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水文站重庆长江三峡涪陵自鹤梁题刻
国内白鹤梁题刻研究综述

年) ,黔 南上 言 ,江心有 石 鱼见 。上有 古 记 云 :广 德元 年 ( 7 6 3年 )二 月 ,大 江水退 石鱼 见 ,部 民相
川涪陵 “ 石 鱼”题 刻文 字 的调 查》 一文 ,这 对 以后 研 究 白鹤梁 题刻颇 有启 发之 功[ 5 1 。 进入 2 0世纪 8 0年 代 以后 ,随着 三峡水 利 工程
名 ,长 此 以往 遂 于 此 地 形 成 著 名 的 白鹤 梁 题 刻 。
题刻文 字做 过收 录或考证 。然而客 观地 说 ,以上 文
献 对 白鹤梁 题刻 的记载 尚不 能算作 真正 学术 意义 上 的学 术研究 ,它 们对题 刻 的考证亦 主要 停 留于 石刻 材料 的介 绍与 留存层 面 。
【 关 键词] 白鹤 梁题 刻 ;题 记 ;石鱼
[ 中图分 类号] K 8 7 7 . 4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6 7 4 — 3 6 5 2 ( 2 0 1 3 ) 0 2 — 0 0 1 8 — 0 5
白鹤 梁 ,本 为 长 江 涪 陵 段 与 乌 江交 汇 之处 一 道 天 然 石 梁 。 由 于其 特 殊 的地 理 位 置 ,以及 周 边 良好 的 自然 风 貌 。 自唐 以来 ,历 代 文 人 士 子 、名 公 钜 卿 、 乡 绅 商 旅 途 经 此 地 者 ,往 往 感 于 当 地 “ 石 鱼 出水兆 丰 年 ”传说 ,纷纷 构 图题 刻 、作 诗 留
纪 云主 编 《 涪 陵县续 修涪 州志 》一 书时 ,就 曾对 白
鹤 梁题刻 做 了部分 收录 。而 同时期 由 中国画 学研究
余 人 。 而点 缀 于 碑 林 中 的十余 尾石 鱼 刻 石 ,则 忠 实 记 录 了千 年 以来 数 十个 枯 水 年 份 的 信息 。 明人 云 :“ 涪州 鉴 湖上 流有 石 刻双 鱼 。皆三 十六 鳞 ,一 衔萱 草 ,一衔莲 花鱼 ,见则 年丰 。 ”…又有李 宽 《 石 鱼 记 》言 :“ 钜 卿 骚人 墨 客 ,悉 皆有 诗 有记 ,银 钩
国宝“白鹤梁”

国宝“白鹤梁”“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位于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水库区涪陵城北长江中。
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即将建成。
由于白鹤梁位于三峡水库库底,2009年以后她将永远不能再见天日。
为了保护好白鹤梁这一瑰宝,使她能够继续与国内和国际参观者见面,根据本文作者的建议方案,经国家批准,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目前水下部分的主体工程已经抢修完成,其它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一、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概况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故而白鹤梁题刻被人们视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因早年白鹤聚集梁上而得名。
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所属涪陵城北江心,距乌江与长江汇合处约1km,是一道天然石梁,长约1600m,宽约25m,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
白鹤梁梁脊标高为140m,比长江最高洪水位低约30m。
白鹤梁分上、中、下三段,题刻集中在长约220m的中段石梁上,特别是中段东区。
白鹤梁的岩面是较平整的浅色薄层砂岩,以14.5°的倾角北向长江主航道,为题刻提供了良好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白鹤梁有文字题刻165段,三万余字,其中唐代1段,宋代98段,元代5段,明代16段,清代24段,民国14段,年代不详者7段。
石鱼雕刻18尾,其中立体浮雕1尾,浅浮雕2尾,平面线雕15尾。
此外,尚有线雕白鹤1只,观音3尊。
这些题刻与浮雕分布于不同位置、没于冬季常年库水位线以下,只有在水位很枯的年份的冬季,江水枯竭时才显露水面。
据统计,每3、5年才能露出一次。
我国祖先刻石鱼作为水位标记,每当江水退石鱼现时,就预兆丰收年景来临,即“石鱼出水兆丰年”。
