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路集装箱安检系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剂量#防护>某铁路集装箱安检系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
张钦富,刘成,田崇彬,时峰
中图分类号:T L8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14X(2009)04-0420-02 =摘要>目的对某铁路货物安检系统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
康与安全。
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该安检系统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
求,人员受照剂量在预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管理目标值以下。
结论正当使用该安检系统,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
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 安全检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放射防护
某公司在郑州东站集装箱货场安装铁路货物安检系统。
根据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的要求,建设单位委托我所编制/某铁路货物安检系统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0,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概述
1.1评价目的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相关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验证安检系统各项辐射防护与安全设施、措施是否达到国家现行放射卫生法规与技术标准的要求,评价其在控制职业照射和防止潜在照射等方面的效果,同时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审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1.2评价内容核实及验证安检系统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是否与设计相符;评估放射工作人员及相关公众的受照剂量及健康状况;核实及评价建设单位放射防护和安全管理、辐射监测计划、个人剂量监测及健康监护、辐射应急措施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1.3评价依据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及现场验证检测所获得的技术资料进行评价,其主要评价依据见参考文献[1-5]。
1.4评价目标距调制器组装体表面5c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40L G y/h;屏蔽墙体外表面30cm、检查通道护栏和出入口管制道杆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
2.5L G y/h;安检系统一次检查被检物受照剂量不大于0.1mSv;放射工作人员和相关公众的年有效剂量分别小于5mSv和0.25mSv;安检系统采取的辐射防护和安全措施对潜在照射的控制应达到国家相关法规、技术标准规定的要求。
1.5评价程序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并签订控制效果评价协议书;拟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现场检测、收集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等有关资料;编制、校核、审查评价报告书等。
2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位于郑州东站,南侧50m 是综合办公楼,西侧是集装箱车辆通道,东侧是货三线站台,北面约100m是郑州东站入口,总建筑面积约500m2。
配有5名放射工作人员负责安检系统的操作,均参加放射卫生法规与防护知识培训,并取得了5放射工作人员证6。
2.2工程分析工作时,利用叉式拖动装置牵引受检集装箱作者单位: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作者简介:张钦富(1964~),男,主任医师,从事放射卫生工作。
车辆沿导轨平移,通过窄带辐射束,接受扫描检测。
当受检集装箱车辆到达邻近辐射束区的特定检查区时加速器开始出束扫描,受检集装箱车辆尾部离开检查区后,加速器自动停止出束,单车安检作业结束。
3辐射源项分析
3.1辐射源概况安检系统采用高性能的6/3M V双能双视角驻波电子直线加速器作为辐射源,主要由X线机头、调制器和水冷机组组成。
加速器只有在通电并加高压后,才能产生X 射线。
在断电情况下,加速器不产生辐射。
3.2辐射源位置加速器X射线机头部分位于具有屏蔽杂散射线作用的加速器箱体内,加速器箱位于加速器舱中央位置,加速器箱除X射线出束口外为全封闭的箱体;加速器调制器位于设备舱内。
3.3辐射源主要性能参数X射线最高能量6MV;辐射束流中心轴线上距靶1m处的输出量率为200mG y#m2/m i n;加速器箱泄漏辐射率为1.0@10-5。
4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评价
4.1辐射防护措施¹安检系统控制区、监督区与全部安全检查工作流程的布局合理,形成以组合屏蔽墙、检查通道两侧围栏以及加速器舱一起构成的相对封闭、有效防护和方便管理的安检系统工作场所,经现场查验核实,与安检系统产品设计相符,有利于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和对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
º安检系统加速器辐射源项的各项屏蔽设施与措施与产品设计相符,加速器舱四壁(含舱门)和顶部均使用足够厚度的钢板与铅组合材料;检查通道采用多重准直器、异型屏蔽等措施以减小检查通道内的辐射,能够有效减少有用X射线束之外区域的漏射X射线和杂散X射线。
4.2辐射安全措施经检查验证,已安装就位的安检系统具备产品技术设计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要求的各项安全设施与措施,如辐射警示标识、多重安全连锁、出束警灯、入口管制道杆等。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各项安全设备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逐一进行观测和查验,检验其工作状况。
经检查验证,各项安全设施及措施工作状况正常,能够有效防止人员滞留或误入检查通道而受到意外照射。
5辐射防护检测与评价
5.1辐射防护检测
5.1.1加速器调制器泄漏辐射水平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用
参考文献:
[1]G BZ10264-88,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S].
[2]G 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S].[3]路建超,李萍,朱宏伟,等.宝鸡市十年来放射工作人员个
人剂量水平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6,15(3):304-306.
