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小麦蚜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蚜虫
一、简介
小麦蚜虫,别名:油虫、腻虫、蜜虫,蚜科。
二、危害
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的汁液。
麦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为害。
麦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虫无此症状。
间接为害是指麦蚜能在为害的同间,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
三、生活习性
麦蚜的越冬虫态及场所均依各地气候条件而不同,南方无越冬期,北方麦区、黄河流域麦区以无翅胎生雌蚜在麦株基部叶丛或土缝内越冬,北部较寒冷的麦区,多以卵在麦苗枯叶上、杂草上、茬管中、土缝内越冬,而且越向北,以卵越冬率越高。
从发生时间上看,麦二叉蚜早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一般到小麦拔节后才逐渐加重。
小麦蚜虫为害叶片麦蚜为间歇性猖獗发生,这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麦长管蚜喜中温不耐高温,要求湿度为40%~80%,而麦二叉蚜则耐30℃的高温,喜干怕湿,湿度35%~67%为适宜。
一般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为害重;夏秋作物的种类和面积直接关系麦蚜的越夏和繁殖。
前期多雨气温低,后期一旦气温升高,常会造成小麦蚜虫的大爆发。
四、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⑴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麦混种区尽量使其单一化,秋季作物尽可能为玉米和谷子等。
⑵选择一些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造成不良的食物条件。
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⑶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
作物生长期间,要根据作物需求施肥、给水,保证NPK和墒情匹配合理,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4.2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60%吡虫啉格猛FS、20%乐麦拌种,以减少蚜虫用药次数;
(2)早春及年前的苗蚜,使用25%大功牛和除草剂一起喷雾使用;
(3)穗蚜使用25%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剂和5%瑞功微乳剂混配或单独使用;
4.3植物精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