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二版杨祖荣主编习题答案完整版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4917e2f61fb7360b4c65a0.png)
p p 0 gz p1 gh
2
z
p1 gh p 0 p1 p 0 (58 42) 10 3 h 0.55 2.36m g g 900 9.81
5. 如附图所示,敞口容器内盛有不互溶的油和水,油层和水层的厚度分 别为 700mm 和 600mm。在容器底部开孔与玻璃管相连。已知油与水的密度 分别为 800 kg/m3 和 1000 kg/m3。 (1)计算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2)判断 A 与 B、C 与 D 点的压力是否相等。 解: (1)容器底部压力
整理得
题7
附图
由此可见, U 形压差计所测压差的大小只与被测流体及指示液的密度、读数 R 有关,而与 U 形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无关。 代入数据
p A p B (13600 1000 ) 9.81 0.18 22249 Pa
8.用 U 形压差计测量某气体流经水平管道两截面的压力差,指示液为水,密度为 1000kg/m3, 读数 R 为 12mm。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改为双液体 U 管压差计,指示液 A 为含 40%乙醇的水溶液, 密度为 920 kg/m3, 指示液 C 为煤油, 密度为 850 kg/m3。 问读数可以放大多少倍?此时读数为多少? 解:用 U 形压差计测量时,因被测流体为气体,则有
目 录
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第二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第三章 传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第四章 蒸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第五章 气体吸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 第六章 蒸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 第七章 固体干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9)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完美排版)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完美排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8858aa227916888586d700.png)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32)第三章传热 (42)第四章蒸发 (69)第五章气体吸收 (73)第六章蒸馏 (95)第七章固体干燥 (119)第三章 传热1、某加热器外面包了一层厚为300mm 的绝缘材料,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16W/(m ⋅℃),已测得该绝缘层外缘温度为30℃,距加热器外壁250mm 处为75℃,试求加热器外壁面温度为多少? 解:22321121λλb t t b t t A Q -=-= C 3007516.025.016.005.03075o 21122321=+⨯-=+λ⨯λ-=∴t b b t t t 2、某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种砖依次砌成;耐火砖 b 1=230mm , λ1=1.05 W/(m·℃)绝热砖 b 2=230mm , λ2=0.151W/(m·℃)建筑砖 b 3=240mm , λ3=0.93W/(m·℃)已知耐火砖侧温度为1000℃,耐火砖与绝热砖界面处的温度为940℃,要求绝热砖与建筑砖界面处的温度不得超过138℃,试求:(1) 绝热层需几块绝热砖;(2) 普通砖外侧温度为多少?解:(1)b 2=?m442.09.273151.013894005.123.094010002222321121=∴=-=-λ-=λ-=b b b t t b t t AQ 230mm<b 2=442mm<230×2mm则:绝热层需两块绝热砖。
校核t 2=?CC t t o o 1386.1059.273151.046.094022<=∴=- (2)t 4=?C 9.3493.024.06.1059.273o 443343=∴-==λ-=t t b t t A Q 3、Φ50×5㎜的不锈钢管,导热系数λ1=16W/(m·K),外面包裹厚度为30mm 导热系数λ2=0.2W/(m·K)的石棉保温层。
