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查找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并合作排列卡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从局部到整体的思想,并增强环保意识。
2、学习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根据问题情境准确写出食物链
(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书写
(2)难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变化关系及生物富集现象
4、课标要求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说明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现象。
给予学生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排列拼接,画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创设情境分析数量变化和学习生物富集现象。
二、教学设计思路
1、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对于食物链的书写学生容易出错,所以需要练习。
2、设计思路
食物链和食物网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食物链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并通过黑板所展示的小组讨论出的食物链各环节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
这时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自主构建的食物链
的知识本身,而且培养了自主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水俣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生物富集现象,从而渗透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情感教育。
最后梳理、组合,理顺本节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
1、课时安排:第2课时
2、教学过程:
生物富集现象(5分钟)量减少,其他生物发生怎样的
变化?
引出牵一发动全身的思想。
情境2:假设草原生态系统受
到了环境的污染,分析食物网
中随着食物链的传递有毒物质
的积累情况。
请学生举例,总结生物富集现
象。
分。
思考:仔细观察这X图,你
有什么新的发现吗?这些
食物链是互不关联的吗?
为什么?结合这一特点,你
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得出: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形成食物网。
学生结合所画食物网分析
数量关系的变化。
小组发表观点,学生上台在
音乐中讲解日本水俣病的
案例
链和食物网的认
识。
以食物网为核心
分析生物数量关
系的变化,训练学
生理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讲例子,活
跃气氛,达到课标
会举例的要求。
绘制思维导图(5分钟)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明确本节知识网络,理清以
生态系统为核心的整节知
识内容。
训练理性思维,提
高学生梳理知识
的能力。
板书设
计
检测反
馈
学生做练习课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