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学案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月下独酌..............................
四首(其一)》《送友人》教案
...
..............苏教版
学习
...
..目标:
1.、增进对李白个性的了解,对李白诗歌风格的了解。
.......................
2.、了解古体诗的样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
2.、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
...............
3.、领会本文的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李白诗
.......................................歌浪漫主义风
格。
..
教学
...
..过程:
一、导入
....
二、题目的理解
.......
时间是夜晚;背景是月夜、花间;人物是诗人一个;活动是独酌。
...............................“.独.”.,孤独冷
....清。
三、朗读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李白
..
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
...明月,
......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四、内容理解
......
1.、请根据诗歌的意境,理解加线的词句。
..................
2.、交流。
....
(不解饮
........
..不懂得饮酒之乐。
....——
徒.——
...
..白白。
将.——
..和.
须及春
.............
..须,应当。
及春,跟随春光。
...——
永结无情游
.......................
.....——
..永远结成忘情的朋友。
无情,双方不通,看似无情。
相期邈云汉
.....——
.....................
..期,约定。
邈,高远。
云汉,天河,即天上。
)
3.、请用抒情散文把这首诗串联起来
...............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
..........
..................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
暂且伴随玉兔
......................
......,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
五、赏析
....
1.、李白写这首诗时,人虽在长安皇宫,政治上却很不得意,他的价值仅仅就是陪皇帝玩的.......................................
一个御用诗人,这离李白栋梁
........................................之臣的理想相距甚远。
请你联系这个背景,谈谈这首诗里潜藏
的情感。
....
(诗人面对花前月下
.......................................的良辰美景,独酌而无人陪伴,潜藏着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内心的苦闷
和孤独,是理想之后的失望,是怀才不遇的凄凉,又兼有
..................................放浪形骸的孤傲。
)
2.、.“.独.”.是这首诗歌的诗眼,诗人却是形象化地演绎着
..”.。
.
....“.独.”.与.“.不独....................“.不独
..”.,分析其
(.“.举杯邀明月
.....................................”.幻出月、影、人三者,独而不独;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最后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运用丰富的想象,表........................................
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
...................................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
3.、有人说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委婉曲折,乐景写哀,请做说明。
.............................
(独酌,无人亲近,本来冷落寂寞,可是文中偏偏设置了月夜、芳香美而有意境的背景;本........................................
来孤独一人,可是又幻出月、影来,弄出非常热闹的场面;用乐景衬托浓浓的哀情,委婉曲........................................
折后的是凄凉。
)
........
六、朗读《送友人》
.........
送友人
...
李白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七、内容理解
......
1.、请根据诗歌的意境,理解加线的词句,并和同学交流........................
2.、班级交流
.....
(郭
..........
..——
..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白水
.......
..——
..白亮亮的河水。
孤蓬
..——
.................
..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浮云游子意
.....
..意,心绪。
.....——
落日故人情
.......................
.....——
..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兹.——
..
..此。
萧萧班马鸣
..·车攻》
...“.萧萧马鸣
....”..................:《诗经
....·小雅
.....——
..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
化用
句。
)
...
3.、请用散文语言,改写这首诗(进一步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错位性)................................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
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
.......................................白云飘拂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
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
...........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
.............................
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
八、赏析
....
先思考,再和同学讨论,准备班级发言
.................
1.、有人说,这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有画面,有声色,请分析其画面和声色。
....................................
(画面:青山横亘在城上,白水绕城潺潺流淌,天上的浮云,地上的飞蓬,西斜的落日,离........................................
别的马鸣。
.....
颜色:青、白、红;声音:流水声
......
...............,马鸣声。
)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最是名句,请从修辞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
(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
.......
..............情,情景交融。
............“.浮云
..”.、.“.落日
..”.作比,来表明心意。
写得有景有
对偶十分工整,
..”.、.“.落日
..”.又作比,形
.....
...”.;.“.浮云
...”.对.“.故人情
..”.对.“.落日
..”.,.“.游子意
.......“.浮云
成拟人和象征手法,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
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
3.、挥手离别,诗人不写泪眼,而写
..................
.....”.,这是什么手法?你在其他地方见过这种...............“.萧萧班马鸣
手法的运用吗?
.......
(这是一种曲折含蓄的手法:马因分离而嘶鸣,难舍难分,这声音更叫到人心里,马都不愿........................................
分离,更何
.....................
.....况是人,表情达意宛转含蓄,别是一番风味。
)
(列
..我的面前,两条铁轨,
.............................……
.....姐.姐走了。
车轮在铁轨上碾过,在我心上碾过
..车启动了,
延伸到越来越远的地方
..).
..........……
九、背诵两首诗。
...
........D.f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