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交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交币
大家是否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发出东西没有用户分享?
一、我凭什么分享?
因为我们很多企业都把自己当成明星,企业微信公众号负责人也把自己当明星,他们使用的路数竟然跟很多明星相似。
但你的企业其实没有粉丝。
二、如何在没有粉丝的情况下,刺激别人分享呢?
所有人都有追求利益的本能,想要别人分享,给点利益就可以了。
你不给别人利益,别人为什么要帮你做事呢?大量企业投入很多预算,让别人去转发分享,给别人提供利益,不然别人根本不会无缘无故为你做事情。
前段时间我还遇到一个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他想把旧微信号搬到新微信号去。
我问他怎么做?他说他向公司申请了一万多预算,关注新微信号就能有几率抽到苹果。
然后,我问他那你最后搬了多少粉丝去新号?结果他说70多个。
70多个粉丝花了一万多块预算!微信广电通一个粉丝才两到三块钱。
我不得不说,大部分人都觉得这套理论是对的,当然要给别人利益,别人才会分享啊。
我认为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这句话有一个假设,那就是利益只有一种。
但是实际上我们给别人的利益不只这一种,大家想到利益可能只会想到人民币,比如那个求转发的女孩送数据线,比如刚才说的关注新号抽奖之类的。
三、五种神奇的社交币
社交币就是创造内容帮助用户完成社交过程中的某个任务,即使你不给钱别人还是会分享,很多时候提供人民币不如提供社交币。
在座各位想象一下,如果你有这么一个男性朋友,很屌丝,叫小A,他昨天去夜店发生了艳遇,约会了超模,还是比尔盖茨的女儿。
当你得知这个消息时你会怎样?这时候小A 给你两条选择:第一是你刚才听到这个事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第二是你只要给交十块钱就可以让你告诉其他人。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呢?
根据实验发现,基本上99%以上选择第二种,为什么?各位回想一下,刚才我们讲的案例是我要交十块钱,我还会分享,为什么?
因为很多人都觉得,为了这么大一个谈资,十块钱算什么!今天晚上你就能跟一堆人分享这个谈资:“你知道我一个朋友可牛了blabla~~~”,于是大家所有的关注焦点都到你这儿了。
所以谈资其实就是社交币,它像人民币一样可以创造价值和财富,因为所有人都需要社交。
你如果观察周围朋友,就会发现拥有大量谈资的人往往比有钱的人更容易受欢迎。
分享转发本身就是人的天生欲望,人需要社交,而社交核心除了人之外还需要内容。
这个时候,如果你创造内容,帮他社交,那就相当于创造了社交币。
人有哪些社交行为呢?你会经常寻找谈资,你会急于表达自己想法,想要说服别人,想证明是对的,你在社交过程中需要帮助别人,想要展示自己的好形象,想让朋友认为你睿智、聪明、有钱。
除此之外,还有跟人之间比较的需求,经常有意无意跟别人进行比较,希望了解你在朋友的心目中处于什么位置。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社交行为。
人不会无缘无故为你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想让别人转发分享你的内容,你必须帮用户五种忙,为他们提供社交币。
五种社交币:
第一种社交币,为用户提供谈资
康师傅能提供怎样的谈资?这可能几千几万种方法,之前我看到这样一个答案,是“如何把方便面吃出法餐感觉?”当你看到这个内容之后,如果你跟女生约会,共同去了一家人均一千块的法餐厅,你就可以说“你信不信我可以把康师傅方便面做出法餐的感觉?不信今晚去我家我给你展示一下。
”这种谈资实际是一种货币,有时候比一百块人民币还有效,因
为可以迅速拉近你和别人的关系,可以有助于你俘获某个女生的芳心。
如何赢得谈资?那就是想办法让内容违背人的预期和直觉。
你想一下我的企业,我的产品、用户、员工有哪些可以违背别人预期和直觉,这种内容很有可能变成谈资。
我们的大脑本身对变化比较敏感,你发一层不变的东西是不会变成谈资的。
比如:他竟然开奔驰车送煎饼果子!另一个人就会说这在哪里?为什么这样的内容可以得到大家的转发?因为塑造了谈资,违背人的预期和直觉,假如你说你发现一个人骑着电动车送煎饼果子,别人肯定就会说你好无聊。
所以我们要不停问自己,我的产品,我的公司,甚至我公司新采购办公桌,某个员工,某个用户有哪些是违背预期和直觉的,你都可以想办法贴上想表达的内容。
第二种社交币,想尽办法表达我的想法
我想办法说服别人,我想办法证明我是对的。
假设在互联网公司里面,一个高级市场总监对一个新来的文案妹子说“你写的文案完全过不了关,不走心也不接地气不说人话,赶紧回去改。
”这时候文案妹子想的是:“你对我的指导才是不走心,不接地气,你这个表达才是不接地气。
”这种情况之下,领导指导员工,说了等于没说。
在这个环境下领导很焦急,想告诉员工写文案有那些要求,但是他又表达不出来,怎么办?于是他们就转发了我的那篇文章《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
这就是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得到大量转发,因为这样的内容为你的社交提供了帮助。
如果你仔细看老板的朋友圈,就会发现经常有这样的内容。
比如说“全力完成任务才是好员工”“如细节决定成败”“员工最让老板感动的八个细节”“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等等等等。
老板最喜欢转这样的文章,来表达了他想表达,又不好意思直接对员工说的话。
