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200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想曲2000
幻想曲是由美国当代詹姆斯.列文指挥,
迪斯尼动画《幻想曲1940》(Fantasia 1940)(原名《幻想曲》,由于迪斯尼于2000年再次制作《幻想曲》为区别两者,《幻想曲》改名《幻想曲1940》后者为《幻想曲2000》(Fantasia 2000))无疑是一部有如动画历史坐标的存在。

被公认为是动画史上“永远不会随时间消逝的瑰
宝”。

《幻想曲1940》是第一部使用动画摄制机拍摄的动画片,开创了电影立体声的时代。

1940年在美国上映时,它空前绝后地将古典音乐与动画紧密结合,这是当时电影市场上非主流的奇特存在。

电影的商业性决定其最终盈利是影片目的,所以一般都以大众化的剧情片为主流。

而Walt Disney在当时却大胆的尝试了商业动画与实验动画的相结合的非主流剧情片动画,推出了《幻想曲1940》这样一部可以"听″动画并且"看″古典音乐动画作品(当时的宣传标语)。

而事实上《幻想曲1940》最初在市场上上映时并没有获得很高的认同。

一来是脱离当时电影市场的主流,二来也是当时的电影市场,动画在人们的心中的印象依然呈现的是非本片风格。


以《幻想曲1940》当时只能算是一部曲高和寡的存在。

然而,Walt Disney并没有因此放弃《幻想曲1940》,还成为到目前为止迪斯尼动画中重映次数最多的一部动画。

在1998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本世纪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并在2000年,迪斯尼又推出其续篇《幻想曲2000》。

这些都不言而喻的说明了一个事实:《幻想曲》作为第一部结合实验动画的商业动画,成功的取得了大众化的认同。

那么,《幻想曲1940》成功的原因在哪里?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幻想曲1940》。

事实上,《幻想曲》的最初构思并不是Walt Disney。

而是德国先锋动画大师Oskar Fischinger(奥斯卡·斐兴额)。

早在Walt Disney的《幻想曲 1940》诞生之前(1936年)Oskar Fischinger就与该片指挥Leopold Stokowski接洽过,希望通过二人合作完成一部关于巴赫音乐的动画片。

(原文:Economic pressures had forced Oskar to enter into a humiliating contract with Disney. After first joining joyfully the Disney artists working on "Fantasia" and hoping to find satisfaction, because it represented an idea which Oskar had thought of for many years (in fact he had discussed this concept of combined movement-form-color and music keyed to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Leopold Stokowski as early as 1936). Oskar soon found out that he could not convince Walt Disney and his staff of artistic values.——Oskar Fischinger. An Interview with Elfriede Fischinger.)
而最终这份合同转到了Walt Disney的手里,于是伟大的《幻想曲1940》诞生了。

而Oskar Fischinger则成为这一创意的“幕后英雄”。

而对于Oskar Fischinger,相信对“先锋艺术”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多多少少听说过他。

影片史学家Dr. William Moritz(威廉Moritz博士)称他为“Artist of the Century”即“世纪的艺术家”。

他是第一个将一生都投入于抽象动画的艺术家,他制作抽象影片的动机来自于对戏剧及音乐的喜好,可以说是Oskar Fischinger为《幻想曲1940》注入了其先锋艺术的灵魂,所以说到《幻想
曲1940》的先锋艺术性,那么就不得不提到Oskar Fischinger。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点,艺术的存在决不是孤立的。

实验动画其拥有的先锋艺术性也绝对不是一个只有动画技术的人可以创作出来的。

所以,“先锋艺术”必然的体现出其制作者强烈的艺术个性,可以说,他们是纯粹艺术的存在,如在斐兴额的作品中,绘画只是一种点缀方式,真正的艺术风格来自不同的创作方式及媒材。

