方美学理论,作为一个受过西方哲学严格 训练的现代美学家,宗白始终对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情有独钟。他对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特别 是对《易》的深刻发掘来揭示审美活动中的生命意味,进一步将美学理论建构于中国文化的 价值之上;而作为最早从形而上学层面展开中西比较研究的学者,宗白华融会贯通了中西文 化、哲学、美学和艺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他始终把中西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比较研究 建立在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精髓的深度发掘之上;虽然他对西方美学的概念、观点了然于 心,但他却没有机械地将其套用在对中国美学思想的阐发上,而是将这种比较上升到哲学高 度,从理论层面上揭示中西文化之不同,更为可贵的是在比较中张扬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中国 美学、艺术的独特价值。本文第三部分从两方面论述了宗白华对中国美学的学术贡献,其一, 独特的美学研究方式。结合中国艺术创作特性,用符合中国文化哲学传统的方法研究中国艺 术,而不是放弃本民族传统走康德黑格尔所开启的哲学美学道路;其二,宗白华的美学理论 呈现出与西方美学不同的理论形态,是独特的诗化美学。
艺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部分的认识,使宗白华一生致力于中国艺术的研究, 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在文化的冲突和抉择中的中国取向深刻影响了他的美学研究。终其一生,始终不 改其志。宗先生在其著作中所论述的同情的美学观以及艺境都是从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诠释中 转化过来的。他对西方古典艺术和德国古典美学固然十分向往,但他对中国传统美学寄予着 更深的情思。在他身上,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水乳交融,不着痕迹。深入研究宗先生的 美学思想,对我们建设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无疑会有丰富的启示。本文第二部分就集中论 述了宗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同情”和“意境”。在“同情的美学观”一节主要说明了“同 情”作为美学范畴的由来:它是中国传统“感物”美学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还详细区分了“同 情观”与“移情说”。西方“移情说”是二十世纪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物,在主体和客体关系 的理解上,明显存在着“扬我抑物”,重主体贬客体的倾向。虽然“移情说”在艺术欣赏和 创造中也强调“物我交融”,对象与主体合一,但它却无法从根本上弥合其哲学根基上的物 我、主客关系的分裂和对立。而宗白华的“同情”的美学思想却是真正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上的“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根据宗白华在其《美学》讲义中的解释,作为一种审 美态度,“同感”的含义有三:其一,主体与对象同其感情;其二,感情深入对象之中;其 三,把对象视为生命的象征。而宗白华最为重视的是第三种含义,强调了自我与宇宙生命的 融合,从中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宗白华对中国艺术传统价值的维护。在这一节中,还对“静照” 和“心理距离说”做了对比,从宗先生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了解到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距 离”。
存在。这是一种与工具化理性化为特征的哲学美学明显不同的美学理论形态。
关键词:宗白华文化取向 同情意境诗化美学
Abstract
In 20th century China esthetics history,Zong Baihua is a flag.He knows well the western classical philosophy,esthetics and artistic,however in front ofthe formidable object,he has not lost;He to Chinese classical art esthetics,traditional culture energetic sentiment to deep,but he is not constantly conservative,defends stubbornly the tradition.In listening respectfully in the western process,he has discovered the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spirit perfection and the beauty.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from three parts to Zong Baihua's esthetics thought.First,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zong Balhua's esthetics thought.Mainly elaborates three questions:zong Baihua's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Zong Baibua's culture thought characteristic;The influence of his culture value orient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s esthetics.the goal is to clarify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terminus ofhis esthetics theory,Zong Balhua's cultural thought has affected his afterwards academic orientation;Second,has evaluated the core of Zong Baihua's esthetics thought emphatically,namely,the esthetics concept of sympathetic and the profoundly realization to Dan in his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These esthetics thought are established under the premise which profoundly realizes to the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therefore presents the bright Chinese characteristic.Third,longitudinal carefully examine Zong Balhua's esthetics thought from China and the West contrast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First is his unique esthetics research way,namely the Chinese tradition way of ”witnesses but said saves”,the philosophy esthetics which founds with Kane and Hegel compares,Zong Baihua's research way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tradition union is in perfect harmony;Next is his esthetics research has proven one kind of new esthetics theory shape——
poem esthetics--existence.This is one kind of shape w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h is different from esthetics
theory,rationals and tools are the character ofthe latter.
