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b__________;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请写出上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____________作用。

(2)如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装置C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将
___________。

(3)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该方法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①制取O2的质量是________g;
②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铁架台 A 催化导气管撤出水面
节约能源、装置简单、安全易操作等 19.2 81.7%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b是铁架台;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如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装置C收集氧气,为防止受冷温度降低水回流炸裂试管,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气管撤出水面;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该方法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节约能源、装置简单,安全易操作等;
(4)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0g-40.8g=19.2g;
②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x,
x=49g,
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81.7%。

2.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化合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

A p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 n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C m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D 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沾有浓氨水的棉棒放在浓盐酸瓶口为什么有白烟生成:_____。

(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②C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③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单质 D 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后续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Fe2O3高温
2Fe+3CO2↑ 5.85%
【解析】【分析】【详解】
(1)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生成不可能是单质。

(2)A、p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所以溶液为碱性,正确;
B、n点所示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正确;
C、m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不足,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正确;
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

故选D。

(3)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即有白烟生成。

(4)①混合气体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二氧化碳的干扰。

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
3CO+Fe2O3高温
2Fe+3CO2↑。

(5)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 g×10%=7.3 g;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
2
NaOH+HCl=NaCl+H O
36.558.5
7.3g x
36.558.5
=
7.3g x
x=11.7 g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7g
100%=5.85% 73g+127g。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3.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⑴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
A.黄金饰品 B.铁锅 C.铜导线 D.不锈钢刀具
⑵钢铁锈蚀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防止或减缓钢铁锈蚀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⑶“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是世界湿法冶金的先驱。

试写出用铁和硫酸铜溶液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 反应。

(填“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之一)
⑷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了该样品2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与所用硫酸溶
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C 制成不锈钢( Fe + CuSO4 FeSO4 + Cu 置换 13.5g
【解析】
⑴金属做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选C
⑵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有将钢铁制成不锈钢或钢铁表面洁净后,覆盖保护层,例如涂油、漆,镀锌,烤蓝工艺等)
⑶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 + CuSO4 FeSO4 + Cu ,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⑷解:设Zn的质量为x,则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2
x 0.2g
∴652
6.5 x0.2g
x g
,得
==
则样品中Cu的质量 = 20g - 6.5g = 13.5g
答:该样品中含有13.5g Cu 。

4.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发生和收集O2的装置,填写在下表中(填字母).
选用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H2O2溶液、MnO2______
______
KMnO4______
(2)如果用MnO2与浓H2SO4加热制备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4)实验室用KMnO4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需制备3.2g O2,至少需要消耗
______gKMnO4(已知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答案】B A D或F C①②③2KMnO4K2MnO4+MnO2+O2↑31.6
【解析】
试题分析:(1)H2O2溶液与MnO2反应为“固体+液体,不加热型”,选用B装置。

加热KMnO4固体反应为“固体+固体,需加热型”,选用A 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故D 或F。

(2)MnO2与浓H2SO4加热反应为“固体+液体,需加热型”,选用C 装置(试管口向上倾斜)(3)全部正确。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注意配平的系数。

2KMnO4K2MnO4+ MnO2+ O2↑
2×158 32
X 3.2g
,解得X=31.6g,故消耗31.6g KMnO4。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装置的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操作掌握判断及有关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

5.今年,广州“镉大米”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

小明同学查阅了镉的相关信息:①镉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ⅡB族。

②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3,有韧性和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

③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镉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对镉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
A 镉属于金属元素
B 一个镉原子中有48个质子
C 镉原子示意图中X=18
D 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2)归纳镉单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镉大米”主要出现在河水、土壤遭到镉污染的地区,消除“镉大米”需要从源头治理。

目前河水治理的方法是:把适量Na 2CO 3投入被Cd 2+污染的河水中,形成CdCO 3沉淀,以降低河水中Cd 2+的浓度。

①若某河段主要含有氯化镉,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5℃时,CdCO 3的溶解度为2.8×10-6g ,则1L 河水中含Cd 2+的质量为______mg (河水密度为1.0g/cm 3,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mg )。

