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沁园春 雪》1 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3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可编辑ppt
14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潜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可编辑ppt
15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可编辑ppt
16
携来百侣同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诵读提示:
“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 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 “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 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 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听 读 录 音, 整 体 感 知 课 文
可编辑ppt
11
跟随画面朗读诗词
可编辑ppt
12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上下两阕的内在联系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
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1、“独立寒 秋图”以江洲为背景,以词人为主体构成画面,流露出激 荡的思潮。2、“湘江秋景图”生机盎然,绚丽壮美。红, 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烈火、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 火燎原”思想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 义憧憬。“鹰击鱼翔”也不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也 包蕴了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更 是词人由眼前之景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引 发深思,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直接转入抒怀。
可编辑ppt
2
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
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 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 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 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 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 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 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 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 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 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万山 层林 江 舸 鹰 鱼
红遍 尽染 碧透 争流 击 翔
可编辑ppt
情感
体现了火热的革命情 怀。
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 的乐观主义憧憬。 “鹰击鱼翔”,也包 蕴了作者对自由解放 的向往与追求。
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 神。也在描绘中蕴涵 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 的感情。
21
《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 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 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 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 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 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 目的。
可编辑ppt
23
可编辑ppt
5
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可编辑ppt
6
词的知识一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
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 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 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
作者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 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可编辑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可编辑浪ppt遏飞舟?
17
整体感知,疏清思路。
1、本文塑造一个主人公形象,是谁?为了塑造这一形 象 ,作者用了哪些显示了本词思路的 关键词语?
主人公形象——我: 关键词语(动词)——立、看、问;忆、记
由此看来: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 侧重写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由 “忆”到“记”,侧重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 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思路清晰,情贯全词。
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 原来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 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 “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 “长短句”或“诗余”。
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 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 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 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 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
“游泳”等
可编辑ppt
8
词的知识二 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
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 子·咏梅》
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
而来的。
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字上),最长不过240字。
可编辑ppt
9
可编辑ppt
18
请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 几幅画面?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万山红遍,
见
层林尽染;
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生
谁主沉浮?
情
可编辑ppt
20
意象
独立 寒秋、霜天 湘江、橘子洲
可编辑ppt
1
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
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 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以 叹时运不济,人生的艰难万苦)
唐朝刘禹锡《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霄。”催人奋发有为,大展鸿图,给人顽强奋斗的精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