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课时作业32:第12课 苏武传

课时作业32:第12课 苏武传

苏武传一、基础训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C.武等实在..(确实存在) D.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是对苏武祖母的敬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愿大王少假.借之 B.⎩⎪⎨⎪⎧如惠语以让.单于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C.⎩⎪⎨⎪⎧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黎明即起,洒扫庭除.3.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 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D.⎩⎪⎨⎪⎧ 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A.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B.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作状语,用木杖拄着 C.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值得钦佩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副有罪,当.相坐 B.⎩⎪⎨⎪⎧ 虞常果引.张胜引.佩刀自刺 C.⎩⎪⎨⎪⎧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恐前语发.,以状语武D.⎩⎪⎨⎪⎧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武等至匈奴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卿尚复谁为乎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见犯乃死,重负国二、能力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

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

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莽兄永为诸曹,蚤死,有子光,莽使学博士门下。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都知道历代忠烈岳飞屈原,君可知那汉苏武牧羊在北海边,十九年的冰霜雪雨,寒来暑往地冻天寒,冰雪和毡果饥腹,只身望断南飞雁。

风摆孤灯度寒夜,铮铮铁骨照汉节。

为国家的兴亡,好男儿忠孝难两全,虽不如岳元帅尽忠报国那般壮烈,也没有楚大夫屈原的悲壮诗篇。

抛下了温柔梦红颜知己,拜别了白发高堂在故园。

一身忠烈照天地,匹夫为国家兴亡,命可舍头可抛志不可断。

千古传颂垂青史,流下美名万古传。

美十九年汉节悲零落,两千载青史永留存。

字体赏美文逝去的苏武“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血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这个歌声穿约2 100年的漫天雪地,穿越北海的峰峦叠嶂,直到今天,还在我的耳畔回响。

公元前100年,岁月流逝,记忆残破,也许你本应该早被历史遗忘,但是,在北海之畔,是谁在极度贫瘠之域坚守心灵,是谁要往苍穹思乡心切却岿然不动,又是谁在厮守着一群白色的精灵,成为激励后世的路标与灯塔。

浩瀚的天空迎来了送走了多少峥嵘岁月,无数个朝朝暮暮,是谁在一直饱蘸生命的气节,蓬头垢面,形销骨立。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诚,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记富贵,选择了铭记忠诚,给人性涂上了浓重的一笔,正是因为这样,他被历史铭记。

茫茫北海,无边无垠,地冻冰寒,人烟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是那根汉廷的旄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吹弯百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也唯有苏武手持旄节活着,挺着,誓死不屈。

身上单薄的衣衫,饱经风雨的洗礼,支离破碎,心中却依然坚守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的精神就是对家乡的眷恋,对民族的忠贞,对信念的坚守,对诱惑的不屈不挠,他怀抱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他忘却了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蓑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就是这样的民族脊梁,在无形的传承中,塑造出一尊尊不朽的雕像。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苏武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正气歌。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信义安所见乎?D.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解析B项“畔”同“叛”;C项“见”同“现”;D项“”通“欢”。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B.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C.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D.兄弟亲近..(古义,友爱;今义,动词,靠近。

)解析“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连伐.胡伐.薪烧炭南山中B.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乃假.吏常惠等惜天不假.年C.坐.我西阁床侧坐.莓苔草映身D.扶辇下除.忘了除.非醉解析C项均为动词,坐着。

A项,动词,攻伐;动词,砍伐。

B项,动词,临时充任;动词,给予。

D项,名词,宫殿台阶;介词,除了,除非。

答案 C4.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尚思为.国戍轮台②独在异乡为.异客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④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介词,给,替;②动词,成为,作为;③介词,因为;④介词,凭借。

答案 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因厚赂.单于 B.其一人夜.亡C.反欲斗.两主 D.天雨.雪,武卧啮雪解析C项与例句皆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无活用;B项为名词作状语;D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C6.下列各项中的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皆为陛下所成就C.子卿尚复谁为乎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被动句。