历代的人们将石鱼出水的时间,石鱼距水位线之间的尺度,观察者的姓名,以及石鱼显现时的情景用诗词、题文等形式刻记在石梁上。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 导游词范文)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27669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导游词范文Model text of tour guide words of Baiheliang underwater Museum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重庆涪陵区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你想多了解一下白鹤梁景区吗?下面是带来的,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导游词这次再到重庆课改,利用闲暇时间,有幸游览了涪陵两江广场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真是大开眼界,收获匪浅。
涪陵两江广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毗邻白鹤梁水下碑林,总面积220xx平方米,。
比重庆朝天门广场还要大两倍,是重庆最大的景观广场。
据了解,两江广场坐落在长江与乌江的两江交汇处,占地面积达220xx平方米。
从这里看两江交汇处,长江的水很混,而乌江的水很清,可谓泾渭分明。
看完两江交汇处,可从涪陵市区顺着大堤一直走到白鹤梁。
白鹤梁最著名的是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建造花费2.1亿人民币,耗时7年。
过去是天然的,现在要想看到原有的面貌,必须乘坐长91米长的电梯下到水下177米处,才能见到白鹤梁的真面目。
游人都是为白鹤梁石刻鲤鱼而来,据介绍,白鹤梁题刻以石刻的鲤鱼为水标,记录枯水变化,预卜农业丰欠。
许多题刻围绕着“石鱼出水兆丰年”,说明“石鱼现,果大稔”的规律。
令人叹服的是古人刻鱼为标,与现代水文观测原理十分接近。
在国外,设固定水标观测江河水位变化,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1220xx年前,就采用类似手段记载长江水位的变化,被誉为“长江最古老的水文站”、“长江水文资料的宝库”、“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是三峡库区唯一的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题刻不仅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白鹤梁导游词

白鹤梁导游词白鹤梁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游览参观。
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黄。
非常高兴有机会可以为大家服务。
愿迷人的白鹤梁和我的服务可以为大家带来一段轻松预约的旅程。
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白鹤梁的概况。
涪陵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之滨。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是浩瀚江水中的岩砂质天然石梁。
石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共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两尊,白鹤一双,主要分布在长为220米的中段石梁上。
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
题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
不过,因为三峡高位蓄水,为防止白鹤梁从此以后淹没水中,所以在__年2月开始修建水下博物馆用来保护题刻,水下博物馆于20__年年底竣工。
白鹤梁,故称巴子梁。
关于其名称的来历,一说是因为白鹤群聚集在梁上而得名,还有一说是相传唐代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来得道,乘鹤西去,故名白鹤梁。
梁上石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在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
古代人以刻石鱼作为枯水水标。
每当江水退、石鱼见,就意味着一个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经过去,丰收年景即将来临,因此又有“石鱼出,兆丰年”之说。
白鹤梁共记载了自唐朝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
