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地球的结构及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互动探究
-18-
探究
(tànji ū)点一
探究
(tànji ū)点二
方法提升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常见示意图
(1)以地质(dìzhì)剖面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图1)
图1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探究
(tànji ū)点一
探究
(tànji ū)点二
课堂·互动探究
完成下列各题。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互动探究
-13-
探究
(tànji ū)点一
探究
(tànji ū)点二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bō sù)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图中的X处为( )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考点检测
-23-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júbù)图。读图,完成第1~2题。
图1
图2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考点检测
-24-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②是软流层
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2.在地球(dìqiú)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石灰岩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 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 结构 、矿物成分 等发生变化
片麻岩 、大理 岩、石英岩、
而形成的岩石
板岩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课前·学情调研
-10-
特别提醒(1)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含有化石。但具有层理构造不一定 是沉积岩。
(2)花岗岩和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3)岩浆岩既可地表形成也可地下(dìxià)形成,沉积岩主要在地表形成,变质岩
思维(sīwéi)导图
第四页,共二十八页。
课前·学情调研
-5-


一、地球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
(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为 横波(héngbō) ,实线N为 纵波 。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课前·学情调研
-6-


(2)分层
名称 A 层 地壳
B 层 地幔
C+D 层
地核
特征
界面
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考点检测
-27-
4.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
A.岩浆侵入
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chénjī)
C.岩浆喷出
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关闭
本组题考查岩石的形成。第4题,据图可知,①具有层理结构,②光滑细腻,内
主要在地下形成。
第十页,共二十八页。
课前·学情调研
-11-


2.地壳的物质循环 (1)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dìqiú)内部 放射性物质衰变 。
(2)地壳物质循环图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探究
探究
(tànji (tànji
ū)点一
ū)点二
地球内部圈层
课堂·互动探究
-12-
【典题示例(shìlì)】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
关闭
A覆.盖侵入在岩地表B.的沉火积山岩灰可以通过风力或者流水侵蚀、搬运到低洼的地方沉积关闭 C下B.变来质,然岩后D固.喷结出形岩成沉积岩,故选B项。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解解析xī析()jiě (dá答答à案案n)
课堂·考点检测
-26-
(2018·浙江4月选考,22~23)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 石标本(biāoběn)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 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 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据此完成第4~5题。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根据深度和波速大小、变化分析,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甲 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第(2)题,X 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互动探究
-14-
探究
探究
(tànji (tànji
ū)点一
ū)点二
方法提升地球内部圈层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三个圈层。各层结构及特征(tèzhēng)如下图。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互动探究
-15-
探究
探究
(tànji (tànji
ū)点一
ū)点二
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①岩浆:三进一出。②岩浆岩:一进三出。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第二十页,共二十八页。
探究
(tànji ū)点一
探究
(tànji ū)点二
课堂·互动探究
-21-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zhǐ xiànɡ)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 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高温熔化(或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典题示例(shìlì)】 图甲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
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各
题。
图甲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探究
(tànji ū)点一源自探究(tànji ū)点二
课堂·互动探究
-16-
图乙
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互动探究
-17-
探究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课前·学情调研
-7-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圈层是 大气圈 ,由 气体 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 氮 和
氧。
(2)B圈层是 生物圈 ,是 生物 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 圈占有A 大气 圈的底部、C 水 圈的全部及D 岩石 圈的上部,是最活跃的一个圈层。
(3)C圈层是 水圈 ,由 陆地(lùdì)水 、 大气水 、生物水等组成,C圈层的特 点是 连续但不规则 。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的厚度比地壳大。二、
No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②存在形式:矿物有气态(qìtài)、液态和 固态 三种基本存在
形式。①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 矿物 组成。C.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注:沉积物指向的 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yùndòng)
和能量交换
第一页,共二十八页。
第一讲 地球(dìqiú)的结构及地壳的 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页,共二十八页。
考点(kǎo diǎn)指引
节次
地球的 结构
地壳的 物 质组成 和 物质循 环
考试内容
1.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及各层的特点 ②岩石圈的范围
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关闭
C第.古1题登,堡考面查上地部球附内近部圈层D。.内根、据外图核形之结间构可判断①为硅铝层,②为硅镁层,
两个都是地壳的组成部分,因此选B项。第2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图2
信息可知,速度最大处位于地下2 900千米左右,再往下横波消失,纵波减小, 关闭
此1.B处为2古.C登堡面附近。
2.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3.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③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4.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 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第三页,共二十八页。
考试要求
b b
b
a b c
c
名师解读
常以选择题 形式呈现:主 要通过图文 材料考查岩 石的类型及 演变,通过地 理事件或地 理现象考查 地壳的特点。 地壳与岩石 圈的区别是 潜在考点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探究
(tànji ū)点一
探究
(tànji ū)点二
课堂·互动探究
-22-
3.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方法 分清岩石(yánshí)类型巧判岩层新老关系 (1)岩浆岩地层如果是侵入岩,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 果是喷出岩,则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沉积岩地层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Image
12/11/2021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含化石,因此①②为沉积岩。④有细孔,为花岗岩,故选D项。第5题,从河床
捡的岩石标本因受流水侵蚀,表面较光滑,②④符合,则①③是从基岩上打来 关闭
的4.D岩石5标.D本,其成因应为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故选D项。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解解析xī(析)jiě (dá答答à案案n)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课前·学情调研
-9-


侵入岩 岩 浆 岩 喷出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成因
常见岩石
岩浆在地表以下 冷凝 成为岩 花岗岩 (最常

见)
玄武岩 、
岩浆喷出 地表冷凝 形成的岩

流纹岩 、
安山岩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 砾岩、 砂岩 、页
产生的 碎屑物质 经过漫长的 岩、
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
厚度约 2 800 千米,上部存在 c 软流层 , a 莫霍面
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b 古登堡
面 分 C 外核、D 内核
(3)岩石圈 构成:地壳与 软流层 以上的地幔(dìmàn)部分。图中字母 E 。
特别提醒地壳与岩石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岩石圈的厚度比地壳大。
第七页,共二十八页。
课前·学情调研
-8-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①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
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②存在形式:矿物有气态、液态和 固态(gùtài) 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 ①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 矿 物 组成。 ②分类: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③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
-19-
(2)以关联(guānlián)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图2、图3)。
图2
图3
第十九页,共二十八页。
课堂·互动探究
-20-
探究
探究
(tànji (tànji
ū)点一
ū)点二
2.物质循环(xúnhuán)图的判读技巧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探究
(tànji (tànji
ū)点一
ū)点二
(1)图甲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A.①、A
B.②、C
C.④、B
D.⑤、I
(2)图乙中岩石与图甲中序号对应(duìyìng)正确的是( )
A.珊瑚石—④ B.大理岩—②
C.玄武岩—③ D.花岗岩—⑤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图中沉积岩这一已知条件,顺着箭 头推理可确定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④为岩浆岩;逆向推理可确定①为沉积 物,⑤为风化物。相应地A为固结成岩作用,B、I为变质作用,C为重熔再生作 用,D为冷却凝固作用,E、H、G为风化作用,F为搬运、沉积作用。第(2)题,珊 瑚石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解解析xī(析)jiě (dá答答à案案n)
课堂·考点检测
-25-
2011年6月4日,南美洲普耶韦火山开始喷发,喷发时间持续了几个月。据监测, 大多数时间火山灰(图中浅灰色部分)向东南方向飘去,火山灰几乎覆盖了 整座山。据此完成(wán chéng)第3题。
3.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覆盖在地表的火山灰可转化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