A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判断句。

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代传记第12课苏武传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代传记第12课苏武传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同时对约16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环球时报发表社评称,美方为了征收一点关税,( ),而且将失去之前谈判给美方创造的新订单,这对美方显然是个亏本买卖。

中国是有力量的防守者,有坚守公平原则的本钱。

这场国际斗争真是比世界杯的球赛还富有戏剧性。

过去几个月,中美贸易战________,三轮谈判你来我往,让人眼花缭乱,起初________,转眼又柳暗花明,最终却又是暴风骤雨……反转剧情为何频频上演?商务部发言人讲得很明白:令我们深感遗憾的是,美方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________,挑起贸易战……这一轮轮荡气回肠的交锋中,一个突出亮点就是:中国坚定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立场,始终如一,________,不管是谁,只要侵犯底线,我们必然反击,而且是强有力的反击。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北京时间昨天晚上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

B.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

C.美国政府北京时间昨天晚上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D.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解析:选D 把时间状语“北京时间昨天”放在句首,有强调作用,排除A、C两项;“约500亿美元左右”重复啰嗦,去掉“约”或“左右”,排除B项,故选D。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21:第12课 苏武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21:第12课 苏武传

第12课 苏武传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币:财物 B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伏:暗中 C .惠等哭,舆.归营 舆:车子 D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流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C.⎩⎪⎨⎪⎧ 惶恐饮药而.死单于视左右而.惊 D.⎩⎪⎨⎪⎧乃.幽武置大窖中见犯乃.死,重负国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D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B .单于愈益欲降.之 C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D .单于壮.其节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译文:(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译文:二、考点对应训练链接考点文言文的句式特点:被动句解析考点: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现代汉语一般用“被”引进主动者,但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主要有两种情况:(1)用“于”“为”“为……所”“见”等表被动。

①靠“于”引进主动者。

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译文: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②在动词前加“见”,表被动。

如: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译文: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就可以除掉了。

③在动词前加介词“为”,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译文: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2课苏武传他是一匹桀骜不驯的战马,将斗志向异域敌方传达;他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莲花,将圣洁在世人心间播撒。

他就是苏武。

青草年年绿,绿了千万年;牧歌悠悠唱,唱遍大草原。

秦时的明月,依然明艳;汉时的雄关,已经不见。

多少英雄伟业,已被猎猎朔风吹散,而一个牧羊人的歌声,却永留人间。

摒弃浮华,静享高雅,让古老的英雄故事撞击我们的心弦,让不老的民族气节净化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在千古传唱的正气之歌中感受催人奋发的力量吧!⊙课内素材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虞常事件”受牵连而被扣留。

对苏武的才能和品行,匈奴单于颇为赞赏,极力招降他。

先是派卫律出场,以死刑相逼,以荣华相诱,苏武皆不为所动,他痛斥卫律,义正词严。

后又派李陵前来劝降,道家破人亡之惨,述同病相怜之切,析汉朝天子之昏,言辞不可谓不恳切。

然而苏武忠诚似海,意志如山,让变节故友羞愧难当。

地窖的阴暗潮湿不仅没有让他的心灵黯淡,反而让他的心更加明亮;塞外朔风大雪虽然让汉节旄毛尽脱,但苏武心中的那杆赤诚大旗却猎猎飘扬;19年的饥寒苍老了他的容貌,但千古的气节却让苏武的青春永驻![运用角度]“忠诚”“顽强”“抗争”“不屈”“奉献”“诱惑”“得失”“取舍”“个人与国家”等。

如你在远方你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大义,有着“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雄伟胸襟和志向,如此气节与抱负,放眼望去,天下有几人欤?——题记我是一只羊,终日无所事事、平平淡淡地生活着。