Key word: Zong Baihua;culture orientation;sympathy esthetics;artistic conception;poem esthetics
前言
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史上,宗白华是一面旗帜。他对西方古典哲学、美学和艺术的了解 少有人及,然而他却没有在强大的对象砸前迷失自我;他对中国古典艺术美学,传统文化精 神感情至深,他却没有一味保守,固守传统。在聆听西方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的健全与美丽。总之,在进行中西比较的过程中,宗白华张扬的是中国艺术及美学的独 特魅力。宗先生相信在未来的世界文化中,中国文化作为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应在“世界 文化”的花园里大放光彩,而不是被异化甚至淹没。
其二,宗白华的文化思想特征。文化的多元论一直是宗白华文化思想中最明显的特征。无 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还是在以后的学术研究中,在宗白华的眼里,东西方文化各有优 劣。在彻底批判旧文化的五四时期,他以客观辩证的方法看待新旧,他认为新是在旧的中间 发展进化,改正增益而出的,而不是抛弃旧文化,另起炉灶建立起新的。对人生观的极度重 视也是宗老文化思想的特征之一。审美化的人生不仅是宗老极力提倡的,而且他一生都在身 体力行。他对完满人格的强调也是不容忽视的。
而宗自华对中国艺术意境的研究是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背景的整体出发的,其最终的目 的是窥探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并使其得到澄明,从而使中国文化之花在世界文化花苑中绽放光 彩。这种观点是与他早期文化疗救,自治的思想是一致的。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从严格意义上 说,还是属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因为无论是对中国艺术中所蕴含的宇宙生命本体一“道” 一的揭示,还是意境创构过程中对虚实结合的强调以及对人格涵养的重视,都是自古及今“意 境”作为中国美学范畴之一,一直都包含的内容。但是宗白华对意境理论做了创造性的发展, 首先是他将“意境”从“不可思议”变得“可思议”,将“不可言说”变得“可言说”了; 其次是他澄清了意境与佛教禅宗之间不该有的纠缠不清的关系,从而使意境理论与儒、道、 佛三家哲学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得以呈现:再次就是他将一直局限于诗学理论的意境,拓展 到整个中国古典艺术一诗、画、音乐、雕塑、书法、舞蹈、园林、建筑等。而且尤其重视从 人生境界方面谈意境。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宗白华早期的文化主张,我们会发现作为美学理论建构的根基,宗白 华的文化思想始终影响着他后来的学术取向。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较为详 细的论述了二者的联系。其一,宗白华的文化价值取向。一战以后,面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和碰撞,中国文化面临着向何处走的困惑。宗白华提出了发挥民族文化的个性的观点,“中 国将来文化决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中国旧文化中实有伟大优美的,万不可消 灭”。那么中国1日文化中最伟大优美的是什么呢?通过比较,宗白华认为中国画在世界上是 独一无二的,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由此也可窥到,宗白华此时已把中国艺术看作是中国文 化中最具幽情牡采的一部分。随着在德国学习的深入,这种观点在宗自华的心中越来越明确。
摘要
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史上,宗白华是一面旗帜。他对西方古典哲学、美学 和艺术的了解少有人及,然而在强大的对象面前,他没有迷失自我;他对中国 古典艺术美学,传统文化精神感情至深,但他没有一味保守,固守传统。在聆 听西方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健全和美丽。本文从三个部分 对宗白华美学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一,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文化取向。主 要论述三个问题:宗白华的文化价值取向;宗白华文化思想特征:宗白华文化 价值取向对其美学建构的影响。目的是弄清楚作为美学理论建构的出发点和归 结点,宗白华的文化思想如何影响了他后来的学术取向。其二,着重评析了宗 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即同情的美学观和宗白华意境理论对“艺”中之道的深 刻体认。这些美学思想都建立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体认的前提下,因此呈 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三,从中西对比中纵向审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特质。 首先是他独特的美学研究方式,即中国传统的“目击而道存”的方式,与康德 黑格尔所开创的哲学美学相比,宗白华的研究方式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结合水乳
