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师448团兵败始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师448团兵败始末
150师448团兵败始末
1979对越作战撤军回国途中,50军150师448团于高平以西的那嘎、朗庄地区遭遇越军伏击包围。

因指挥失误,以致大量人员伤亡失散,造成了1979对越作战期间中国军
队最惨重的一次损失。

这也是继1951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
役志愿军60军180师被围溃散之后,中国军队在对外作战中的又一次重大失利。

在日后多年,关于这场战斗的官方资料一直没有披露,坊间传闻多多,老兵回忆也是众说纷纭,都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笔者根据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尽可能对这场战斗的全程做推演还原,以利后来者继续进行研究,永记这一军史上的奇耻大辱。

1979年参战的150师并非是50军的老部队。

原50军150师于1964年12月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独立师。

1967年11月,50军从东北调防四川后,由成都军区独立步兵第1、5、10、12团、独立步兵第7营、军区独立高炮营、步校勤务
连等单位为基础重新组建陆军第150师,归隶50军。

79战前,150师由乙种师紧急扩编为甲种师,补入了大量当年入伍的新战士和由北方部队抽调的部分老兵,全师从6000多人急剧扩充到11000余人。

因为新兵成分较多,各级干部大多没有战斗经验,大部分连排级军官还是刚刚提拔的,虽经过紧急的临战训练,部队的军事素质仍有待检验。

其时150师的主官是师长刘同声、政委杨振道,下辖步兵448、449、450团和炮兵团。

2月21日起,150师由四川驻地沿川黔铁路开赴广西战区,经过近3000公里铁路输送和摩托化行军,于3月5日前分别进至宁明、明江及其他地域集结。

3月6日,150师(欠炮兵团)奉广州军区前指命令从水口关方向出境,归41军指挥在高平以西地区执行任务。

为协调与友邻部队的关系和加强指挥,50军还派出了由关副军长、林副军长、侯副政委等人组成的工作组随150师开进。

150师以448团为前卫,从水口关出境,沿3号公路经复和县城
直奔高平。

3月7日上午,448团进入高平。

不久,军工作组关副军长到达高平。

经与41军协调,规定了150师的任务:448团沿3号B公路西进,经扣屯、纳嫩、吞片、那袍于当日进至打沙、朗登地区。

以2营在朗登附近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组织防御,1、3营和449、450团在朗登以北地区担任搜索清剿任务。