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885499c80c22590102029d5a.png)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26)第三章传热 (32)第四章蒸发 (44)第五章气体吸收 (48)第六章蒸馏 (68)第七章干燥 (84)第八章萃取 (92)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啊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 燃烧重油所得的燃烧气,经分析知其中含CO 28.5%,O 27.5%,N 276%,H 2O8%(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500℃、压力101.3kPa 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 o lkg M y M i i m /1086.281808.02876.032075.044085.03-⨯=⨯+⨯+⨯+⨯=∑=∴ 混合密度333/455.0)500273(31.81086.28103.101m kg RT pM m m =+⨯⨯⨯⨯==-ρ2.已知20℃下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998.2 kg/m 3和789kg/m 3,试计算50%(质量%)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又知其实测值为935 kg/m 3,计算相对误差。
解:乙醇水溶液的混合密度7895.02.9985.012211+=+=ρρρa a m3/36.881m kg m =∴ρ相对误差:%74.5%10093536.8811%100=⨯⎪⎭⎫ ⎝⎛-=⨯-实实m m m ρρρ3.在大气压力为101.3kPa 的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85kPa 。
若在大气压力为90 kPa 的地区,仍使该塔塔顶在相同的绝压下操作,则此时真空表的读数应为多少?解:''真真绝p p p p p a a -=-=∴kPa p p p p a a 7.73)853.101(90)(''=--=--=真真4.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900 kg/m 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42kPa ,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 ,其读数为58 kPa 。
《化工原理》下册(第二版)教材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下册(第二版)教材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0a74292b160b4e767fcfbf.png)
17 NT=18
18 η=96.7%; Rmin=1.51
19 xD=0.889; xW=0.194
第 3 页,共 7 页
《化工原理》下册(第二版)教材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20 xD=0.873; xW=0.207 21 xD=0.00869; xW=3.27×10-4 22 xW=0.0935; EmV=66.4% 23 (1) xD=0.8; xW=0.05;(2)略 24 (1)NT=7; (2)V=20.3kmol/h; (3)D=47.4kmol; W=52.6kmol 25 t=60℃; xA=0.188; xB=0.361; xC=0.451 26 x(A-D) :0.030;0.153;0.581;0.237 y(A-D) :0.141;0.306;0.465;0.085 27 D/F=0.4975;W/F=0.5025; xD(A-D):0.402;0.591;0.007;9.7×10-5 ; xW(A-D):1.4×10-5;0.012;0.690;0.298 28 N=14.1 ; N1=7.9 第十章 气液传质设备 1 EmV=0.758 2 ET=41% 3 N 实=10 4 D=1.2m
《化工原理》下册(第二版)教材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5 (1) =31.3kmol; =0.619(2) =38.0kmol;y=0.563
6 (1)D/F=0.228;(2)L/V=0.667; (3)L/V=0.8 ; =1.68
=0.470
7 =14.32kmol/h
8 (1)V=10kmol/h ; (2)R=16; L/V=0.941
7 (1)Smin=36.47kg/h (2)N=5.1 第十二章 其它传质分离方法
1 m=47.7kg
化工原理-第二版-杨祖荣主编-习题答案-完整版
![化工原理-第二版-杨祖荣主编-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35c8d4a98271fe910ef9f9.png)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38)第三章传热·(44)第四章蒸发·(70)第五章气体吸收·(74)第六章蒸馏··(96)第七章固体干燥·(120)1. 某烟道气的组成为CO2 13%,N2 76%,H2O 11%(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 500℃、压力 101.3kPa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 m = Σy i M i = (0.13 × 44 + 0.76 × 28 + 0.11× 18) × 10 ?3 = 28.98 × 10 ?3 kg/mol∴混合密度ρm =pM m 101.3 × 10 3 × 28.98 × 10 ?3 = = 0.457kg/m 3 8.31× (273 + 500) RT2.已知 20℃时苯和甲苯的密度分别为 879 kg/m3和 867 kg/m3,试计算含苯 40%及甲苯 60%(质量%)的混合液密度。