石刻鱼中最著名的为唐代所见鱼和清代重镐双鱼,并作为原始枯水水标,经现代勘测:“唐代所见鱼的腹高相当于涪陵水文站历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清代双鲤鱼眼高大体上等于川江航运部门涪陵地区的水位零点”。
经1200多年的历代沿用,古代先民通过长期对枯水周期的认识、观察并掌握枯水变化规律的结果,而石鱼水标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为一个极枯水位级。
不少细心的人将石鱼出水时间,观鱼者的姓名、籍贯和石鱼露出江面到枯水线距离用尺量测出来,刻在石梁上,日积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极其珍贵的水文记录。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的古代水文站。
千年题刻缘起双鱼

“大家来看,距离眼前水面以下的37米处,就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顺着讲解员的手势,游客们看向窗外。
只见远山如黛,白雾萦绕,水流平缓,江面开阔。
很难想象,如此平静的水面之下,竟然藏着一块中华民族的瑰宝。
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有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名曰“白鹤梁”。
唐朝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以前,有人在露出江面的白鹤梁上镌刻了两尾石鱼,作为记录当年水枯的水位线。
千百年来,人们观之爱之咏之叹之,以刀作笔、以石为纸,留下洋洋大观的白鹤梁题刻。
一项绵延千载的文化盛事由此发轫,“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自此诞生,世界首座遗址类水下博物馆因此造就。
文化盛事绵延千载“石鱼是否露出了水面?”千百年间,逢冬春相交的枯水季节,一个期待便涌上人们心头。
自唐朝广德二年以前,两尾石鱼被镌刻于白鹤梁上之后,后人便通过长年观察发现,当江水退、石鱼现时,来年就有丰收年景。
于是,一旦石鱼露出,人们奔走相告,观者如潮。
在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杨邦德看来,这也成就了一项延续千年的文化盛事。
自唐以来,过往涪陵的历代文人雅士、官吏商贾,逢水枯石现,多结伴泛舟来此梁上,踏青游春、观鱼览文、吟诗作赋、咏叹民俗、题铭纪事,后渐成雅事风气,成为当地传之久远的民间风俗。
据统计,白鹤梁题刻上留名者达727人,郡望可考者达300余人,其籍贯遍及今四川、重庆、湖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等近20个省区市。
诸人中史有传者朱昂、之名碑名刻白鹤梁题刻文化54-64千年题刻缘起双鱼■首席记者宋婷婷今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年代覆盖了从战国至清代的18个主要历史时期,涵盖了碑、碣等主要类型,文字有汉文、藏文等20种,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涉及文保单位323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221家。
其中,重庆共有19处不可移动碑刻石刻文物、11件可移动碑刻石刻文物入选。
白鹤梁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2期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直辖市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
处北纬29度43分,东经107度24分。
全长1600米,宽10--15米,自西向东延伸,呈一字形与江流平行。
水位标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
距长江南岸100米;东临长江与乌江的汇合处。
由于常年受江水冲刷,石梁形成上、中、下三段。
被誉为“长江一绝、中国一绝、世界一绝“的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上。
1980年,白鹤梁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白鹤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这个诗化的名字缘何而来,虽然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
相传,在北魏时,尔朱通微不愿与篡夺皇位的族兄尔朱荣合流,弃家学道,道成,号尔朱真人。
尔朱炼丹售市,至合州(今合川),价傲太守。
太守怒,将尔朱囚笼抛江。
