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团圆(节选)
韩东

姥爷当年是南京武定门小学校长。

姥姥显然是小学校长的太太。

有一段铁路穿小学而过,铁路两边竖起两道隔墙,架起一座木制天桥。

铁路和天桥是当年武定门小学与众不同的景观。

日本人轰炸南京时向这个可疑目标共投掷三枚炸弹。

三枚都是哑弹。

三枚哑弹即三块石头。

一块把操场砸个大洞。

一块穿顶而入落在姥爷的办公桌上。

还有一块不知去向。

日本小飞机丢下一二三枚炸弹,然后飞走了。

姥爷一面看一面数,绝不可能有误。

他忠于职守,最后一个撤离学校。

不仅数了炸弹,而且静候它们落地时的爆炸。

接着炸弹就躺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姥爷拿起躺椅上的毛毯裹好炸弹,锁好门,前往区政府。

由此诞生了携带炸弹的两种方式:怀抱婴儿式和腋下夹包式。

姥爷一路上两种姿势换来换去。

他不愿让人看见自己逃难还怀抱婴儿,或被怀疑为席卷公款在逃。

火光冲天,远处爆破声不断,区政府大门紧闭。

姥爷把炸弹轻放在门前台阶上,才转身离开。


陶吴是姥爷的老家。

轰炸开始姥爷就把姥姥及他们唯一的子女我妈妈(当时只有六岁)送到了那里。

轰炸的范围规模迅速扩大。

陶吴也呆不下去了。

姥爷就去了芜湖。

他计划在那租一处房子,再来接姥姥和妈妈。

买了车票,临时又带上了妈妈。

因为分别时妈妈又哭又闹。

妈妈是被从车窗塞进车厢的,南下的火车已爆满。

父女俩去芜湖投奔一个亲戚。

这是失散的开始。

我比较相信妈妈合乎情理的描述,尽管当时她只有六岁。

姥姥的回忆更戏剧化、色彩浓烈。

她是变故的直接受害者,以致一度精神失常。

她提供的画面完全是非现实的。

覆盖江堤的难民使人联想起大型团体操。

前面的人直接走下江去。

后面的,仍在努力向前。

日本飞机在外围投弹、扫射。

在最后一班渡轮上,姥爷抱着妈妈站在栏杆边。

姥姥在上船时挤丢了。

于是就有了她驾一条小船去追大船。

居然让她追上了。

大船上放下软梯,她放下橹起身去抓。

由于某种力学原理小船反而向后移去。

她失败了。

——这段记忆的不可靠之处在于姥姥根本不是一个可以独自驾船划桨的人。

除了当校
长太太她绝对一无所长。


有一点可以肯定:姥爷、妈妈先去了芜湖。

再接姥姥已不可能,陆路交通全断了。

姥爷捎信给姥姥,让她尽快从水路来芜湖。

从此他天天带妈妈去码头接人,直到芜湖几天后也被夷为平地。

按部就班的姥爷战争年月也没变灵活一些,反而增添了另一些习惯、成规和仪式。

守望亲人便是其一。

有车站码头他在车站码头,没车站码头他在村口路边。

手笼在袖子里,腰背挺得笔直,下巴上翘,眼睛微眯。

三十多年后这一情景仍反复重现。

姥爷头发全白,在村口守望他的女儿,后来守望爸爸、哥哥和我。

如此固执的守望源于战争年月芜湖的遭遇。

姥姥终于没有出现在登岸的难民中。

他带着妈妈向郑州方向而去,临走在芜湖大街小巷断壁残垣及电线杆遍贴告示,试图告诉姥姥他们的去向。


姥姥没有及时赶到芜湖。

当时姥爷把她托付给一个姓张的,妈妈的干爸爸。

姥姥和张爸爸一家一截一截地雇船划向芜湖,到达时芜湖已是一片废墟。

连岸也没上。

船停在芜苇洲,每天雇人打探消息。

