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
文试题含答案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老趼(jiǎn) 铁砧(zhēn) 陨身不恤桀骜不驯
B. 谂知(niǎn) 蘸水(zhàn) 芸芸众生偃仰啸歌
C. 惩罚(chéng) 铁臼(chǔ) 流觞曲水宠命优沃
D. 螫针(shì) 椽子(chuán) 莞尔而笑放浪形骸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语序是 ( )(3分)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
这里头有道理可说。
▲。
▲。
▲。
▲。
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
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①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
②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
③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
④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③④①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莫言在中国文坛上虽非______________,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
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
小说《丰乳肥臀》,运用______________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___________。
A.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实至名归 B. 出类拔萃出神入化名副其实
C.鹤立鸡群出神入化名副其实 D. 鹤立鸡群不同凡响实至名归
4.下面哪一句作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对句最好?( )(3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5.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名周,春秋末期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他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屏除世俗名利,入于“逍遥”之境。
B.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代戏曲作家。
他的作品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塑造了崔莺莺、红娘、窦娥等典型的妇女形象。
C.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
他的四大悲剧包括《麦克白》、《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故事均取自英国的历史传说。
D.《兰亭集序》记录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在兰亭举行的修禊诗会的事情,修禊是古人在农历三月初三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的一种游春活动,以此来祓除不祥和求福。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B.彼且奚适也奚:何
C.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励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此小大之辩也
A.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10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8.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分)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分)
③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分)
9. 庄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0.阅读《旅夜书怀》,完成后面题。
(8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2)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所寓含的深刻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纪
念刘和珍君》)
②一骑红尘妃子笑,。
(贾祖璋《南州
六月荔枝丹》)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
任安书》)
④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
亭集序》)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
亭集序》)
⑥,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
《逍遥游》)
⑦,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
子《逍遥游》)
⑧,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
王阁序》)
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王勃《滕
王阁序》》)
⑩,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只想和你接近(吴念真)
①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②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③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
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④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
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⑤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⑥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
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⑦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⑧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却完全满足的亲近。
⑨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⑩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磐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⑾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
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⑿他是睡着的。
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
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⒀不知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脚指甲。
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
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脚指甲。
⒁当我剪完父亲所有的脚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开眼睛看着我。
妈妈叫你来的?不是。
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⒂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次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⒃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脚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⒅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
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⒆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选自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12.赏析第⑦段文字的写作特色。
(4分)
13.第⒄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14.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6分)
15.有人评价吴念真的散文“深沉而有暖意”的,请联系全文,探究此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趁雪打劫还是雪中送炭
黄昉苨
一则小小的社会新闻,让很多人感叹“世道变了”。
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哈尔滨今冬的第一场大雪中。
冰天雪地里,几名壮汉穿戴严实,出现在当地的工农大街上,专守着那些在积雪里打滑的车辆:给50块钱,就帮你推一程。
新闻中写道:“市民都说他们这是‘趁雪打劫’”。
很快,据此设计的社会调查出现在某门户网站的首页上:你怎么看哈尔滨暴雪有人收费推车?
然而,大众的观感与新闻所流露出来的“趁雪打劫”的评价似乎迥异。
对这种行为,七成以上的网友选择了默默点赞:“支持,只是自发的市场行为。
”
“东北的活雷锋都到歌里去啦?”见到这样的投票结果,不少人显得很不淡定。
一位微博实名认证为电脑公司工程师的网友带着浓厚的讽刺意味说道:“牺牲人文精神和文明为前提,大力发展经济,很必要!”还有人恨铁不成钢地上升到了民族性的高度:“中国人为什么总在自己人有困难的时候,不是伸出援助的手,而是伸出一只想赚钱的手呢?”
另一方面,赞成收费推车的网友也不服气:“双赢有什么不好?中国人就是被太强的道德观念误导了!”
