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单元 │ 使用建议
2.针对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编写时主要把握了对原理的 整合和对难点的突破,同时加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 对比。以推动和实现事物的发展为主线,整合了联系、矛盾 和创新。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以旧知识带动新知识:通过规律 帮助学生学习联系,通过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发展,通过一切 从实际出发来理解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 性帮助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 3.本单元建议安排4课时,其中课堂复习1课时,测试1课时。
课时37 │ 要点探究
(2)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联系是永恒不变的。 【分析】 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和相互作用。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可见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在不断改变,事物间的联系 也是随着变化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依据事物固有 的联系,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建立一种新的联系。可见 联系也是随着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 【结论】 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依据事物的固 有联系,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建立一种新的联系。
第十五单元 │ 复习策略
增长理念、社会公平的维护、我国外交活动、低碳社会的建 设、能源危机的启示,明确对立统一的观点。⑤结合各省发 展经验,同时立足“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认识矛盾普遍性与 特殊性的关系。⑥结合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论坛的举 办,传统文化的发展,认识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⑦结合 “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投入的侧重点以及经济发展的重点, 认识两点论与重点论。
课时37 │ 要点探究
例1 [2009·广东卷]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 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 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 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 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2)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__在__事__物 的联系和人__为__事__物_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 是客观的。 (3)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 握事物,切忌_主__观__随_意__性__。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不是无 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_有__的____联系,改变事物状的态_____,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考点5 联系的多样性 (1)原因:世界上的事物__千__差_万__别___,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的。(2)表现:有__直__接__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_外__部_联系、 _____本联质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_____偶联然系等。(3)意义: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4)方法论:联 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____时、间____地_、点____条_为件转移。
课时37 │ 考点梳理
考点3 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________、 相互制_约_______和相作互用________。 影响
(2)联系的普遍性。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__周__围_其__他__事__物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__部__分____、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课时37 │ 要点探究
例1 [答案] 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 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 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 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联系。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 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 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在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 掠夺、破坏自然。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表 现得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看到直接的、 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 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课时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课时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课时37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 系着的。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 世界是一个_普__遍_联__系__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 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_客__观__性___和多样性,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 对______形__而。上学
课时37 │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的材料选取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识立意是运用 联系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情感立意是尊重自然和 爱护自然,反对人为地破坏自然。本题是限定性知识(收 敛性)的论述题,相对降低了难度,但在运用知识上要求 深度。解答时,首先按要求写出联系的观点的三个内容, 然后与材料中的生态问题结合起来。 [点评] 此题属于观点体现类材料题。所谓观点体现类材料 题,主要是指设问知识观点明确,要求学生运用该观点分 析材料,属于演绎类材料题的范畴,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 到“一定、二看、三链接”:一定就是依据设问确定回答问 题的知识内容;二看就是依据知识内容,分析材料,找出 与知识内容对应的材料信息;三链接就是将知识内容与材 料对应,合理作答。
课时37 │ 考点梳理
(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 _永__恒__发__展_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_____普__遍_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_____道__路_和形式, 自觉抵制各种_____唯_心__主和义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考点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________, 发矛展盾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 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________规律是唯物 辩对证立法统的一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 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 ________,改造世矛界盾就分是析解法决矛盾。________,是我们认识 世认界识和矛改盾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
________存在的。 (问3)题孤方,立法反论对:用联_系__的__普_遍__性的要观求点我看们问坚题持。用__联__系____的观点看 考点4 联系的客孤观立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________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Hale Waihona Puke 固有课时37 │ 考点梳理
课时37 │ 考点梳理
考点6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全过程
各个阶段
统率
课时37 │ 考点梳理
(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__部_分__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 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__体__的__功__能, _关__键_部__分__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__开__了__整_体_,部分 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应当树立_全__局__观__念_,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 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 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_搞_好__局__部__,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 的发展。
课时37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全面认识联系的基本特征
课时37 │ 要点探究
课时37 │ 要点探究
课时37 │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认识联系的几个误区。 (1)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分析】 联系的普遍性表明,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至于到底和什么事物相联系、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则要从 其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出发去具体分析。并非任意两个 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将“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与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这两个根本不同的观点混为一 谈。 【结论】 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课时37 │ 考点梳理
考点7 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_系__统__和_要__素_的关 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 _优__化__趋__向___。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 __整_体__性_____;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 构的_优__化_趋__向__。 ②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__综_合__的思维 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十五单元 │ 复习策略
同时要区分开唯物论与辩证法、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区别和联 系,防止原理的混淆。更要凸显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与联 系、矛盾特殊性关系的分析。 3.本单元教会我们如何认识世界,所以立足具体时事材料, 考查措施类和体现类的试题较多,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应该立 足“如何发展”整合相应的时事素材。①结合我国经济结构的 调整、世界金融体制的改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 对世界气候的关注,来认识联系的特征。②结合我国实施的 区域发展战略、黄三角规划、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发展, 认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以及系统优化法。③结合我国经济 结构的转型、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对贸易摩擦等, 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状态,理解创新的必要性。④结合包容性
第十五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本单元复习一定要切实把握各课时的要求。课时37重 点要认识联系的特征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课时38明确发展 的实质、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状态。课时39是本单元的难点, 要重点认识矛盾概念、矛盾特征以及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课时40重点掌握辩证否定观以及创新意识的树立。 联系与发展、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矛盾是本单元的难点, 特别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对矛盾的复习,可以采取实例引证、对比分析、例证探究、 知识发散等方法引导复习。通过具体实例引入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通过对矛盾特殊性内容的概括,发散思维主次矛 盾、主次方面;通过对比分析法,分析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 要方面。
课时37 │ 要点探究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分析】 ①自在事物在人类产生前就存在,它们之间的 联系是客观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 物,虽然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因为人 为事物的联系是依据固有的联系,通过改变原有事物的具 体形态而产生的,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 化为现实性,一经产生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其固有 的发展规律。 【结论】 联系具有客观性,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联系都是 客观的。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 创新意识
课时37 课时38 课时39 课时40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 创新意识
第十五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考向
第十五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1.本单元属于哲学的难点和高考的重点,对于本单元的 复习,最好采用三步走的方法:原理罗列、深化探究、巩固 应用。联系主要掌握联系的特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系统优化法。发展主要掌握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发展 的状态。矛盾要全面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 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矛 盾分析法。创新要把握辩证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革命和批 判精神。同时还要认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2.立足整个单元和教材,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认识唯物辩 证法,特别要理解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之间的关系。围 绕矛盾这一核心,来认识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