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上好35分钟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有效上好35分钟课堂
35分钟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的一次改革,一次尝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课前要求教师要有效备课,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各种准备,课堂上要求教师要精讲精练。
1、自我实践,同伴互助,实现有效备课。
课改是对教师的挑战,更是教师发展的机遇。
上好35分钟课堂,备课是关键。
要发挥校本教研的最大效益,我觉得应该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
现在师资紧张,班额比较大的学校,教师的工作负担特别大,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工作,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辅导不完的学生,写不完的材料,忙不完的活动,很少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
我们的教育改革天天喊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我们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也该减减了。
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是切实可行的。
每位教师精备一课或一个单元,然后在教研组中进行交流,积极开展同伴互助,既分工又合作,在制作课件、教具上节省了时间。
然后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水平与思维特征灵活处理教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为我所用。
一旦形成一个好的教案,大家都可以尝试着用,还可以复备,这样教师负担自然就减轻了。
教师可以把重复写教案的时间用于专研教材,斟酌教法,为实现有效的35分钟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入班入境,自我养成,利用有效时间。
在35分钟的课堂中,时间往往是被减量的。
总有一部分学生在铃响之后不能准时快速进入班级,最少要延误1—2分钟,进入班级之后,也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准备好学习用品,这样就缩短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或沉浸在课间活动的回味中,总之,这些不利的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作为一名师者,要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按时进班级,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能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让35分钟高效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精讲精练,师生互动,实现有效课堂。
35分钟的要求教师必须要精讲精练。
课堂上稍微多了些话或与本课无关紧要的话都要删除。
教师“点拨”要恰到好处,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精讲”,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要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需要,提倡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愉悦的互动中提高、发展。
同时,要求每堂课一定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练习。
根据以往课堂教学的反馈,多数教师对当堂练习是有计划安排的,但往往又是形同虚设;有的课堂是讲到最后留个二、三分钟才让学生练;有的是下课铃响后,教师才布置练习,等于没练,但学生的作业又不得不做,于是就放到了课外,这样无形中就加重了学生课外的负担,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现在的课堂教学对昨天的教师、今天的教师、明天的教师都是挑战,只有抓住机遇,乘“机”而上,才能成为课改的引领者,才能前进的路走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