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高血压日国内外新版高血压指南要点与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全国高血压日国内外新版高血压指南要点与解读
2021年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体检医护汇提供一篇文章供学习,它对2017~2019年国内外发布的高血压指南要点进行了全面解读。

此外,2021最新发布的心血管预防指南,可以点击强化降压时代到来——《2021 ESC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查看。

血压的测量
诊室测量的血压值仍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及评估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我国新指南推荐,如条件允许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即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BPM)。

诊室外血压测量对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均有显著优势。

2018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已不再推荐将诊室血压作为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断的唯一标准,并指出ABPM和(或)HBPM的诊室外血压测量值,对于诊断高血压、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监测血压波动具有更大优势。

我国新指南中明确指出,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同样准确,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

高血压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我国新指南对血压的诊断标准与2010年版相同,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140/90 mmHg(表1);
A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4 h平均SBP/DBP≥130/80 mmHg,白天≥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
H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35/85 mmHg,与诊室血压的140/90 mmHg相对应。

这与新版欧洲指南一致,并未效仿新版美国指南将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 mmHg,但均将<130/80 mmHg作为多数高血压
患者的降压治疗目标值,这意味着我国和欧洲学者也认为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更为严格地控制血压,以期更为显著地降低高血压相关的靶器官损害的风险。

并且,我国新指南建议将SBP 130~139 mmHg和(或)DBP 85~89 mmHg列入高血压的危险分级(表2),这一做法与欧美新版指南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对进一步积极降压给予了肯定。

表1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表2 血压升高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与2010年版指南比较,我国新指南根据近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影响风险分层的内容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进行了部分修改:
序号修改内容
1 增加130~139/85~89 mmHg范围;
2 增加被动吸烟;
3 血脂异常中的总胆固醇由≥5.7 mmol/L改为≥5.2 mmol/L;
4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由男性<55岁/女性<60
岁,统一改为<50岁;
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标准由≥10 μmol/L改为≥15
μmol/L,同时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
素;
6 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质量指数由男性≥125 g/m2、女性≥120
g/m2改为男性≥115 g/m2、女性≥95 g/m2;
7 脉搏波速度和踝臂指数改为选择使用;
8 将糖尿病区分为新诊断与已治疗但未控制两种;
9 疾病史增加了慢性肾脏疾病,并按3/4期进行了区分;
10 将心房颤动列入伴随的心脏疾病。

在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中,高血压的诊断方法与危险分级与一般成年人相同。

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应评估衰弱和认知功能情况。

对于高龄高血压患者,指南建议在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前进行衰弱评估,特别是近1年内非刻意节食情况下体重下降>5%或有跌倒风险的患者(Ⅰ,B)。

降压治疗的目标
我国新指南中推荐,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Ⅰ,A)。

这与新版欧洲指南的降压目标一致,并未效仿新版美国指南将<130/80 mmHg作为包括稳定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

在新版美国指南中对一般状况良好的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也为<130/80 mmHg。

迄今为止,支持在老年患者中进行强化血压控制的临床证据尚少,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阈值及治疗目标的推荐,侧重考虑患者生物学年龄(即虚弱性、独立性和治疗的耐受性)等实际情况,而非实际年龄,似乎更为稳妥。

因此,我国老年高血压指南中仍推荐:年龄≥80岁的高龄高血压患者,首先将血压降至<150/90 mmHg,若耐受性良好,则进一步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Ⅱa,B);对于评估确定为衰弱的高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50 mmHg,但尽量不低于130 mmHg(Ⅱa,C)。

在新版欧洲指南中还明确了血压控制的低限,即一般患者血压不低于120/70 mmHg,慢性肾脏病患者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血压不低于130/70 mmHg。

明确降压治疗的低限,有助于避免过度降压以及由此所致的不良事件风险。

总之,我国新指南仍将降低血压为主要治疗目标,建议对血压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并对诊室外血压测量的意义给予了进一步肯定,这些更新要点与新版欧美指南的主旨一致。

本文来源:
赵文君, 郭艺芳. 国内外新版高血压指南要点与解读 [J] .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2): 99-101. DOI: 10.3969/j.issn.1007-5410.2019.0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