其三,宗白华文化价值取向对其美学建构的影响。首先,文化的多元论的观念,使宗白 华在回应西方理性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毁灭性危机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中体西用 或全盘西化,以及国裨派复古的老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其次, 宗白华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反映在美学思想上就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人生是什么?人生的真 相如何?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一连串追问开启了宗白华人生美学的大 门。可以说,宗自华以其一生向人们生动展示了一个超脱秀雅,恬淡自然的审美的人生形象。 艺术的精神,审美的眼光,创造的活力向我们展示了他全部的人生理想和人格风范。第三,
2
面对逻辑上和体系上比中国美学优越很多的西方美学理论,作为一个受过西方哲学严格 训练的现代美学家,宗白始终对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情有独钟。他对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特别 是对《易》的深刻发掘来揭示审美活动中的生命意味,进一步将美学理论建构于中国文化的 价值之上;而作为最早从形而上学层面展开中西比较研究的学者,宗白华融会贯通了中西文 化、哲学、美学和艺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他始终把中西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比较研究 建立在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精髓的深度发掘之上;虽然他对西方美学的概念、观点了然于 心,但他却没有机械地将其套用在对中国美学思想的阐发上,而是将这种比较上升到哲学高 度,从理论层面上揭示中西文化之不同,更为可贵的是在比较中张扬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中国 美学、艺术的独特价值。本文第三部分从两方面论述了宗白华对中国美学的学术贡献,其一, 独特的美学研究方式。结合中国艺术创作特性,用符合中国文化哲学传统的方法研究中国艺 术,而不是放弃本民族传统走康德黑格尔所开启的哲学美学道路;其二,宗白华的美学理论 呈现出与西方美学不同的理论形态,是独特的诗化美学。
艺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部分的认识,使宗白华一生致力于中国艺术的研究, 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在文化的冲突和抉择中的中国取向深刻影响了他的美学研究。终其一生,始终不 改其志。宗先生在其著作中所论述的同情的美学观以及艺境都是从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诠释中 转化过来的。他对西方古典艺术和德国古典美学固然十分向往,但他对中国传统美学寄予着 更深的情思。在他身上,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水乳交融,不着痕迹。深入研究宗先生的 美学思想,对我们建设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无疑会有丰富的启示。本文第二部分就集中论 述了宗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同情”和“意境”。在“同情的美学观”一节主要说明了“同 情”作为美学范畴的由来:它是中国传统“感物”美学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还详细区分了“同 情观”与“移情说”。西方“移情说”是二十世纪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物,在主体和客体关系 的理解上,明显存在着“扬我抑物”,重主体贬客体的倾向。虽然“移情说”在艺术欣赏和 创造中也强调“物我交融”,对象与主体合一,但它却无法从根本上弥合其哲学根基上的物 我、主客关系的分裂和对立。而宗白华的“同情”的美学思想却是真正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上的“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根据宗白华在其《美学》讲义中的解释,作为一种审 美态度,“同感”的含义有三:其一,主体与对象同其感情;其二,感情深入对象之中;其 三,把对象视为生命的象征。而宗白华最为重视的是第三种含义,强调了自我与宇宙生命的 融合,从中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宗白华对中国艺术传统价值的维护。在这一节中,还对“静照” 和“心理距离说”做了对比,从宗先生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了解到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距 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