竹笼不沉,却顺江而下,至涪州白鹤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渔人举网而得之。
尔朱时正酣睡,渔人久呼不应,击磬方苏,遂为至交。
渔人仍然轻舟布网,尔朱继续修真炼丹;晚则曲膝相对清谈,倦则抵足揽江入梦。
竹笛渔歌,铜磬经文,各得其趣,两情甚笃。
一日,尔朱取丹与白石渔人佐酒畅饮,醉后,乘白鹤化仙而去。
白鹤梁便以此得名。
传说是优美动人的。
白鹤梁称谓的演变,书志所载,略有不同:北魏郦道元著>记述:白鹤梁,尔朱真人修炼于此,后乘鹤仙去。
南宋祝穆著>记述:州(涪陵)西一里白鹤滩,尔朱真人冲举之处。
皆言尔朱真人“仙去”,“冲举”之处为“白鹤滩”。
乐史编著的北宋地理总志>记载:开宝四年,黔南上言:江(长江)心有石鱼见,上有古记云:广德元年二月,大江水退,石鱼见……王象之编著的南宋地理总志>记蠛:在涪陵县下,江心有双鱼,刻石上……据此,白鹤梁也曾有过“涪陵石鱼”的称谓。
清同治版>在白鹤梁条目下注释:尔朱真人浮江而下,渔人有白石者举网得之,击磬方醒,遂于梁前修炼,后乘白鹤仙去,故名。
长江两岸的三峡石刻

长江两岸的三峡石刻长江两岸的三峡石刻三峡石刻以三峡区域文化为背景,以三峡特有的自然风物、人文、社会生活等为题材,再现了三峡人文、自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是三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活化石”。
三峡石刻概说三峡石刻的生成,并不在富丽堂皇的闹市和雅舍,而是在溶洞里(如三游洞石刻),在古刹中(如黄陵庙碑刻),在高山头(如白帝城碑刻),在浪涛尖(如龙脊石题刻),在悬崖上(如大足石刻),在峭壁间(如瞿塘峡粉壁墙碑群)。
正是这种自然、野趣的风格使三峡石刻更加神奇诱人、情趣盎然,魅力无穷。
一摩崖石刻三峡摩崖石刻分布范围广历史跨度大。
三游洞是宜昌境内摩崖石刻历史最悠久、名人名作最集中的一处。
据《旧唐书?白居易》载: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三月十二日,著名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迁任忠州司马刺史,与弟白行简同行,在夷陵遇友人元稹,三人同游此洞,饮酒赋诗题壁,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书于洞壁,“三游洞”即由此得名。
又据《宋史?文苑传》载:宋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冬,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自眉州赴汴京,途经夷陵时欣然登陆三游洞,赋诗唱和。
因此,有“前三游”和“后三游”之称。
其赋诗、题刻至今尚存。
此后,欧阳修、黄庭坚、陆游等名家,明、清两代的文人墨客都曾相继来寻胜游洞,赋诗题字镌刻于洞壁上。
巴东县境内的摩崖石刻主要是清朝留下的。
如“楚蜀鸿沟”、“楚峡云开”、“化险为夷”、“我示行周”、“要区天成”、“铁岭衍秀”等,内容繁杂。
长江巫峡北岸集仙峰下的“孔明碑”,上刻“重岩叠峰巫峡”六个道劲有力的大字,传为诸葛亮所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一刻“名峰耸秀”,一刻“巫山十二峰”;中间还有许多模糊难辨的小字,从其中尚可辨认的“嘉靖X年”等小字。
奉节县境内的摩崖石刻主要位于号称“夔门天下雄”的瞿塘峡峡口夔门一带。
在瞿塘峡西口南侧白盐山下,有一段岩壁人称粉壁墙。
在光滑如壁,绵延千余米的石壁上,自宋、明以来的历代摩崖石刻、碑刻比比皆是,篆隶楷行,四种书体布列一壁。
文化遗产——白鹤梁题刻 PPT

朱真人就说:"你银子比较多,我要加价,要加十倍。"这个是有一点杀富济贫的意思。这个州官听了以后很生气,就派
人抓了起来,编了一个大的竹篓子,就把尔朱真人塞在里面,在合川那个地方就把他沉入江中。他顺江而下,就来到长
江的波涛中白鹤梁题刻前,被一个打鱼人,举网的时候就把他给网起来了,并和打鱼人成了挚交朋友。有一天他们在白
作用 1、延续水文化遗产 2、教育基地 3、城市文化名片
水下参观廊道 保护体中潜水作业
3、保护与利用
3.3水文化博物馆的特点及作用
博物馆正面
博物馆夜景
博物馆入口大厅 水中原址
参考资料
1、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官网 2、王奕才.世界水文奇观——白鹤梁题刻[J].重庆与世界,1998,0(5):34-35. 3、孙华,陈元棪.白鹤梁题刻的历史和价值[J].四川文物,2014(1):44-53. 4、宋靖华,陈纲伦.保护题刻古迹 再现长江水文历史——长江白鹤梁题刻文物保护方案研究[J].南方建 筑,2002(3):21-23. 5、孙坷,胡燕.白鹤梁十年生死路[J].新西部(上),2003(6):13-18. 6、权凤.水文化的博物馆化保护研究——以白鹤梁水文化博物馆为例[J].西部皮革;西部皮革;西部皮 革,2017,39(2):184-184. 7、葛修润.国宝“白鹤梁”[J].中国三峡,2006(2):73-79.