在作品中放入自己的理念,使抽象化的思维成为形象化的
画面表现在眼前,成为视觉可以观察的。

而这些理念来自于艺术家的生活,观察,专业兴趣等等。

总的来说,对先锋艺术家而言,他们在运用身边可以得到的一切可以运用的事物表现自己的艺术理念,艺术追求(运用自己喜欢的东西结合表现动画或者是探索可以表现动画的一切手段)或者是人生观,思想观(运用简单的手法表现深刻主题、内涵的动画)。

先锋艺术家喜欢更进一步运用动画的时间去表现动态(上次记得是雍晴老师给我们看的一部《父与女》(?)具体名字记不清了,应该没错吧)。

他们除了具有相当的绘画或设计水平之外,很多都是对多方面的艺术有所了解。

而最多的就是与音乐的接触。

在我分析来,一是音乐带给人的抽象想象空间是最宽阔的;二是音乐与时间紧密结合。

所谓“视听语言”,即往往视觉与听觉的存在是密切相关的。

画面可以是无声的声音,而同样,声音也可以是无声的画面。

其他例子我就不说了,今天就只说Oskar Fischinger。

他是德国典型的先锋艺术家,并且与音乐有着颇深的渊源。

他童年时便涉足绘画,并且对音乐很感兴趣,学习了小提琴。

他的动画制作是受到早期先锋派艺术实验片的电影导演瓦尔特Ruttmann的启发。

20多岁的Oskar Fischinger 从那个时候开始试验有色液体和三维塑造的材料,例如蜡和黏土。

之后他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不断的尝试着运用不同的手段技术,制作抽象影片。

在可以使用多台放映机后,Oskar Fischinger
的作品中往往运用各种各样的音乐。

他把自己的兴趣运用动画手段表现出来了。

而后,他也不断的对颜色与音乐的相互表现进行研究,比较知名的是“研习”(Studies)系列,以抽象的画面配合古典音乐及爵士乐,呈现出两者结合的极大的震撼力。

1933德国先锋艺术实验动画受到巨大挫折,因为纳粹势力认定先锋艺术是“degenerate art”即“退化的艺术”。

Oskar Fischinger尽管在这样的时候也依然坚持着制作自己的艺术,在设法完成“Komposition和Muratti”之后,Oskar Fischinger因“Komposition和Muratti”而受到好莱坞的邀请,决定离开。

来到美国后,Oskar Fischinger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手法。

而这和当时美国的商业化是相悖的。

所以在美国的发展他并不能很顺利的进行自己的创作。

1936年,他与Leopold Stokowsk i公开的谈论签订了音乐和颜色运动形式联合的这个概念的一份合同书。

而后这份合同书因为Oskar Fischinger的经济压力最终到了Walt Disney的手中。

Oskar Fischinger最初听到Walt Disney的建议时是满意的,因为《幻想曲》表达了Oskar Fischinger多年来想要表现的东西。

《幻想曲1940》中Oskar Fischinger负责设计了约翰-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但后来的结果是他很不满意的。

因为Walt Disney并没有守信用,所有演播室艺术家简化并且修改所有他的设计。

而后他逐渐的转向了油画的创作,但他任然没有放弃制作实验动画。

在1949年布鲁塞尔国际实验片比赛中赢得了第1名。

Oskar Fischinger的影片在1984年被列入奥林匹克世界最伟大的动画影片的名单中。

可以说,Oskar Fischinger为《幻想曲 1940》灌入的先锋艺术的魂是绝对的得到肯定的。

然而,说道《幻想曲》,很多人即使没有看过动画,也听过和他相关的事;而要提起Oskar Fischinger(斐兴额)除了对先锋艺术有一定了解的人以外估计基本上无人知晓。

那么,《幻想曲 1940》的成功到底是为什么呢?
分析《幻想曲 1940》的成功所在(2)
分析《幻想曲 1940》的成功所在(2)——结合德国先锋艺术谈谈幻想曲讲商业和艺术的应用
2008年05月13日星期二 09:19
从对Oskar Fischinger的简介中可知,《幻想曲1940》中Oskar Fischinger负责设计的是约翰-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

