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华南师大附中南海分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华南师大附中南海分校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

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

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

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

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

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
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

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全文围绕“语文天生浪漫”这一话题,大量引用,既有诗句和神话传说,又有文学长廊中的历史人物,材料丰富、很有感染力。

B. 散文运用较多语文经典作品及作家为素材,作者写陶潜、孟郊、王昌龄、李白等,旨在阐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心境。

C. 作者通过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写雪莱、但丁等素材,生动地阐释了从浪漫心灵出发的语文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D. 本文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层层展开,阅读本文给人在浪漫的语文世界徐徐穿行之感。

2. 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简要加以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2020年8月6日《中国青年报》,制图:孙山)材料二:
立德树人工作一直摆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

怎样立德树人,如何把握立德树人在新时代的重大任务,是当前必须明确的问题。

立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是国家的德,要让受教育者“明大德”,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学习黄大年主动放弃国外优厚待遇,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教育青年要志存高远,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主动扛起责任,挑起担当,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智慧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是社会的德,要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践行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引导受教育者把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第三是个人的德,也是私德,“严私德”的首要任务是爱国,必须旗帜鲜明地与国家站在一起,其次要教育引导青年敬业、勤业、精业、诚信、友善,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树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为谁树人,这是“树人”的根本和基础。

立德树人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广泛开展思想政治课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保证树人的方向。

二是如何树人。

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让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共同发展,共同发挥“树人”功能。

三是树什么样的人。

要树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广大青年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摘编自赵亮《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任务与提升路径研究》)材料三:
朱子是一位讲理的大儒,他讲两个理,一个是“道理”的“理”,一个是“礼貌”的“礼”。

同时,他把“礼”看作是对“理”的践履,“如果理是知;那么,礼就是行”。

他强调礼对人的约束作用,认为人只有“动必有礼”,才能“不背于道”。

由于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婺源人十分注重家庭教育,扣好孩子们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

就连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们都在新生儿洗三朝后穿新衣前,用红头绳在婴儿的手臂上缚一圈,直至满百天后才解开。

这种“缚手”习俗,为的是防止孩子们长大后喜欢打架斗殴或发生偷盗的行为。

在婺源,“蒙童开笔礼”也贯穿古今,难能可贵。

正是这样的“未雨绸缪”,造就了婺源人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从2018年开始,婺源创新实施朱子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的“六进”工程,让朱子理学“遍地开花”,使得朱子“小讲堂”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大看点”。

各中小学校举行“释菜礼”仪式,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推广普及“微家训”工程,涵养社会文明风气;把朱子经典诗词谱写成适合传唱的歌曲,创作以朱子文化为背景、以朱子事迹为题材的文学、演艺、电影作品等,在不知不觉中浸润教化着青少年。

(摘编自朱虹《江西画报·婺源有礼》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应该扣什么?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是品德;认为是生存技能的最少,不到三成;其他由高到低依次是知识、理想、身体素质、劳动。

B. 绝大多数人认为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少年儿童有很大影响,所以,要在少年儿童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从情感、志向行动等方面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C. 婺源人在家庭教育中,沿袭《朱子家礼》的做法,为刚刚出生的婴儿举行“缚手”仪式,从而为婴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不走歧路扣好了“第一粒扣子”。

D. 党和国家的发展与立德树人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培育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树立理想,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还是奠定成长成才的基础、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道德感和良好品德等,都要求少年儿童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B. 作为受教育者,要时刻有全局意识,要志存高远,同时还要以实际行动来为祖国出自己的一份力,尽自己的一份责,责任面前要主动,困难面前要勇敢。

C. “严私德”中的“私”即个人,也就是说对个体而言,做到爱国是前提,然后要在工作业务、待人接物、社会志愿活动、感恩等个人层面上严格要求自己。

D. 朱熹所说的“理”和“礼”是不同却又密不可分的概念。

他认为“礼就是行”,强调礼对人的约束作用,如果“动必有礼”,就能“不背于道”。

6. 结合材料,简要评价婺源的做法对于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的社会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剧院里哪些座位听得最好
买戏票的时候,你也许总是希望挑选到中间靠前面的座位,以为这些座位应该是看得效果好、听得又清楚的地方。

可是,如果不用扩音器的话,事实并非如此。

中间靠前的这些座位虽然看得清楚,但往往却是听得效果最不好的地方。

一般而言,二楼的座位比楼下好,而三楼比二楼更好。

在电影院里看电影,随便你坐在哪里,都能听得很清楚。

因为电影院里的扩音机能量很大,还可以调节发声方向,使全部声音最有效地射向全场听众,使每个人听得又清楚又响亮。

人或乐器的声音能量都比较微弱,跟扩音机比起来相差很远;要是单靠它们本身的声音,使上千个听众都听得又清楚、又响亮就比较困难。

在剧场里,如果我们要想听得很好,除了要有清晰的直达声以外,还需要利用反射声作为补充,这才能使声音听起来宽厚丰满、悦耳动听。

因此,工程师在设计剧院、音乐厅或大礼堂时,都要考虑到声学结构。

光线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声音也是一样。

舞台上的声音受到舞台地板、舞台上的硬质壁板、天花板以及墙壁的反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其中最起作用的是舞台地板和舞台上的硬质壁板,因为它们
距离声源最近,反射效能最高。