你的到来,打破了我们原有的平静。

听带你来的士卒唤你苏武,你是因为得罪了匈奴的单于才被发配到北海来的。

不过我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兴趣,只是知道以后有人管理我们这个羊群了。

我发现,你来到这里后一直闷闷不乐,总是目不转睛地望着一个方向。

我不知道你为何会望向那个地方,心想,或许是那个地方风景更美吧。

从你自言自语中,我知道了,那个地方叫长安,那是你的故乡,原来你不是本地人。

我很纳闷,既然你如此思念家乡,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当时的我,又怎知你的身不由己。

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代传记第12课苏武传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代传记第12课苏武传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第12课苏武传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同时对约16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环球时报发表社评称,美方为了征收一点关税,( ),而且将失去之前谈判给美方创造的新订单,这对美方显然是个亏本买卖。

中国是有力量的防守者,有坚守公平原则的本钱。

这场国际斗争真是比世界杯的球赛还富有戏剧性。

过去几个月,中美贸易战________,三轮谈判你来我往,让人眼花缭乱,起初________,转眼又柳暗花明,最终却又是暴风骤雨……反转剧情为何频频上演?商务部发言人讲得很明白:令我们深感遗憾的是,美方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________,挑起贸易战……这一轮轮荡气回肠的交锋中,一个突出亮点就是:中国坚定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立场,始终如一,________,不管是谁,只要侵犯底线,我们必然反击,而且是强有力的反击。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北京时间昨天晚上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

B.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

C.美国政府北京时间昨天晚上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D.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自今年7月6号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解析:选D 把时间状语“北京时间昨天”放在句首,有强调作用,排除A、C两项;“约500亿美元左右”重复啰嗦,去掉“约”或“左右”,排除B项,故选D。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作业12苏武传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财物。

B.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拟:打算。

C.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胁:威胁。

D.子为父死,无所恨.恨:遗憾。

解析:B.“拟”,比划。

答案:B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食”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绝不饮食.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③禀食.不至④给其衣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食”:给他吃的。

②“食”:吃。

③④“食”:粮食。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子卿尚复谁为乎A.何面目以归汉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

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C.状语后置句;D.被动句。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B.私候.胜曰候:拜访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解析:“阴”意为“暗中”。

答案:D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幸:幸运地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代理的,临时的解析:幸:希望。

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A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

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子为.父死,无所恨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B.乃.幽武置大窖中羝乳乃.得归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D.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以.状语武解析:A项,“替”,介词/“做”,动词;B项,“就,于是”,连词/“才”,介词;C项,“通过”,介词/“趁着”,介词;D项,“用,拿”,介词。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与旃毛并咽之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C.与武决去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屈.节辱.命B.单于愈益欲降.之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D.单于壮.其节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D.皆为陛下所成就..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状语武B.⎩⎪⎨⎪⎧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C.⎩⎪⎨⎪⎧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D.⎩⎪⎨⎪⎧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请毕今日之马雚,效死于前B.何以复国C.信义安所见乎D.子卿尚复谁为乎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课时作业1:第12课 苏武传

课时作业1:第12课 苏武传

第12课 苏武传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穹.庐(ɡōnɡ) 廪.食(lǐn ) 扶辇.(niǎn ) 诡.言(ɡuǐ) B .窥.视(kuī) 单.于(Chán) 弓弩.(nǔ) 煴.火(yūn ) C .赏赐.(chì) 蛮夷.(yí) 自刎.(wěn ) 溺.死(nì) D .斧钺.(yuè) 喟.然(wèi) 赦.罪(shè) 阏氏.(zhī) 答案 B解析 A 项“穹”读qión ɡ。

C 项“赐”读cì。

D 项“喟”读kuì。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币:财物 B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伏:隐藏 C .惠等哭,舆.归营 舆:车子 D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转移答案 C 解析 舆:活用为动词,抬,扛。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②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B.⎩⎪⎨⎪⎧ ①单于子弟发兵与.战②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C.⎩⎪⎨⎪⎧ ①惶恐饮药而.死②单于视左右而.惊 D.⎩⎪⎨⎪⎧①乃.幽武置大窖中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答案 C解析 A 项“所”,①与“望”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②名词,处所。

