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共7题;共57分)
1. (8分)(2018·淮上) 仔细阅读“海苔”外包装的资料,完成题目。
食品名称海苔
净含量4.5克
生产日期2018年5月30日
保质期12个月
食用方法及贮存方法开封后直接进食,请避免高温、潮湿及阳光直射
配料表:紫菜、香菇汁、白砂糖、食盐、生姜、酱油
产品标准号:GB/T23596
产地:江苏省苏州市
(1)根据上面的内容,填写表格。
序号观点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
示)
1小强认为海苔必须加热后才可食用
2小华告诉小强不要把海苔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3这袋海苔的保质期到2018年5月30日
(2)小强的奶奶患有糖尿病。
小强见奶奶吃了一袋海苔,又为她递上一袋。
这时,奶奶看了外包装资料,可能会对小强说些什么?
2. (12分)读封面及书中的文字选段,完成练习。
(一)封面
(二)选文
阳春三月,真美呀,这是一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
温暖的阳光驱走了严冬的寒气,厚厚的冰雪变得松软了,表层犹如一个大大的蜂窝,渐渐地,白色的雪成了灰色,已经没有了冬天的样子,看来,积雪投降了,它们要融化了!屋檐上的冰挂直垂下来,化成亮晶晶的水珠,滴落在地上,一滴、两滴、三滴……
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小水洼,麻雀在大街上欢快地扑腾着,洗净翅膀上冬日的污垢,山雀在花园中唱起了动听的歌。
(有删改)
(1)这本书的名字叫《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下面关于这本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 这是一份报纸。
B . 这是一部关于大自然的百科全书。
C . 这是一部比故事更精彩,比童话更有吸引力的科普读物。
D . 这是一部能让孩子认识自然,喜欢自然,走进自然,培养浓厚的科学兴趣,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经典之作。
(3)你觉得选文中哪一句写得最好?请摘抄下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4)“一滴、两滴、三滴……”能不能换成“一滴滴”,并把省略号去掉?()
A . 可以删去,这里的省略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B . 不能删去,省略号在这里表示小水珠很多很多,会不停地滴下来。
(5)选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这句话与其他内容是什么关系?
A.分——总关系 B.总——分关系 C.分——总关系
3. (6分)(2019·黄骅) 阅读下面两份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
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
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的人阅读。
这种好书共享的方
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不再局限于投放户外一种,越来越
多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在投放图书时,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漂流过程变得丰富多彩。
材料二:图书漂流海报
六年级图书漂流活动
活动安排:
3月10日—3月15日:投放图书。
地点:学校阅览室
3月18日—6月30日:漂流
注意:
1.放漂图书要求:
非教材、教辅类,内容健康。
2.漂流要求:
①每本书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周
②爱护图书。
③认真阅读,填写漂流卡。
(1)从材料一中选出恰当的内容来做图书漂流活动的主题,并填在材料二的方框里,当然你也可以自已确定
一个图书漂流主题:________。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本次图书漂流活动的参与者是全校师生
②图书漂流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
(3)读了上述两则材料,对于图书漂流,你最想深入了解的地方是什么?
4. (10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
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
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1)给划线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差得急病答应直奔
(2)从画线的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3)这个片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5. (8分)快乐阅读
葫芦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出短文中的感叹句。
________
6. (10分)阅读公交站牌,回答问题。
(1)这个站点的名称是________,经过这一站点的公交线路有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想到“节制闸”,选择________路公交车好,理由是________。
(3)如果你想到人民医院去探望住院的舅舅,你应该选择________路公交车,一共坐________站下车,票价为________。
7. (3分)课外阅读
砸锅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
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
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
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
“两下锅”“三下锅”指的就是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
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戏曲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戏曲的不足。
不同于上述表演形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
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为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
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派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派李宏图和
汉剧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
这种演出形式并不常见。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
“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
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选自《图解国学知识全新图解版》)
(1)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量词。
一________戏一________戏一________戏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3)“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指________,现在专指________。
(4)对“两下锅”“三下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利用不同戏曲的表演长处在一出戏中演出。
B . 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C . 两三种戏曲形式融为一场戏剧中。
(5)除了上文中的戏名,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京剧的名字?(写出两个以上)
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共7题;共57分)
答案:1-1、
答案:1-2、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答案:2-5、
考点:
解析:
答案:3-1、答案:3-2、答案:3-3、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答案:4-3、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答案:6-3、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答案:7-3、答案:7-4、答案:7-5、
考点:
解析: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