解:1ρm=ρ1a1+ ρ2a2=0.4 0.6 + 879 867混合液密度ρ m = 871.8kg/m 33.某地区大气压力为 101.3kPa,一操作中的吸收塔塔表压为 130kPa。
若在大气压力为 75 kPa 的高原地区操作该吸收塔,且保持塔绝压相同,则此时表压应为多少?解:p绝 = p a + p 表 = p a +p 表(∴ p 表 = ( p a+p 真 )-p a = 101.3+130) ? 75 = 156.3kPa4.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 900 kg/m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 42kPa,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 0.55m,其读数为 58 kPa。
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完美排版)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完美排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b4443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5.png)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完美排版)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32)第三章传热 (42)第四章蒸发 (69)第五章气体吸收 (73)第六章蒸馏 (95)第七章固体干燥 (119)第三章传热1、某加热器外面包了一层厚为300mm 的绝缘材料,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16W/(m ?℃),已测得该绝缘层外缘温度为30℃,距加热器外壁250mm 处为75℃,试求加热器外壁面温度为多少?解:22321121λλb t t b t t A Q -=-= C 3007516.025.016.005.03075o 21122321=+?-=+λ?λ-=∴t b b t t t 2、某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种砖依次砌成;耐火砖 b 1=230mm ,λ1=1.05 W/(m·℃) 绝热砖 b 2=230mm ,λ2=0.151W/(m·℃) 建筑砖 b 3=240mm ,λ3=0.93W/(m·℃)已知耐火砖侧温度为1000℃,耐火砖与绝热砖界面处的温度为940℃,要求绝热砖与建筑砖界面处的温度不得超过138℃,试求:(1)绝热层需几块绝热砖;(2)普通砖外侧温度为多少?解:(1)b 2=? m442.09.273151.013894005.123.094010002222321121=∴=-=-λ-=λ-=b b b t t b t t AQ230mmCC t t o o 1386.1059.273151.046.094022<=∴=-(2)t 4=?C9.3493.024.06.1059.273o 443343=∴-==λ-=t t b t t AQ 3、Φ50×5㎜的不锈钢管,导热系数λ1=16W/(m·K),外面包裹厚度为30mm 导热系数λ2=0.2W/(m·K)的石棉保温层。
若钢管的表面温度为623K,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为373K,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及钢管外表面的温度。
《化工原理》上册(第二版)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上册(第二版)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9d82c60029bd64783e2cb1.png)
22 δ= 10mm ; Qmax = 11.3KW 23 R = 6.3×10-3m2·℃/W
24 n = 31 ; L = 1.65m
25 L = 9.53m
26 qm = 4.0kg/s ; A = 7.14m2
27 qm2
=
10.9kg/s
;
n
=
36
;
L
=
2.06m
;
q, m1
= 2.24kg/s
第六章 传热 1 δ1 = 0.22m ; δ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m 2 t1 = 800℃
第 7 页,共 10 页
