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2课时[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67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
时[新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6、7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新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6、7的加减法
教材第42页的内容及练九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下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加法算式并求出得数的积极探索
过程,体会对调两个加数的边线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
6根小棒,7个圆片,7朵花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2+1=1+2=3+1=2+2=4+1=1+4=2.填空。
2+3=
3+2=
排序后选定一两道题,使学生说道说道就是怎样算是的。
二探究新知
1.老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以内数的减法了。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
学习有关6、7的加减法。
板书: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1)学生挂圆片。
(两人一组面对面坐着,其中一人挂)
老师提示学生一边摆5个,另一边摆1个,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说意思,并各自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写给的乘法算式,老师协调学生说道的过程在黑板上板
书:5+1=
1+5=
提示信息学生观测:写下的两个算式相同吗?(不完全相同)
引导学生思考: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呢?两人
一组互相说说,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甲:因为都就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测的。
我先看见的就是左边的5个圆片,后看
见的就是右边的1个,所以我写下的算式就是5+1。
学生乙: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1个圆片,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个,所以我写的算式是1+5。
老师说明: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同学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
不相同。
(3)先使学生排序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可有不同的算法,如5+1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5和1组成6,所以5+1就等于6。
还可以往后数一个:5、6,5+1就等于6。
还可以数小棒,1、2、3、4、5、6……只要计算正确,
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
但要强调第一种用数的组成来口算。
让学生互相说说5+1等于几。
(4)鼓励学生比较:5+1=61+5=6
老师引导学生: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鼓励讲出:在这两个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相同,算法相同,相乘的得数相同;相乘的两
个数在算式中的边线不相同,对调了边线。
3.学习减法。
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挂7个圆片,先换成1个圆片。
使学生根据挂的过程写下加法
算式7-1,然后从7里面换成6个圆片,同学们又根据挂的过程写下加法算式7-6。
让学生算出两个算式的得数。
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如7-1等同于几,我就是这样想要的:因为1和6
共同组成7,所以7-1等同于6。
也可以这样想要:7可以分为1和几,7可以分为1和6,所
以7-1等同于6。
还可以想要:1提几等同于7,1提6等同于7,所以7-1=6)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减法算式,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7减去1这部分,就得6那
部分,7减去6那部分,就得1这部分)
4.自学教材第42页“挂一挂,填上一填上”的三组题。
(1)自学“挂一挂,填上一填上”的第一组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再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说图意,边填空。
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
样摆的,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2)学习“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二组题。
①学生挂小棒,算是5+2和2+5,并在方框里填入得数。
②学生挂小棒,算是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入得数。
③非政府学生交流、自学,予以指导。
(3)自学“挂一挂,填上一填上”的第三组题。
①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说加法的意思,列出加法算式3+3=6。
②鼓励学生看著这幅图,再说加法图意,列举加法算式:6-3=3(存有6个△,换成3个蓝的,还剩3个粉的,还可以说道一共存有6个△,换成左边的3个,还剩右边的3个,算式就
是6-3=3)
③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等于几吗?怎样算?(可以想6的组成,因
为3和3组成6,所以3+3=6)
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是6-3等同于多少呢?(可以想要因为3+3=6,所以6-3=3)4+2和
5+2是不是也可以用数的共同组成展开排序呢?
同桌用数的组成说一说这两个题的计算思路。
使学生用想要狮属减至的方法求出6-2,6-4,7-2,7-5,同桌互说道思路。
5.自学写下算式。
(1)老师在黑板上的写字格里示范写6+1=7和6-2=4,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写给的算式。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42页的“搞一搞”。
先让学生试着独立算一算,并填空。
然后交流,评价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如有的学生有困难,可以边摆边算。
2.练九的第5题。
3.练九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老师巡视指导,最后组织交流。
四思维训练
1.看图写算式。
2.轻易写下得数。
4+3=2+5=7-5=1+6=5+2=7-3=7-6=7-4=3.看图列式。
△△△△△△△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7743
2.略
3.6-5=16-0=66-2=46-4=26-6=06-1=56-3=37-5=27-7=07-0=77-2=57-4=37-6=17-1=67-3=4思维训练
1.(1)6+1=71+6=7(2)7-4=37-3=4
2.77277413
3.2+5=7或5+2=77-2=5或7-5=2
教材习题
练习九
7.0+4=46-3=32+5=7抄录略
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根据6和7的组成可直接计算6和7的加减法。
一图两式:
5+1=61+5=6
课后反思
1.融合情境,鼓励学生操作方式,充份体会“一图两式”。
通过从相同角度观察,列举两道相同的乘法算式,并使学生表明就是怎样看看图列式的。
这一环节初步体会“一图两式”,认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举两道相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
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根据学生的心智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把6和7的加减法分离处置,先教学乘法,再教学加法展开稳固。
这样,学生能在认知乘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自学加法。
在最后的练中,再发生乘法和加法的综合练,并使学生能整体、全面地认知稳固崭新科学知识。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摆圆片的两幅直观图,让两个小朋友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6-1=5、6-5=1两组算式,从而引出用一幅图可以表示两个算式。
紧接着教材安排了摆一摆的例题,一方面通过情景图向学生说明可以通过摆学具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的知识。
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如第一组都用6朵花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
课堂设计说明
教学6、7的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分别像教材上图示反映的场面那样,两人一组实际摆一摆圆片,根据摆的过程,一人写一个算式并算出得数,由此引出“一图两式”。
然后利用第42页所安排的情景图,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摆学具计算6、7的加减法,并分别根据摆的过程得出两组算式。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横着先摆两个加法算式,再摆两个减法算式,一方面巩固“一图两式”的内容,另一方面突出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一图四式”做准备。
写算式时,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让他们一开始就能正确且工整地写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