上图是Oskar Fischinger负责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的截图。

可以说这是整《幻想曲 1940》8个片段中最抽象的一段。

完全没有剧情,没有具体的形象的事物。

伴随这音乐,动画中完全是色彩的运动组合。

而《幻想曲 1940》中,最受大家一致赞同的片段是那一部呢?
是以保罗-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为音乐的米老鼠的故事《魔法师的弟子》。

2000年的续篇中,这部是唯一保留了下来的。

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些小商品,玩具,你也很容易找到与米奇相关的东西,应该说米奇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存在。

当然,其周边产品数不胜数。

还有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The Nutcracker Suite)
其可爱的形象也衍生出一系列周边,而且销售量很高。

网上订货常常会断货。

即使是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Night on Bald Mountain)里的恶魔也同样备受欢迎。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Pastoral Symphony)
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
阿米尔卡尔-庞切的《祭神舞》(Dance of the Hours)
舒伯特的《圣母颂》(Ave Maria)倒是也和《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周边。

为什么Oskar Fischinger负责设计《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没有很好的宣传呢?不言而喻,首先他没有具体的形象可以刻画,其次他内容的抽象性并不能很好的被大众广泛的接受。

即使有周边,没有销售人群的保证也没有用。

而其他的几个片段,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可以找到。

而且形象大部分可爱生动、易懂。

比较大众化。

而眯起的是最受欢迎的,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是整个《幻想曲 1940》中唯一一个故事情节紧凑,易懂的!能广泛的被各个层次的观众喜爱。

而且从简介中我们还了解到Oskar Fischinger说最后的结果他是很不满意的。

因为Walt Disney并没有守信用,所有演播室艺术家简化并且修改所有他的设计。

那么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被简化了先锋艺术的抽象,大众的依然无法广泛接受。

不言而喻,真真的先锋艺术的更难被大众接受了。

迪斯尼巧妙的利用先锋艺术的课题之一“如何创作一种同时掌握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艺术”,而舍弃先锋艺术对其课题抽象的、个性的表现手法去制作《幻想曲》。

迪斯尼就如同是把一个专业术语,用大众化的语言去解释给非此专业的人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人。

当然,所表述出来的含义是狭义的。

真正广义的必须
真正的去了解学习这门专业。

而这种取舍的手段这是《幻想曲 1940》其最终作为商业动画的商业性所决定的。

也是《幻想曲 1940》之所以可以取得成功的原因。

总结下来,Walt Disney的《幻想曲 1940》作为一部实验动画与商业动画结合的商业动画的成功在于他游走在实验动画的边缘,更多的把大众化的因素设置到先锋艺术的表面。

经过对上面的设计图的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先锋艺术实验动画的个人意识强烈,他更多的是用抽象的没有剧情角色的东西去制作动画。

有很强的专业限制,还要求有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去观察事物。

这就局限了他的受众人群不可能大众化。

而事实上,他们要表现的依然是一种视听的结合的美感。

而这种美感是大众都会去追求的。

意思也就是,大众之所以无法接受的很大原因是由于其抽象的表现手法和非主流的片段的结合。

大众化的影片一般有形象的角色,易懂且新颖的剧情。

《幻想曲 1940》在很大程度上对两者进行了取舍结合。

他尽可能的把大众化的因素融入先锋艺术中,使之可以受到接受。

加上其特殊新颖的先锋艺术要表现的画面与音乐的结合的新特点,更容易被大众求新的想法认同和喜爱。

加上迪斯尼善于运用动画的衍生产品做宣传,一些特别的形象也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从而增加了影片的知名度和受众人群。

《幻想曲 1940》的成功给动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

无论是对商业动画还是实验动画,都有所启发。

同时,他也为实验动画做了一个良好的宣传,让大众知道了这样一种动画形式、艺术的存在。

所以《幻想曲 1940》在动画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