要求150师于7天时间内,在高平以西的波列、朗登、通农、玛班等约280余平方公里地域内完成清剿残敌、搜剿越军仓库物资、查找友军失散人员和烈士遗体的任务。

这一片地区是东线作战第一阶段41军121师长途穿插经过之地,当时为抢时间强行通过而未对守敌进行清剿,因而沿线越军散兵众多,袭扰不断,严重影响中国军队的回撤安全。

448团原为成都军区的老部队,解放后曾参加过四川北部的甘孜、阿坝地区的剿匪作战。

文革期间448团多年执行生产任务,军事训练严重不足。

文革后448团全训时间较多,79
战前紧急扩编为甲种步兵团,参战的干部、战士新,团级指挥员以下各级干部均没有打过仗。

79之战时448团的主官是团长李绍文、政委李兆碧、副团长胡庆忠、副政委龙德昶、王廉智等,下辖3个步兵营、1个炮兵连、1个重机枪连,全团约2500余人。

448团以2营为前卫,3营随后,沿3号B公路继续西进。

7日18时,前锋进至高平以西的扁亚、纳嫩地区,后奉命停止前进,沿公路西侧山地宿营。

8日早晨,150师接到41军命令,抽调449团配属121师执行向纳隆地区的迂回进攻任务;448团、450团继续执行原组织防御和搜索清剿任务。

8日上午,448团2营4连担任前卫,沿公路向班英方向搜索前进。

中午12时许,尖刀排1排在班英东南公路附近发现前方高地上有越军在构筑工事。

1排立即抢占了公路北侧的小高地监视敌人,同时将敌情上报。

不久,4连副连长吴应吉和1排长来到小高地观察地形和敌情。

这一段公路的南北两侧有6个主要高地,北侧是1、6号高地,南侧是2、3、4、5号高地。

除1号高地无敌情外,其他高地均有越军驻
守。

1排发现越军在构筑工事的就是2号高地。

很快,营指命令4连攻占2号高地,7连占领1号高地。

4连将任务交由1排执行,由吴应吉副连长指挥,加强了82无坐力炮1门、重机枪2挺、火箭筒3具。

班英是个小村庄,位于高平以西约20余公里的3号B 公路北侧。

2号高地则位于班英西南的公路南侧,可以俯瞰公路。

高地呈馒头状,顶部长约200米、宽约100米,山腰以上坡度较缓,山腰以下坡度较陡。

高地西北侧和北侧有茂密的树林和1米多高的茅草覆盖,南侧是耕地,东侧山脚和东南突出部有种植茶树的梯田。

防守越军为1个加强班,配备了轻重机枪、冲锋枪等火器,在高地上构筑了散兵坑和断续堑壕,同时能得到西侧3号高地越军的火力支援。

13时15分,在营迫击炮火力支援下,1排向2号高地发起冲击。

1班沿高地东南侧山脚展开,进至距越军阵地前沿约100米处遭敌火力封锁。

吴应吉副连长当即指挥82无坐力炮、火箭筒发射,相继摧毁了越军前沿2个火力点,毙敌4名。

1班趁机向前运动,攻进至距堑壕前沿30米处与越军形成激战。

2班向高地南侧发展进攻,遭到西侧3号高地的越军火力侧击,进展缓慢,后奉命随1班后前进。

3班分成3个战斗小组,以2个组利用树林、茅草掩护运动至高地西北侧发起攻击;另外1个组从高地北侧向顶部攻击前进。

在1班和3班2个组的夹击下,高地东侧山脚的越军支持不住,转头向顶部逃跑。

1班乘胜追击,一举突上顶部,与守敌展开交手战。

与此同时,3班2个组也冲上了高地西北侧突出部。

2班紧随1班前进,占领了高地顶部西南端。

在冲击过程中,吴应吉副连长不幸触雷牺牲。

战至13时40分,2号高地上的越军被全歼。

共歼敌14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冲锋枪5支及弹药一批。

4连只阵亡1人。

因占领高地之后麻痹大意,顶部队形密集,遭到3号高地越
军火力袭击,导致1排又阵亡3人,负伤5人。

下午17时,2营命令由5连接替4连防守2号高地。

为尽快向朗登方向推进,9日16时,448团命令5连迅速攻占3号高地,打开西进通路。

3号高地位于2号高地西侧,南北长约600米、宽约300米,与
2号高地直线距离约400米,是控制公路的重要制高点。

2、3号高地间有一道深沟,坡度较陡,竹木丛生,利于隐蔽接近。