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葛修润“无压容器”概念保护,2003年2月13日开始实施。
“当你有幸畅游长江,醉心于波光潋滟的涪陵江域时,别忘了,还有一块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江低静静地发出不甚炫
目然而却永不熄灭的光芒。”
——专题片《白鹤梁石刻大观》前言
3、利用与保护
3.2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涪陵白鹤梁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
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涪陵白鹤梁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1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我代表中国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叫温雨嫣,大家可以叫我小刘,我希望带给大家如春风般温暖的服务。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它自西向东延伸,与江流平行,呈14.5度的斜度向江心倾斜,常年伏没江中,只有每年冬春季之交,水位较低时才会部分露出水面。
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这就是名扬中外,被誉为世界水文奇观的“白鹤梁题刻”,1988年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常年受到江水浪潮冲刷,石梁形成了上中下三段,被誉为水下碑林的“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上。
据考察,石梁上刻有自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至当代,白鹤梁共有题刻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计三万字。
其中,有姓名可考者300余人,留下了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现代1200余年的史迹。
白鹤梁所记载的1200多年的枯水水文情况,忠实地记录了唐朝广德元年以来1200余年间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系统的反映了长江中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的规律,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白鹤梁题刻堪称“长江古代水文站”,可说是“世界水文资料的宝库”。
水利专家们据以上研究推算,得出长江枯水水位和洪水发生的周期,为长江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为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成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动工兴建,提供了确切可靠的科学依据,可见“白鹤梁题刻”科学价值之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

白鹤梁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白鹤梁景观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1988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1 名字由来白鹤梁,这个诗化的名字缘何而来,虽然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
相传,在北魏时,尔朱通微不愿与篡夺皇位的族兄尔朱荣合流,弃家学道,道成,号尔朱真人。
尔朱炼丹售市,至合州,价傲太守。
太守怒,将尔朱囚笼抛江。
竹笼不沉,却顺江而下,至涪州白鹤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渔人举网而得之。
尔朱时正酣睡,渔人久呼不应,击磬方苏,遂为至交。
渔人仍然轻舟布网,尔朱继续修真炼丹;晚则曲膝相对清谈,倦则抵足揽江入梦。
竹笛渔歌,铜磬经文,各得其趣,两情甚笃。
一日,尔朱取丹与白石渔人佐酒畅饮,醉后,乘白鹤化仙而去。
白鹤梁便以此得名。
2 地理位置在重庆境内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古巴国故都涪陵。
古时称为地处北纬29°43′,东经107°24′。
全长1600米,宽10到15米,自西向东延伸,呈一字形与江流平行。
水位标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
距长江南岸100米,东临长江与乌江的汇合处。
从唐至今逾1200余年的文字题刻170余段就镌刻于其上,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白鹤梁题刻。
3 历史沿革白鹤梁题刻始刻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现存题刻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
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1100多年,故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
涪陵白鹤梁题刻_元符庚辰涪翁来_考辨

山谷此时既得放还,本可买舟东下,但由于长江涨 水,故于是年七月二十一日从戎州出发,乘船前往青神 县探望其姑,到八月十一日才抵达青神,并大约在本年 十一月二十日左右才返回戎州。⑦此时江水已退, 并 “蒙恩已三命”,⑧于是山谷正式准备起程东归。又《黄 谱》元符三年条下有云:“今以先生有《书丹青引后》考 之,其书云:‘十二月癸卯,余时解舟发僰道。’又有《跋 所书梁甫吟后》‘ : 元符三年十二月癸卯,将发戎州,…… 是日天大寒,留滞追送之客廿许人在江浒。’”[5](卷二十七) 可见山谷起程东归在元符三年庚辰(1100年)十二月十 一日(癸卯)。至此,山谷谪居黔戎已近六年。