一样的斩钉截铁,一样的觉得对方不像话。
不知有没有网友留言后再翻翻所有评论,觉得两方的掐架造型宛如揽镜自照呢?
其实,对于类似伦理问题,不少学者专家多年来进行过各种探讨,但谁都难说自己的意见是唯一定论。
可以肯定,这不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想赚钱的手”。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桑德尔在他的《公正》一书中,开篇就举了一个“趁风打劫”
的例子:2004年夏天,飓风“查理”横扫佛罗里达州,飓风过境后,当地很多关键物资价格突然大涨:奥兰多一家加油站原价2美元的冰袋涨到了10美元,商店里通常标价为250美元的小型家用发电机涨到了2000美元……
当然,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
经济学家们虽然能解释价格杠杆如何发挥作用,带来好处,但很多人的愤怒与无助不会就此平息。
这种情感也是真切的。
有学者质疑,飓风过后,许多平民花大价钱买下的服务或物品,看似自由交易,实则在那样的情境下,更接近于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其实,关键就是掌握一个“度”。
除了法律外,这个“度”,或者说金钱与道德之间的平衡点,似乎无法单靠宣传和媒体来定调下结论,而应当是人们借助各种形式的平台进行讨论之后达成的。
但生活中很多时候的例子并没有课堂上呈现出来的那般极端。
对哈尔滨街头那些在大雪天开车出行的车主而言,50元钱,恐怕还不足以令自己陷入困境。
为了那50元而伸出的推车的手,未尝不是一种雪中送炭。
更何况,不少哈尔滨网友也在评论中表示,自己当天就见过很多被困在大雪中,依然互相帮助的人。
世道没有那么坏,而我们还握着可能改进的方向盘——不是举着“道德”的大旗一棍子扫倒一片,而是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
(选自2013年12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6.对“哈尔滨暴雪有人收费推车”一事文中有哪几种观点?请加以概括。
(6分)
17.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18.请概述文章的论述层次。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照要求作文。
小时候,总以为被子是有暖的。
直到有一天,父亲对我说,被子本身并没有暖,也不能产生暖。
盖上被子,我们之所以感到暖,那暖不是被子给的,而是我们自身的暖,是我们的身体产生的暖,被子只不过阻隔了外面的寒冷保住了我们的温暖。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文体为议论文或记叙文;④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答案
1.D 解析:A.“陨身不恤”为“殒身不恤” B. 谂知shěn zhī C. 铁臼(chǔ) 宠命优渥
2. A 3.D 4.A
5. D 解析:A庄周,战国中期人;B窦娥是关汉卿笔下的人物;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不全取材于英国,有的是欧洲的历史传说。
6. D(次:地方)
7. C 判断句(A定语后置 B状语后置 D定语后置)
8.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分)
翻译: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劝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沮丧。
得分点:加劝:更加奋勉(1分);沮:沮丧。
(1分);语句流畅(1分)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分)
翻译:如果那个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
得分点:御:把握,驾驭(1分);彼且恶乎待哉: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1分);语句流畅(1分)
③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分)
翻译:以此来放眼纵观、舒畅胸怀,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得分点:所以:用来(1分);信:实在(1分);语句流畅(1分)
9. 庄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10.(1)这两句诗写景极为壮阔:因为平野广阔无边,视野因而被放宽,向四周望去,星如在天边垂挂。
大江奔腾澎湃,一泻千里,月光在江水上,随流涌荡。
这两句似乎在赞叹景色之雄浑阔大,但从全诗看,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小舟的孤单与渺小,抒写了诗人暮年漂泊、颠沛流离的凄怆、孤寂、无助的心情。
(2)这两句字面意思为: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著的吗?而我的官职想必该是因老病而休吧。
