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二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高二高中地理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2.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关于a湖与b河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湖是内流湖、淡水湖
B.a湖是外流湖、淡水湖
C.b河是外流河、最终汇入北冰洋
D.b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最终注入里海
【2】甲国向丙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以及运输方式是
A.铁矿石—铁路运输B.畜产品—公路运输
C.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D.煤炭—水路运输
3.读西亚地区的石油分布和运输线路图,海上运输路线可分为西行、南行、东行三条,分析完成问题。
【1】德国鲁尔区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石油,走西行路线,依次必须经过的海运要道有
A.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英吉利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英吉利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基尔运河
【2】一艘油轮从阿巴丹出发,在7月往上海,有关所经过的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A.一路都是顺风顺水
B.经过马六甲海峡遇到台风
C.经科伦坡附近海域时,发现正午旗杆影子朝南
D.在经过东海时,看到许多满载而归的渔船
4.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回答问题。
【1】近年来许多欧美游客把旅游目标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会消失的地方,热衷于“末日旅游”,图中M山即是其中之一。
你认为M山形成“末日旅游”的原因可能是
A.厄尔尼诺B.生态失衡C.全球变暖D.臭氧层破坏
【2】N河泛滥给下游地区带来了富饶,也造就了灿烂的古文明,其河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
A.11月到次年4月受西风带影响B.6月—10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6月—9月吹西南季风D.10月到次年5月吹东北季风
5.关于日本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政府和公民环境意识强
B.日本无森林资源
C.日本工人工资高,生产一次性筷子的经济效益差
D.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6.如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
据此回答问题。
【1】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能资源丰富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
7.读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2】甲国有世界上的大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①欧亚大陆桥西端②扼北海航线要冲③位于莱茵河入海口④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下面为四国土地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是
A.哈萨克斯坦、中国、德国、巴西B.德国、中国、埃及、加拿大
C.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D.埃及、美国、印度、巴西
【2】关于四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利用丰富的地下水,发展灌溉农业
B.②国利用西部面积广大的草场,发展乳畜业
C.影响③国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地形
D.④国地处温带,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为主
9.如图是四个国家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D.丁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2】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B.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C.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3】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D.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10.读图,完成问题。
【1】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四图中,畜牧业发达的和与北京时间时差最大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如图显示的是某国家(图中①②不属该国领土)玉米生产区的分布和种植、收获玉米的时间。
该国在黄金和钻石等矿产品发现之前,就曾经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据此并读图,回答问题。
【1】依提供信息可知,该国玉米产区主要分布在
A.高原地形区B.平原地形区
C.丘陵地形区D.盆地地形区
【2】该国甲地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要产区的气候,当收获玉米时期甲地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
A.小麦B.油菜C.葡萄D.甘蔗
12.如图为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问题。
【1】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a所在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
B.b所在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
C.c所在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石油
D.d所在国利用甘蔗做原料大量生产乙醇替代汽油
【2】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你认为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
【3】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资金来源充足 B.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运输便利 D.科学技术先进
【4】根据世界钢铁市场形势,c、d所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应该
A.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提高产量B.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提高质量C.分散布局、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D.缩小规模、从而适应世界市场形势需求13.读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主要山脉的大致走向是
A.东--西向B.东南--西北
C.东北—西南D.南--北向
【2】图中西部海湾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波浪侵蚀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断裂下陷作用
14.读中、美两国本土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
完成问题。
【1】若图中a点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其可能相同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是
①太阳高度相同②地方时相同③昼夜长短相同
④自转角速度相同⑤地形类型相同
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同⑦均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④⑤⑦D.③④⑦
【2】图中c处附近分别为中、美两国的重要工业区,其发展工业相同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开发历史悠久②矿产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人口城市密集,接近市场④农业基础好