在这里,直达声和反射声几乎是同时送出去的,它们的间隔短于二十分之一秒,在增加了声强的同时,清晰度并不会受损。

【A】——在演员发声的二十分之一秒后,还有很强的反射声,【B】____对音质没有帮助,【C】——使人听到一前一后的声音,这就是令人不快的事情了。

再有,剧院的天花板和墙壁,也都能起到反射声音、美化声音的作用。

普通剧院正厅座位往往低于舞台,后排座位仅仅高出舞台一点点,所以几乎整个正厅都受不到舞台地板反射的作用;而中间的座位,距离两侧的墙也比较远,接受不到墙反射的声音,只能听到台上的直接声。

所以在一些较大的剧院里,坐在中间位子上听起来,声音总是不够清楚响亮,有时像是在露天“剧场”的感觉。

二楼的座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舞台地板和壁板的反射作用,所以声音又清楚又响亮。

三楼虽然距离舞台更远,但是它与舞台和声源构成的角度更小,反射的效果也就更大一点。

再加上三楼距离天花板很近,又多了一层很有效的反射,所以往往三楼的声音比二楼还要好一些。

如果舞台上铺了大地毯,楼上的声音就会减弱。

有的演员为了使听众听得更清楚,常常站在台口,这样对前排的听众是有一点效果,但从整个居!
院来说,他的声音强度反而降低了,因为这时舞台地板和壁板对他的声音已经起不了反射作用。

最理想的剧院,所有座位都应当高于舞台地板。

像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大礼堂那样,随便你坐在哪里,都能听得好,又看得好。

有的剧院在墙壁上和天花板上使用了过多的吸音材料,就只能适合放映电影;若是用来演剧或开音乐会,效果就不很好。

如果舞台上挂些丝绒幕,摆很多的花草,对于声音的传播同样也都是不利的。

7. 在文章第三段中A、B、C三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不仅而且
B. 因为所以反而
C. 因为所以而且
D. 如果不仅反而
8. 下列做法,能够增强剧院的音乐欣赏效果的一项是()
A. 舞台上使用硬质地板
B. 舞台上铺设大地毯
C. 演员站在舞台台口
D. 舞台挂丝绒帷幕
9. 周末你约朋友一起听音乐会,购买门票时,音乐厅售票处只剩一楼中间(下图A处)和二楼靠后座位(下图B处)的门票,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你会选择哪一处座位的门票?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元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未几,贾庆余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二)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10.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 北邀当国者相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D.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士萃于左丞相府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B. 而不在使者之目独五人之曒曒
C. 归而求救国之策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D.以资政殿学士行敛赀财以送其行
12.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述两文均以“大事件”为背景展开叙述,《指南录后序》叙事具体,脉胳清楚,为抒情充分张本;《五人墓碑记》叙事只抓重点,叙中带议,涉笔成理,使人深思。

B. 文天祥出使之时,正是南宋朝廷危急之际,可说得上是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展现了一代“忠臣”的坚贞
气节;而他“欲一觇北”,却又显示出对形势估计的严重不足。

C. 《五人墓碑记》开篇点题,一开始就突显了全文的中心议题——“义”,课文最后更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五位义士牺牲的价值。

D. 《五人墓碑记》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五人”进行比较,引出了正义与邪恶两方的较量,启示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3. 翻译划线句
(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殉①
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殉: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但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B. 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不同,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意境清朗明丽。

C. 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D. 词人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真实地展示了词人以隐逸为乐的内心活动,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名篇名句默写(6分)
(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面是烹制清蒸鱼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含标点符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面是一幅题为“先查微信群”的漫画,请介绍该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内容:_____。

(不超过50字)
寓意:_____。

(不超过30字)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世界杯的主办权落在中东小国卡塔尔手里。

卡塔尔是亚洲西南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与2022年世界杯竞争对手美、韩等国家相比,卡塔尔根本就没有优势可言:首先,它是一个常年受干旱、高温困扰的国家;其次,它的地域狭小;再者,它的人口很少……但是,卡塔尔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说,炎热会催生他们改变的决心,们将给所有的球场安装太阳能冷却系统,让球场变得恒温;国土狭小,参赛的球队就不用转场了;人口不多,能把更多球票留给国外球迷……对此观点,国际足联大为赞赏。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一项”,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中,B项,“作者写陶潜、孟郊、王昌龄、李白等,旨在阐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心境”错误,从文中来看,不全是悠闲、宁静的心境,如孟郊是得意欣喜,王昌龄是豪壮,李白是豪中有悲。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然后
圈出设题的句子,结合该句所在的位置以及散文中引用诗句的一般作用进行分析。

文章开头说“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作者在引用这些句子后接着就进行了评价,“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由此可知,作者引用这些句子表明《诗经》具有浪漫的情怀,而语文就是“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自然引出下文,同时呼应文章的标题“语文天生浪漫”;文章在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之后,紧跟着在第二段点明“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点出本文的中心话题,而下文写语文在浪漫中走向深远,走向博大,第一段《诗经》的浪漫情怀就为下文这一内容做了铺垫;最后从散文引用诗句的一般作用入手分析,散文中引用诗句一般可以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简要加以概括”,然后到文中圈出涉及“语文”与“浪漫”的句子,再根据这些句子进行概括。

如第二段“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第五段“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第七段“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第八段“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围绕这些内容分点概括即可。

【点睛】散文中的引用主要有如下作用: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超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引用诗歌,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引用名言,增强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表明……观点。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沿袭《朱子家礼》的做法”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由于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婺源人十分注重家庭教育,扣好孩子们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

就连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们都在新生儿洗三朝后穿新衣前,用红头绳在婴儿的手臂上缚一圈,直至满百天后才解开”,可见,文中这种“缚手”习俗是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并非是沿袭《朱子家礼》的做法;“从而为婴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不走歧路扣好了‘第一粒扣子’”表达也不严谨,原文仅仅表达“缚手”是扣好孩子们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

故选C。

【5题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