大家分析认为姥爷、妈妈已遇难。

于是姥姥和张爸爸一家号啕大哭。

哭了一场,毕竟没看见尸首,张爸爸继续雇人探听消息。

大约受雇的人都是些不识字的船民,没人提到贴满芜湖大街小巷的告示。

然后姥姥就看见了老虎,说是在水边淘米时看见了它的尾巴。

一截白一截黑,不是老虎尾巴是什么?芦苇再怪也不生成这样啊。

一阵风过芦苇顺势倒伏,唯这根东西逆风而去。

姥姥慌得扔下米箩向渔村狂奔。

山林之王来到江上和鱼雁争食,事情过分蹊跷。

都说姥姥思夫心切神志不清了。


打探姥爷的路线变长了,姥姥仍坚持不懈,准备在这件事上花掉自己所有的私房钱。

每天船夫们从码头上来,向她报告消息。

再后来报告的人有了座位、茶碗和其他听众。

再无人关心听者本身的遭遇。

大伙儿把此举理解成阔太太花钱雇人到家里说书解闷。

最后一位说书人是姥爷的同事,准备去武汉,便鼓动姥姥在武汉的报纸上登报寻夫。

姥爷经郑州南下,越千山万岭,此时正在武汉一小学任教。

一共有十七张剪报被寄至姥爷的办公室。

也有夹着整份报纸找来的。

姥爷关门谢客,独对报纸,造表做计划。

姥姥就是按这张计划表一站一站到武汉的。

姥爷如期出现在汉口的码头上。

有一身藏青色的呢料中山装大约就是这时买的。

可以想象姥爷穿着它登码头上岸的样子。

这一次他是被自己以外的别人守候着。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姥爷静候炸弹爆炸、离开时不忘锁门、送炸弹时交替更换姿势等细节,从中可以看出他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谨慎拘泥的性格。

B.对姥姥重金寻夫的行为及遭遇,大伙儿不理解也不关心,这与《孔乙己》中看客心态相似,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愚昧麻木。

C.小说关于轰炸、火光等正面描写战争的内容不多,主要从夷为平地的城市、流亡的人们侧面表现战争,写作角度较为独特。

D.小说写姥爷一家在战火中历经曲折实现团圆的故事,再现了特殊年代亲人之间的执着守望,展现了人性中温暖感人的一面。

2.小说写姥姥“不可靠”的记忆,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我”讲述“团圆”的故事,整合了姥爷、姥姥、妈妈的讲述,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好姑娘加孜玉曼
李娟
在冬库儿,卡西弄坏了我外套上的拉链,并且将我的一件外套、两件毛衣、一件T恤和三条裤子上挂出了大洞。

另外,还弄丢了我一条纱巾、一条围巾、三把梳子、三面镜子、一串项链、一枚成指、十来枚小卡子,七八只圆珠笔。

又因为我全部的家当差不多就只有这些,这位姑娘施加于我的所有破坏行为也只好到此为止。

总之,经历过这家伙的洗礼之后,再面对加孜玉曼这样的好姑娘,简直快要流泪了。

加孜玉曼和卡西是初中同学,也同时回去放羊。

卡西总是四处桂彩,大大咧明,像个孩子一样。

而加孜玉曼总是整齐清洁,坐在大家中间总是默默无声,被人注视时会羞赧地微笑,也还是像个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因为她们本来就是孩子吧。

