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基础积累(2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帛.(bó) 崩殂.(zú) 行.阵(hánɡ) 望其旗靡.(mǐ) B.昳.丽(yì) 期.年(qī) 鸿鹄.(hú) 朝.服衣冠(zhāo) C.阙.漏(quē) 夙.夜(sù) 间.(jiàn)进陟罚臧否.(pǐ) D.咨诹.(zhōu) 舂.谷(chōng) 贬谪.(zhé) 雉.从梁上飞(zhì)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闻.寡人之耳者
C.先帝不以臣卑鄙
..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以.分人自以.为不如
B.客之.美我者公与之.乘
C.公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
D.战于.长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一部文学和史学名著,相传是春秋时期齐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C.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D.表,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其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5.名著阅读。

(4分)
为什么我总是受苦,总是遭人白眼,总是让人告状,永远受到责备呢?为什么我永远不能讨人喜欢?为什么我尽力博取欢心,却依然无济于事呢?伊丽莎自私任性,却受到尊敬;乔治亚娜好使性子,心肠又毒,而且强词夺理目空一切,偏偏得到所有人的纵容。

她的美貌,
她红润的面颊,金色的卷发,使得她人见人爱,一俊便可遮百丑。

至于约翰,没有人同他顶撞,更不用说教训他了,虽然他什么坏事都干:捻断鸽子的头颈,弄死小孔雀,放狗去咬羊,采摘温室中的葡萄,掐断暖房上等花木的嫩芽。

有时还叫他母亲“老姑娘”,又因为她皮肤黝黑像他自己而破口大骂。

他蛮横地与母亲作对,经常撕毁她的丝绸服装,而他却依然是“她的宝贝蛋儿”。

而我不敢有丝毫闪失,干什么都全力以赴,人家还是骂我淘气鬼,讨厌坯,骂我阴丝丝,贼溜溜,从早上骂到下午,从下午骂到晚上。

(选自《简·爱》)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从《简·爱》这本书中我们学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

(8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

(2)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4)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零丁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发了诗人为国事惶恐不安和为自己孤苦伶仃的处境而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古诗词赏析与文言文阅读(12分)
(一)山坡羊·潼关怀古(4分)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下列对曲中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如聚”,山峰险要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
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现于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8.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
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比:( )
(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刑:(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
门中。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2.《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课外古诗词赏析与文言文阅读。

(16分)
(一)发临洮①将赴北庭②留别(4分)
[唐]岑参
闻说轮台路③,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释】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②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③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3.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4.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太祖①微行②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

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

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

”“有田产乎?”曰:“否。

”“然则何以自给?”曰:“吾恃养蜂耳。

”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

”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③,渠④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

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⑤蜂自啖⑥为卒岁计。

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

明岁,又复酿蜜。

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

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

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
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

④渠:他。

⑤听:听作则,任凭。

⑥啖(dàn):吃。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尔蜂几何
..( )
(2)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 )
(3)得不馁.( )
(4)竭.泽取之(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然则何以自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
自啖为卒岁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7.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________与________相当,最后联想到________与________相似。

(2分)
18.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流泪的样子。

③意谓:心里认为。

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⑤邪:同“耶”。

⑥举:抬起。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2)彼竭我盈.,故克之( )
(3)何以
..致泣( )
(4)元帝异.之(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但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

(2分)
四、作文(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您和我,谁比较合适带兵打仗?”孔子指着自己答:“我合适。

”子路反问道:“您不是常说我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还勇于不敢呀!”
请以“敢与不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