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肿瘤相关抗原Ep—CAM的免疫治疗现状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展望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594378d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f.png)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肿瘤治疗方式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在传统的化疗、放疗等方式之外,肿瘤免疫治疗正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新亮点。
虽然肿瘤免疫治疗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其颇具前景和潜力的特点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篇文章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让其更好地攻击癌细胞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这一治疗方式的核心在于利用人类自身的免疫力量来对抗癌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采用抗体药物治疗抗体药物对于癌细胞表面的一些特定标志物非常敏感,可以激活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
在临床应用中,人们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了一些抗体药物,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等。
2、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指通过输注大量经过加工处理的细胞,来启发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对抗癌细胞的作用。
传统的细胞治疗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恶性肿瘤干细胞免疫治疗等手段。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新型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免疫系统中的某些“抑制阀门”进行抑制,从而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加强对癌细胞的攻击力。
在临床上已经成功地研发出许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D-1、CTLA-4和LAG-3等。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展望1、个性化治疗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人们也在不断提高肿瘤治疗的个性化程度。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未来也将更加重视个性化治疗。
例如,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指标,筛选出更适合患者的抗体药物,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联合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的单一手段可能很难完全消除癌细胞,因此未来还将加强联合治疗的方法。
例如,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治疗,或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放疗等。
3、转化免疫治疗转化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方法,它的作用在于通过改变癌细胞成分,促进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对它们进行攻击。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6fdf33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3.png)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或增强宿主的免疫系统,以达到对抗肿瘤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化疗、手术和放疗相比,肿瘤免疫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副作用小、持续时间长等。
本文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与发展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意识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动物模型探索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如抑制T细胞的活性、产生免疫抑制因子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激活和增强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方法,肿瘤免疫治疗应运而生。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分为被动免疫疗法和主动免疫疗法两种。
被动免疫疗法是指直接应用具有抗体活性的制剂或利用转录因子或基因操纵技术将具有特异性的结构域引导到DNA中,使其产生合成抗体。
主动免疫疗法是指利用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激活或增强特定免疫细胞来对抗肿瘤。
一种主动免疫疗法是T细胞治疗,即将自体T细胞从患者提取出来,经过外界处理后重注入患者体内,以达到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另一种主动免疫疗法是肿瘤疫苗,即使用一种或多种肿瘤特异性抗原来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继而杀死肿瘤细胞。
除此之外,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备受关注,这是一种将T 细胞改造成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的疗法。
它通过将受体的单链变量区域与信号传导模块和共刺激模块耦合成一种模块化推进的受体,使T细胞具有更强的背景杀伤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肿瘤类型可以采用肿瘤免疫治疗。
例如,良性肿瘤的治疗中,肿瘤疫苗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T细胞治疗和CAR-T细胞疗法可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现状及发展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现状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e2c1abaf705cc1754270947.png)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现状及发展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李莉教授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是临床上实体恶性肿瘤治疗失败或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循环肿瘤细胞的存在正是实体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根源。
肿瘤远处转移的最经典依据是1889年Paget[1]提出的“种子和土壤”学说,该学说认为肿瘤转移的发生和发展,是处于活跃或活化状态的肿瘤细胞作为“种子”,当遇到适合的器官、组织的基质环境,即“土壤”时,就会在此定居、生长即发生肿瘤的转移,从而部分解释了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关系。