防守3号高地的是越军1个连部带1个加强排,面向公路方向实施主要防御,在高地上构筑了野战防御工事、明暗火力点和2道堑壕,阵地前沿还设有陷阱和绊雷。

3号高地之敌北与6号高地、西与4、5号高地之敌互为犄角,可形成交叉火力封锁公路。

5连配属了82无坐力炮2门、重机枪2挺,并以2个82迫击炮排进行火力支援。

5连在8日到达2号高地后,即对3号高地的敌情、地形进行了侦察。

受领进攻任务后,连长很快又组织班、排长进行实地勘察,进一步研究了主攻方向和接敌路线,定下了战斗决心:以一部兵力从两翼迂回侧击,集中主力由3号高地西侧发起猛攻。

9日18时35分,在团、营炮火的掩护下,5连向3号高地迅速运动接近。

副连长带2排担任主攻,配属82无坐力炮1门、重机枪1挺、火箭筒2具,指挥各班成疏散队形交替掩护前进,仅用了8分钟就进至越军阵地前沿占领了冲击出发地域。

18时45分,团、营炮火向前延伸压制3号高地顶部之敌。

82无坐力炮也连续直瞄射击,当即摧毁越军火力点3个,2排趁势分三路向3号高地西侧发起冲击。

在机枪掩护下,6班向越军第一道堑壕投掷多枚手榴弹,然后利用手榴弹的烟雾掩护一举突入堑壕。

4班在冲击途中遭敌阻击,立即分成小群多路侧翼迂回,连续消灭了越军2个火力点,继6班之后突入越军第一道堑壕。

5班由鞍部向上冲击,打掉了拦路的越军火力点,也突入了第一道堑壕,然后继续向北
卷击。

3排配属82无坐力炮1门,在2排右侧沿山脊向3号高地北侧突出部迂回攻击。

进攻开始后,3排却弄错了路线,前出到了左侧的相反方向。

连长很快发觉了3排的失误,立即调整部署,命令预备队1排投入战斗,接替3排发起攻击。

1排展开1、2班迅速从两翼接敌。

2班向前冲击时队形较密集,被越军一发炮弹炸伤6人,进攻受阻。

1班分组成前后三角队形交替掩护前进,抢先开火打掉了越军一个机枪火力点,毙敌4名,缴获班用机枪1挺、冲锋枪2支。

随后1班继续勇
猛冲击,一举攻占了3号高地北侧突出部。

因战术动作敏捷有力,1班虽3人踏入陷阱,5人在衣服、手榴弹等处中弹却无一伤亡。

2排在继续向第二道堑壕冲击时遭到越军炮火拦阻,6班长、5班长相继负伤。

主阵地的越军以猛烈的重机枪火力压制2排,6班虽向越军堑壕齐掷手榴弹,但因坡陡而未能
对敌造成杀伤。

此时4班进展顺利,从6班左侧攻了上来,开火消灭了越军一个火力点,吸引了越军的火力。

根据战斗情况,2排长果断调整部署,令4班居高临下向南卷击越军,6班向西发展进攻,5班继续按原定方向冲击。

4班在接近主阵地的山梁前受阻,战士闵中友利用地形爬到距越军火力点十多米的地方,连续投掷手榴弹和抵近射击,相继消灭了越军3个火力点并毙敌4名。

在5、6班的配合下,4班首先突入了越军主阵地。

随后5、6班也冲向山顶。

西侧4号高地的越军见中国军队攻上了3号高地,立即打来了猛烈的火力。

副连长命令5班压制越军火力,同时呼唤炮火支援。

已攻占3号高地北侧突出部的1排1班见2排被越军火力压制,立即组织火力还击,以火箭筒连续摧毁越军火力点3个。

4班乘势从高地西部顶端向下实施攻击,与1排夹击残敌。

19时02分,5连全歼了3号高地守敌。

随后副连长命令各班迅速加修工事,准备抗敌反扑。

越军不久就向3号高地发起反冲击,5连协同6连2个班沉着应战,连续击退了越军的3次反冲击,巩固了阵地。

在进攻3号高地的战斗中,5连仅用了27分钟就将高地攻占,共毙敌54人,缴获82迫击炮2门、60迫击炮1
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8挺、2瓦电台1部及枪弹30000余发。

5连阵亡3人,战伤17人。

战后,2排和1排分别荣获集体二功和三等功,4班战士闵中友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在班英附近公路两侧的战斗中,448团攻占了多个越军据守的高地,歼敌一部,表现不错。