海拉提一家人口单薄,牛羊又多。

于是海拉提的妻子沙拉古丽常常请这两个小姑娘来家里帮忙千活。

海拉提每天都要出去放羊,沙拉古丽身体瘦弱多病,爷爷托海又上了年纪。

于是很多事情都得靠邻居们帮忙。

比如洗羊毛什么的。

洗羊毛是很辛苦的活。

因为羊毛实在太脏了,又脏又沉重,而溪水冰凉刺骨。

大家洗衣服时都会生火烧热水洗,为什么洗羊毛时就只用凉水呢?我们四个人抬着一只长铁盆、一只大塑料圆盆以及几大块刚剥离的羊毛片,来到山下的水流边。

两个姑娘面对面蹲着,不停地地揉啊拧啊,还洒了洗衣粉用木棍又捶又捣的,忙乎了两个多钟头,才洗完这几块羊毛。

两个姑娘的手冻得通红肿胀,呼呼啦啦抽着鼻水。

我只是帮着两人拎拎水,拧拧干而已,也冷得抖抖索索,亏我还穿得那么厚。

晾干后的羊毛,扯得蓬蓬的,顺顺的,一绺一绺的,就可以用来捻线了。

然后把线煮一煮,染上颜色,就可以用来绣花毡,缝毡子。

搓绳子用的也是这种毛。

洗完羊毛,我们将其直接晾在水流边的石头上。

回到家后沙拉古丽开始为我们准备茶水和款待的米饭。

这时间里,卡西又帮着打扫房间,整理屋子。

加孜玉曼帮忙煮胡尔图汤①。

然后两人又坐到一起搓干酪素。

哎,自己家里一大堆活
全撂下,却跑到別人家出大力。

离开冬库儿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人们约在一个温暖的日子里,一起去下游峡谷的白桦林里割桦树皮。

我和加孜玉曼也去了。

在湿润的山野中,没有一小绺桦树皮帮着点引的话,生火是非常麻烦的事。

而此后迁徙的路上都不会再有桦树林了。

桦树林就在下游恰马罕家附近,那片林子新叶初生,冬天里被大雪压断的倒木横七竖八地堆积林间。

我们就在这些倒落的枯树上取皮。

先用刀在树身上竖着割开一道尺把宽的口子,再沿着这道口子把树皮整齐地揭下来一整圈。

刚揭下的桦树皮又硬又厚,去掉最表面的那一层干枯破败的,剩下的柔韧干净,可以一层又一层地无限揭剥成许多份。

它比皮革更柔软,富含油脂却不滑膩,用来写字的话,比最好的纸还要舒适。

我曾经常用桦树皮给远方的朋友写信。

这是最动人的信纸,上面还有泪水或雨滴一样的斑纹。

桦树实在是北方最美丽的白色树。

尤其在秋天,满目黄金白银,灿烂而浪漫。

可是我没带刀子,就用指甲抠。

偏偏又刚把指甲剪得秃秃的,没抠几下手指就抠破了。

便忍着痛继续抠,并努力跟上,把剥下的树皮装进袋子,扛在肩上。

加孜玉曼也没带刀子,但带了一把斧头,她居然用斧头砍。

看我干得很辛苦,便把斧头借我用,自己用手指抠。

回去的路上,加孜玉曼在溪水上游的一段清浅的水面处停住,放下扛着的袋子,倒在河边趴下身子。

我还以为她要洗手呢,接下来,却看到地像小羊羔和小马小牛一样,整个人凑向水流,脸庞贴在水面上喝起水来。

而我喝河水时都以双手捧着喝的。

我愿今后也像她那样,像个小动物一样直接亲吻着河水,无限爱怜地吮吸。

走出桦树林时,突然又想到,其实对加玉曼最贴切的比喻不就是一株水边的白桦树吗?那样洁白明亮,略微发光似的通体自在。

离开冬库儿后,我们的下一处驻地却彻底与加孜玉曼、卡西两家分开了。

她们要去的地方好远啊,妈妈说,路上要走一个星期!那一路上我们同行了两天。

第二天下午时分,几家人的驼队和羊群到达了沙依横布拉克,在两条山谷连接处的巨大空地前分别。

只有沙里帕罕妈妈家的牛羊抄近道往北赶,又和我们同行了一路。

赶羊的正是加孜玉曼。

她耐心地管理着羊群,疲惫又坚强。

每当发现我在注视着她时,还会扭头对我微笑。

那两天她的脸被寒风吹得黑红开裂,神情很有些沉钝。

(有删改)
(注)①胡尔图汤:新疆少数民族用羊肉、土豆、胡萝卜等炖在一起的一种特色美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开头列举卡西弄坏弄丢了“我”差不多全部家当,旨在反村加孜玉曼的美好,表达了“我”对卡西的愤恨,对加孜玉曼的喜爱。

B.文中“在湿润的山野中,没有一小绺桦树皮帮着点引的话,生火是非常麻烦的事”等细节,向人们介绍了西部游牧生活的生存常识。

C.“我”曾经用桦树皮给远方的期友写信,称“这是最动人的信纸”,既是作者浪漫情怀的体现,也是对西部物产的礼赞。

D.作者两次写到加孜玉曼的微笑:第一次在文初,写出了她被人注视后的羞赧;第二次在文末,却写出了微笑中隐藏的恋恋不含。

2.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探究作者用“一株水边的白桦树”来比喻加孜玉曼的理由。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世界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影响超过4亿人口。

