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4至六年级数学学习目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目标 1.通过应用和反思,加深对于所用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所 学过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初步获得在给定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经验。 3.结合实际背景,初步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过程。
8
四、综合与实践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 步骤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通过应用和反
7
思,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探索,引发学习的兴趣和培养思考 的习惯;通过交流,发展理解他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师应通过问题设计、求解过程的引导,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 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主动与同伴合作、 积极与他人交流。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 小关系。
4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 (包括垂直) 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 圆,知道扇形。
1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 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 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 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 4.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
2
10 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 2,3,5 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 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三、统计与概率
6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 算器)。 2.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 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分析问 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参见例 1、例 2)。(不要求制作扇形 统计图) 4.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 实际意义。 5.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 行交流。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参看例 3)。 2.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 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 述,并和同学交流。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 边、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 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 (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 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 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 尺画 30°, 45°, 60°, 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3.认识面积单位:千米 2(查)、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 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5.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 3、分 米 3、厘米 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米 3、1 厘 米 3 以及 1 升、 1 毫升的实际意义,体会 1 分米 3 与 1 升,1 厘米 3 与
4~ 6 年级数学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 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 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 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 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 处理技能;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 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 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 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 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 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 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 旋转 90°。
3.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 计简单的图案。 (四)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 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3.能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限于正整数)与 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在具体情境中, 体验利用方格纸确定数对的位置 的过程。
3
算的习惯。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
数学规律。 (三)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了解方程的作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能解简单的方程 (如 3x+2=5,2x-x=3)。 (四)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 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 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五)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5பைடு நூலகம்
1 毫升之间的关系。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
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8.探索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图形的运动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
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
5.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 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6.了解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合数。 7.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会进行小数、分数和 百分数的转化 (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 8.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数的运算 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 运算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 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 除的相互关系。 5.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 (不含带分数 )加、减、乘、除运 算及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 6.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
8
四、综合与实践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 步骤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通过应用和反
7
思,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探索,引发学习的兴趣和培养思考 的习惯;通过交流,发展理解他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师应通过问题设计、求解过程的引导,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 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主动与同伴合作、 积极与他人交流。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 小关系。
4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 (包括垂直) 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 圆,知道扇形。
1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 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 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 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 4.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
2
10 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 2,3,5 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 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三、统计与概率
6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 算器)。 2.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 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分析问 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参见例 1、例 2)。(不要求制作扇形 统计图) 4.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 实际意义。 5.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 行交流。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参看例 3)。 2.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 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 述,并和同学交流。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 边、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 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 (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 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 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 尺画 30°, 45°, 60°, 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3.认识面积单位:千米 2(查)、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 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5.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 3、分 米 3、厘米 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米 3、1 厘 米 3 以及 1 升、 1 毫升的实际意义,体会 1 分米 3 与 1 升,1 厘米 3 与
4~ 6 年级数学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 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 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 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 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 处理技能;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 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 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 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 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 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 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 旋转 90°。
3.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 计简单的图案。 (四)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 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3.能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限于正整数)与 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在具体情境中, 体验利用方格纸确定数对的位置 的过程。
3
算的习惯。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
数学规律。 (三)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了解方程的作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能解简单的方程 (如 3x+2=5,2x-x=3)。 (四)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 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 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五)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5பைடு நூலகம்
1 毫升之间的关系。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
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8.探索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图形的运动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
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
5.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 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 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6.了解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合数。 7.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会进行小数、分数和 百分数的转化 (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 8.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数的运算 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 运算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 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 除的相互关系。 5.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 (不含带分数 )加、减、乘、除运 算及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 6.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