《化工原理》上册(第二版)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3 t1 = 405℃ 4 δ = 50mm 5 (λ’-λ)/ λ = -19.7﹪ 6略 7 Q,/Q = 1.64 λ小的放内层 8 a = 330W/m2*℃ 9 a = 252.5W/ m2*℃ 10 q = 3.69kw/m2 11 q1/q2 =1 12 w = 3.72×10-3kg/s ; w’= 7.51×10-3kg/s 13 Tg = 312℃ 14 Tw = 746K 15 τ = 3.3hr 16 εA = 0.48 ; εB = 0.40 17 略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答杨祖荣主编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答杨祖荣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e5c13fe089eb172dec63b716.png)
第二章 非均相物系分离1、试计算直径为30μm 的球形石英颗粒(其密度为2650kg/ m 3),在20℃水中和20℃常压空气中的自由沉降速度。
解:已知d =30μm 、ρs =2650kg/m 3(1)20℃水 μ=1.01×10-3Pa·s ρ=998kg/m 3设沉降在滞流区,根据式(2-15)m/s 1002.81001.11881.9)9982650()1030(18)(43262---⨯=⨯⨯⨯-⨯⨯=-=μρρg d u s t 校核流型)2~10(1038.21001.19981002.8103042346-----∈⨯=⨯⨯⨯⨯⨯==μρt t du Re 假设成立, u t =8.02×10-4m/s 为所求(2)20℃常压空气 μ=1.81×10-5Pa·s ρ=1.21kg/m 3设沉降在滞流区m/s 1018.71081.11881.9)21.12650()1030(18)(25262---⨯=⨯⨯⨯-⨯⨯=-=μρρg d u s t 校核流型:)2~10(144.01081.121.11018.710304526----∈=⨯⨯⨯⨯⨯==μρt t du Re 假设成立,u t =7.18×10-2m/s 为所求。
2、密度为2150kg/ m 3的烟灰球形颗粒在20℃空气中在层流沉降的最大颗粒直径是多少? 解:已知ρs =2150kg/m 3查20℃空气 μ=1.81×10-5Pa.s ρ=1.21kg/m 3 当2==μρt t du Re 时是颗粒在空气中滞流沉降的最大粒径,根据式(2-15)并整理218)(23==-μρμρρρt s du g d 所以μm 3.77m 1073.721.181.9)21.12150()1081.1(36)(36532532=⨯=⨯⨯-⨯⨯=-=--ρρρμg d s 3、直径为10μm 的石英颗粒随20℃的水作旋转运动,在旋转半径R =0.05m 处的切向速度为12m/s ,,求该处的离心沉降速度和离心分离因数。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4917e2f61fb7360b4c65a0.png)
p p a 0 gR gh 13600 0.45 9.81 900 0.8 9.81 53 .0 kPa
7.如附图所示,水在管道中流动。为测得 A-A′、B-B′截面的压力差,在管路上方安装一 U 形压差计,指示液为水银。已知压差计的读数 R=180mm,试计算 A-A′、B-B′截面的压力差。已 知水与水银的密度分别为 1000kg/m3 和 13600 kg/m3。 解:图中,1-1′面与 2-2′面间为静止、连续的同种流体,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为等压面, 即
p1 p1' ,
p 2 p 2'
3
又
p1' p A gm
p1 p 2 0 gR p 2' 0 gR p B g (m R) 0 gR
所以
p A gm p B g (m R) 0 gR p A p B ( 0 ) gR
z1 g
简化:
p1
p 1 1 2 u12 z 2 g 2 u 2 W f 2 2
1 2 H ( u2 W f ) / g 2
1 ( 1 20) 9.81 2.09m 2
12.一水平管由内径分别为 33mm 及 47mm 的两段直管组成,水在小管内以 2.5m/s 的速度流向 大管,在接头两侧相距 1m 的 1、2 两截面处各接一测压管,已知两截面间的压头损失为 70mmH2O,
' 1.2 1.57 1.88 m/s (2)流量增加 20%,则 u 2
此时有
z '1 g
p2
1 2 u ' 2 W ' f 2
化工原理杨祖荣章习题答案完美排版
![化工原理杨祖荣章习题答案完美排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70e3c2a21614791611281a.png)
化工原理杨祖荣章习题答案完美排版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32)第三章传热 (42)第四章蒸发 (69)第五章气体吸收 (73)第六章蒸馏 (95)第七章固体干燥 (119)第三章 传热1、某加热器外面包了一层厚为300mm 的绝缘材料,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为(m℃),已测得该绝缘层外缘温度为30℃,距加热器外壁250mm 处为75℃,试求加热器外壁面温度为多少? 解:22321121λλb t t b t t A Q -=-= 2、某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种砖依次砌成;耐火砖 b 1=230mm , 1= W/(m·℃)绝热砖 b 2=230mm , 2=(m·℃)建筑砖 b 3=240mm , 3=(m·℃)已知耐火砖内侧温度为1000℃,耐火砖与绝热砖界面处的温度为940℃,要求绝热砖与建筑砖界面处的温度不得超过138℃,试求:(1) 绝热层需几块绝热砖;(2) 普通砖外侧温度为多少?解:(1)b 2=?230mm<b 2=442mm<230×2mm则:绝热层需两块绝热砖。