但原发部位的肿瘤(种子)是如何到达远处器官或组织(土壤)的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直到1869年,托马斯•阿什沃思(Thomas Ashworth)[2]在1例转移性癌症患者血液中观察到了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从实体瘤中脱离出来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
他推测,这些细胞在癌症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能提供疾病进展的相关信息,CTCs的概念初步形成。
据统计,90%以上的肿瘤病人死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实体肿瘤或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从形态上发生向间充质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迁移的能力。
间充质细胞与上皮细胞相邻,只是其结构松散,缺乏细胞连接(cell adhesion)和细胞极性,并且具有转移和侵袭能力。
因此,脱落的CTCs得以进入外周血液循环,这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必要前提。
脱离原发灶入血的CTCs至少面临着血流剪应力、失巢凋亡、免疫细胞识别杀伤等三重致命考验,进入循环的大部分肿瘤细胞都会失去活性,只有不足0.01%可到达远端器官,通过迁移、粘附、相互聚集形成微小癌栓,并在适合的微环境条件下,CTCs又发生间质-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生成新的肿瘤,从而导至肿瘤转移的发生。
EpCAM靶标的肿瘤诊断治疗进展
![EpCAM靶标的肿瘤诊断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ba42c8fbceb19e8b8f6ba7e.png)
T br hr u r Jn 0 2 N . u e &T o T mo, u e2 1, o2
1 41
EC p AM 靶标 的肿瘤诊 断治疗进展
张启 张洪涛 张树 才
上 皮 细 胞 黏 附 分子 E C p AM ( i e a cl l e t l l el a p h i u r
用 于 监 测 直 肠 癌 转 移 检 测 ,2 0 0 9年 4月 , 欧 盟 委
员 会 批 准 R mo a (a ma o b 上 市 , 用 于 恶 e v b c t x ma ) u 性 腹 水 治 疗 ,这 些 新 诊 疗 方 法 均 是 基 于 肿 瘤 抗 原
EpCAM 。
E C M 有 介 导 细 胞 增 殖 信 号 功 能, 信 号 过 程 涉 及 pA
胞 外 区 E E 脱落 和胞 内域 经 蛋 白水 解 后 的 E l D pX pC
两 个 检 测 平 台 。H 芯 片 ( rn bn—hp 是 一 B Her g oeci) i 个 升 级 的 C C C i 离 平 台 隅,为 高通 量 微 流 体 T — hp分 】
被 视 为患 者预 后 监测 的早 期 指标 ,受 到重 视 。代
表 性 的 C l erh系 统 是免 疫磁 性为 基础 的 C C 分 el ac S T
离 方法 ,F A 已准 入 应 用于 预测 转移 性 乳 腺癌 、 结 D 直 肠 癌 、前列 腺 癌 无进 展 存 活率 和 总存 活 率 评 估 , 后 续 开发 的 芯片 ( T — hp C C C i)技术 则 是 可 以预 期 的
释 放 、核 移位 ,E I D与 F L 、 一 ae i pC H 2 ctnn和 L F E 1结 合形 成 核 复合 体 ,在 L F一 点结 合 DNA诱 E 1位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d09e77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2.png)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治疗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力量来攻击癌细胞。
在过去几十年里,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
其中最典型的治疗手段是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它们属于一类药物,用于解除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帮助免疫系统更有效地攻击癌细胞。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CAR-T细胞治疗的方法。
这是一种采用改变免疫细胞的基因来增强其攻击癌细胞的能力的治疗手段。
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多种CAR-T细胞治疗用于治疗多种癌症。
然而,肿瘤免疫治疗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这种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和所有类型的肿瘤。
其次,这种治疗方法的费用也非常高昂。
最后,由于肿瘤细胞的变异性,免疫系统并不能始终有效攻击癌细胞。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治疗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将是向个性化治疗方向发展。
个性化治疗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和病理资料,为患者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治疗的副作用。
2. 组合治疗除了个性化治疗外,未来的肿瘤免疫治疗还将趋向于组合治疗。
组合治疗是指将多种治疗手段结合在一起,以期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将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治疗结合起来,可能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3. 新药研发此外,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也需要新药的研发。
目前,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最流行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但是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新药物来填补这一空缺。
3. 可持续性发展最后,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也需要可持续性发展。
肿瘤免疫治疗本身并不便宜,然而,它是未来医学治疗的前沿。
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和药物,来降低治疗的成本,让更多人受益于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010893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a.png)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逐步转变,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
与传统化疗、放疗相比,肿瘤免疫治疗具有精准度高、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尤其对于某些难治性和转移性肿瘤,肿瘤免疫治疗展现出了可喜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一、肿瘤免疫治疗原理在肿瘤免疫治疗中,通过增强或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以识别、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
主要包括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1.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是一种用于诱导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疫苗。
通过注射携带抗原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能力,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T细胞表面的抑制分子,以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对于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3.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针对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
