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单元训练:G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目录
G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G1两极世界的形成- 1 -
G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6 -
G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1 -
G1两极世界的形成
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三)(201411)word版】G1 G2 26.(12分)
材料一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材料二《欧盟成员国示意图》(截止2007)
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两段材料中有关政治局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知识点】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答案】答案:
信息一: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并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说明一: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从战时的盟友完成了对手,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两极格局的局面被打破,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中国、西欧和日本等国家家集团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信息二:欧洲国家由对立走向联合。

说明二:二战后,在美苏冷战的影响下,欧洲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但是西欧国家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国际地位的需求,为了缓和民族仇恨,西欧国家逐渐联合为一个整体。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政治格局变化的信息,从宏观角度分析国际局势变化,材料一反映出的是两极格局,材料二是欧共体的形成,可以分析出信息一是两极格局转变了多极化格局;原因则可从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力量的崛起等方面进行分析。

信息二则可由微观角度分析欧洲国家的变化,由对立走向联合。

原因则从冷战影响和西欧国家发展的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图片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结合二战后欧洲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综合分析。

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三)(201411)word版】18.“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如缔约国各方在这一期限满期前一年没有向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宣布条约无效的声明,条约将继续生效十年。

”这段文字应出自
A.《友好合作互助条约》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D.《凡尔赛和约》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答案】A 解析:从条约的内容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等信息可以判断,此内容应出自《华沙条约》,又名《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故选: 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01410)WORD 版】O1 C1 J1 R2 F1 G1 G2 N2 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
一座大山。

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
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

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
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2)1862年前后清政府开始了一场什么改革?简要说明1904年后学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

(9分)
(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8分)
【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
【答案】答案:
(1)古代态度: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2分)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

(2分,每点
1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近代态度: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2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

(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改革:洋务运动(3分)
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强盛;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清末新政,政府推动;邻近日本,方便留学。

(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3)不同:第一阶段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2分)第二阶段学习英语为主(2分)
趋势: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2分)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2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中的“古代中国”中的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鸟之音”,可以看出态度为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结合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等来作答;第二小问根据表格“近代中国”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和“1904年,政府规定……”,可以得出态度为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原因结合近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等来作答。

(2)第一小问结合问题中的“1862年前后”可以得出当时进行的改革为洋务运动;第二小问结合1904年左右的历史如民族危机加重,日俄战争,清末新政,以及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完全西化等主张来作答。

(3)第一小问结合表格“现代中国第一阶段”中的“俄文,……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

我们学会俄文,……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

我们学会俄文,……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

我们学好了俄文,……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可以得出第一阶段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另外结合表格中“现代中国第二阶段”中的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可以得出第二阶段学习英语为主;第二小问结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末国际政治经济特征来作答,即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综合分析归纳。

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01410)WORD 版】23.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

”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A.华约B.欧盟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华约成立
【答案】A解析: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北约,体现了苏联的霸权主义,A项正确;欧盟是在欧洲各国面对美苏争霸的前提下,为了自身的发展走向联合,不存在强国领头,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官方论坛性质的组织,C项错误;联合国有五大常任理事国组成,初期有美国占主导,后来亚非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推动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没有体现霸权色彩,D项错误。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二战后的各联盟组织的特点的准确把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G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三)(201411)word版】G1 G2 26.(12分)
材料一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材料二《欧盟成员国示意图》(截止2007)
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两段材料中有关政治局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知识点】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答案】答案:
信息一: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并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说明一: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从战时的盟友完成了对手,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两极格局的局面被打破,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中国、西欧和日本等国家家集团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信息二:欧洲国家由对立走向联合。

说明二:二战后,在美苏冷战的影响下,欧洲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但是西欧国家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国际地位的需求,为了缓和民族仇恨,西欧国家逐渐联合为一个整体。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政治格局变化的信息,从宏观角度分析国际局势变化,材料一反映出的是两极格局,材料二是欧共体的形成,可以分析出信息一是两极格局转变了多极化格局;原因则可从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力量的崛起等方面进行分析。

信息二则可由微观角度分析欧洲国家的变化,由对立走向联合。

原因则从冷战影响和西欧国家发展的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图片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结合二战后欧洲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综合分析。

历史卷·2015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7、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知识点】G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西欧联合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对资本主义进行调整,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修正民族国家”是指西欧的联合,主要是德法的联合。

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准确把握。

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阳东一中、广雅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0)】17.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其推行霸权主义服务
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知识点】G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西欧一体化
【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的信息说明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其推行霸权主义服务,故本题选择A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一体化对美国政策影响的理解。

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01410)WORD 版】O1 C1 J1 R2 F1 G1 G2 N2 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
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

我们学会俄文,就
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
一座大山。

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
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

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
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2)1862年前后清政府开始了一场什么改革?简要说明1904年后学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

(9分)
(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8分)
【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
【答案】答案:
(1)古代态度: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2分)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

(2分,每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近代态度: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2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

(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改革:洋务运动(3分)
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强盛;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清末新政,政府推动;邻近日本,方便留学。

(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3)不同:第一阶段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2分)第二阶段学习英语为主(2分)
趋势: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2分)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2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中的“古代中国”中的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鸟之音”,可以看出态度为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结合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等来作答;第二小问根据表格“近代中国”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和“1904年,政府规定……”,可以得出态度为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原因结合近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等来作答。

(2)第一小问结合问题中的“1862年前后”可以得出当时进行的改革为洋务运动;第二小问结合1904年左右的历史如民族危机加重,日俄战争,清末新政,以及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完全西化等主张来作答。

(3)第一小问结合表格“现代中国第一阶段”中的“俄文,……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

我们学会俄文,……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

我们学会俄文,……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

我们学好了俄文,……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可以得出第一阶段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另外结合表格中“现代中国第二阶段”中的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可以得出第二阶段学习英语为主;第二小问结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末国际政治经济特征来作答,即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综合分析归纳。

G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34.2009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

”这说明
A.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C.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冷战思维
【答案】A解析:依据“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

”并结合所学知A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冷战思维信息的正确解读。

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3.美国学者扎卡里亚曾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

关于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转移缩小了东西方文明的差距
B.第二次转移发生于18世纪
C.第三次转移导致了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
D.第三次转移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次转移”是指新航的开辟,殖民扩张,西欧的崛起,从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A项中“缩小”说法有误;“第二次”是从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的崛起。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60、70年代,B项时间错误;“第三次”是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呈现,D项正确。

C项说法有误。

故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的三次转移的正确解读,并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的准确把握。

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2.一名俄罗斯学者曾提出:“在过去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其它所有人的对抗。

而且,越是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越是尖锐。

”这一言论:
A.指出美国单极主义战略造成世界动荡
B.错误的将当今世界局势归纳为两极对抗
C.最有可能发表于二十一世纪初期
D.忽视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
【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是因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导致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A项表述符合题意。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阳东一中、广雅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0)】G3F2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

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

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

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

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
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8分)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
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的原因。

(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0分)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新时期外交;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结束
【答案】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的信息可知是1979年的外交,正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围绕这个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从“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思考作答。

第(2)问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上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等角度来回答原因。

第(3)问中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中“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的信息来概括观点;评述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确立到6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以及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的角度综合归纳作答。

参考答案:
(1)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8分)
(2)原因: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8分)
(3)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

(2分)
评析: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

(8分)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对新时期外交政策以及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以及论证观点的能力,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