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与甲地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闻名于世的影都好莱坞所在城市B.泰姬陵所在城市
C.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城市D.“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最大的城市
二、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属亚、非两洲分界线的是_______。
属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的是______。
(2)四地中海域面积将扩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3)丙地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当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开始剪羊毛时,图中等温线走向最符合新西兰实际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
材料二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其主产区在亚洲,而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洲。
材料三 2010年11月1日,位于①区域的默拉
皮火山再次喷发出大量烟尘和火山灰,冲上6千米
的半空。
此区域下半年来已有多座火山相继喷发。
(1)①、②两处气候类型相同,但形成原因
却有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说明此季节A处盛行风的风向,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分析①区域成为发达国家轮胎生产商工厂转移首选地的区位优势。
(4)简析①区域多火山的主要原因。
3.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
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
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共10分)
资料一:见图22 资料二:见图23
(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___________,淡季为_________(填图22中的数字代码)。
(2分)
(2)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2分)
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
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样性D.服务质量下降 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
(3)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______ ____。
分析原因。
(3分)
(4)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
(2分)
4.图21 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a.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 气温年较差大
c. 降水集中
d. 植被破坏严重
(2) 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 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
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 分)
吉林高二高中地理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
注意欧洲全部位于30°N以北;大洋洲的夏威夷群岛为北回归线穿过;北回归线
穿过北美洲南部,而不穿过南美洲。
故选C项。
2.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关于a湖与b河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湖是内流湖、淡水湖
B.a湖是外流湖、淡水湖
C.b河是外流河、最终汇入北冰洋
D.b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最终注入里海
【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为中亚;a表示巴尔喀什湖,为内流湖;属于咸水湖;b为鄂毕河,
注入北冰洋;
【2】甲国向丙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以及运输方式是
A.铁矿石—铁路运输B.畜产品—公路运输
C.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D.煤炭—水路运输
【答案】C
【解析】图示甲国为哈萨克斯坦,丙为中国,甲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通过管道运输出口中国。
3.读西亚地区的石油分布和运输线路图,海上运输路线可分为西行、南行、东行三条,分析完成问题。
【1】德国鲁尔区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石油,走西行路线,依次必须经过的海运要道有
A.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英吉利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英吉利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基尔运河
【答案】C
【解析】从沙特出口石油到欧洲,一般由管道运输到地中海沿岸,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经过英吉利海峡到北海沿岸,经鹿特丹可至德国鲁尔区。
【2】一艘油轮从阿巴丹出发,在7月往上海,有关所经过的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A.一路都是顺风顺水
B.经过马六甲海峡遇到台风
C.经科伦坡附近海域时,发现正午旗杆影子朝南
D.在经过东海时,看到许多满载而归的渔船
【答案】C
【解析】7月南亚盛行西南风,则北印度洋海水自西向东流,故从西亚到上海的油轮经过北印度洋顺风顺水。
但经
过马六甲海峡时,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该海峡附近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影响,从西亚到上海经该海峡的油轮逆风逆水;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由于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故没有台风;此时经过科伦坡,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则正午时,太阳位于科伦坡的正北方向,故旗杆影子朝南,正确。
4.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回答问题。
【1】近年来许多欧美游客把旅游目标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会消失的地方,热衷于“末日旅游”,图中M山即是其中之一。
你认为M山形成“末日旅游”的原因可能是
A.厄尔尼诺B.生态失衡C.全球变暖D.臭氧层破坏
【答案】C
【解析】M山为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势高,山顶积雪覆盖,但由于全球变暖,“赤道上的雪峰”奇观将从此消失。
【2】N河泛滥给下游地区带来了富饶,也造就了灿烂的古文明,其河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
A.11月到次年4月受西风带影响B.6月—10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6月—9月吹西南季风D.10月到次年5月吹东北季风
【答案】B
【解析】N河为尼罗河,由于尼罗河的水量主要来自上游的热带草原地区,故每年的夏季热带草原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雨季,则河流进入汛期,容易出现河流下游的定期泛滥。
5.关于日本从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政府和公民环境意识强
B.日本无森林资源
C.日本工人工资高,生产一次性筷子的经济效益差
D.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日本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国家之一,但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一次性木筷,故B项错误。
6.如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