校核t 2=?(2)t 4=3、Φ50×5㎜的不锈钢管,导热系数λ1=16W/(m·K),外面包裹厚度为30mm 导热系数λ2=(m·K)的石棉保温层。
若钢管的内表面温度为623K,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为373K,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及钢管外表面的温度。
解:已知钢管的内半径mm 20252501=⨯-=r 钢管的外半径mm 252502==r 保温层的外半径mm 5530253=+=r根据式(3-12a ),每米管长的热损失由于是定态热传导,故各层传导的热量应该相等,可得到钢管外表面的温度t 2。
4、Φ60×3㎜的铝合金管(导热系数近似按钢管选取),外面依次包有一层30mm 的石棉和30mm 的软木。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杨祖荣)1-7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4917e2f61fb7360b4c65a0.png)
简化:
z1 g
1 2 u2 W f 2
即 解得 流量
10 9.81
80 10 3 1 2 2 u 2 6.8u 2 1000 2
u 2 1.57 m/s
VS
4
d 2 u 2 0.785 0.0412 1.57 2.07 10 3 m 3 / s 7.45m 3 /h
m s V s 9 1830 16470 kg/h
u1
Vs 0.785d
2
9 / 3600 0.785 0.068 2
0.69m/s
G1 u1 0.69 1830 1262 .7kg/(m 2 s)
(2) 小管: 57 3.5mm 质量流量不变
11.如附图所示,用虹吸管从高位槽向反应器加料,高位槽与反应器均与大气相通,且高位槽 中液面恒定。现要求料液以 1m/s 的流速在管内流动,设料液在管内流动时的能量损失为 20J/kg(不 包括出口) ,试确定高位槽中的液面应比虹吸管的出口高出的距离。 解: 以高位槽液面为 1-1’面,管出口内侧为 2-2’面,在 1-1’~ 2-2’间列柏努力方程:
1
m
a1
1
a2
2
0.4 0.6 879 867
混合液密度
ρ m 871 .8kg/m 3
3.某地区大气压力为 101.3kPa,一操作中的吸收塔塔内表压为 130kPa。若在大气压力为 75 kPa 的高原地区操作该吸收塔,且保持塔内绝压相同,则此时表压应为多少? 解:
p绝 p a p表 p a +p表
∴ 混合密度
ρm
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习题解答
![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885499c80c22590102029d5a.png)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26)第三章传热 (32)第四章蒸发 (44)第五章气体吸收 (48)第六章蒸馏 (68)第七章干燥 (84)第八章萃取 (92)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啊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 燃烧重油所得的燃烧气,经分析知其中含CO 28.5%,O 27.5%,N 276%,H 2O8%(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500℃、压力101.3kPa 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 o lkg M y M i i m /1086.281808.02876.032075.044085.03-⨯=⨯+⨯+⨯+⨯=∑=∴ 混合密度333/455.0)500273(31.81086.28103.101m kg RT pM m m =+⨯⨯⨯⨯==-ρ2.已知20℃下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998.2 kg/m 3和789kg/m 3,试计算50%(质量%)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又知其实测值为935 kg/m 3,计算相对误差。
解:乙醇水溶液的混合密度7895.02.9985.012211+=+=ρρρa a m3/36.881m kg m =∴ρ相对误差:%74.5%10093536.8811%100=⨯⎪⎭⎫ ⎝⎛-=⨯-实实m m m ρρρ3.在大气压力为101.3kPa 的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85kPa 。
