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本伤寒杂病论》辨疟病脉证并治】原文释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本伤寒杂病论》辨疟病脉证并治】原文释文
《桂林本/伤寒杂病论》
辨疟病脉证并治 508-512条方五首
508、师曰:疟病其脉弦数者,热多寒少;其脉弦迟者,寒多热少。

脉弦而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汗之,针之,灸之;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当于少阳中求之。

老师说:疟病的脉象多弦,弦而数的多发热,弦而迟的多恶寒。

其脉象弦而小紧的,采用攻下法治疗则病愈;弦而迟的可用温法治疗;弦而紧的可用汗法、针灸治疗;脉象浮而大的可以用吐法治疗;脉象弦数、属于感受风邪而发热的,可斟酌用饮食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

509、问曰:疟病以月一发者,当以十五日愈,甚者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必有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问:患疟病,若是在月初一日发病的,一般经过十五天治疗,病当治愈;假如不愈,那么病再过十五天就当解除;如果一月后仍不痊愈的,应当如何解释?老师说:这是由疟邪与痰血结于胁下,形成痞块,名叫疟母,应当及时进行治疗,可考虑用鳖甲煎丸治疗。

鳖甲煎丸方
鳖甲、柴胡、黄芩、大黄、牡丹皮、阿胶。

上七味,各等分,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清酒下,不能饮者,白饮亦可。

510、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悗,手足热而欲呕,此名疸疟,白虎加桂枝人参汤主之。

老师说:素体阴虚阳盛的人,患疟病后则津液愈亏而邪热独盛,表现为高热、气短、心中烦闷不舒,手足心热而想吐,名叫瘅疟。

如果只有发热而不怕冷的,这是邪热侵扰内脏和体表,内外热盛、表里皆炽所致,所以容易使人消瘦。

温疟的临床表现是:脉象不弦,平和如常人,全身只发热而不怕冷,即热多寒少,关节疼痛剧烈,时时呕吐,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

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炙) 、粳米二合、桂枝三两、人参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11、疟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作呕,此名温疟,宜白虎加桂枝汤。

温疟的临床表现是:脉象不弦,平和如常人,全身只发热而不怕冷,即热多寒少,关节疼痛剧烈,时时呕吐,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

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炙) 、粳米二合、桂枝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12、疟病,多寒,或但寒不热者,此名牡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姜汤亦主之。

疟病寒多热少的,名叫牝疟,用蜀漆散治疗。

柴胡桂姜汤,治疟疾寒多热少,或只有恶寒不发热。

服一剂效如神。

蜀漆散方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和服半钱匕。

柴胡桂姜汤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 (熬)。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再服,汗出便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