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便利
历史悠久,商品率高
混合农业
1.概念
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 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规模大,现 2.分布 玉米 代化程度高 欧洲 农 饲 北美 作 小麦 料 南非 物 牧草 澳大利亚 牛 牲 新西兰 羊 畜 猪 生产谷物 我国农耕区 饲养家禽 家庭生产 规模较小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丝厂 养蚕业 植桑业 桑基 鱼塘 养鱼业
糖厂 种甘蔗
蔗基
1、结合上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小麦—绵羊带分布于哪 些地区? 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
2、这些地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混合农业
(2)区位因素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大力修建水利工程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限制条件—灌溉
小麦 放牧地 休耕地
水源(灌溉条件)
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 业的限制性因素
地 形 因 素
实例分析:
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 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黑龙江大豆——土壤肥沃。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 —— 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 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 ——乳畜制品、鲜奶、 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 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 社会经济 市场、政策、交通运输和农产品 消费状况 科学技术 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1、自然因素
因素 影响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 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 度、产量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 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 生产 土壤(肥力、盐碱性) 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地形
3、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山草 甸,冬季牲畜过冬的牧场则位于气温较高的 天山北麓用贮存的干草在围棚中饲养。
4、各地海拔不同,引起了热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 不同海拔,农作物的种类也就不同。(地形)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市场 政策 交通 运输 影响内容
类型和规模 推行技术、增加或减少 面积、调整布局和结构 质量和效益,使市场在 地域上大为扩展
气候(热量、 水分、光照) 地形 土地
社会 经济
自然 条件
劳动力 技术装备
农业 技术
农业区位 因素
生产技术 种植方式 耕作制度
二、农业的地域类型
1、概念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 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是农业生产分工 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2、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与利用
⑴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如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为此,城市周 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⑵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 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随着世界大市场的 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例如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 生产国; ②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③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南亚等成为世界经济作物的生 产基地。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结合下图,思考完成课本P65活动
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自给自足 “小而全” 分 散 “千篇一律” 商品化 专业化 集 中 地域分工
粗放型
集约型
(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4、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类型
水稻种植业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课本图3-20,思考完成课本P65
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 生态系统 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 排农业活动 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 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月份
1
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收割(忙碌) 在收割后的 麦田上放牧
小麦种植 犁地(忙 播种(忙碌) 绵羊饲养 在牧场上放牧
生长季节
配种(忙碌) 剪羊毛 (忙碌)
农业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
P61活动分析讲解
1、生产技术(生物育种技术) 2、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高度机械化) 3、生产技术(旱地灌溉技术)
以色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约为20—500mm,且 分布不均匀,政府大力建设引水工程;更主要的 是发展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节水农业),提 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因 素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大牧场放牧业
1.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美国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
大牧场放牧业
4 、阿根廷人建设大牧场,促进草原牧牛业发展的 措施
培养良种牛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大牧场放牧业
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提供基础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提供可能 距海港近,交通方便
P60活动分析讲解
1 、甘蔗的生长习性是生长期较长,需水肥量大, 喜高温,古巴气候湿热(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 气候,西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土壤肥沃,适 合甘蔗生长。(气候土壤条件)
2 、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光 照充足,夏季高温,无霜期长;且昼夜温差大,对 长绒棉和葡萄的生长十分有利。在有灌溉水源的地 方长绒棉和葡萄的生产状况良好。(光热充足、水 源)
1.分布: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1)高温多雨的气候 (2)比较平坦的地形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3.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A.经营模式
B.单位面积产量 C.机械化水平 D.水利工程量 E.科技水平 F.商品率 小农经营
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⑴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 作物的区位范围。 ⑵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 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例: ①例如玻璃温室,就是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改善作物生 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调节; ②在坡地上按照等高线修梯田,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 有利于水土保持,梯田在我国的东部丘陵、黄土高原、云 贵高原等有广泛分布。但是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 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例 如坡度太大不宜修筑梯田。
高
低 大 低
低
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家庭为主,人均耕 小农经营 集约经营 地少 单产高 精耕细作,但农村 控制人口数量 商品率低 人多,自给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展 大力投资兴修 水利工程量大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水利 科技水平低 靠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 乌克兰(家庭经营); 我国的东北平原和西北新疆的农场(国营)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的分布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
中央大平原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的北部和中部 (1)分布: (即小麦区和玉米带) (2)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 地形 地势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 然 土壤 土壤肥沃深厚(黑土) 因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素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社 交通 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会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经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济
农业区位因素
与 农业地域类型
黑龙江
松花江
乌 苏 里 江
三江平 原种植 春小麦
青藏高原
种植青稞
一、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 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可 分为农、林、牧、副、渔五业.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过程.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农业 的三大区位因素
举例
需求量增加或减少,影响面积扩 大或缩小 需求品种变化影响类型和产量 提价或压价,使面积扩大或缩小 交通便利、鲜活农产品不易变质, 效益好
3、科学技术因素
因素
劳动力
科技
实例 云南昆明附近发展“彩色农业” (花卉业)具有地价低、劳动力 廉价而丰富的优势 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 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 到江淮平原
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南亚、 东南亚的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人口稠密 的地区。 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 的粮食作物,小麦是旱作作物)。 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 长的地区,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种植较 多。玉米怕冷湿霜冻。
水稻种植业
讨论完成课本P62的“活动” 1、主要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也离不开产品保 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2 、交通运输的发展(高速运输),保鲜和 冷藏技术 3、市场需求、同时也和优良品种的引用有关 4、市场需求、同时也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 5、市场需求,主要是供过于求
小结
农业区位因素
市场 交通运输 农产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