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易筋经口诀及练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易筋经口诀及练法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向左开半步,两脚平行,两膝微曲,两臂前平举,掌心相对,曲肘回收,胸前合掌,目视前下方,指尖上斜30°。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平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肘抬起,展臂,手向前平伸至前平举,侧展,坐腕立掌,立在掌根,目视前下方
诀曰: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松腕,直臂向前划弧,自然回收,向上翻掌,手指伸直,肘关节外展,双掌向上推,展胸,不要加力,松肩虚腋,缓慢提踵,双目俯视,想象通过头顶的天门注视两掌。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髋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脚跟缓缓着地,两手下落,身体左转,微屈膝,膝不要转,肩要平,双臂回环,左手背轻贴命门,右手到左髋外侧摘星,随之上摆,眼随手走,目视掌心,意注命门,两臂向体侧自然伸展,换右摘星换斗势,眼随手走,目视掌心,松腕,肘微曲,意注命门。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在右眸。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以脊柱为轴左右旋转,右手下落,左脚同时向左后方撤,右脚跟内转,双手握拳,从小指起依次屈指,右手与肩齐时,手臂微向上弯,向内收拳,重心后坐,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回拽,身体展开,中心前移,展开双臂换左势,重心后移,以腰带肩,两臂前后旋拧,身体团紧再展开,眼睛始终注视右拳。

注意腰和脊柱的旋转,重心的转换,拧肩,表现出前拉后拽。

诀曰:两髋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
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双臂侧平举,向前直臂划弧,内收,五指并拢,立于肩窝下方,松肩推掌,瞪目,松腕,收回,目视前下方,展肩扩胸。

掌心向前时,五指逐渐分开,这时,要保持身体正直,以免拉伤。

可以配合呼吸,收掌扩胸时吸气,出掌时呼气。

要注意逐渐加大劲力,先轻如推窗,后如排山倒海,逐渐用力;收掌时如海水还潮,渐渐的收。

瞪目时也不要猛然瞪起,要逐渐瞪大。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躯
干右转,掌心相对,右掌逐渐向外翻转,打开身体,躯干稍向左转,双手反向画弧,右手饶头半周,中指压住耳廓,掌心轻贴枕部,身体继续左转,左手手背贴于脊柱,尽量上推,含胸,目视右脚跟,双臂尽量后展,扩胸,换左九鬼拔马刀势。

动作可与呼吸配合,合臂团胸时配合呼气,头随身体自然旋转,展臂扩胸时配合吸气,目视右上方。

身体扭转时马步步形不要走样,膝盖超前,身体后传,看另外一只脚的脚后跟,起来时要展肘,下蹲时两肘要合拢。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向左开马步,脚尖向前,目视前下方,沉肩坠肘,两掌逐渐用力下按,反掌,手微曲上托,缓缓起身,下蹲时,口吐“嗨”音,注意口型,感觉声音被气顶出,起身时上身保持直立,两掌如托千金。

下蹲时,腰要直,两掌如按重物,共做三遍,一遍比一遍蹲得深,下不去时意到即可。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两脚收半步,先将大拇指点在无名指跟,然后从小指起依次屈指,双手握固,拳心向上,贴于腰间,右手抬起,掌心向上,不要斜肩,腰不要弯,直体转身,松腕屈肘,掌变龙爪,向左水平伸出,眼随手走,意注掌心,手向内收回,沿体侧下按,在体前划弧,依次屈指,握固,起身收拳至章门穴,换右青龙探爪势,
目随左手,意存爪心,下按时膝盖不要打弯,目随手动在体前划弧。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右脚内扣45°,左脚收丁字步,跨脚同时身体左转90°,两拳提到肩部,手指绷紧做虎爪装,收手向下划弧,充满弹性的环绕一圈,下按,食指着地,右腿屈膝,脚趾抓地,前脚跟稍抬起,关键是用躯干的涌动带动双手绕环,体会从胸到腰逐节屈伸,塌腰,挺胸抬头,瞪目,动作稍停。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髋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右脚内扣,左脚收回,双臂外展,屈肘,掩耳,食指向后扶按枕部,用食指弹拨中指击打枕部七次(鸣天鼓),目视前下方,先低头,从头、颈、胸、腰、骶缓慢向下,逐节牵引,两膝伸直,目视脚尖,再由骶、腰、胸、颈、头自下而上逐节伸直,节节拔伸。

可重复三遍,打躬的幅度一遍比一遍深,至极限,动作不能太快,双腿不能弯曲,整个过程要保持体松心静。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

第十二势:掉尾势两手猛然拔离双耳,自然前伸,十指交叉相握,屈肘,翻掌前伸,再屈肘,交叉手缓缓下按,身体前屈,塌腰,抬头,手尽量触地(或意到),固定,腿伸直,头向侧后转,臀向前凑,用肩去凑髋,目视尾闾,注意头与臀相向运动,交叉手下按不动,放松,还原。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至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收势起身,手臂外展,上举,肘微曲,松肩,松腕,下引至腹部。

可做三次,前两次环臂下引,意念经涌泉穴入地,最后一次,意念在腹部稍停,调和练功之气令身体复原,收脚,目视前方。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