然后他就把这个转到朋友圈,还偷偷观察谁没有点赞。
相反如果你看员工的朋友圈,会发现是另外一番景象。
“70%优秀员工都被中层管理逼走”“哈佛大学心理学发表新的研究文章,发现过度加班有害工作效率”。
为什么会主动转这样的文章?因为他们帮这些人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想法。
除了他们日常工作中想要表达的,你还要想他们到底有哪些表达障碍?你把用户所有表达障碍找出来,假设用户想要发微博,发朋友圈,我自己经常遇到这样情况,突然发现三四天没有发朋友圈可能大家把我忘了,这个时候作为表现欲比较强的人刷一下存在感,这个时候我发朋友圈或者微博,但是突然又想,想不到发什么,到底发什么?我编一个文案觉得这个不好,不符合我带给大家的形象。
所以我就很纠结就不了了之,这样也是一个用户的生活情景。
我们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想法,想说服别人,我们想向别人表达我单身,聪明,睿智,向别人表达你好好写文案,总之很多想要表达的话,或者说我想为我发微博寻找素材,很多时候我说不出这些话,所以请在座的所有营销人员帮用户创造内容,说出这些话。
第三种社交币,我们都有帮助别人的需求
就像同事请求楼下拿快递你欣然拿快递一样。
你看到微信朋友有固定种类人群经常转这样内容,比如说人体最佳排毒方法,看了之后受用一生。
看到同样一个公众号前面说过吃茄子治百病,后面说吃茄子过多导致癌症,茄子是什么东西,能治病又能得病,很多人这样转?为什么很多人明显转缺乏科学根据的伪科学,所有人想在别人面前体现自己的价值,你某些内容可以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很有可能转发这样的内容。
你是一个大妈,这个时候看到吃茄子包治百病看到一个邻居从来不吃茄子,说小赵我给你买了茄子,这个时候突然想起邻居小王整天吃茄子,你觉得不行,你转给邻居小王,说小王最好不要吃茄子,最近刚看文章说吃茄子导致癌症,总之他们不停转这样文章,为什么?想在别人面前体现自己价值,想帮助别人,如果让你的文章可以给别人提供帮助,那
么别人就很有可能转发你的文章,为什么?所有人眼中你被需要,我认为这几乎是最佳的赞美,人们最喜欢的赞美,希望在朋友圈体现价值,希望帮到别人。
第四种社交币,我们都有展示自己形象的需要
一个朋友转了一个支付大V答案,我也关注过,如何识别人性中聪明人,写了三四种识别聪明人方法,他转之后说了一句,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加了一个表情,打开一看其中有一两条描述正好符合我这个朋友的日常行为,我也明白为什么转这样的内容了?总之所有的人想塑造自己的形象,但是塑造形象方式并不是直接发朋友圈说各位关注一下,我很酷,或者说各位关注一下我很帅,或者我很聪明,这样的话大家觉得你是神经病,所以如何优雅塑造自己形象,优雅低调不失谦虚塑造自己的形象呢?很明显你就去找各大品牌,各大公司,各大微信自媒体发的内容和文案,总是会悄悄帮你塑造你的形象。
一个用户转你内容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支持你,或者说并不是你的粉丝,只是为了借你的内容塑造他的形象。
所以我甚至看到很多人没有加自己妈妈的微信,却在朋友圈不断分享母亲节快乐,前段时间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很多一到母亲节或者父亲节,各位如果留意发现各种品牌或公司市场部,所有公司都在搞母亲节活动,为什么?爱可以帮助别人塑造自己的形象,可以参加某公司母亲节打折或者促销活动,并转一个母亲节快乐,让别人知道我是关心母亲的人,即使我母亲从来没有看到这个。
我们所有的人都非常渴望塑造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而不是批评,所有的用户包括在座各位包括我内心都有这样的诉求,所以你如果策划活动的时候可以帮助他完成这样一种诉求,别人就有可能去转发你的内容,疯狂参加你的活动。
这是我讲的第四种社交币,所有人都有展示自己形象的需求,如果帮助他展示自己形象,帮助塑造自己的形象,并且让他在塑造自己形象过程当中不被人骂,无论你活动是什么都有可能会有很多人去参加,无论文案是什么都有很多人,就像前面一直说的人永远不可能无缘无故为你转发,你一定为别人提供利益要帮忙。
第五种社交币,人的攀比心理
人与人有相互比较的需求,所有人都想知道在朋友当中是什么位置?如果你可以想办法让活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别人就可能去参加你的活动,可能转发你的文案或者说可能积极阅读你的文章。
总之别人想了解自己的位置,想跟别人对比(KPI、排名等)。
刺激分享的核心,帮助用户实现他们想要实现的事情
你想让别人做一件事情不能让别人无缘无故做一件事情,必须给别人提供利益,与其提供人民币不如提供社交币,想办法让你的内容帮助他社交,既然他们想寻找谈资,你就提供谈资,既然想表达想法,就帮助他进行表达,既然他们想帮助别人,你就提供有用信息帮助别人,他们想要展示自己形象,你帮他塑造自己形象,他们想要进行人们对比就设计KPI,你仔细思考让你内容给用户社交产生帮助,而不是像自嗨企业盲目发内容,你会发现更多人参与你的活动,转发你的文案。
1.发掘产品、服务和思想的非凡吸引力
让事情看起来更加有趣、新奇和生动。
打破常规,提出有悖于人们思维定式的产品、思想和服务神秘和争议也是产生非凡吸引力的两大要素。
2.运用游戏激励、放大绩效、帮助人们显示成就。
3.使人们感受到专有归属感:打造专有归属感的两大关键要素:稀缺性和专用性。
寻找谈资——“看看有什么好聊的
表达想法——“想要说服某人”或者“想要表达内心的某种想法”
帮助别人——互惠行为,为别人提供帮助
塑造形象——在别人面前塑造一致性的形象
社会比较——在隐形的竞争中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