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论幼稚师范教育的见习和实习
(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 四种单位:中心幼稚园 平民幼稚园 婴儿 保育院 小学 (二)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 9学时 分三次进行 第二学年:学生自由支配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 一半时间在小学,第二学期全班下乡 (三)关于实习的组织 条件:有步骤、有范围、有相当时间、有 适合的导师与方法 特点:空间上 时间上 内容上
课程和教材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张雪门认为, 可以构成儿童课 程来源的直接的活动有如下四种: 1. 儿童自发活动; 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升的活动; 3. 儿童与人事界接触而剩生的活 动; 4.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 而合于 儿童的需要者。


张雪门先生确定了选择幼稚园教材的标准或条件。他认 为, 教材的功能在于满足儿童的需要, 自然应在儿童的生活里 选材。教材应该从儿童的直接经验中选择有价值的部分, 加 以合理的组织。但是仅仅这样, 显然还是不够的。真正适合 儿童发展的教材, 应该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 教材必须合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 2. 教材必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 3. 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的需要 4. 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
1.1918年,创立宁波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 园——星荫幼稚园 2.1924年,在北大教育系学习,细心研究了福 禄倍尔、蒙台梭利以及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 3.1930年,应熊希龄之聘,任北平幼稚师范学 校校长
4.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始了系统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抗 战爆发后,幼师迁重庆,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儿童福利制 度的实验。抗战爆发后,去广西桂林,主持香山慈幼院桂林 分院,兼任桂林幼稚师范学校校长,兼任广西女子师范学校 校长,致力培训幼教师资。 5.1946年,前往台湾办理儿童保育院(台北育幼院),后因工 作繁重,患上眼疾,并于1952年离开育幼院。 6.1960年,他突患脑病,半身不遂,在眼睛失明、手脚失灵、 耳朵失聪的情况下陆续写下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行为 课程》等专著。 7.1973年脑病复发,抢救无效病逝于台湾,享年83岁。
(二)行为课程的组织 整体性 个体性 直接性 (三)行为课程的教学法 ⒈要旨: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⒉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 “行为即课程” ⒊目标:兼顾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其内容来自周 围环境,其方法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其实施以行动 为中心
幼稚园课程的特点和编制



课程特点:1. 整个的 2. 直接的 3. 偏重个体发育 编制幼稚园课程时应特别注意: 1. 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们看 宇宙间的一切的一切, 都是整个儿的 2. 幼稚生时期, 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 编 制课程时, 不能忽视社会的希求, 但更应注意儿童现在的需要 和能力。 3. 幼稚园的课程, 应根据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பைடு நூலகம்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张雪门 (1891~1973) 原名显 烈,字承哉、尘芥,浙江鄞 县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 第四中学。1912年任鄞县 私立星荫小学校长,1918 年任星荫幼稚园园长,发起 募捐创办幼稚师范。1922 年在宁波创建湖西幼稚师范 学校,任校长。1924年入 北京大学,研究幼儿教育。
张雪门


张雪门(1891~1973),浙江 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 家。
主要著作: 《幼稚园行政》 《儿童保育》 《幼稚教育》 《幼稚园课程活动中 心》 《幼稚园行为课程》 等
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
分为四类:
(一)培养士大夫——清末的蒙养院 (二)培养宗教信徒——教会办的幼稚园 (三)发展儿童个性——儿童本位教育思想指 导的幼稚园 (四)改造中华民族——理想的幼稚教育
三、论幼稚教育的行为 课程
(一)行为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 经验.”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 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 践就是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生 活和实际行为
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


在20世纪30年代, 张雪门把课 程主要理解为经验, 经过选择的有 价值的经验和材料, 这种经验随着 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到60年代, 他 对课程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在 《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中, 张雪 门提出了“行为课程”的概念,并 系统论述了他关于行为课程的思想。 他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从经验转 到行为, 只是从重点为经验转向重 点为行为,或者说是注重经验到注重 直接的经验。他强调让儿童在亲身 的行动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 这 样的经验对儿童发展才更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