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查问卷
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K-39Mn-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1-8题每小题1.5分,9-12每小题2分,共20分。
茌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2.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B.
C.D.
3.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
①两个氮分子:2N2;
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
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O;
④两个铁离子:2Fe3+;
⑤+2价的镁元素:Mg2+。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④4.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内焰最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A.硼为金属元素
C.碳的原子序数是
8.关于水的净化、使用描述正确的是(
A.加入明矾杀菌消毒
A.证明呼出气B.推动注射器检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D.证明蜡烛燃烧
已知: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态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A的化学式是H2O2
②A和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③C属于氧化物
A.①表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②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③表示给冰块加热至水变为气态,b→c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D.④表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填字母):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4)氨气和液氨都是由氨分子构成,它们的不同(从微观角度解释)
(5)请写出变化④的文字表达式。
(1)写出图中A点固体的成分
物(填物质类别)。
(2)将分解后剩余固体中的不溶物分离出来的操作方法是加水溶解后
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3)高锰酸钾中钾、锰、氧的元素质量比是
(4)过程③是利用水和甲醇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属于
学”)。
19.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能够治疗热毒袭肺引起的流感等病症。
其主要成分之一是金银花,金银花中含有棕榈酸(其化学式为
棕榈酸不易溶于水,溶于乙醇,易溶于醋酸等,有还原性,
(1)棕榈酸()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易溶于醋酸等,这些性质属于棕榈酸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2)由上述材料可知棕榈酸的化学性质有16322C H O
【详解】A.鲜奶制酸奶的过程中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黄豆酿酱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糯米酿甜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水果榨果汁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
2.D
【详解】A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使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 、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 、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未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
3.A
【详解】①两个氮分子:2N 2,正确;
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为:O 3,原答案错误;③粒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粒子:O ,正确;
④两个铁离子:2Fe 3+,正确;
⑤+2价的镁元素:,原答案错误 。
其中,正确的是①③④,故选A 。
4.D
【详解】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外焰最亮,故选项说法错误;C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故选项说法错误;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2
Mg
【分析】氧化反应是指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详解】A、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含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A
【分析】单质是指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
【详解】A、臭氧中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B、氮气中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河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中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甲烷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可乐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酱油、啤酒中均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干冰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A、硼没有“钅”字旁,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三种原子中,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最大,则质量最大的是铝;故选项正确;
C、图例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碳的原子序数是6;故选项错误;
D、地壳中含量前四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B。
8.C
【详解】A、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沙滤装置与过滤的原理相似,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异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煮沸过程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而达到软化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不益身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氧气和臭氧混合,只含有一种元素,是混合物,不是单质,故A不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概念中指的是“一类原子”,而不是“一类粒子”,故B不正确。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例如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因此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判断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较少,加入澄清石灰水不会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立即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故正确。
B、推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长导管中的液面会上升出现高度差,一段时间高度差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正确。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右侧容器应该为敞口容器,可燃物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大气压将水压入左侧装置,该实验中右侧装置密封,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故错误。
D、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正确。
故选C。
【点睛】熟练掌握常见实验。
11.C
【分析】A 、B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态物质,A 生成B 和C ,则A 为过氧化氢,B 为水,C 为氧气,水生成C 和D ,则D 是氢气。
【详解】①通过以上分析,知A 为过氧化氢,化学式是H 2O 2,①正确;
②B 为水,过氧化氢和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②正确;
③C 为氧气,为只含一种元素的单质,③错误;
④反应Ⅱ为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④正确;①②④正确。
故选C 。
12.B
【详解】A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占空气体积约五分之一的氧气被消耗,因此最终装置内剩余的气体应为原体积的五分之四,故错误;
B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开始加热时由于未达到反应的温度,高锰酸钾未分解,质量不变,反应开始后由于生成了氧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反应停止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正确;
C 、b→c 的过程中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故错误;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与不加催化剂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故选B 。
13.(1)分液漏斗
(2) AE##EA (3)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 c 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A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排空气法纯净,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纯净的氧气可选择E 排水法,故选择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AE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
→+加热
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加热
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若用F 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应从c 通入,氨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污染空气的气体之一,极易溶于水,则F 装置后面再连接一个G 装置,这样做的目的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14.(1)(2) 电极上分别生成氢气和氯气
2 氢气##H 2
不可以
氯化钠参加反应生成氯气而影响实验【详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提出假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氢、氧、氯元素,故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氧气和氯气,根据假设1和假设2分析,故可以提出假设3: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
[设计实验]
①a 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说明a 试管中有氯气,故假设2是错误的;
②氢气具有可燃性,用拇指堵住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听到爆鸣声,说明该气体为氢气;
[实验反思]
由实验现象可知,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文字表达式为:;
[反思与评价]由实验现象可知,电解水的实验中,若水中加入氯化钠,其中的氯化钠也参加反应生成氯气而影响实验,所以电解水时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
15.(1) A 物理(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 acb 化合
(4)分子间隔
(5)→+通电水氢气氧气
+→++通电氯化钠水氢氧化钠氢气氯气→+通电水氢气氧气+→++通电
氯化钠水氢氧化钠氢气氯气+→+低温、加压氨气二氧化碳尿素水
(2)由资料“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知,棕榈酸的化学性质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分解等。
(3)由化学式可知,棕榈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2)=6:1。
(4)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