该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改造成可识别、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的CAR-T细胞,然后再将经改造的T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CAR-T细胞治疗已在临床上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1.IO治疗的临床应用目前,对于许多难治性肿瘤,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例如,PD-1抑制剂在晚期肺癌、黑色素瘤、肝癌等多种肿瘤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除了PD-1抑制剂,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也在这些肿瘤中得到应用。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IO治疗的临床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
2.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性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和分子,这些细胞和分子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
如调节T细胞的功能、识别肿瘤抗原、促进肿瘤生长等。
了解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以及其对免疫治疗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337f7b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4.png)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其通过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过程来攻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一种前沿方法。
该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该领域,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基于对人体免疫反应的理解,以及癌细胞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包括病毒感染和癌细胞。
癌细胞的生存和增殖取决于一系列信号传导系统的调节,其中涉及多个免疫介质的调节。
然而,癌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逃避人体免疫系统。
例如,癌细胞可以激活通过肿瘤相关抗原(TA)和免疫调节分子(IRM)引发的抑制性免疫反应,从而压制免疫系统对其攻击性的反应。
另外,癌细胞可以通过生长和坏死来避免免疫系统攻击并导致抗体水平的降低。
肿瘤免疫治疗的目标是恢复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性反应,以反向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这种治疗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和T细胞治疗,两种方法被认为是当前最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单克隆抗体用于癌症治疗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单克隆抗体是通过人工合成抗体模拟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病原体或抗原的反应。
通过这种方法,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到癌细胞上,从而破坏癌细胞的生存环境,使其死亡。
现在,单克隆抗体已成为治疗多种癌症的标准疗法。
例如,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症,都可以通过单克隆抗体治疗来实现缓解或治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癌细胞免疫逃逸的药物,使肿瘤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攻击性反应。
T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其通过将体外扩增的特定T细胞重新注射到患者体内,以发挥免疫攻击癌细胞的作用。
T细胞治疗首先需要从患者中提取T细胞,然后将其培养增殖,最后再将其重新注射到患者体内,以通过识别和攻击癌细胞来减少癌细胞的数量。
Ep-CAM和4D10在胃肠恶性肿瘤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Ep-CAM和4D10在胃肠恶性肿瘤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11a2a1bcc7931b765ce1568.png)
自由词
上皮 细胞 黏附分子 ;D 0 4 1 R 7 52; 3 . ; 9 . 1 3 . R7 5 3 R 3 2 1
中图分 类号
肠/ 直肠息肉、 胃炎) 清标本 3 血 O例以及正常人血
清标 本 5 ( 0例 安徽 省红 十 字 会 中心 血 站 提供 ) 为对 照组 。血 清标 本 的处理 : 取清 晨空 腹外 周血 2m , 抽 l 高速 离 , 0 mi 0mn 取 上 清 , 0 5 00r n×1 i, 3 / 一8 ℃保 存
原 4 1 胃癌 和结直 肠癌血清 中的水平及意义 。方法 D 0在
利
用酶联免疫 ( LS 的方法 , 测正 常成人 、 E IA) 检 胃肠 道 良性疾 病、 以及 胃癌 和结 直肠 癌患者 血清 中 E — A 和 4 1 pC M D 0的水
平, 并联 系临床病理 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胃癌组 和结直肠
p o i t b o n r t a i a t n , n e d s r p n y w smo e o vo si o g o p t a n h o g o p rx ma e a d mi a a oa t n i d s n e a d t ic e a c a r b i u n h u h n i s u . l h n t o h r r
IG、 鼠单 抗 亚 型 检 测 试 剂 盒 均 购 自 Sg a公 司 。 g 小 im Moe15 dl50型酶标 仪 ( i R d公 司 ) u 一 紫 外 Bo a 、 V 1型
检测仪( hr a i公司) P a ia m c 。 13 结果 判 定 实 验 结 果 以光 密 度 值 ( D 值 ) . O 表
即有 血清 E —A 水 平 的升 高 。而 血 清 E —A pC M pC M 水 平 与 胃肠 肿瘤 关系 的研 究 尚未见 报道 。肿瘤 抗原 4 1 安徽 大学 生 命 科 学 院采 用 免 疫 亲 和 层 析 的 D 0是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e4f533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0.png)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前景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式,它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自然力量,增强肿瘤治疗的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操纵人体免疫系统来提高抗癌能力,使其识别并消灭癌细胞。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肿瘤免疫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当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二是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来对抗肿瘤。
