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吉欧思想渊源及教育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渊源:
瑞吉欧教育体系源于意大利北部小城瑞吉欧•爱米里亚。
在过去30多年中,由意大利的教育家们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共同创建。
经由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凯茨、福门等人的介绍和推广,其教育理念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瑞吉欧教育系统的主要创建人马拉古滋认为,该系统的建立受到许多思想家、理论家的影响。
其中主要有杜威、克伯屈、布鲁纳、皮亚杰、维果茨基、嘉得纳等。
这个系统有自己富有特色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哲学观念和教育主张,有其自身的组织方式,还有其环境创设的原则。
这个学前教育系统通过符号表征系统促进儿童的成长,鼓励儿童运用各种可用作“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去探索环境和表现自我。
这个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小组形式实施方案教学。
进步主义教育是20世纪上半期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潮,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起源自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
代表人物有帕克尔,杜威等。
主要的理论和方法有前期的帕克的昆西教学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沃特的葛雷制和后期的以儿童中心取向的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及社会中心取向的教育理论和实验等。
主要观点有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淡化权威意识的教师观,强调合作精神的学校观。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极其思想是美国教育界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所引发的挑战的回应,是现代城市工业文明条件下改革美国教育的一种广泛努力和改革方面的选择。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
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维果茨基构建主义思想
维果茨基创立了著名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并通过研究得出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理论,认为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个性也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是社会关系内化的产物。
维果茨基关于儿童个性的社会起源的思想揭示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本质规律,即作为个性核心成分的社会性是在儿童同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由外到内发展而来的。
教育理念:
瑞吉欧的教育取向有三个方面的传统影响:①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②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③意大利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改革政治。
在这三者交互影响下,瑞吉欧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
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马拉古齐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
他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视儿
童为一个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孩子;一个是自我成长中主角的孩子;一个富有巨大潜能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孩子,成人应如何应对?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其实有一百”;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另外,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
瑞吉欧的教育成就应该归功于这种“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
他们还提出:当前的背景是幼儿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没有兄弟姐妹,又生活在充满新的需求、新的社会环境之中,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生活,经常变成一个过度情感投资的对象,束缚了幼儿的发展。
另一方面,现代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友谊。
为此,瑞吉欧采用弹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不让孩子生活在成人的包围之中。
在幼儿园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
百种语言:他们把文字、动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归纳为: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标记、文字)、认知语言、道德语言、象征语言、逻辑语言、想象语言和关系语言等等。
鼓励孩子通过表达性(动作、表情、语言、体态等)、沟通性及认知性语言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认为儿童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特别重要,是儿童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活动。
瑞吉欧经验显示:“学龄前幼儿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象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
”“我就是我们”:“我就是我们,代表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交流,达到超越个人成就的可能性。
”以另一个方式来理解,幼儿与成人共存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之中,并通过每日的文化参与发展自我。
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处于整个社会背景之下,使个人与社会过程两者各自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有更深切的理解;同时,这一理念还代表在共同分享中,每个人均可提出最好的想法,提升和加强团队间意见交流,并刺激新奇或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是无法靠个人力量独自完成的。
这种独特的看法虽然不是出于某些理论的指引,却是瑞吉欧教育取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儿童的观察、了解及经验的总结,是与幼儿发展相关的实实在在的事实,是一种新的理念。
强调“互动关系”和“合作参与”。
“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贯彻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项原则。
“互动合作”包括教师和学习者的互相沟通,关怀和控制的不断循环,以及教育活动相互引导的过程。
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
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
互动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存在于发展和学习之间;②存在于环境和儿童之间;③发生在不同符号语言之间;④发生在思想和行为之间;
⑤发生在个人与人际之间(最重要)。
这一种对家长、教师和儿童互动、合作关系的看法,不仅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同时还加强了儿童对家庭、团体的认同感,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
瑞吉欧多年的务实经验,证实了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认知冲突和最近发展区等理论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看出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到以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论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
有人认为:瑞吉欧的课程取向是:人类发展理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价值观信念及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成人与幼儿共建的深入主题的项目活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