据此回答问题。
【1】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能资源丰富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答案】D
【解析】甲图中三角洲为恒河三角洲.乙图中三角洲为尼罗河三角洲.两三角洲均为泥沙堆积而形成。
【2】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
【答案】B
【解析】甲三角洲盛产黄麻,故A地适宜发展麻纺织工业;尼罗河三角洲盛产棉花,因此B地适宜发展棉纺织工业。
7.读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
【答案】B
【解析】读图,根据经纬网信息和周边事物,可确定甲为西欧的荷兰,乙为中亚地区。
甲、乙两地种植业的制约因素应从两地气候特点加以分析,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制约因素是光照不足,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不足是制约因素。
【2】甲国有世界上的大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①欧亚大陆桥西端②扼北海航线要冲③位于莱茵河入海口④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甲国世界最大港口为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口,腹地可覆盖大半个欧洲,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
8.下面为四国土地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是
A.哈萨克斯坦、中国、德国、巴西B.德国、中国、埃及、加拿大
C.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D.埃及、美国、印度、巴西
【答案】D
【解析】可采用排除法,读图可知,①国绝大部分土地是荒漠,耕地只分布在两个狭长地带,表明该国的气候以沙漠气候为主,农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很明显,这与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土地分布模式不符,排除B、C;②国东半部区域为耕地,中间大部分区域为草原,这与中国农业的分布模式不符,排除A,答案为D。
【2】关于四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利用丰富的地下水,发展灌溉农业
B.②国利用西部面积广大的草场,发展乳畜业
C.影响③国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地形
D.④国地处温带,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为主
【答案】C
【解析】①国为埃及,主要利用河流水(尼罗河)发展灌溉农业;②国为美国,其乳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西
部面积广大的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③国为印度,地形和降水对农作物的分布影响很大;④国为巴西,地处热带。
9.如图是四个国家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D.丁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各国的经纬度位置或轮廓特征判断,甲表示澳大利亚;乙表示巴西;丙表示日本;丁表示德国。
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故B项错误。
【2】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B.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C.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答案】A
【解析】澳大利亚最大的港口悉尼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巴西最大的港口里约热内卢,受沿海巴西暖流影响;日本最大的港口位于太平洋沿岸,受日本暖流影响;德国最大的港口汉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故A项正确。
【3】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D.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答案】D
【解析】澳大利亚最长的河流为墨累河,为外流河;世界最长的河流为尼罗河,位于埃及而不是巴西;日本受季风气候影响,故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德国主要的河流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流量大且流量季节变化小,无冰期,且受地形影响,河流落差较小;河流沿岸经济发达,故河流航运价值大。
故选D项。
10.读图,完成问题。
【1】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首先应判断四个岛的名称,①为日本的北海道岛、②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③为新西兰的北岛、④为古巴岛。
北海道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世界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回归线附近的古巴岛海域盐度最高。
【2】四图中,畜牧业发达的和与北京时间时差最大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畜牧业发达。
西经八十度据北京最远时间也相差最大。
11.如图显示的是某国家(图中①②不属该国领土)玉米生产区的分布和种植、收获玉米的时间。
该国在黄金和钻石等矿产品发现之前,就曾经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据此并读图,回答问题。
【1】依提供信息可知,该国玉米产区主要分布在
A.高原地形区B.平原地形区
C.丘陵地形区D.盆地地形区
【答案】A
【解析】根据轮廓特点可判断出此国为南非,结合非洲地形的分布情况,该国玉米主要分布在南非高原上,A项正确。
【2】该国甲地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要产区的气候,当收获玉米时期甲地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
A.小麦B.油菜C.葡萄D.甘蔗
【答案】C
【解析】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适宜生产葡萄。
玉米收获期是4、5月份,正值南半球的秋季,正值葡萄收获季节。
12.如图为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问题。
【1】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a所在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
B.b所在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
C.c所在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石油
D.d所在国利用甘蔗做原料大量生产乙醇替代汽油
【答案】D
【解析】根据轮廓可知,a所在国是美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b所在国是澳大利亚,其东面邻国是南美,没有丰富的石油;c所在国是印度,没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石油;d所在国是巴西,有丰富的甘蔗做原料大量生产乙醇替代汽油。
选择D项。
【2】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你认为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
【答案】B
【解析】服装加工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只有发展中国家才具有劳动力优势。
选择B项。
【3】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资金来源充足 B.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运输便利 D.科学技术先进
【答案】C
【解析】图示四个国家均沿海,故具有海运优势。
【4】根据世界钢铁市场形势,c、d所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应该
A.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提高产量B.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提高质量
C.分散布局、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D.缩小规模、从而适应世界市场形势需求
【答案】D
【解析】当前世界钢铁市场形势是世界性钢铁过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要缩小规模、从而适应世界市场形势需求。
