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建民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14期
邓建民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医技科,内蒙古满洲里 021400
[摘要] 目的总结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着重于寻找提升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价值与有效性的检测方案。
方法笔者随机选择该院医技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超声诊断的40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同期选择40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均予以超声检查,通过观察2组检查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几率,同时予以比较。
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中有37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成,对照组中有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实验组中发现斑块数量
100处,对照组中发现斑块数量19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糖尿病患
者而言,予以超声检查可及早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状况进行判断,有助于病患接受早
期治疗,有助于提升病患生存质量,可推广。
[关键词] 超声检查;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5)07(b)-0020-03
为了总结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笔者随
机选择该院医技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超声诊断的40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再同期选择40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
给予所有入选对象超声检查,在对2组检查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几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着重于寻找提升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形成诊断价值与有效性的检测方案,期待能够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
断活动的开展带来参考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选择该院医技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超声诊断的40例糖尿病患者
(实验组),男性病患23例,女性病患17例。
病患年纪最大值75岁,年纪最小值是61岁;
病患病程最长有12年,最短有5年。
同期选择40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男性21名,女性19名,年纪最大值77岁,年纪最小值是60岁。
由于2组入选对象在各项临床资料当中都没有
表现出直接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进行对比。
1.2 方法
以超声检查为主要手段给予所有入选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
①该院所选超声诊断仪的生产商是GE公司,型号是Vivid7型,探头频率在3MHz至15MHz
之间,同时检查以前嘱咐病患休息十分钟。
②取仰卧位,使受检者头部后仰,使之检查部位充分暴露。
对机体两侧的颈内动脉、颈总
动脉以及颈动脉的分叉深入检查。
③对检查对象的内膜厚度进行测量,以颈总动脉的远处近分叉约1 cm处、颈内动脉的起始点和分叉位置为测量点。
④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斑块类型、斑块位置以及斑块数量等进行深入观察。
软斑块:软斑块的形态缺乏规则性,其内部呈现出弱回声状或等回声状。
硬斑块:硬斑块的管壁缺
乏均匀性,且明显增厚,其内部呈现出增强状,同时后方会出现声影。
混合斑块:同时出现上
述两种情况,基地相对较宽,同时边缘位置的回声偏低。
扁平斑块:扁平斑块的管壁会出现局
限性的隆起增厚情况,不仅内膜缺乏光整性,且呈现出低回声状,具有均匀性特征。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该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
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
实验组中有37例(92.50%)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照组中有7例(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入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实际分布状况
实验组中发现斑块数量100处,其中颈动脉的分叉位置有53处,颈总动脉有27处,颈内
动脉有20处。
对照组中发现斑块数量19处,其中颈动脉的分叉位置有9处,颈总动脉有5处,颈内动脉有5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2组斑块在分布位置方面没有表现出
直接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入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图像情况
实验组中有30处(30.00%)硬斑块,37处(37.00%)软斑块,22处(22.00%)混合斑块,11处(11.00%)扁平斑块;对照组中有4处(21.05%)硬斑块,4处(21.05%)软斑块,5处(26.32%)混合斑块,6处(31.58%)扁平斑块,未表现出直接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4 两组入检者颈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情况
实验组病患左侧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是(1.52±0.15) mm,对照组是(0.83±0.09) mm;实验组病患右侧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是(1.47±0.16) mm,对照组是(0.85±0.09) mm,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本身属于临床多见性病症,不仅会使病患体内的脂类物质、糖以及蛋白质等物质出
现代谢紊乱,还会使机体大动脉、中动脉出现严重性病变,以至于血管类并发症形成[1]。
与此同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属于脑卒中诱因之一,而糖尿病会使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加重,
使之心脑血管类病变急速发展,导致病患颈动脉呈现出狭窄状,导致其脑组织出现缺氧或者是
缺血等情况,直接影响病患生存价值。
当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差异时,其稳定性也各不相同,如
果斑块缺乏稳定性,则极易引起脑梗死。
此外,人体脑组织的正常供血由两个系统完成,分别
是椎基底动脉以及颈内动脉等[2]。
其中,颈动脉涉及到静脉动脉、总动脉以及颈内动脉,而颈内动脉和总动脉都会给颅内结构提供血液来源,其属支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一旦出现
闭塞状或者是狭窄状,就可能会引起脑卒中[3]。
一般而言,如果机体颈动脉呈现出硬化性的狭窄状,其远端供氧量、供血量等都会受到不
利影响,不利于提升机体神经功能预后质量。
与此同时,若受损的神经元具备足量的供氧量和
供血量,其功能状况就能够得到有效恢复,所以给予病患早期诊治尤其关键[4]。
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表现出重要价值,不仅操作程序较为简单,同时软组织位置的分辨率也偏高,可以对管腔狭窄程度、动脉内膜的厚度以及内膜斑块状态等
进行清晰显示,使机体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实际改变状况直观呈现出来,加之能够进行动态观察,还能节省检查费用,因此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和喜爱,且已经得到大范围普及[5]。
研究表明,基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予以超声检查可及早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状况
进行判断,有助于病患接受早期治疗,有助于提升病患生存质量,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妙霞,罗敏琪,陈忠城,等.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
系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1):2854-2855.
[2] 成珍珍,王建华,丁桂春.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估和临床相关危险
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6):465-469.
[3] 刘国荣,高素玲,张江,等.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6):607-610.
[4] 罗国刚,韩建峰,王琳,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3):123-127.
[5] 庞兴美,张川荛,宋文娟,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129-132.
(收稿日期:201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