右翼的450团也向北侧搜索清剿,歼灭了部分越军及收拢沿途失散的友军和烈士遗体。

3月10日晚,150师奉41军前指命令,停止向朗登方向的进攻,以3天时间由南向北清剿波列、班英、灵黄地域残敌,要求14日从平
孟方向回撤入境。

在选择回撤路线上,关副军长与刘同声师长发生了严重分歧。

在与友邻部队121师接触时,刘师长了解到从班英、那嘎向北要过天丰岭,沿途地形复杂、石山众多、残敌出没,121师穿插时曾在这一地区吃过不少亏。

而150师对这一地区的地形、敌情根本不了解,使用的又是法国人在30-40年代测绘的地图,相当粗糙,许多地方没有等高线,只是大致标明了山脊的走向。

加上也没有熟悉这一地区的向导,全师经此处回撤风险太大。

刘师长认为150师已基本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只要让部队顺原路返回,安全带回国就是胜利。

而关副军长认为150师清剿残敌及搜剿越军仓库物资的任务都完成得不够,还是要走北路清剿回撤,争取更大战果。

双方争得十分激烈,一直僵持不下,最后决定向军指挥所发电报请示。

广州军区前指在了解了情况后,回电指示150师可以按原路回撤。

这时出了一个乌龙,机要科的一名参谋在处理电报时竟然将广州军区前指的回电遗忘了,没有翻译就将其销毁。

在未接到上级指示的情况下,关副军长以驻师工作组的名义命令150师各部收拢回撤,先期在北侧执行清剿收容任务的450团继续
向北清剿回撤,完成纳隆地区迂回进攻任务的449团由班俊地区向北清剿回撤,最西侧的448团由班英地区向北清剿回撤。

接到回撤命令后,李绍文团长开始收拢部队,部署回撤任务。

本来李团长主张全团捏在一起向北回撤,但军工作组要求448团分路回撤,以期能更多地搜剿越军的仓库物资。

用关副军长的话说,要“搂草打兔子”。

根据军工作组的意图,部署了448团的回撤路线:以副团长胡庆忠、副政委龙德昶组成团前指,带领团特务连侦察排、工兵2个班组成的尖兵分队和2营为第一梯队,单独沿班英西侧小路向北搜索前进;团指率1营、3营在东侧走大路平行向北回撤。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150师调兵遣将之际,大错的第一步已经悄然迈出。

11日早晨,团前指率尖兵分队和2营沿班英西侧小路出发向北搜索回撤。

接近中午时,晨雾已渐渐散去,2营进至班英以北约2公里的
那嘎南侧。

前方有一条百十来米长的水坝,右侧约5、6米高的坝下是一片略微起伏的稻田。

最前边的侦察排尖兵班已通过水坝,距离那嘎村已只有50余米。

突然,侧后方传来了急促的机枪射击声。

在附近一座独立石山上出现了越军伏兵,居高临下用机枪猛烈扫射2营后续部队。

因还有薄雾,越军不时发射曳光弹为机枪指示目标。

后边的2营大部队正行进在水坝前后,突然遭遇袭击,猝不及防,当即发生严重伤亡。

尖兵班发现有越军在村庄后面的山头活动,企图以火力夹击2营,当即展开兵力发起抢攻,冲过山脚下的稻田控制了山头。

很快,尖兵分队其他各部也聚拢过来,就地组织防御监视敌人,等待团前指的命令。

袭击2营的这股越军兵力并不多,只有重机枪,没有炮火,也不敢下来冲击,显然没有实力吃掉2营。

然而团前指成员却产生了惊慌失措的情绪,除了命令2营本队就地隐蔽防御,同时发电向团指报告遇袭的情况外,就是凑在一起研究地图,长时间无法判明越军的企图,向团指的报告也说不
清楚。

团指正在指挥1、3营撤出阵地沿公路搜索回撤,接到2营遇袭的报告后,立即命令还未回撤的部队停止前进,先头出发已经走了几公里的1营也原路返回,同时向师指发电,请求将全团收拢后边打边撤。

师指闻讯后,感到情况严重,同意了448团的请求,并打算根据情况调回449团和450团参加营救。

然而,驻师指挥组不同意448团全团回援,认为2营自己可以打出去。

448团团指见全团回援的请求被否,也搞不清2营遇袭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只好让1、3营沿公路组织防御,根据事态的发展再相机动作。