若在大气压力为90 kPa 的地区,仍使该塔塔顶在相同的绝压下操作,则此时真空表的读数应为多少?解:''真真绝p p p p p a a -=-=∴kPa p p p p a a 7.73)853.101(90)(''=--=--=真真4.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900 kg/m 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42kPa ,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 ,其读数为58 kP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38)第三章传热 (44)第四章蒸发 (70)第五章气体吸收 (74)第六章蒸馏 (96)第七章固体干燥 (120)1. 某烟道气的组成为CO2 13%,N2 76%,H2O 11%(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 500℃、压力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 m = Σy i M i = × 44 + × 28 + × 18) × 10 3 = × 10 3 kg/mol∴混合密度ρm =pM m × 10 3 × × 10 3 = = m 3 × (273 + 500) RT2.已知 20℃时苯和甲苯的密度分别为 879 kg/m3和 867 kg/m3,试计算含苯 40%及甲苯 60%(质量%)的混合液密度。
解:1ρm=ρ1a1+ ρ2a2= + 879 867混合液密度ρ m = m 33.某地区大气压力为,一操作中的吸收塔塔内表压为 130kPa。
若在大气压力为 75 kPa 的高原地区操作该吸收塔,且保持塔内绝压相同,则此时表压应为多少解:p绝 = p a + p 表 = p a +p 表(∴ p 表 = ( p a+p 真 )-p a = +130) 75 =4.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 900 kg/m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 42kPa,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其读数为 58 kPa。
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解:液面下测压口处压力p = p0 + ρgΔz = p1 + ρgh∴Δz = p1 + ρgh p 0 p p0 (58 42) × 10 3 = 1 +h= + = ρg ρg 900 ×5. 如附图所示,敞口容器内盛有不互溶的油和水,油层和水层的厚度分别为 700mm和 600mm。
在容器底部开孔与玻璃管相连。
已知油与水的密度分别为 800 kg/m3和 1000 kg/m3。
(1)计算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2)判断 A 与 B、C 与 D 点的压力是否相等。
解:(1)容器底部压力h1 h2 C 题5 附图 A B Dp = p a + ρ油 gh1 + ρ水 gh2 = p a + ρ水 gh∴ h= ρ油 h1 + ρ水 h2 ρ水 = ρ油ρ水 h1 + h2 = 800 × + = 1000(2) p A ≠ p BpC = p D6.为测得某容器内的压力,采用如图所示的U形压力计,指示液为水银。
已知该液体密度为900kg/m3,h=,R=。
试计算容器中液面上方的表压。
解:如图,1-2 为等压面。
1 2p1 = p + ρghp 2 = p a + ρ 0 gR题 6 附图p + ρgh = p a + ρ 0 gR则容器内表压:p p a = ρ 0 gR ρgh = 13600 × × 900 × × = kPa7.如附图所示,水在管道中流动。
为测得A-A′、 B-B′截面的压力差,在管路上方安装一U 形压差计,指示液为水银。
已知压差计的读数R=180mm,试计算A-A′、B-B′截面的压力差。
已知水与水银的密度分别为 1000kg/m3和 13600 kg/m3。
解:图中,1-1′面与 2-2′面间为静止、连续的同种流体,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为等压面,即题7 附图p1 = p1' ,p 2 = p 2'2又p1' = p A ρgmp1 = p 2 + ρ 0 gR = p 2' + ρ 0 gR = p B ρg (m + R) + ρ 0 gR所以p A ρgm = p B ρg (m + R) + ρ 0 gR整理得p A p B = ( ρ 0 ρ ) gR由此可见, U 形压差计所测压差的大小只与被测流体及指示液的密度、读数 R 有关,而与 U形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无关。
代入数据p A p B = (13600 1000) × × = 22249Pa8.用U形压差计测量某气体流经水平管道两截面的压力差,指示液为水,密度为 1000kg/m3,读数R为 12mm。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改为双液体U管压差计,指示液A为含 40 %乙醇的水溶液,密度为 920 kg/m3,指示液C为煤油,密度为 850 kg/m3。
问读数可以放大多少倍此时读数为多少解:用 U 形压差计测量时,因被测流体为气体,则有p1 p 2 ≈ Rgρ 0用双液体 U 管压差计测量时,有p1 p 2 = R ' g ( ρ A ρ C )因为所测压力差相同,联立以上二式,可得放大倍数ρ0 R' 1000 = = = R ρ A ρ C 920 850此时双液体 U 管的读数为R ' = = × 12 =9.图示为汽液直接混合式冷凝器,水蒸气与冷水相遇被冷凝为水,并沿气压管流至地沟排出。
现已知真空表的读数为 78kPa,求气压管中水上升的高度 h。
