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发展历程及改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发展历程及改善措施
刘云; 符玉亭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
【年(卷),期】2019(009)009
【总页数】3页(P141-143)
【关键词】农业; 补贴; 政策; 文献
【作者】刘云; 符玉亭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党校重庆400084;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3
0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旦发生短缺便会阻碍我国的发展。
对此我国提出了很多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1]。
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我国关于农业补贴政策的梳理,进一步确定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方向。
1 相关文献
1.1 农业补贴意义
有研究者对农业补贴概念进行了论述:一方面是从科技、环保以及水利工程等进行
补贴,即通过政府部门对农业项目加以资金上的扶持,政府通过服务计划,对农业补贴进行微小的贸易扭曲,这种补贴方式也称为“绿箱政策”,这种补贴政策属于广义补贴;另一方面是狭义的补贴,主要是指对农产品贸易容易引起扭曲的政策,这种措施又叫保护性补贴[2]。
还有的文献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农业补贴的理解
为政府对农业生产、交易的转移支付,也是本国政府部门对农业项目表现支持和保护的最普通表达方式,政府利用行政策略将资源进行转移,促进本国的农业项目持续发展。
1.2 农业补贴政策依据
无论是国内或者国外对农业补贴政策的依据都有着重要研究。
我国的研究主要从市场失灵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公共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等方面开展。
如从市场失灵角度进行农业分析:农产品成熟周期过长,受外界因素影响概率较大,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很难对农民利益有所保障,受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影响,农产品也会导致产量和价格无法平衡[3]。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的农业产品具有
很多共同性特征,即农产品的属性和一些公共产品一致。
还有相关文献从农业多功能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就土地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展开探讨,论述了农业补贴政策实际上就是政府实现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以及其他价值。
1.3 我国农业政策进化史
1950—1979年我国由采用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逐步发
展为对农业生产设备给予补贴、对关于有关农业项目的贷款进行贴息补贴以及对农业生产用电方面的补贴;1980—1992年,虽然政府对农业项目的经济补贴仍然
没有增加,但是政府对农产品价格放松了管理,使农产品交易不受过多的限制,促使农业生产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1993年之后,我国建立了粮食价格保护制度,对粮食的购买销售进行改革。
以对粮食管理控制为依据,还可以对我国的农业补贴进行更细致的阶段划分:1978—1984年是粮食收购数量和价格的整改阶段;
1985—1990年是粮食实行双轨制价格的阶段;1991—1993年是对粮食实行计
划收购、计划供应的体制改革阶段;1994—1997年是粮食流通生产阶段;1998—2003年是粮食管理进行大变革的阶段;2004年之后便是实行“粮食直补”的大推进阶段。
这6个阶段体现了我国从流通性补贴逐渐转变成生产性补贴;由
间接性补贴转向直接性补贴,这种转变走向适应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
1.4 取得的成果
目前,随着我国对农业补贴力度的越来越大,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在实际上为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黄汉权等[5]从经济学角
度对我国粮食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客观进行分析,同时也对粮食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进行分析,建议相关部门对粮食间接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实现对农民的直接补贴。
随着对粮食补贴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以及积累的实践经验,政府认识到粮食补贴中间环节过多,造成损失较为严重。
于是,在2002年我国加大了粮食补贴的直接补贴政策。
经过学者的调查研究,在河北省实行的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民的种植范围和收入影响较小,对农民的投资生产没有影响,直接补贴政策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
但是,姜希林的研究表明:农业投入补贴、农产品价钱补贴和收入补贴对农民起到了一定帮助作用。
其中,投入补贴和农产品价格补贴对提高农民生产效益的作用较为明显,但是收入补贴对生产的影响并不明显。
总的来说,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较为紧密,投入补贴的价值还要受其他农业条件限制。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些年我国对农业项目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对农业补贴政策也在不断完善,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生产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但在实际施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
如农业补贴政策为农民的收入提供了保障、对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环境存在一定差异性以及农业的配套设施不到位,农业补贴政策在实施时会遇到一些问
题:有限的补贴额度导致的生产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政策实施过程复杂导致的实施困难以及政策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有待提高。
有研究者也提到农业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补贴发放平均化、补贴程度不同以及项目交叉融合导致操作流程不完善;农业土地流转使得土地补贴分发不到土地户主的名下,降低了农业补贴激励制度的效果;粮食补贴仅依据种植范围而定,没有充分考虑其产量因素。
同时也有研究者提到:农业补贴短期化,即补贴目的和实行时间都过短;政府补贴力度不强。
3 改善措施
虽然我国对于农业补贴政策还在不断完善,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在WTO框架下,我国对于农业补贴政策应该进一步推进创新,拓展“绿箱”政策、充分发挥“黄箱”作用,促进补贴方式得以改善、补贴结构得到完善以及补贴政策得到充分发挥,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6]。
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机制加以完善、实行最低价格收购以及直接补贴的制度,促进农业税减免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建设基础设施和建设生态保护环境、提高政府部门职责能力、加强对农民农业知识的推广、努力投入农业教育中以及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业政策涵盖了集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非经济因素的融合,导致农业部门的补贴政策较为复杂,想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就要从长计议,这也就促进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以及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策略,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对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
在2013年,我国财政部在工作要点中提出,将农业补贴工作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推行,即加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推进我国农业发展加快步伐、促进农村可持续协调发展、对财政支农政策不断创新、对财政支农队伍不断壮大以及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科学管理[7]。
以此促进增加农业生产量、提升农村发展动力,为农民提高经济收入共同努力。
4 结束语
对我国历年来的文献期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
通过对中国实施农业补贴政策的意义、农业补贴的依据以及农业变化走向等进行研究,再结合实际经验对农业政策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受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影响,但是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都集中在经济学上,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没有深入了解,造成农业补贴只是单纯的衡量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另外,农业补贴政策的直接受益人是农民,政府部门应该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进行农业补贴,带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张志强.关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探索与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3):99-100. ZHANG Zhiqiang.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y in
China[J].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2017,30(3):99-100.
[2] 方秋爽,沈月琴,张晓敏,等.国内外农业补贴政策研究[J].世界农业,2017(1):81-86,240. FANG Qiushuang,SHEN Yueqin,ZHANG Xiaomin,et parative analysis on study and practice of overseas and domestic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y[J].World Agriculture,2017(1):81-86,240.
[3] 汪小勤,曾瑜,王俊杰.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文献综述与国别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6,
24(3):83-93.
WANG Xiaoqin,ZENG Yu,WANG Junjie.A gricultural direct subsidy policy: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untry stndies[J].Henan Social Science,2016,24(3):83-93.
[4] 邓晨,宾幕容.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及试试效果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8(31):14-16. DENG Chen,BIN Murong.Review on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effect[J].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18(31):14-16.
[5] 黄汉权,蓝海涛,王为农,等.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改革思路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8):3-11.
[6] 杨林,邓丽禛.农业补贴理论的最新发展: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2(22):17-22,
65.
[7] 吴杰,谢红燕.中国农业补贴政策述评[J].中国市场,2015(38):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