B 项“与”,①介词,跟,同;②连词,和。

C 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D 项“乃”,①于是;②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答案 B解析A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今义:岳父。

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知人论世(古代人物传记)第12课 苏武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知人论世(古代人物传记)第12课 苏武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根底演练]1.以下加点字注音完整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栘.中(yí) 豪侈(chǐ)汉亦留之以相称(dāng) 半斤八两(dāng)B.且鞮..侯(jūdī) 节旄.(máo)汉皇帝我丈人行.也(háng) 行贿(lù)C.单.于(chán) 单.四嫂子(dān)缑.(gōu)王单于母阏氏..(yānzhī)D.重.负国(chóng) 左伊秩訾.(zī)昆邪..(húnyé)王煴.火(yūn)剖析 : A项 , 〞留之以相称〞的〞当〞读音为dàng ; C项 , 〞单四嫂子〞的〞单〞读音为shàn ; D项 , 〞重负国〞读音为zhòng。

谜底 : B2.以下加点词语诠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丈人行.(辈) 厚赂.(赠予礼品) 会.缑王与……谋反(适逢)B.阴.相与谋(暗地里) 治.其事(审理) 恐前语发.(揭破、袒露)C.此必及.我(连累到) 见犯..乃死(瞥见犯法) 果引.张胜(牵攀 , 供认)D.当相坐..(相连坐定罪) 畔主背.亲(叛逆 , 离弃) 斗.两主(使……相斗) 剖析 : 〞见犯〞 , 遇到侵占、欺侮。

谜底 : C3.以下各句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既至匈奴 , 置币遗单于B.掉臂恩德 , 畔主背亲。

C.信义安所见乎?D.请毕本日之驩 , 效死于前 !剖析 : B项 , 〞畔〞通〞叛〞 ; C项 , 〞见〞通〞现〞 ; D项 , 〞驩〞通〞欢〞。

谜底 : A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的诠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皆为陛下所成绩..(古义 , 提升 ; 今义 , 业绩。

)B.备他盗之收支与很是..也(古义 , 不测变故 ; 今义 , 很、大)C.汉亦留之以相称..(古义 , 相补偿 ; 今义 , 副词 , 表水平。

)D.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 , 假借 ; 今义 , 虚假的 , 不真实的。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12《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12《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⒈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题意图:此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结构,然后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答: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

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

第二部分是文章第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

第三部分是第9-10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

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⒉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设题意图:史传文学要求作者将史学性与文学性很好结合起来,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在差别中更鲜明。

应注意到不仅有正反之间的对比,还有同类之间的对比。

在体会其对比时能通过人物言行概括其思想特点。

答:⑴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

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

⑵李陵劝降苏武时则不同,他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

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⑶①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

②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

课时作业15:第12课 苏武传

课时作业15:第12课  苏武传

苏武传[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当:抵押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论:商讨C.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穷厄:陷于困境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栽培,提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武等实在..C.卫律惊,自抱持..武D.来时太夫人已不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雨.雪,武卧啮雪A.空以身膏.草野B.其一人夜.亡,告之C.杖.汉节牧羊D.单于壮.其节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请毕今日之马雚,效死于前B.何以复国C.信义安所见乎D.子卿尚复谁为乎[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自良,兖州泗水人。

