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的民族服饰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
裆皮裤,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 。哈萨克
族女子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
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
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夏季
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时穿棉大
衣。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
绚烂的民族服饰
.
1
民族服饰
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 的服饰,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 在一些民族国家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在日 常的时间虽然多以西装打扮为主,但在节 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 合中,则会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通常在 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 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 民族 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制作原料、纺织 工艺、印染工艺、刺绣工艺、图案纹样、 色彩表现、饰品工艺、文化价值等因素。
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 规(武士服)三种 。
.
25
.
26
.
27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
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
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男
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
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
.
31
.
32
.
33
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 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二三道花边, 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 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土家族现在平日着装已没有民族特色, 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 才有传统民族服饰展示风采的机会。
.
34
.
35
朝鲜族
.
5
汉族服饰的特点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不用扣 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从形制 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 “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 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 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 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通劳动人民一 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 马褂、旗袍和汉服都 应该作为中国的民族服装,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丰富多彩。
.
36
.
37
白族
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 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洱海 东部白族男子则外套麂皮领褂,或皮质、绸缎领褂, 腰系绣花兜肚,下穿蓝色或黑色长裤。出门时,常背 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 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带多用绣花布或彩色 毛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 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 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已婚者 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 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 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解释: 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 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 洱海月。
.
23
.
24
藏族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 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 玉饰品等。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 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 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 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 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妇女 的平时着装一般是:头戴帽顶有红绿色绒饰的尖顶小帽, 下穿黑红色相间的十字花纹毛裙,着邦垫。上衣是齐腰 间的小袖短衣,质地有毛、缎、布等。
.
11
满族
满族服饰分旗装与马褂。当今满族一般着时装, 节日才会穿满足特色的服饰。其中改良后产生的 旗袍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
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 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 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 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
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
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
坎肩。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
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
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
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
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
.
19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 花衬衣,外套斜领、艾德莱斯绸制作 的维吾尔民族服饰艾德莱斯绸制作的 维吾尔民族服饰无纽扣的“裕袢”,“裕 袢”身长没膝,外系腰带。在北疆因天 气较寒冷,外套常常有纽扣,妇女则 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 还套穿绣花背心。男女皆喜欢头戴绣 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维吾尔族在 此服装用料上喜欢选用纯毛、纯棉、 真丝、真皮,妇女喜欢艳丽的衣物, 并以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饰物 点缀。艾德莱斯绸是维吾尔族妇女最 喜欢的做衣裙的绸料,维语的释义为 “飘逸”。
.
6
秦汉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 立了各项制度,其中 也包括衣冠制度。
.
7
曲裾
直裾
.
8
唐代
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着白衣。 唐代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 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 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 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
2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认真的科学识别, 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此外,还有一些尚待进一步进行民族识别的人们共同体。
中华各民族的形成,经历了至少两千多年的分化或融合过程。从我国古代典籍中 早已出现的“夏”、“戎”、“狄”、“荆蛮”、“夷”、“诸濮”、“百越”等族别名称来看,我 国早在秦代以前就已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秦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使这样 一个多民族国家高度统一在中央政权之下。正因此,我国各民族的文化都有长期发 展的历史传统,包括服饰文化在内。从现实的情况来考察,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 化具有下列特点:
第四,中国少数民族服饰面临着社会全面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和改革的要求,一些传 统服饰已经发生变化。
.
一民 般族 特服 点饰
文 化3
.4Biblioteka 汉族服饰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 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 (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 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 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 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 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 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 中国工艺美术。
.
20
苗族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 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 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 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 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 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 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 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 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第一,我国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分布广阔,且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 互相交流困难,因而民族服饰多姿多彩,服饰文化内含丰富,有取之不尽的服饰资 源。
第二,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的不同,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显示出北方和南方、山区和草原的巨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第三,由于各种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直到本世纪 中期仍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相应的生产力水平上,由此而带来的差异十分深 刻,至今仍未能完全克服,因而少数民族服饰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容具有明显的 层次性。
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
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
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
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前,一年后换
戴花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 。
.
28
.
29
.
30
乌兹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人不论男女,都爱戴小 花帽——朵帕。花帽多为硬壳,无 檐,圆形或四棱形,四棱角的可以 折叠。男帽布料采用墨绿,黑色, 浅蓝色,女子则喜用白色、枣红色 的金丝绒和灯心绒。帽子顶端和四 边绣有各种几何与花卉图案,做工 精巧。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
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
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
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
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
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
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
各种装饰品 。
.
17
.
18
回族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
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
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回族妇女常戴盖
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
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
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
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
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
.
12
.
13
.
14
畲族
畲族妇女服装,各地略有差别,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 刺绣。在衣领、大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绣 花纹图案和花鸟龙凤图案。畲族妇女最主要的装束, 那就是“凤凰装”。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 着凤头;衣裳、围裙(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 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 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 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 征着凤鸣。已婚妇女一般头戴“凤冠”。它是在精制的 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 30多厘米长、3厘米宽 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牌,下垂3个小银牌 于前额,称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
朝鲜族传统服饰最大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 布带打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 裙。 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 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 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 棉之分。特点是裤裆和裤腿都较宽,裤脚系布带, 便于盘腿席坐; 妇女为短衣长裙,衣的长度刚能遮住胸部,衣有长 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 长及脚跟。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 分。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 以带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叫 “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 丝绸缝制,色彩十分鲜艳。
.
15
.
16
壮族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 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 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 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 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 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 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 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 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 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
9
宋代
宋朝长年处于内忧外 患交并之中,加上程 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 简朴、严谨、含蓄。
.
10
明代
明朝建立之初曾力图消除元朝蒙古族服制对汉服的影响,“悉 命复衣冠如唐制”,但未能完全贯彻执行。至洪武二十六年才 开始确定了许多服制。明朝时期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衣 着材料有所改善。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用宋元幞头而稍有 不同。普通百姓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承袭了 传统服饰样式,并且品种十分丰富。
.
21
.
22
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
等。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
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
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
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
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
光纽扣,格外醒目。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
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
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
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
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
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
衩。红、绿绸缎做腰带。喜穿软筒牛皮靴,
长到膝盖。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
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
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
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