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分

陈东明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分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用药不会对患者产生十分明显的不良反应,因而指导我们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6(035)032
【总页数】3页(P172-174)
【关键词】早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脑梗死;临床效果
【作者】陈东明
【作者单位】安溪县医院神经内科,福建泉州 36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多见,患者的病情发生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很有可能使病情不断发展,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出现致残或致死等现象;因此早期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多数很难对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法积极的改善患者预后,因而我们对于治疗方法不断进行探索,寻求有效的措施。

该次对该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间接收的80
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旨在提高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接收的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告知患者该次治疗的基本情况,同时充分征得患者同意后,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3.5~73.5岁,平均年龄(62.63±2.27)岁;
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3.5~74.5岁,平均年龄(63.47±2.73)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而具有可比性。

80例患者中不包括对于该次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即对患者进行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降低颅内压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并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对症进行干预。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波立维,国药准号J20130083)治疗,氯吡格雷1次/d,75 mg/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情况[1]。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
酞注射液(国药准号H20100041)治疗,丁苯酞注射液2次/d,100 mL/次,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

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同时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同时采用脑卒中量表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价[3];经治疗
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够进行自理,脑卒中量表评分情况减少超过90%,患者恢复良
好定为显效;经治疗患者的正常生活部分能够进行自理,但多数情况下需要在家属帮助下完成,脑卒中量表评分情况减少超过20%,但不超过90%,患者恢复较好定为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情况未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即未满足以上两项情况,定为无效[4];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加有效率。

同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
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用()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检验后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的脑卒中量表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脑卒中量表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共80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因此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详见表3。

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多见,尤其常见于老年人群当中,由于患者的身体产生不同原因的变化,导致脑血管出现狭窄甚至堵塞的情况,使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继而引起病发;病情发生后我们主张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的干预和治疗,控制患者病情,从而帮助患者改善预后[5]。

目前我国的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多种
原因综合作用导致近年来临床中出现的脑梗死患者数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患者的病情也更加复杂,这无疑给我们的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6];人们的生活水
平在提升的同时对于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治疗方法就很难再满足临床的需求。

该次对该院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分组,然后按照分组分别进行用药,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因为对照组仅仅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抑制药物,对患者使用后可以有效改善相应的受体和纤维原蛋白结合,从而对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产生良好的控制作用,加上扩张血管等常规的支持治疗,便可以对患者起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治疗效果仍然平平[7]。

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丁苯酞注射液属于人工合成的药物,其用于人体后可以针对不同的症状起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血管堵塞等情况,可以有效的产生保护屏障,使得心血管得到有效的生长,从而及时改善患者因为血管堵塞而产生的供血供氧不足等情况;对于患者的线粒体进行作用,可有有效的使复合酶的活性进行改善,从而加强患者供血不足区域的血液代谢能力,减少患者因为持续缺血缺氧而产生的脑组织损伤情况[8]。

而针对于部分患者新陈代谢不佳的情况,丁苯酞注射液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
的脑组织细胞的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减少脑部受到的损害,通过和氯吡格雷连用,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9]。

该次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率为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同时说明该次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吴娟等[10]研究示,采用丁苯酞对脑梗死治疗,对血管顺应性具明显的改善作用,进而使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提高,促缺血区域供血改善;其中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维生素E组的85.71%。

该研究对此说法并不完全
认同,认为单纯对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改善,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液黏稠度改善效果并不佳,仍可有再梗死发生,或达不到促缺血区域供血改善的效果。

在常规基础上取氯吡格雷加用,可发挥改善血液黏稠度、促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使红细胞易在狭窄血管通过,更好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早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用药不会对患者产生十分明显的不良反应,因而指导我们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相关文献】
[1]王博禹.灯盏花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9):134-135.
[2]王守运,杨言府,朱荣华,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
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22-1123.
[3]栾松,黄晓勇,刘娟,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
与临床,2015,12 (12):1670-1672.
[4]王东,张咏,潘金保,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9(3):263-264.
[5]武钟毅,王保爱.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5(3):32-33.
[6]王建,董力,贾晨红.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
床医药杂志,2015,19(11):117-118.
[7]房体坤.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16):16-18.
[8]蓝云.脑梗死康复期气虚血淤痰浊证采用益气祛淤涤痰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2):3063-3064.
[9]周艳,孙宏侠,张明明.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
病杂志,2013,30 (5):419-421.
[10]吴娟,陈永.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33):3488-34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