此两句用反语,表达出诗人内心无限的愤懑之情。
杜甫自负有匡世济民之才,希望建立万世功业,而却最终以文章声望了此一生,此句借以说明自己的志愿并不在于文章。
后句更显愤激之意:排斥我辞官而去的那些人心里是明白真正原因的。
11.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纪念刘
和珍君》)
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④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⑦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12. ①从听觉、嗅觉和触觉方面描写,写父亲深夜呵护孩子。
(2分)②运用动作、语言(1分)和细节描写(1分),表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散文的写作特色,体会效果。
首先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分析可知有动作、语言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如“拉过被子”;再从描写角度方面分析,可知从听觉、嗅觉和触觉方面描写,生动细腻。
13. ①内容上:总结上文抒发感慨,四个“第一次”表达自己成长的欣慰,更表达和父亲相处并一起看电影的幸福(1分),同时有微微遗憾:没有更多时光和父亲在一起。
(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是对上文叙事的收束(1分),也引出下文对电影院和电影内容的补写。
(1分)
【解析】考察某一段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两方面把握。
一是内容方面,看这段内容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二是结构上看,看此段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
显然,文章第7段是发抒感慨,是在上文叙述基础上发抒的,感慨的内容也较复杂,要分析出来。
结构上看,是承上启下。
14. ①老实本份,勤劳肯干。
做矿工养活全家,常上夜班,还曾受工伤。
②深沉寡言,坚毅顽强。
面对生活的困苦,他坦然、坚强面对。
③深爱孩子。
表面平静,内心火热,以他独有的方式关爱着孩子。
(每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一般概括人物特点,可从他的身份职业、道德品格、性格脾气这三方面考察:父亲的职业是矿工,工作方面勤劳肯干,兢兢业业;而品格方面,他坚强刚毅,坦然面对困难;个性方面,很爱孩子,用他特有的方式来表达爱。
15. ①人:父亲外表坚强,深沉寡言,却内心柔软。
体现了深沉而有暖意。
②事:两件事,其一写父亲曾让孩子害怕,但孩子喜欢夜间父亲来探望;其二,写父亲受伤,独自疗伤,因此作者有了和父亲亲近的机会。
两件事都有冷峻的一面,更有暖意的一面。
③情:父与子之间表面沟通并不和谐,内心却深藏着爱,这种爱表现得深沉却有暖意。
④笔法:作者语言不动声色,没有渲染,但字里行间却蕴含最真挚的情感,深沉而有暖意。
答出三点即可)
(或答:①父亲的形象“深沉而有暖意”。
父亲是矿工,工作辛劳、困苦使他深沉少言,看似冷漠,但内心火热,对家庭对孩子有情有爱。
②人物的情感。
“深沉而有暖意”,家里孩子多,生活严峻,父亲和孩子很少沟通,表面并不和谐,但彼此内心却深藏着爱和暖意。
③作者写作语言冷峻,简练而朴实的语言蕴含着内在的力量,蕴藏深挚情感,读者感受到父子间深情,有浓浓的暖意。
)
16.(6分)(1)反对,这是“趁雪打劫”;(2)支持,这是自发的市场行为;(3)先别急着相互否定,要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
(每点2分)
17.(6分)(1)世道没有新闻所流露的评价那么糟糕,我们还掌握着改进世道的方法。
(3分)
(2)不要以道德为标准来评价一切,简单地肯定和否定,而要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
(3分)
18.(6分)首先提出问题,陈述对一则新闻的两种不同观点(2分);接着分析问题,举例论证对于类似伦理问题不要给出唯一定论(2分);最后解决问题,对于类似伦理问题要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
(2分)
19.写作指导:这是作家黄小平博客中的一段博文。
父亲的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温暖来自于自己,不是来自于体外。
我们靠着这种滋生于内心的温暖,完全可以自己温暖自己,甚至战胜寒冷、孤独和寂寞。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
①自身角度:相信自已(价值、力量、信念、勇气、信仰等)
②被子的角度:借助外物,可以更好的走向成功;
③二者结合:既要自己努力,又要借助外部条件才能更好的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