首先,钱氏引文杂糅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和祝穆 《方舆胜览》中的有关记载而引文不精。《方舆胜览》卷
六十一《涪州·堂楼·钩深堂》下原文为:“(钩深堂) 在北岩, 绍圣丁丑, 伊川谪居于涪, 即普静院辟堂传 《易》,阅再岁而成,元符庚辰徙夷陵,会太史黄公自涪移 戎,过其堂,因榜曰‘钩深堂’。”[11《] 舆地纪胜》卷一百 七十四《景物上·北岩》下原文为:“伊川先生来涪,元 符庚辰徙夷陵, 会太史黄公自涪移戎, 过其堂, 因榜曰 ‘钩深’。”[12]
二 公元一零九八年(即绍圣五年)六月宋哲宗始改元 “元符”。“庚辰”乃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时方法,可纪年, 亦可纪月和纪日。但笔者以为,若“元符庚辰涪翁来” 真为山谷所题,则“元符庚辰”只能是纪年即元符三年, 而绝非纪月和纪日,因为山谷几乎没有过以干支纪月之 先例,而“元符庚辰”若为纪日,则不但语焉不详,而且 不符合山谷题款纪时的惯例(详后)。 那么,山谷在“元符庚辰”年是否来过涪陵呢?为 了弄清楚这一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山谷在元符庚辰年 (尤其在白鹤梁最有可能露出水面的春冬季节)的主要 行迹按月份详列如下: 山谷《书韩愈〈送孟郊序〉赠张大同》云:“元符三 年正月丁酉晦,甥雅州张大同治任将归来,乞书。适余有 心腹之疾,……时涪翁自黔南迁于僰道三年矣。”[6](卷十)则 元符三年正月山谷在戎州。 《任谱》元符三年条下云:“是岁知命自戎归江南。 山谷《与范长老帖》云:‘知命留此两月,三月十三日解 舟去。’”山 谷 曾 有《赠知命弟离戎州》[ 8 ] ( 卷六) 等诗相 送。又山谷《书韩愈〈进学解〉后》云:“元符三年三 月丁亥戎州城南僦舍中,书罢,鸡欲栖矣。”[9](卷十一)则元 符三年三月山谷在戎州。 《黄谱》元符三年条下有云“ : 先生有题名云‘ : 太守刘 广之率宾僚来赏锁江荔枝,同来者廖琮致平、张宗道源、 徐确天隐、石谅信道、成节履中、文□少延禧、庆崇、□ □南玉。元符三年五月戊寅黄庭坚鲁直题。’”[5](卷二十七)又 云“ : 按家藏先生《书老杜诗真迹跋》云‘ : 元符三年五月 己卯,僰道尉汲南玉置酒荔枝阴中,同盘者廖致平、石信 道、成履中、史庆祟、张晦、杨中玉、黄鲁直。食罢,追 凉于安诏亭。’”[5](卷二十七)则元符三年五月山谷在戎州。 前面已有叙述,山谷本年从七月到十二月均在戎州、 青神,十二月十一日才开始起程东归并在江安过年。 从上面有关山谷在元符庚辰全年尤其是在这年春冬 时节的行迹的详细罗列来看,山谷根本没有在元符庚辰 年来涪陵,则山谷本年亦不可能在白鹤梁上题刻留字。 今观《山谷集》,亦有人未到某地而寄题诗文的情 况, 如《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诗》、《寄题莹中野
白鹤梁:“难产”的水下博物馆

蓄 水 时 间 压 短 工 期
2 0 年1 4 日,三峡水库成功实现 06 2 0 7 16 米蓄水 目标 , 白鹤梁沉 入水 下3 多米 5 O
生 ,1 年 或 数十 年就 有 一 次较 枯 发生 , O
员一旦遇到 困难 ,必须 在极 短时 间内找到 出 口。然而 ,保护体 内密密麻麻 的照 明、
摄 像 支 架 ,加 大 了潜 水 困 难 。 对 潜 水 员而
60 0年就有一次极枯 发生的结论。 江水每年枯盈不 同 ,但石鱼现 身 ,则
刻最为清晰。 不过 ,从视 窗看进去 ,还是要仔细寻 找 才能看见题 刻。在视 窗旁边 ,设有液晶 触摸屏 ,借助水下 2 个摄像头 ,可以把 白 8 鹤 梁题 刻 以任意 角度拉近观 赏 ,也 算是弥 补 了肉眼直 观无法看得仔细 的缺憾 。
涪 陵 博 物 馆 馆 长 黄 德 建 也 承 认 ,现 在
Th Sp cal e e i Sc e e h m
2 0 Y-f 0 3 ̄6),临近三峡 水库 1 5 蓄水前 夕 , 《 西部 》特别 出版 了一 本专号 《 峡 ,让 我再看你 ~ : P : 米 3 新 三 眼 ≯。其中 , {白鹤梁寸。 年生死路 》,报道 了白鹤梁保护方案 -改再 改的揪 , - - - - 过程。
1 尾 , 生动 记 载 了一 千 多 年 来 长 江 7个 枯 8 2
可能是水的作 用加之灯光照射 的缘故 。
游人看 到的 白鹤梁题 刻效果 ,与 自然状态 下 的观 看有很大差异 。但是 ,从保,已近似
保护体 内所有光源 ,均 来 自6 、1 O 排 5
白鹤 梁保 护方 案一 波三折 ,最 终以建一 个无压水 下博 物馆而尘埃 落定。今年 4 6 月2 日,这个耗 自 8 j 、年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 原址水下保 …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原址水下保护工程葛修润1,2,3(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030)(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 430071)(3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摘要Abstract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城北长江之中,因早年白鹤群集梁上而得名。
白鹤梁是一砂岩天然石梁,白鹤梁背脊标高约为138米,天然状态下它长年淹没在水中,仅在冬末长江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题刻记载了唐广德元年起1200余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资料,堪称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和世界罕见的“水下碑林”。
这些题刻每三~五年才会露出水面一次,白鹤梁题刻是三峡库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科学、历史和艺术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三峡库区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75米后,位于三峡水库库底的白鹤梁题刻将永远淹没在长江水下。