国家要求水中Cd 2+的含量的标准
≦0.005mg/L ,用Na 2CO 3处理的河水____(填“是”或“否”)达标。

【答案】D 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镉可溶于酸,不溶于碱;镉有毒性
CdCl 2+Na 2CO 3=CdCO 3↓+2NaCl 0.018 否
【解析】
【分析】
【详解】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质量单位,所以D 不正确,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镉的化学性质有: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镉可溶于酸,不溶于碱;镉有毒性;由于碳酸镉是不溶性物质,所以氯化镉与碳酸钠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可写出两种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5℃时,CdCO 3的溶解度为2.8×10-6g ,则1L (1000g )河水中溶解的CdCO 3的质量约为2.8×10-6g×10×103=2.8×10-2mg,所以1L 水中镉离子含量为2.8×10-2mg×112/183=0.018mg ,高于国家水质标准,所以用碳酸钠处理含镉废水不能达标。

6.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

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 (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
6.9g ),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 白色沉淀A ,产生2.2g 气体W 。

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g 。

【答案】2232CO Ca(OH)CaCO H O +=↓+ 343NaCl AgNO AgCl NaNO +=+ 23Na CO 、24Na SO 3NaNO 8.5
【解析】
【分析】
将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溶液,步骤①中加适量稀盐酸有气体W 生成,则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W ));步骤②中加入稀硝酸和氯化钡,得到白色沉淀A ,说明样品中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A 是硫酸钡,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步骤④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生成的白色沉淀C 是氯化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但不能说明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因为步骤①②中反应都新生成了氯化钠;步骤③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白色沉淀B 是碳酸钙;根据题中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钠。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O Ca(OH)CaCO H O +=↓+;反应④是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33NaCl+AgNO AgCl +NaNO =↓ ;
(2)由上分析可知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 2SO 4、Na 2CO 3;
(3)由上分析可知产生11.65g 白色沉淀A 是硫酸钡,产生2.2g 气体W 是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转化关系,设样品中硫酸钠含有的钠元素质量为m1,硫酸根离子质量为n1,样品中碳酸钠含有的钠元素质量为m2,碳酸根离子质量为n2,
+2-4244
BaSO Na SO 2Na SO 233
469611.65g
m1n12334696==11.65g m1n1
~~~
解得m1=2.3g ,n1=4.8g +2-2233
CO Na CO 2Na CO 44
46602.2g
m2n2444660==2.2g m2n2~~~
解得m2=2.3g ,n2=3g ,则样品中剩余钠元素质量为6.9g-2.3g-2.3g=2.3g ,样品剩余的阴离子质量为20.9g-6.9g-4.8g-3g=6.2g ,钠元素和阴离子的质量比=
2.3g 23=6.2g 62 ,氢氧化钠中钠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比为
2317>2362 ,氯化钠中钠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比为2335.5 >2362,硝酸钠中钠元素和硝酸根离子的质量比为2362
,所以样品中还含有的物质只能是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 3;所含硝酸钠的质量为2.3g+6.2g=8.5g 。

7.已知:SiO 2不与稀盐酸反应。

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
对牙齿的摩擦和去污,牙膏摩擦剂一般由CaHPO4、 CaCO3、 Al(OH)3、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牙膏中只有摩擦剂不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几种物质中属于盐的是CaCO3和______(填化学式);Al(OH)3的名称是_________。

(2)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Al(OH)3和SiO2中的一种或两种,将适量的牙膏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且有不溶物,则该牙膏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______。

(3)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测定另一品牌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

②装置A中滴加盐酸反应完全后,打开活塞K缓缓通入N2,其作用是_______。

③准确称取5.0g牙膏样品进行实验,测得B中沉淀质量为1.2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CaHPO4氢氧化铝 CaCO3 SiO2烧杯将A中残留的CO2气体全部排到B中24%
【解析】
(1)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构成的,故几种物质中属于盐的是CaCO3和
CaHPO4;Al(OH)3的名称是氢氧化铝;
(2)碳酸钙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故说明该牙膏中一定没有碳酸钙;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其他的都与稀盐酸反应,故一定含有二氧化硅;
(3)仪器X是烧杯;氮气是不活泼的气体,通入氮气后可以将A中残留的CO2气体全部排到B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B中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与原牙膏中的碳酸钙的质量相等,
故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2
100%24% 5
⨯=。

8.(4分)2015年春节前夕,达州市城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

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PM2.5增多引起的。

(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

其实就是我国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
的 (填字母序号)。

A.氮氧化物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2)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

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序号)。

①天然气②石油③酒精④煤
(3)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4)日常生活中你认为能减少PM2.5的措施有 (答一条即可)。

【答案】(1)D (2)③ (3)吸附性(4)绿色出行
【解析】
试题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是指一些可吸入颗粒物,化石燃料包括:煤炭、天然气、石油,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日常生活中你认为能减少PM2.5的措施有:绿色出行,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措施。

考点:环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