初,禄山之乱....,自良从兖郓节度使能元皓,以战功累授右卫率。

后从袁傪讨袁晁、陈庄贼,积功至试殿中监,隶浙江东道节度使薛兼训。

兼训移镇太原,自良从行,授河东军节度押衙。

兼训卒,鲍防代,又事防为牙将..。

会回鹘入寇,防令大将焦伯瑜、杜荣国将兵击之。

自良谓防曰:“回鹘远来求战,未可与争锋。

但于归路筑二垒,以兵守之,坚壁不动,虏求战不得,师老自旋。

俟其返,即乘之,纵不甚捷,虏必狼狈矣。

二垒厄其归路,策之上也。

”防不从,促伯瑜等逆战,遇虏于百井,伯瑜等大败而还,由是稍知名。

马燧代防为帅,署奏自良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仍为军候..。

自良勤恪有谋,燧深委信之。

建中年田悦叛燧与抱真东讨自良常为河东大将摧锋陷阵破田悦。

及讨李怀光于河中,自良专河东军都将,前后战绩居多。

燧之立功名,由自良协辅之力也。

贞元三年,从燧入朝,罢燧兵权,德宗欲以自良代燧。

自良恳辞事燧久,不欲代为军帅,物议多之,乃授右龙武大将军。

德宗以河东密迩胡戎,难于择帅,翌日,自良谢,上谓之曰:“卿于马燧存军中事分,诚为得礼,然北门之寄,无易于卿。

课时作业8:第12课 苏武传

课时作业8:第12课  苏武传

苏武传一、夯基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旄.节(máo)窥.观(kuī)旃.毛(dān)啮.雪(niè)B.喟.然(kuì)羝.羊(dī)纺缴.(zhuó)典当.(dāng)C.廪.食(lǐn)秩訾.(cí)扶辇.(niǎn)斧钺.(yuè)D.煴.火(yūn)穷厄.(è)诡.言(guǐ)自刎.(wě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至栘中厩监稍:渐渐。

B.恐前语发.发:揭露,暴露。

C.因厚赂.单于赂:贿赂。

D.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判处。

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非汉所望也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C.何以复加为降虏于蛮夷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信义安所见乎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B.且陛下春秋..高C.武等实在..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二、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李陵论白居易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

”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

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孟坚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

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

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

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

课时作业5:第12课 苏武传

课时作业5:第12课  苏武传

苏武传课内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chán) 煴.火(yūn) 姊.妹(zǐ) 且.鞮侯(qiě) B .阏.氏(yān) 啮.雪(niè) 廪.食(bǐnɡ) 昆邪.王(yé) C .缑.王(hóu) 穹.庐(qiónɡ) 弹劾.(hé) 浞.野侯(cù) D .秩訾.(zī) 游弋..(yì) 喟.然(kuì) 於.靬王(wū)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后十余辈.辈:辈子 B .私候.胜曰 候:拜见 C .而收系.张胜 系:逮捕 D .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B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C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D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愿大王少假.借之 B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D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其言不让.,故哂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见.犯乃死,重负国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何以汝为.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既.克,公问其故D.⎩⎪⎨⎪⎧ 欲因.此时降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诚甘乐.之 A .单于壮.其节 B .欲因此时降.武 C .反欲斗.两主 D .羝乳.乃得归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 .惠等哭,舆.归营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B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C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D .其一人夜.亡,告之 天雨.雪,武卧啮雪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2 苏武传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财物。

B.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拟:打算。

C.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胁:威胁。

D.子为父死,无所恨.恨:遗憾。

解析:B.“拟”,比划。

答案:B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食”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绝不饮食.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③禀食.不至④给其衣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食”:给他吃的。

②“食”:吃。

③④“食”:粮食。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子卿尚复谁为乎A.何面目以归汉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

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C.状语后置句;D.被动句。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B.私候.胜曰候:拜访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解析:“阴”意为“暗中”。

答案:D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地里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幸:幸运地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代理的,临时的解析:幸:希望。

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解析:A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

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子为.父死,无所恨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B.乃.幽武置大窖中羝乳乃.得归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D.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以.状语武解析:A项,“替”,介词/“做”,动词;B项,“就,于是”,连词/“才”,介词;C项,“通过”,介词/“趁着”,介词;D项,“用,拿”,介词。

答案:D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自分已死久矣B.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与武决去D.因泣下霑衿与旃毛并咽之解析:B.亡—无,见—现;C.畔—叛,决—诀;D.霑衿—沾襟,旃—毡。

答案:A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君幸.于赵王幸.蒙其赏赐B.⎩⎪⎨⎪⎧ 独.阏氏子弟在独.畏廉将军哉C.⎩⎪⎨⎪⎧ 会.武等至匈奴会.于西河外渑池D.⎩⎪⎨⎪⎧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张胜许.之解析:A.宠幸/希望;B.只有/难道;C.恰逢/相会;D.都是“答应”之意。