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县在沙区,约占总数的35%。

在发展中,中国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沙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块主阵地。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就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凭借这些努力与成就,中国以及其他的‘未来政策奖’获得者,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说。

(摘编自李慧《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
材料二
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瑰宝。

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从偷猎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零杀戮、零开采;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其种群日益壮大开始自然迁徙,再到雪豹、野牦牛、野驴等频频出现,这背后,是一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索南达杰”式环保卫士的艰辛努力,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制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

申遗成功将本就名声在外的可可西里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使得中国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种种付出,更加具有全球意义。

保护好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让稀有的生物物种得到恢复和再生,是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地处世界第三极入口处的可可西里国际名声很大,这片高原上孕育的神秘物种更是引来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可谓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物基因库,其不停变化的地貌和生态系统,也为这片净土增添了神秘。

当人们在担忧气候变暖时,也许可可西里的些微地理生态变化,就可能是一些信号。

珍惜这里的
生命,就是珍惜我们的星球。

(摘编自《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具有世界意义》)
材料三
美国保护地体系在管理级别上分成联邦、州和地方三个层面,各个层面有不同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即在不破坏保护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如在国家公园内的经营项目一般通过特许经营的办法委托企业来进行经营。

国家公园由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署负责,野生生物避难所由鱼类和野生生物署负责,海洋保护区由商务部负责,荒野地保护区由森林署、鱼类和野生动物署、国家公园署负责。

(摘编自《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引领者。

B.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口中的“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指的是中国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探索精准扶贫的新路。

C.可可西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是一次全面认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过程。

D.美国生态保护异常严格,但在不破坏保护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可西里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这中间有许多人的辛苦付出,索南达杰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B.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让全世界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吸引全球的目光;不过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

C.材料一揭示了我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材料二分析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重要意义。

D.中国只要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就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3.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可以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予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
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
..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①,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
住。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②深竖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贪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
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
..,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七岁而卒。

(注)①脩絜:高尚纯洁。

②守城;当依《汉书·张冯汲郑传》作“守成”,保护已成的事业。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B.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C.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D.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要服从君命、纳贡赋与服役。

B.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帝王死称驾崩,也叫驾薨。

C.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晋朝以后,持节还成为一种官名。

D.燕见,和朝见相对而言,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可指公余会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假传圣旨,被贬为荥阳令。

河南郡发生严重水旱灾害,百姓受灾严重,汲黯未经请示,就凭所持符节下令发放了郡中官仓的储粮来赈济当地灾民。

B.汲黯性格倨傲,注重志气节操。

他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会当面顶撞别人,并多次触犯皇帝的面子直言劝谏,还与同是因为犯颜直谏而被贬的官员交好。

C.皇上赏识汲黯,对他格外礼遇。

武帝认为汲黯是社稷之臣,曾专门征召他任中大夫,即使汲黯生病请假将满三个月,武帝也多次恩准他在家休假养病。

D.汲黯严正刚直,皇上也很敬畏。

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没有戴帽子,适逢汲黯启奏公事,皇上就赶忙躲避到武帐中,让近侍代为批准汲黯的奏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2)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描写丫懒花生长的环境——竹林深处,“一径苔”写出人迹罕至之感。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它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耻于向东风自荐,表现其孤高傲岸的品格。

C.颈联写梅花不管生长在何处都自在逍遥,写出了它的疏野不羁,表现了梅花旺盛的生命力。

D.首联和尾联以叙事为主,但寓情于事;中间两联专写梅花,移情于物。

2.同样是咏梅,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所寄寓的感情和本诗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试作简要分析。

6、(1)___________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3)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
(5)__________,燕尾绣蝥弧。

(卢纶《塞下曲》)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7)博观而约取,____________。

(苏轼《送张琥》)
(8)_____________,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
7、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请你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

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

②近日某学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严肃课堂纪律,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

该系统不但可以识别每个进出教室的学生,还能识别学生发呆、打瞌睡、玩手机等行为;每个同学每节课的低头次数、举手次数等信息也会被记录在案,作为综合测评成绩的重要指标。

对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