解:p + ρgh = p a题9附图3水柱高度h=pa p 78 × 10 3 = 3 = ρg 10 ×10.硫酸流经由大小管组成的串联管路,其尺寸分别为φ76×4mm和φ57×。
已知硫酸的密度为 1830 kg/m3,体积流量为 9m3/h,试分别计算硫酸在大管和小管中的(1)质量流量;(2)平均流速;(3)质量流速。
解: (1) 大管: φ76× 4mmm s = V s ρ = 9 × 1830 = 16470kg/hu1 =Vs =9 / 3600 × 2= sG1 = u1ρ = × 1830 = (m 2 s)(2) 小管: φ57×质量流量不变u2 = Vs2 2m s 2 = 16470kg/h=9 / 3600 × 2= s或:u 2 = u1 (d1 2 68 ) = ( ) 2 = m/s d2 50G 2 = u 2 ρ = × 1830 = (m 2 s)11.如附图所示,用虹吸管从高位槽向反应器加料,高位槽与反应器均与大气相通,且高位槽中液面恒定。
现要求料液以 1m/s 的流速在管内流动,设料液在管内流动时的能量损失为 20J/kg (不包括出口),试确定高位槽中的液面应比虹吸管的出口高出的距离。
解: 以高位槽液面为 1-1’面,管出口内侧为 2-2’面,在 1-1’~ 2-2’间列柏努力方程:z1 g +p1p 1 1 2 + u12 = z 2 g + 2 + u 2 + ∑ W f ρ 2 ρ 2简化:1 2 H = ( u2 + ∑W f ) / g 21 = ( × 1 + 20) ÷ = 2412.一水平管由内径分别为 33mm及 47mm的两段直管组成,水在小管内以 s的速度流向大管,在接头两侧相距 1m的 1、2 两截面处各接一测压管,已知两截面间的压头损失为 70mmH2O,问两测压管中的水位哪一个高,相差多少并作分析。
解:1、2 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Δhp1 p 1 2 1 2 + u1 = z 2 + 2 + u2 + ∑ h f ρg 2 g ρg 2 gd u 2 = u1 1 d 2 33 = = s 472 2其中: z1 = z 2Δh =12p1 p 2 1 1 2 2 = (u 2 u1 ) + ∑ h f = 2 2 ) + = m ρg 2g 2 ×说明 2 截面处测压管中水位高。
这是因为该处动能小,因而静压能高。
13.如附图所示,用高位槽向一密闭容器送水,容器中的表压为 80kPa。
已知输送管路为φ 48× mm 的钢管,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与流速的关系为ΣW f = 2 (不包括出口能量损失),试求:(1)水的流量;(2)若需将流量增加 20%,高位槽应提高多少 m 解:(1)如图在高位槽液面 1-1 与管出口内侧 2-2 间列柏努利方程题 13 附图 10mz1 g + p2p1p 1 1 2 + u12 = z 2 g + 2 + u 2 + ∑ W f ρ 2 ρ 2(1)简化:z1 g =1 2 + u2 + ∑W f ρ 2即解得流量10 × =80 × 10 3 1 2 2 + u 2 + 2 1000 2u 2 = sVS =4d 2 u 2 = × × = × 10 3 m 3 / s = 3 /h5' (2)流量增加 20%,则 u 2 = × = s此时有z '1 g =' z1 = (p21 2 + u ' 2 + ∑W ' f ρ 280 × 10 3 1 + × 2 + × 2 ) / = 1000 2即高位槽需提升。
14.附图所示的是丙烯精馏塔的回流系统,丙烯由贮槽回流至塔顶。
丙烯贮槽液面恒定,其液面上方的压力为(表压),精馏塔内操作压力为(表压)。
塔内丙烯管出口处高出贮槽内液面 30m,管内径为 140mm,丙烯密度为 600kg/m3。
现要求输送量为 40×103kg/h,管路的全部能量损失为 150J/kg(不包括出口能量损失),试核算该过程是否需要泵。
解:在贮槽液面 1-1’与回流管出口外侧 2-2’间列柏努利方程:题 14 附图z1 g +p1p 1 1 2 + u12 + We = z 2 g + 2 + u 2 + ∑ W f ρ 2 ρ 2 p1 + We = z 2 g + p 2 p1 p21 2 + u2 + ∑W f ρ 2简化:ρWe =ρms ρ1 2 + u2 + z2 g + ∑W f 240 × 10 3 × 600 3600 = s × 2u2 ==∴We =× 10 6 1 + × 2 + 30 × + 150 600 2= kg∴不需要泵,液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可自动回流至塔中15.用压缩空气将密闭容器中的硫酸压送至敞口高位输送管路为φ37×如附图所示。
输送量为 2m3/h,槽,6 题 15 附图的无缝钢管。
两槽中液位恒定。
设管路的总压头损失为 1m(不包括出口),硫酸的密度为 1830 kg/m3。
试计算压缩空气的压力。
解: 以容器中液面为 1-1’面,管出口内侧为 2-2’面,且以 1-1’面为基准,在 1-1’~2-2’间列柏努力方程:p1 p 1 2 1 2 u1 + z1 = 2 + + u2 + z2 + ∑ h f ρg 2 g ρ 2g简化:p1 1 2 = u2 + z2 + ∑ h f ρg 2 g其中: u 2 =Vs 2 / 3600 = = s π 2 × 2 d 4代入:p1 = ρg (1 2 u2 + z2 + ∑ h f ) 2g 1 × 2 + 12 + 1) 2 ×= 1830 × × (= 234kPa (表压)16.某一高位槽供水系统如附图所示,管子规格为φ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