对于前一种方式,单克隆抗体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代表标志,其研究和开发尤其是人源化和细胞毒性的改进,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优质状态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对于后一种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认识到,现有的癌症治疗方法可能会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因此,“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治疗思路。
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景十分广阔,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消除癌症的细胞因子,也可以对那些通常无法通过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治疗的肿瘤起作用。
基于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前途期望和对现有治疗的局限性的认识,国内外的多个科研机构正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肿瘤免疫治疗领域。
目前,已经研究出多种基于免疫治疗的新手段,包括T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单抗等。
在T细胞免疫治疗方面,中国的科研水平已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在中国,前列腺癌、肾癌等采用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都已经取得了相对成熟的成效。
在肿瘤疫苗方面,目前已经研发了多种肿瘤疫苗,比如Sipuleucel-T疫苗,该种疫苗通过收集患者癌症细胞,利用细胞工程技术改造,再注入患者体内,最终使得患者自身免疫细胞“锁定”肿瘤细胞,并消灭它们。
在单抗方面,当前除了替罕布塞(PD-1)和尼伯莫单抗(PD-L1)外,还有很多产品正在研发中。
尽管有如此多的科研力量在推动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难点。
其中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肿瘤的逃避性和耐药性”。
目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专家正在制定治疗计划和药物疗效评估。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1a279bd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6.png)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创新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来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被广泛认为是改变癌症治疗方式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本文将描述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前景,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这种方法的更深入的了解。
1. 免疫治疗的背景和基础癌症是一种细胞增生失控的疾病,是全球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虽然传统癌症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等已被广泛采用,但其并不能完全消除肿瘤细胞,因为肿瘤细胞拥有很强的生存和进化能力。
肿瘤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的能力来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
人类免疫系统通过两种方式识别外来入侵物:一种是自身识别机制,该机制可识别自身组织与外来组织;另一种是非自身组织识别机制,也称为免疫原性机制,该机制可以识别外来的非自身组织如病毒和细菌等。
肿瘤免疫治疗旨在利用免疫原性机制来识别肿瘤细胞并杀灭它们。
因此,免疫治疗的关键在于识别肿瘤组织中的抗原,以及将免疫细胞激活和定向到癌细胞。
2.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早在19世纪,免疫学家就已经开始研究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反应。
但直到20世纪末,才开发出了一些治疗方案。
最著名的是白细胞介素-2 (IL-2) 的使用。
近40年来,IL-2已被证明是免疫治疗中的重要成分。
IL-2可增强免疫系统的效果,同时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除此之外,其他免疫治疗方法也在逐步发展中。
例如,多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和检验点阻断剂都具有抗癌潜力。
多克隆抗体是由单克隆抗体复制而来,并设计出能够攻击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
检验点阻断剂则是利用干扰抑制性刺激循环方式的药物,如细胞活化抗体(CTLA-4)和耗散性 T 细胞压制分子(PD-1)等。
这些治疗方法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免疫治疗的能力,提高了治愈率,使免疫治疗成为目前治疗癌症发展最快的新领域。
3. 肿瘤免疫治疗的优势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癌症,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不足。
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141ffc2cc17552706220880.png)
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摘要】目的检测EpCAM、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pCAM和VEGF-C的表达。
结果EpCAM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38%和2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
VEGF-C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44%和26.3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 (P<0.05)。
胃癌癌组织中EpCAM与VEGF-C表达的相关性呈正相关性(P<0.05,r=0.248)。
结论EpCAM及VEGF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关键词】 EpCAM VEGF-C 胃癌【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163-02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
每年造成大约800,000例病人死亡[1.2]。
胃癌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为腺癌,胃腺癌的发生率占胃恶性肿瘤的95%。
EpCAM分子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嗜同种的钙非依赖性上皮细胞粘附分子,也是一种新颖的肿瘤标志物。
VEGF-C是一种特异性的血管、淋巴管生长因子,能促进血管、淋巴管的增殖[3]。
本研究采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EpCAM与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它们在胃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及意义,为胃癌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收集来自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病理科存档胃腺癌组织标本,全部标本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胃癌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50岁患者24例,≥50岁40例,平均年龄58.6岁;病理类型:中高分化腺癌35例,中分低分化腺癌1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0例,有淋巴结转移者54例;TNM分期:I期+II期15例,III期+IV期49例;有浆膜浸润52例,无浆膜浸润12例。
