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试题
1.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

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答案】B
【解析】由图示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根据地球绕日
公转方向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为
A.等于23°26′B.小于23°26′
C.大于23°26′D.等于46°52′
【答案】A
【解析】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移动过的纬度数为
23°26′。

2.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经线南北延伸。

如果这条线的东侧是2009年12月31日14:00,请问这条线西侧的时间应该是()
A.2009年12月31日15:00B.2009年12月31日13:00
C.2009年12月30日14:00D.2010年1月1日14:00
【答案】D
【解析】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经线南北延伸。

日界线东侧是西十二区,西侧是东十二区,东十二区
比西十二区日期早一天,时刻相同。

如果这条线的东侧是2016年10月27日14:00,请问这条
线西侧的时间应该是 2016年10月28日14:00,D对。

A、B、C错。

【考点】日界线及特点。

3.根据下图(图中数字表示经纬度,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区时是()
A.某日8时B.某日6时
C.某日10时D.某日16时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A点所在经线,经度为0°,其区时即为当地的地方时,且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故地方时为6时,即区时为6时,所以B正确。

【2】“北京时间”是()
A.某日16时B.某日18时
C.某日14时D.某日12时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A点所在经线,经度为0°,其区时即为当地的地方时,且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故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时间为14时。

【考点】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4.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A
【解析】本小题除了考查学生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还考查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位于同一经线,说明三地时刻相同,正午时间相同,方向标示为N、S,即正南正北,题中所说的太阳高度角,即是指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图中所示的方向可以推断,三地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因为均向北方看太阳。

距直射点(南回归线)近的,下午太阳高度角大,所以C正确。

【2】此日昼长时间从长到短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
年中的最大值,纯度越高,昼越长,结合1小题可知,昼长从长到短排序为A选项。

5.下图为我国乌鲁木齐至广州一线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年)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c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b地比c地太阳辐射更强
B.b地比a地降水变率更小
C.a地比c地气温年较差更大
D.a、b、c三地中,c地降水量最小
【答案】A
【解析】读图,横轴表示a位于广州,b位于青藏高原,c位于乌鲁木齐。

根据图中曲线数值,b
地比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说明太阳辐射更强,A对。

b地比a地太阳辐射量大,说明晴天多,阴雨天少,降水变率更大,B错。

c地位于西北地区,大陆性强,a地比c地气温年较差小,C错。

b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说明晴天时间最多,a、b、c三地中,b地降水量最少,D 错。

【2】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小的原因是该地处于洞庭湖平原,云雨天气多
B.乙地处于柴达木盆地,地势起伏大,年太阳辐射变化显著
C.甲地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D.乙地处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年太阳辐射变化显著
【答案】D
【解析】甲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小的原因是该地处于四川盆地,云雾天气多,A错。

根据太阳辐射
的变化,乙地处于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年太阳辐射变化显著,B错。

两地中,甲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C错。

乙地处阶梯交界处,地形起伏大,年太阳辐射变化
显著,D对。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原因,地形分布状况。

6.上海的小刚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5月4日22时结束了网上交
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5月4日23时再谈。

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
A.1小时B.13小时C.14小时D.25小时
【答案】C
【解析】
第一次交谈结束时,北京时间是5月4日22时,此时纽约的区时是5月4日9时。

第二次交谈
开始时间是纽约区时5月4日23时,间隔时间是14小时,C对。

A、B、D错。

【考点】区时计算。

7.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区时早B.地方时早C.一定先看到日出D.地方时晚
【答案】B
【解析】
相邻经线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经度1º,时间差4分钟。

东经121º比东经120º的地方地方时早,B对,D错。

区时相同,A错。

由于昼长的纬度变化,不一定先看到日出,C错。

【考点】区时、地方时。

8.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与经线圈始终垂合B.晨昏线与经线圈始终斜交
C.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平行D.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
【答案】D
【解析】晨昏线与经线圈只有二分日重合,AB错。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垂直,C错。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D对。

故选D。

【考点】晨昏线的特征
【方法总结】晨昏线的综合运用技巧
(1)确定日期和季节
(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

(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3)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的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4)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

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5)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9. 10月1 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答案】C
【解析】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值北半球的夏半年;9月23日—次年的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值北半球的冬半年。