选择D项。
13.读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主要山脉的大致走向是
A.东--西向B.东南--西北
C.东北—西南D.南--北向
【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为北欧的斯卡的纳维亚半岛,结合图示的河流分布判断,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2】图中西部海湾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波浪侵蚀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断裂下陷作用
【答案】B
【解析】挪威西部的峡湾为历史时期冰川侵蚀的典型地貌。
14.读中、美两国本土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
完成问题。
【1】若图中a点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其可能相同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是
①太阳高度相同②地方时相同③昼夜长短相同
④自转角速度相同⑤地形类型相同
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同⑦均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④⑤⑦D.③④⑦
【答案】D
【解析】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的图中a点,经度相差较大,故①②错误;两地均位于40°n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角速度、线速度相同,故③④正确。
在中国,a点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在美国,a点位于中央大
平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故⑤⑥均错误。
冬季,位于中国和美国的a地均会受到寒潮影响,故⑦正确。
【2】图中c处附近分别为中、美两国的重要工业区,其发展工业相同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开发历史悠久②矿产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人口城市密集,接近市场④农业基础好
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中国的c为京津唐工业区,美国的c为东北部工业区,①②③④均为两工业区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区位条件。
15.与甲地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闻名于世的影都好莱坞所在城市B.泰姬陵所在城市
C.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城市D.“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最大的城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图示甲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好莱坞位于洛杉矶为
地中海气候。
二、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属亚、非两洲分界线的是_______。
属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的是______。
(2)四地中海域面积将扩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3)丙地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当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开始剪羊毛时,图中等温线走向最符合新西兰实际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乙甲
(2)乙乙是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生长边界,海域面积扩大。
(3)丙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在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下,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4)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1)主要考查大洲的分界线,亚非分界线为红海、苏伊士运河;亚洲、北美洲的分
界线为白令海峡。
(2)红海属于生长边界处于地壳张裂处。
(3)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故形成地中海气候。
(4)当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剪羊毛时节时,正是南半球的
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等温线向低纬凸故选②。
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局部地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
材料二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其主产区在亚洲,而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洲。
材料三 2010年11月1日,位于①区域的默拉
皮火山再次喷发出大量烟尘和火山灰,冲上6千米
的半空。
此区域下半年来已有多座火山相继喷发。
(1)①、②两处气候类型相同,但形成原因
却有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说明此季节A处盛行风的风向,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分析①区域成为发达国家轮胎生产商工厂转移首选地的区位优势。
(4)简析①区域多火山的主要原因。
【答案】(1)均为热带雨林气候;①处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②处成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
形雨;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2)西北风;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
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
(3)世界天然橡胶主产区,原料丰富;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充足;西面环海,海运便利。
(4)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多岩浆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压线图的结合。
(1)图示①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而形成热
带雨林气候,而②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故多地形雨,且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风向可根据当地的等压线分布判断,由于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则北半球的东
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
(3)图示①为东南亚,盛行天然橡胶,且
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沿海,海运便利等。
(4)①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从板块运动的原理解
释该地区多火山、地震。
3.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
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
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共10分)
资料一:见图22 资料二:见图23
(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___________,淡季为_________(填图22中的数字代码)。
(2分)
(2)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2分)
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
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样性D.服务质量下降 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