EpCAM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EpCAM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b51d37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3.png)
EpCAM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倪亚平【摘要】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具有加快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以及免疫逃逸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基于EpCAM特异性单抗的新技术和新药物能够高效、准确并特异地杀灭肿瘤细胞.最近研究表明,EpCAM可作为肿瘤干细胞研究的筛选标志,与其他共标志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强致瘤性及遗传稳定性等特性.因此,EpCAM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不仅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而且可用于肿瘤干细胞理论研究,为肿瘤干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基础.%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EpCAM )possesses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accelerating cell cycle , promoting cell proliferation , differentiation , migration and immune escape. The research and exploitation of latest technology and drug, on account of EpCAM specificity monoclonal antibody, can kill tumor cells highly effectively, precisly, and specifically. Recency research indicates, EpCAM , as a screening marker of tumor stem cell, as well as other co-markers ,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self-renewal, high oncoge-nicity and hereditary stability. Accordingly, as a new type of tumor marker, EpCAM is not only utilized in tumor early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judgment, but also in theoretical study of tumor stem cell, establishing the found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 of tumor stem cell.【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21【总页数】4页(P3579-3582)【关键词】肿瘤;预后;治疗;干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作者】倪亚平【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福州,3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EpCAM)又称CD326,是表达于人类部分正常上皮细胞和大多数恶性上皮肿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其生物学功能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类似,按其功能分类可归入黏附分子家族,但EpCAM的结构特征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家族。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与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fcde5b8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3.png)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与前景一、引言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一项新兴疗法,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以攻击和消灭肿瘤细胞,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本文将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前景进行介绍和展望。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1. 经典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某些分子的表达和胞内信号传导等方面。
通过对免疫系统基本原理的研究,逐渐发现了一些与肿瘤免疫相关的分子和信号通路。
这些研究为后续的肿瘤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2. 肿瘤抗原的发现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肿瘤特异性抗原,即只在肿瘤细胞上表达的抗原。
这些抗原的发现为基于抗原的肿瘤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3. 细胞免疫治疗的突破细胞免疫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提取患者的免疫细胞并将其经过质量调整后重新注射患者体内,以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对细胞免疫治疗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其疗效越来越显著。
例如,通过使用工程化的T细胞受体(TCR)或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转基因T细胞疗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引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视的机制,使免疫细胞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景1. 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测序和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患者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反应。
通过在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多种治疗模式的联合应用肿瘤免疫治疗与传统的化疗、放疗等治疗模式相结合,可以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已经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3. 新型免疫疗法的研发除了已经取得成功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免疫治疗,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发新的肿瘤免疫疗法。
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与研究现状
![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与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bba2a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7.png)