答案:D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归类相同的一项是( )①诚甘乐.之 ②加以老母系.保宫 ③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④劾大不敬. ⑤梁以此奇.籍 ⑥空自苦.亡人之地 ⑦耻.学于师 A .②③⑥B .①⑤⑦C .③④⑥D .④⑤⑥解析:①“乐”为意动用法,以……为乐;②“系”原意为名词,绳子,此处活用为动词,关押;③“亡”通“无”;④“敬”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恭敬;⑤“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⑥“苦”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受苦;⑦“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5题。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李陵)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相坐..相坐:坐下B.畔.主背亲畔:同“叛”,背叛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厚:关系很好D.扶辇下除.除:殿阶解析:相坐:相连坐(治罪)。

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答案:A12.对下列句中“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举剑拟之.(代词,代指砍的动作)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代词,代“空以身膏草野”这件事)C.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助词,主谓间,不译)D.空自苦亡人之.地(助词,的)解析:之:助词,的。

答案:C13.下列对相关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B.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C.辇:车的一种,秦以后可以称老百姓所乘的车。

D.陛下: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解析:辇:车的一种,秦以后特指天子所乘的车。

答案:C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有民族气节。

他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与卫律叛国求荣的无耻嘴脸的对比中凸显。

B.苏武富贵不能淫。

卫律用武力威吓苏武失败,便改为劝说,遭到苏武的痛骂与斥责。

C.李陵劝苏武投降,说朝廷法令无常,苏武的安危不可预料,其目的是想告诉苏武他自己投降的原因。

D.卫律与李陵因为身份不同,劝说苏武的方式也不同,前者方式直接,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解析:李陵劝苏武投降,说朝廷法令无常,苏武的安危不可预料,其目的是想断绝苏武的忠君报国的志向。

答案:C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句中的关键词有:因、虽、尚。

(2)句中的关键词有:尚、谁为、云。

答案:(1)你通过我的关系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现在不听我的劝告,以后即使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2)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有什么话说了。

三、语言表达16.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在60~90个字之间。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恸心酸。

心灵独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歌词的意境,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的刻画,渲染出环境的悲凉,通过心灵独白,展示生存环境的恶劣,反映苏武的赤胆忠心。

答案:唉!茫茫草原,不见其边,梦中汉家何时还?不畏风刀霜剑,甘愿饮雪吞毡,我苏武宁死不屈,挺立天地间!闻家母归天,妻离子散,谁知我在此尝尽辛酸!塞上寒风起,笳声令心酸。

忠心如可鉴,我命不足怜,敢筑孤冢向中原!17.请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文句前后贯通。

信念是艰难的克星。

常言道:“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苏武能忍得住塞外的彻骨之寒,是因为他有着“苏武节,骨铮铮;为国辱,重亦轻”的坚定信念;________。

解析:必须写荆轲照应上文。

答案:荆轲敢冒生命危险去刺杀秦王,只因为他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与必胜信念18.结合苏武“北海牧羊”的故事,为苏武拟一副对联,赞颂他的崇高精神。

要求合乎对联格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为人物拟写对联,首先要明确对联的基本知识,如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等;其次立意上要有深度,要体现出人物的主要经历或精神品质。

答案:参考示例一: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参考示例二:握杖挥鞭塞外雪 饮雪吞旃中原心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②素与副张胜相.知 B.⎩⎪⎨⎪⎧ ①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②凿地为.坎,置煴火C.⎩⎪⎨⎪⎧ ①与.昆邪王俱降汉②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D.⎩⎪⎨⎪⎧ ①其.一人夜亡,告之②单于壮其.节解析:A 项,“相”,都是副词,相互。

B 项,“为”,①介词,替;②动词,成为。

C 项,“与”,①连词,和;②动词,给。

D 项,“其”,①代词,那些人;②代词,指苏武。

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会”,①适逢;②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