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县一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2018.4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曹利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
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读中国现代辛辣指数分布区比较图,完成3~4题。

3.“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其喜辣、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B.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C.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D.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4.图中辛辣指数分布区涉及的省级行政区都( )
A.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B.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区
C.位于长江流域 D.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为15~18 ℃,无霜期约260~324天,年降雨量为1 700~1 900 mm,相对湿度达78%以上。

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约为4.5~5.6,土层深厚。

据此,完成5~6题。

5.这里最可能是高品质的( )
A.苹果产区 B.水稻产区 C.茶叶产区 D.甜菜产区
6.这里最可能位于( )
A.山东丘陵 B.浙闽丘陵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A.①地—内蒙古高原 B.②地—海南岛
C.③地—塔里木盆地 D.④地—华北平原
8.表中③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
A.热量不足;玉米B.降水不足;棉花
C.热量不足;青稞D.光照不足;春小麦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

读图,回答9—10题。

9.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10.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

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大,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11.读图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a线大致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一致
②b线大致与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③乙地区的传统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小
④甲地区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⑤丙地区水草茂盛,耗牛、藏山羊是本区著名的畜种.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年降水量、七月均温、一月均温 B.年降水量、一月均温、七月均温C.七月均温、一月均温、年降水量 D.七月均温、年降水量、一月均温13.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其海拔约为1800M B.七月均温约超过30℃
C.气温年较差约为20℃ D.一月均温低于0℃
14: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
A.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B.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降水量
C.蒸发量与地形有密切关系 D.气温年较差随降水量增加而减少读我国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15.下列对该地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约40℃ B.年降水总量约300mm
C.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图中所在地学校放寒假期间降水量最少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区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17.下列描述符合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A.土层深厚,千沟万壑B.水流平缓,水量丰富
C.植被茂盛,生物多样D.气候高寒,寒潮频发
下面是我国四个地方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

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

读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由于地面强烈升温
B.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与锋面活动密切相关
C.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位于④所在地区
D.当①、②地为降雨月份时,③、④地正值伏旱时期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可能位于松嫩平原 B.②地是柑橘、香蕉、菠萝、荔枝等水果的主要产区
C.③地适宜种植小麦和甜菜 D.④地夏、秋季有热带气旋过境形成的降雨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第20题。

20.对于甲城市的影响区位,分析错误的是()
A.青藏铁路对该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B.受河谷走向的影响,其城市东西狭长
C.位于河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D.农业基础较好,是该城市形成的重要基础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下图,回答21~22题。

21.此区域具有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一定的政治地位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2.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是( )
A.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 B.绝对一致性和相对一致性
C.差异性和整体性 D.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读图,完成23~25题。

23.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共16分)
材料一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
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

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8分)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8分)27.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很多中药村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

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8分)
(2)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6分)
28.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2)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

(8分)
(3)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8分)
高二期中地理答案2018.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BDBAC 6—10 BBCDC 11—15 CDCAD
16—20 ACBDC 21—25 CACA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6分)
(1)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每点2分,任答4点给8分)
(2)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支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每点2分,任答4点给8分)
27.(14分)
(1)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部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每点2分,任答4点给8分)
(2)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中草药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8(20分):
(1)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

主要的影响因素: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

(共4分)
(2)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

(每点2分,共8分)
(3)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邻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

(每点2分,任答4点给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