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与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肿瘤免疫治疗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免疫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和摧毁癌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不同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免疫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果稳定和生存期延长等优势。
本文将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和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进展1. CAR-T免疫治疗CAR-T细胞免疫治疗是由患者自身T细胞改造而成,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和杀伤力。
目前,CAR-T细胞治疗已经获得了肿瘤治疗领域的关注,并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应用,如晚期黑色素瘤、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CAR-T治疗可促进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和清除癌细胞,适用面广,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严重的细胞毒性反应、神经递质异常等。
2. 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PD-1和PD-L1通路被认为是癌细胞逃逸免疫攻击的重要途径。
以接受PD-1/PD-L1抗体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它们对黑色素瘤、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
其中,PD-1抗体治疗黑色素瘤的结果表明,约40%的患者的疾病持续稳定,最长生存期长达3年以上。
虽然治疗效果达到瞩目结果,但也存在治疗有效性多样、免疫性不良反应等问题。
3. NK细胞免疫治疗NK细胞是天然杀伤细胞(NKC)的主要成员之一,可直接杀伤癌细胞,不依赖特异性抗原。
最近的研究发现,NK细胞中的CD56bright亚群具有较强的能力,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肾癌、结肠癌等。
NK细胞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免疫系统没有明显损伤,同时也不易产生抗药性。
二、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1. 个性化治疗由于肿瘤存在药物耐受性和患者生理状态等不同因素,免疫治疗对不同患者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为了提高预后,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探讨个性化治疗的方法。
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和新型代谢物检测技术等,不仅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特征进行治疗,而且可以选择具有较高杀伤力的治疗方法。
EpCAM 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EpCAM 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d416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78.png)
EpCAM 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司琳琳;杨玉秀【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05【总页数】3页(P846-848)【关键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肿瘤;诊断;预后【作者】司琳琳;杨玉秀【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郑州 450003;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郑州 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最早发现于结肠癌中,是一种单次跨膜糖蛋白,参与调节细胞黏附、增殖、分化、迁移及信号传导。
大量研究报道发现EpCAM除在正常上皮细胞中表达,还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异常表达,同时在一些肿瘤中其表达水平与疾病预后相关。
EpCAM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1 EpCAM的结构EpCAM又称TACSTD1(tumor-associated calcium signal transducer protein 1),按白细胞分化抗原为CD326,属单次跨膜Ⅰ型糖蛋白。
EpCAM基因位于人染色体2p21,基因长度14 kbp,相对分子量40 kDa,其分子结构由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3部分构成[1],其主要编码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多数表达于正常上皮细胞和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细胞。
1.2 EpCAM的功能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EpCAM参与调节细胞间黏附、迁移、增殖及信号传导。
EpCAM的过表达可能导致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这一经典的肿瘤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通过Wnt级联反应激活原癌基因e-myc和cyclinA/E的表达,诱导细胞的增殖[2]。
2.1 EpCAM在食管癌中的表达EpCAM在正常食管上皮中呈阴性,但在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约80%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且与预后有关。
一项早期系统疾病食管癌研究中,检测EpCAM的表达,结果显示大多数原发食管癌具有高水平EpCAM表达,而转移癌细胞中低表达[3]。
癌症免疫治疗技术现状与前景展望
![癌症免疫治疗技术现状与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3cb393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a.png)
癌症免疫治疗技术现状与前景展望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癌症免疫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与传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等治疗方式相比,癌症免疫治疗技术具有更为精准和有效的特点,成为破解癌症难题的前沿领域之一。
本文将对癌症免疫治疗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癌症免疫治疗技术是以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目前,癌症免疫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肿瘤疫苗、细胞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肿瘤疫苗是利用肿瘤相关抗原或特异性抗原激活免疫系统,促使免疫细胞对癌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提取患者的免疫细胞或改造其免疫细胞,培养大量特异性细胞,再输回患者体内,以增强或改善患者的免疫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断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力。
