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加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盔.甲(kuī)确凿.(zuó)人迹罕.至(hǎn)
B.感慨.(kǎi)倜.傥(tì)一日三省.(shěng)
C.啄.食(zhuō)一箪.食(dān)博学笃.志(dǔ)
D.搓捻.(niǎn)绽.开(zhàn)恍.然大悟(hu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引人瞩目栩栩如生呼朋引伴流连忘返
B.名列前矛杞人忧天汗流浃背再接再励
C.笑逐眼开披蓑戴笠赏心悦目巧妙绝伦
D.鳞次栉比通霄达旦按排工序鸦口无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用这惊心动魄
....的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听。

B.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
....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行进在幽深的峡谷中,他们一行人屏息凝神
....,感到胆战心惊。

D.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有人还希望过古代隐士那挥洒自如
....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

5、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B.书籍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籍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籍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C.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D.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

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

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7、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_________。

(8)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

仁在其中矣。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__________、屠户御狼和__________。

4.“一屠晚归”的“晚”字用得十分精妙,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5.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阴险?
6.下面有关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的性格。

B.文章的主旨主要是为了表现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文章写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心理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D.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秋的济南
付秀莹
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

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

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

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

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

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

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

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

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

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

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

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

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

群山越发幽静了。

月光满山,月色满怀。

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

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

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

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

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

张爱玲想必是偏爱月亮的。

小说里常常写到月亮。

月亮成了一对对俗世男女的仰望之物,是镜子里的意象,美丽而缥缈。

女作家虽自认一身俗骨,究竟是有出尘之想的。

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

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

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

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

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弃舟登岸,去看趵突泉。

趵突泉的盛名,是早有耳闻的,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称。

今年夏天也曾来看过,果然名不虚传。

老舍先生曾断言,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她一半的妩媚。

这是真的。

泉水滋养着这个城市,也浸润着这个城市的心事。

是不是正因了这流动的泉水,才使得济南少了喧嚣的戾气,多了温润明亮的气质呢。

朋友说,早些年,青石板街上走着,随意一踩,就能踩到泉水。

泉城的名字,自然不是浪得的。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试想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地方?
这一回看泉,竟然正遇上一年一度的菊花展。

对于菊花,是暗暗怀着一种偏爱的。

总觉得,人淡如菊这几个字,叫人说不出的喜欢。

倒不是只羡慕菊的高洁,尘世中人,高洁不过是理想罢了。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却是心下追慕的。

满园的菊,在秋风里开得恣意。

各色的菊花,有的认识,更多的却不知芳名。

喝茶赏菊,实在是秋光里的一桩雅事。

看着满眼菊花怒放,泉水绕流,恍惚觉得,莫不
是天下的秋色都在济南了。

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同曲水亭街相依偎,街随水走,水伴街行。

青砖黛瓦的老屋,墙壁上有厚厚的青苔,晕染着斑驳的水迹,叫人想起光阴,以及与光阴有关的故事,还有这故事情节深处,流逝的匆匆的面影。

门上大多有对联,词句古雅有味。

记得夏日来时,有浣衣妇人水边忙碌,而今天气寒凉,也不知那浣衣人去了哪里,只见有老人水边廊下,对坐下棋。

廊上挂着鸟笼。

一丛月季,娇艳得无可比方。

阳光晴好,照在水上,有水汽氤氲,恍惚间竟仿佛到了江南水乡。

真是错把济南作江南了。

自然了,若是真的把济南比作江南,到底是小看了她。

这湖光山色树影人烟里,究竟多了北方的清朗寥廓,是齐鲁的气韵。

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

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

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

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

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

随着人潮慢慢走,只见两旁店铺林立,各色小吃香气扑鼻,叫人暗咽口水。

小贩吆喝着招徕顾客,人声鼎沸。

谁能想到呢,当年的豪门大院,而今竟成了市井喧嚣的所在。

走在人群里,觉得内心喜悦,安宁。

私心里,实在爱极了这样的烟火气息。

欢腾的,世俗的,有声有色有味,没有什么时候比这一刻,更叫人觉出肉身的真实的存在。

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

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

周围的逼仄拥挤,已不再叫人想到“一池新绿芙蓉水”的诗情了。

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光阴和过往,沉在这芙蓉泉深处了。

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

时光如逝水。

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1.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2.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5自然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从第6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的特征的句子,并作分析。

4.下面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5.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的理解。

2、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

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

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

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

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

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

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

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

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

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

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

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文中说“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简要分析作者读出了什么。

2.阅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
.....,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
(2)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
....,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

3.选文第⑧段由关门写到叩门,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为什么? 4.“我轻轻关上门,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这一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你有特别崇拜的人吗?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那样的现当代伟人,还是李白、孙权那样的历史人物?是歌星、影星、球星,还是小王子、哈利·波特?或者只是你身边的某个人,他的言行举止让你心生敬意?
请以《我的偶像》为题目,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D
A
D
D
C
B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不逾矩。

(4)思而不学则殆。

(5)人不堪其忧,(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1)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得像小山似的。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屠户惧狼屠户杀狼
4.一个“晚”字,既写出了时间,又表明了屠户在夜晚走路,环境十分恶劣。

5.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B

1.①山里看月亮;②泛舟大明湖;③芙蓉泉寻踪。

2.对比,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亲近来衬托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的特点。

3.句子:“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虽有一种寥落之美。


分析:从“芦苇飞白”“满池残荷”描绘出的荒芜变白、荷花残落可以看出已经是深秋了。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以的急雨”,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阵风吹落叶子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

5.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的是不同时代产笺不同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文化的积淀。

【答案】
1.有些人从不关门,多半欠些细心、体贴。

有些人离开伴随一声“砰”的巨响,粗鲁,不顾他人感受的。

有些人的离开是轻轻的一合,细心、体贴、有礼貌或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

2.(1)“渐细”“渐细”,运用反复,侧面写门缝的渐细,表明关门的动作很慢很轻,真切地表达了父母对“我”的关爱之情。

(2)“露滴竹叶”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关门声响的轻柔与美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体贴。

3.不偏题。

由关门写到叩门,进一步表达了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只是体现在关门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偏题。

文章标题和全文主要部分都是围绕“关门”这一内容来写,此段给人以节外生枝之感,若无此段,全文意思更加连贯、集中,行文一气呵成。

4.结构上,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

内容上,从开头看父亲关门的敬佩与羡慕到自己的践行和自我实现,表现自己在修身养心上的追求与成功,升华了主题。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