未能及时全团回援2营,又迈出了大错的第二步。

2营遇袭后,团前指命令部队抢占附近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同时发电请求上级指示。

团指开始要求2营等待大部队
回援,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团前指得知援军将要到来,放下了心,命令部队在原地长时间等待。

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团前指还是未能搞清袭击2营的越军有多少兵力、火力配备情况如何、下一步的意图是
什么。

就是原地等待援军,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给了越军从容部署兵力抢占2营回撤道路上要点的有利战机。

大错的第三步已经迈出。

一直等到了11日夜里22时左右,师、团那边按兵不动,团前指才决定2营继续向北搜索回撤。

侦察排仍然走在队伍最前面,团前指派出2名作训参谋拿着地图带路。

全队行进方向是过那嘎村沿小路折向东北。

经过一夜的行军,12日清晨,2营进至了朗庄南侧的一条狭窄的山谷里。

这时,团前指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休息,同时派出2个侦察班和2个工兵班占领一侧的山头,控制制高点执行警戒任务。

团前指判断夜间行军比较安全,周围地形、敌情不明,不宜白天再贸然行军,以防遭到昨天的被袭,要等到天黑之后再继续前进。

然而,2营的行踪早已被越军咬住了。

就在2营休息等待的时间里,越军已悄然调来了更多地兵力,逐步对2营完成了包围部署。

应该说团前指的考虑有一定合理性。

但是,在已经遭到越军袭击的情况下,孤军北进,重要的是不使敌人掌握己方的意图,应该快速前进,连续移动,甩掉敌人的纠缠。

在地形、敌情不明之际停下来长时间休息,只能增加被敌人粘上来危险。

而且,即便是停下来休息,也应抢占附近的山头要点形成对外的多点防御,而不是把主力放在狭窄的山谷里。

一旦发生战斗,部队展开相当困难,跑都跑不脱。

从这两点上来看,团前指的指挥存在严重失误。

危险在一步步逼近2营。

中午时分,警戒部队发现有越军在山谷附近出现,似在侦察停留在谷底的2营主力动向。

为了不暴露目标,警戒部队没有开枪射击。

下午15时左右,山谷四周突然传来了猛烈的枪声。

越军在抢占四周要点完成包围后,开始发起了攻击。

大错终于铸成。

越军的战前侦察搞得很准,第一轮攻击就以猛烈地火力分割2营。

因为猝不及防,2营当即被压制在了山谷里,部队伤亡惨重。

团前指也遭到了越军的集中火力打击,胡庆忠副团长中弹身亡,龙德昶副政委在混乱中不知去向,2营已经失去了指挥。

经过2个多小时战斗,2营
已成溃散状态,官兵们三五成群地四散隐蔽躲藏。

越军没有贸然下来攻击,而是开始喊话:“中国军队弟兄们,放下武器吧,我们宽待俘虏”!
傍晚时分,2营余部陆陆续续零散着在山头上聚集起来,坚持度过了这一夜。

13日天亮后,2营会拢了2、3百人,剩下的官职最高的是一个营副教导员。

经过重新整顿,组成了临时指挥机关,集中排级以上干部开会研究下一步的行动。

当时唯一的一部2瓦电台与团指联系不上,也无法确定遇袭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13日下午,临时指挥机关决定全营向东北方向突围,竭力向友邻部队靠拢。

因为遭遇袭击后部队士气大衰,组织不够坚强有力,也没有任何战斗部署或各连队的战术协同要求,大部队就乱哄哄地向山下走。

经人提醒后,临时指挥机关也觉得这样走出去必败无疑,遂停止了突围行动,召集干部们重新开会研究。

到了傍晚时,2瓦电台终于和团指勾通了联系。

得知2
营的情况后,团指答复军、师两级首长正设法派部队前往支援,要2营剩下的人员安心等待新的行动命令。

得到这个消息后,整个部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临时指挥机关命令各连队组织好防御,等待上级的命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