当前,癌症免疫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例如,针对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一线治疗的选择。
研究表明,通过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
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可以应用于多种癌症的联合治疗,提高肿瘤治疗的成功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了CAR-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即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细胞,使其具备更强的抗肿瘤能力。
这种方法在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并有望在更多类型的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
然而,癌症免疫治疗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个体差异导致免疫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
不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有些患者可能无法获益,甚至可能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此外,免疫治疗也面临着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耐药等问题,这使得一些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免疫治疗的个体化水平,寻找更多适用于患者的治疗策略。
展望未来,癌症免疫治疗技术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
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10b3e2e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2.png)
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引言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
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帮助其识别和攻击癌细胞,这种新型治疗方式为临床提供了全新的治愈途径。
然而,随着对该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旨在讨论癌症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靶向抗原识别技术的突飞猛进自然免疫系统通过检测异物并对其进行攻击来保持人体健康。
然而,肿瘤细胞常常有能力避开人体免疫反应。
因此,通过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响应来消灭肿瘤细胞成为了一个重要目标。
1. 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作为局部细胞医学中的一个重大突破,被广泛应用于癌症免疫疗法。
该技术基于患者自身的T细胞改造,使其能够识别和摧毁癌细胞。
CAR-T 细胞治疗已经在部分类型的血液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2. 新型抗原检测方法传统的肿瘤抗原检测方法受到限制,并不能准确判断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
近年来,新型的基因检测和定量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抗原检测手段。
这进一步加速了靶向抗原识别技术的发展。
二、免疫耐受性问题亟待解决尽管癌症免疫疗法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亟待解决。
免疫耐受性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
1.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肿瘤微环境是由许多不同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免疫抑制细胞和信号分子。
它们能够对免疫治疗产生抵抗性,并削弱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的能力。
因此,了解肿瘤微环境以及如何干预成为了当务之急。
2. 免疫耐受性机制的深入探究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机制非常复杂,包括表面分子变异、凋亡逃脱以及产生免疫调节细胞等。
要想有效应对这些机制,我们需要加强基础科学中对于癌细胞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
三、临床应用与治愈率提高的希望尽管癌症免疫治愈率仍然不稳定,但相关治愈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值得期待。
1. 定制化治疗策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了个体化治疗在肿瘤治愈中的重要性。
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
![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bfc6af4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d.png)
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是这些方法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副作用。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免疫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强化或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打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细胞免疫治疗、抗体免疫治疗和疫苗免疫治疗等。
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抗体免疫治疗。
抗体免疫治疗利用特异性抗体靶向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通过抑制或激活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
目前,已经有多种抗体药物被批准上市,并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Herceptin是一种靶向HER2阳性乳腺癌的抗体药物,首次获批上市于1998年。
此后,越来越多的靶向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药物被研发出来,如:Avastin、Opdivo、Keytruda等。
这些药物不仅有效控制了肿瘤的进展,而且副作用较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除了抗体免疫治疗外,还有细胞免疫治疗和疫苗免疫治疗等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细胞免疫治疗是将患者的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等)经过特殊处理后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以强化患者免疫系统抗击肿瘤细胞的能力。
疫苗免疫治疗则是利用特定抗原激发患者的免疫反应,使免疫系统生成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记忆并攻击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目前,免疫治疗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免疫耐受性、免疫治疗失效和免疫反应性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免疫治疗技术的研究,深入了解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并寻找有效的克服手段。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免疫治疗将更加完善和广泛应用。
