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课后辅
导练习二十九
第1题【单选题】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创办于______运动期间(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戊戌变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原因,是这一年( )
A、《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B、《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四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都受到清政府重用
B、都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都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的是( )
A、鸦片战争
B、198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C、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D、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和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包括( )①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④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
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维新派创办的最早的报刊是( )
A、《万国公报》
B、《时务报》
C、《中外纪闻》
D、《国闻报》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鸦片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第二次鸦片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然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奋斗。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线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三: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转折时期的三幅历史图片。
如图。
请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认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请分别说明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并简述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材料三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转折作用?
下列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图1到图2的历史阶段中,请你根据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A.中共一大B.开国大典C.五四运动D.遵义会议
其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从图3至今,中国面貌发生历史巨变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从图3到现在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两例。
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到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严重影响。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変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图中人物是谁?
他主张采取什么措施挽救民族危亡?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请回答: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
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答案】:
【解析】: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