1月13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太阳继续向北移动,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10.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是不一致的B.南北纬60°的自转角速度是赤道的一半C.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D.南北两极线速度为零,自转角速度最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速度。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地都相等。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1.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日、月东升西落现象B.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C.昼夜现象D.120°E的地方时早于90°W
【答案】C
【解析】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造成的,与地球自转无关。

因此不会随
地球自转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1)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2)地方时与区时的变更---时间东早西晚;(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北右南左,赤道不偏;(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容易被忽略)。

若由东向西自转,日、月将西升东落现象;南
半球物体水平运动右偏,右岸侵蚀严重;时间西早东晚。

因此A、B、D均发生变化。

故C正确。

【点睛】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2.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①为硅铝层,②为硅镁层,地壳在垂直方向上也分两层,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①+②构成了地壳,所以A正确。


【3】
【4】图中的各层中,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的是()
A.①B.②C.③D.①②
【答案】A
【解析】地壳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位于上层,地壳中硅和铝的比重大些,密度相对小些,硅镁层位于下层,铝的成分相对减少,镁和铁的比重相对增加,密度较大,硅镁
层是连续分布的,而硅铝层在大洋底部很薄甚至多有缺失,①为位于上层的硅铝层。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13. 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
时正值日落。

读右图回答5-6题。

【1】
【2】从A机场到B机场的飞行时间约为
A.6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18小时
【答案】A
【解析】飞机在当地的地方时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说明当地时间5时日出,则A机场所在地的白天为=(12-5)*2=14时,选A。

【3】
【4】降落到B机场时的当时
A.7月2日11时B.7月1日21时
C.7月1日19时D.6月30日19时
【答案】D
【解析】降落到B机场时,正值日落,AB两地纬度小题,昼长一样,所以B地的地方时19时日落,由于从A沿着纬线向东到B地,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所以当地降落到B机场时,当地的地方时为6月30日19时。

14.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上四地的昼夜长短情况(空白部分表示昼,阴影部分表示夜),从南到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③①④②B.③④②①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而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白昼时间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赤道昼夜等长。

读图分析,①昼夜平分,位于赤道;②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③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④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但纬度低于②。

四个地方按从南到北排列依次是②④①③。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北半球冬至日地球上四地的昼夜长短情况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北半球夏至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15.有一条从东向西流的河流,南岸侵蚀较厉害,且一年内两次太阳直射,该河流可能位于()A.20ºS B.40ºN
C.20ºN D.40ºS
【答案】A
【解析】一年中两次太阳直射,说明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河流从东向西流,南岸侵蚀严重,说明河流向南(向左)偏,是在南半球.综合可知是在南半球的0°-23°26’S之间。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6.当太阳直射在120ºE经线上,121ºE 的地方时是()
A.12时B.12时4分C.11时56分D.12时15分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计算。

当太阳直射120°E时,及当地地方时为12时,121°E位于120°E
的东侧1°,故时间较120°E早4分钟。

17.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西边的时刻总比东边的时刻早
C.北京东8区的区时为8点,日本东9区的时间应比北京早1小时为7点钟
D.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8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答案】D
【解析】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地方时是越向东时间越早,区时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所以D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8.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西边的时刻总比东边的时刻早
C.北京东8区的区时为8点,日本东9区的时间应比北京早1小时为7点钟
D.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8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答案】D
【解析】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地方时是越向东时间越早,区时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所以D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9.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

读后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A.乙和丁B.甲和乙
C.丙和丁D.甲和丁
【答案】C
【解析】根据四地昼长可求出四地正午的当地时间,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四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
这样就可求出四地所处的经度,然后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地点即可。

经计算可知,甲地位于120°E
经线上,乙地正午的北京时间不确定,故乙地所在经度不确定,丙地所在经线为172.5°E,丁地
所在经线为75°W,所以丙、丁两地一定位于西半球。

【2】判断甲地位于丙地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解析】根据甲地的昼夜长短判断甲地位于赤道,而丙地出现昼长夜短,此时为12月,太阳直
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判断南半球昼长夜短,丙地位于南半球,结合上题分析的两地的经度位置判读,甲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和地方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当地正午12时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当地经度。

12月时的昼夜长短状况
可判读当地的纬度。

本题还可考查四地的纬度高低判断设计试题。

20.当南京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B.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D.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答案】D
【解析】当南京昼夜平分时,即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故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A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B错误;晨昏线与经线重合,C错误;利用正午
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考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
②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征和计算;③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
布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