免疫治疗不仅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而且具有波及面广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我们期待着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以通用肿瘤相关抗原为靶点的免疫治疗
![以通用肿瘤相关抗原为靶点的免疫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7f1b89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1.png)
以通用肿瘤相关抗原为靶点的免疫治疗
林晓燕;张叔人
【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
【年(卷),期】2006(022)011
【摘要】近几十年的研究证明人类肿瘤可以表达被细胞免疫特异识别的抗原,这一发现加速了以T细胞免疫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
临床上成功的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取决于对肿瘤抗原的发现,肿瘤相关抗原的寻找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分子医学和分子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对T细胞表位进行初步预测成为可能。
本篇综述简要阐述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的分类、通用TAA抗原表位的筛选方法以及四种通用TAA在临床方面的初步研究。
【总页数】2页(P1071-封4)
【作者】林晓燕;张叔人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免疫一室,北
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免疫一室,北京,10002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6
【相关文献】
1.基于肿瘤相关抗原Ep-CAM的免疫治疗现状 [J], 高茜;王永生
2.肿瘤细胞上的细菌多肽可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 [J], 《海南医学》编辑部
3.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TIGIT研究进展 [J], 徐健;童建东
4.免疫治疗相关单克隆抗体靶点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 [J], 董静;牛昆;庞丽然;江一帆
5.白血病免疫治疗靶点研究进展 [J], 唐瑀彤;朱小瑛;游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此抗个体基 因型 网络反应 的 T细胞被 命名 为 1 3细胞 , 他
的存在可 能也 和临床疗效有关 。19 J 94年 Reh lr 开 i mu e 等 t l 展了 Ⅱ期临床实验检测 c m o m b辅 助治疗 D ksC期结 d cl a o u e 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 的疗效 。患者术后没有进行化疗 , 而 抗体 的术后 首次 剂量 是 50 r , 后每 个月静 脉输 注 10 0 g然 a 0 m, g 直至总量达到 90n 0 a g为止。经过 7 a的随访 , 结直肠癌
示 E C M 和肌 动 蛋 白 细 胞 骨 架 问 通 过 辅 肌 动 蛋 白相 互 pA
作用 , 这可能对 黏附 和组织形态形成起重要作用 。 1 2 组织表达 . Mo br m eg等研究 发现 E C M 表达 于人部 pA
o m b的疗效 而与生存率有关 。研究表 明 A 3的产生和外 l a o b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 0 0 8年第 4 第 1 8卷 期
基 于肿 瘤 相关 抗 原 E —A 的免 疫 pC M 治 疗 现状
高 茜。 王永生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成都 6 04 ) 10 1
[ 关键词] 恶性肿瘤 ; 肿瘤相关抗原 ; 免疫治疗 [ 中圉分类号 】 R 5 . 4 7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6 X{0 8 1 -160 0 226 20 )404 -2 E C M单克 隆抗体破坏肿瘤细胞的特性在裸 鼠异种移 pA
发现 E C M为胰 腺癌 抗原 。编码 E C M 的胞外 段 、 膜 pA pA 跨
段 和胞浆段的基因在染 色体 4 共包含 9 q 个外显子 。E C M pA
的胞 内段包括 2 6个氨基 酸和一个酪 氨酸 磷酸化位 点 , 段 此
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D M ) A C C 。另外可能和抗个体 基因型 网 络的诱 导有关 。抗 er o m b J de l a 的抗体 ( b ) co A 2 的其 中一种 亚型结构 上可能模拟 EC M抗原 , 种抗个体基 因型抗 pA 而这
在很 多恶性 肿瘤 中发 现 E C M pA
过表达 , 而还没有发现表达程度 和临床转归之间的确切关 然
系 。有研究检测了 E C M表达 和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 pA 关 系,6 的样本有 E C M过表达 , 3% pA 可能与肿瘤 分期 和组织 学类 型( 导管 型多 于小 叶 型) 关 , 和激 素受 体 状态 、 有 而 年
体 ( b ) 能反 过 来诱 导 第三 级抗 体 ( b ) 生 。这些 A2 可 A3 产
A 3又可 以抗 E C M抗原。这种 A 3反应 可能增强 er - b pA b de c
对细胞间黏附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突变缺失会导致 嗜同种凝
集物不能形成。E C M 的功能大 部分未 知 , pA 眼下公 认 的功 能是黏 附作用 , 属钙离子非依赖性 同型细胞间黏附。研究显
用机制被认 为是诱 导了效应 细胞介导 的细胞溶解 。虽然 和 正常组 织有交叉反 应 , 还会诱 导人抗 鼠抗 体 ( A H MA) 但 是 , 没 有一个患者 出现严重血清病和不 良反应。 Wi a 研究所发现一种小 鼠抗 E C M抗 原的单克 隆抗 sr t pA 体 , 名为 erclm b 命 deo a 。据 报道 ercl b可 以杀死对 化 o deo ma o 疗耐 药 的静 止 期 肿 瘤 细 胞 】 。但 它 的 疗 效 仍 有 争 议 。 E rcl b是一 种 鼠源性 I a 克隆抗 体 , 用机制包 括 deo ma o s 单 2 作 抗 体依赖细胞介 导的细胞 毒作用 ( D C) A C 和抗 体依 赖补 体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作 为恶性 肿瘤化 疗的辅助治 疗 已经
引起广泛关注 , 中一 种 是抗 肿瘤 相关 抗原 E C M( G - 其 p A E P 4 ,r -, -A K A K 14A A1G 73 ) 0To 11 1 ,S ,S/ ,U 一,A 3- 的单克隆抗 p 7 2 体 。E C M是表达在人部分正常上皮 细胞和大多数 恶性 上 pA
1 E CA 的生物学特性 p M 1 1 结构 和功能 17 . 99年 在肿瘤 细胞 表 面抗原 的研Sa 等发 现 2 例 胃肠 道恶 er s O
性肿瘤患者经不全切除术后 , 经过辅助治疗有 3例患者 的肿
瘤被 清除 , 但此实验不能排除化疗这个混杂 因素 。抗体 的作
肿瘤 、 、 肉瘤 淋巴瘤和干细胞肿瘤缺 乏表达。EC M 表达 的 pA
调节还在研究中 , 有研究发现肿瘤 坏死 因子 o T F ) t N - 在鳞 (
癌 中通过核 因子 K B抑制 E C M 表达 , 可能 是通过对 共 pA 这 活 化物转录 的竞争性抑制 实现的…
13 与临床疾病 的关 系 .
周血循环 中 E C M 表达 阳性的肿瘤细胞 的锐减有关 , pA 而且
分正常上皮细胞和很多癌 细胞表 面 , 包括子 宫颈 、 、 肺 乳腺 、 前列腺 、 肾细胞 、 结直肠和皮 肤鳞 癌 , 是黑 素瘤 、 N 但 C S原发
有此免疫应答 的患者 的生存期 比没有 的明显 延长 ㈣ 。能识
皮细胞表面的糖蛋 白, 目前普遍认 为它对肿瘤 的生物学特 性 起重要作用 , 特别是在结 直肠癌 。本 研究对 E C M 的生 物 pA 学特性 、 p A E C M单克隆抗体临床实验疗效 进行综述 , 并探 究 传统 的和新的可能解释 E C M结直肠 癌临床疗效 的机制 。 pA
总死亡率下降 3% , 2 复发危险度下降 2% 。虽然患者 2 内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