(收稿日期:2009-06-26)
451P加压电离室巡测仪测量距调制器组装体表面5c 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24~0.36L G y/h,符合5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6不大于40L G y/h的规定。
5.1.2工作场所辐射水平检测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用451P 加压电离室巡测仪检测屏蔽墙体外表面30c m、检查通道护栏和出入口管制道杆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共检测87个点,最大值为1.17L G y/h,小于2.5L G y/h的控制目标,符合5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6的规定要求。
正常工作时,拖动小车拖动车辆速度为0.2~0.6m/s,按0.4m/s计算,扫描18m长的集装箱需时约45s;如系统一年工作300d,一天工作24h(分三班),每小时最多检测25辆车,则1年中加速器出束时间最多为2250h,平均每班750h。
操作舱内检测点检测结果最大值为0.82L G y/h,按此值计算,每班放射工作人员全年受照剂量为0.62mSv,能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剂量限值(20m Sv/a以下)和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的年剂量管理目标值(5mSv/a以下)的要求。
5.1.3一次检查过程运输车辆箱内物品的受照剂量将热释光剂量计分别置于车辆箱体前左、右侧内壁,模拟测量一次运输车辆检查时箱内受检物的受照剂量。
检测结果为0.70~ 12.0L Sv,不大于产品标称的20L Sv的设计目标,符合5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6第4.1.7条中/小于0.1mSv0的要求,不会对包括胶片、生物等在内的受检物造成辐射影响。
5.2辐射危害综合评价安检系统加速器工作时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准直X射线束、加速器的泄漏X射线辐射、受准直束照射的集装箱和准直部件、探测器等的散射X 射线辐射。
正常运行条件下,能够有效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相关公众的健康,使其受到的辐射水平在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以下,并能控制潜在照射的发生,辐射安全是有保障的。
但当安检系统在异常工作状态下,如安检系统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停止出束、急停按钮或拉绳失灵、检查通道出入口管制设施误动作或无视安检系统发出的警示而导致人员滞留或误入控制区时,可能发生人员受意外照射的事件;维修人员在未断辐射束的情况下维修加速器,亦可能发生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
上述两种情况均可能给相关人员造成一定程度的辐射损伤,严重时也可能造成放射病。
6辐射防护管理
6.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建设单位成立了/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0,其职责是:全面负责检查系统的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制定检查系统管理规定;保障检查系统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负责检查系统放射工作人员的综合管理。
6.2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单位制定的主要规章制度有:安检系统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安检系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安检系统工作场所防止误操作及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意外照射安全措施;安检系统检测方案;安检系统辐射岗位职责;安检系统操作规程;安检系统操作人员培训计划;安检系统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
经验证核实,建设单位上述管理制度已基本实施。
部分因建设项目刚开始试运行,没有提供具体实施情况。
6.3自主辐射防护监测
6.3.1辐射防护监测建设单位配备有2台便携式X-C剂量率测量仪,有一定自主检测能力,可定期对安检系统控制区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并建立检测技术档案,检测数据定期按要求向当地监管部门上报备案。
6.3.2个人剂量监测建设单位无自主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能力,已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承担。
7职业人员健康管理
7.1放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经检查核实,5名放射工作人员均接受过包括操作和辐射防护安全等方面内容的专业培训,均取得5设备操作证6,并参加了河南省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法规与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斑,经考核合格,取得了5放射工作人员证6。
7.2个人剂量监测与管理经检查核实,5名放射工作人员现场均佩戴了热释光剂量计。
佩戴时间30天,监测结果为0.01 ~0.06mSv,按此结果推算,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为0.12 ~0.72mSv,低于管理目标值。
7.3职业健康检查5名放射工作人员在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省职业病医院)接受了职业性健康检查。
5名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验、染色体畸变分析以及其他体检项目均未发现异常,无职业禁忌证,可以从事放射工作。
8应急准备与响应
8.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建设单位的辐射应急工作由/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0负责。
其主要任务有:主持召开放射防护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事故情况汇报,研究制定事故处理方案;组织、协调建设单位内设机构及有关人员积极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在总指挥的统一领导下,辐射防护安全领导机构其他成员分别负责事故现场救援、调查处理和善后处理等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的时限及时向当地环保、公安和卫生部门报告事故,配合协助上述部门开展事故应急调查与处理工作。
8.2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单位制定了5辐射事故应急预案6。
经查阅建设单位5辐射事故应急预案6多为原则性要求,内容过于简单,应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具操作性,并要按要求做好应急准备。
9结论与建议
9.1结论¹建设项目总体布局和工作流程合理,其放射防护与安全设施布置能够满足卫生学的要求。
º建设项目辐射防护与安全设施与措施符合多重性、多元性和纵深防御的原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能有效控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
»建设单位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机构、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应急准备与响应、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等管理措施基本齐全并已初步实施。
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内容过于简单,操作性较差,且不便于检查考核。
¼建设项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设施、措施等条件已基本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本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可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之一。
9.2建议¹建设单位5辐射事故应急预案6与部分辐射防护安全规章制度的内容应予进一步补充、完善和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并在安检系统正式投用后认真执行落实,加强检查与考核,切实保障工作人员和相关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º在加速器舱、设备舱和操作舱一侧沿月台西边缘再增设一道护栏,明确划为辐射防护监督区,限制无关人员进入,进一步提高安检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S].
[2]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
术导则[S].
[3]GBZ/T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
告编制规范[S].
[4]GBZ143-2002,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
[5]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HZF[2008]第22-128-0158
号,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分公司PB6000大型铁路货物安全检查系统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Z].
(收稿日期:200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