为保证水下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采用“无压容器”原理兴建,集成文物、水利、建筑、市政、航道、潜艇、特种设备等多专业、多学科的技术,实现了白鹤梁题刻的原址原样原环境保护和观赏。
保护工程由水下保护体、交通及参观廊道、地面陈列馆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8433m2,工程总投资1.9亿。
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于2003年2月13日开工建设。
2009年5月18日建成开馆,成为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余米处建立的遗址类水下博物馆,为水下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提供了成功的工程范例,也为我国伟大的三峡工程增添了光彩。
关键词:白鹤梁题刻;古代水文站;三峡工程;古文物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水下保护工程作者信息:葛修润,男,1934年生,毕业于前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水工结构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概况“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位于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水库区涪陵城北长江之中。
涪陵白鹤梁

涪陵白鹤梁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下午好!享用完重庆地方特色的风味餐后,今天我们下午将去到的是水下白鹤梁题刻。
游客朋友们,在游览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先介绍一下它基本概况,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区上游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长江江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它自西向东延伸,与江流平行,呈14.5度向江心倾斜,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每年12月到翌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后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徳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14尾,其中作为水文标志者3尾,计3万字。
题刻、图像断断续续记录了1200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上有黄庭坚、朱熹等历代文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还有浅浮雕、深浮雕、线雕、花边等,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其水下碑文之多,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水位上涨,白鹤梁题刻将永沉江底。
为了让后人能欣赏这一文物,同时也为了保护好这一文化瑰宝,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投入2亿元建设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该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
水下博物馆就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个保护壳体,该保护壳体工程设计名为“穹顶”,位于题刻的正上方,呈椭圆形将整个题刻平面覆盖。
大家可以选择三种方式参观白鹤梁,首先,我们可以下到带有参观窗的水下通道,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其次,大家也可以在陈列馆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通过电脑屏幕,从不同角度近距离观赏白鹤梁;同时,少数专业人士,还可以通过潜水的方式参观白鹤梁。
中国白鹤梁 长江上的千年水文奇迹

CULTURAL GEOGRAPHY86D iscovery地理发现文 谢祥林 图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登临意视觉工坊 无远虑亦无近忧 YUMO_ Stefan Brencik 李夏A Historic Hydrological Wonder in the YangtzeBaiheliang Reef长江上的千年水文奇迹中国白鹤梁环球人文地理87早在1988年,白鹤梁便成为长江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盛赞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目前,白鹤梁的申遗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果成功,它将成为全世界首个水文记录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长江中上游的重庆市涪陵区,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水文遗址,已在滔滔江水中沉浮、隐现了数千年。
它就是白鹤梁。
白鹤梁古称“巴子梁”,是一道长约1600米、平均宽15米的天然石梁,因长江水的冲刷分割,被分为了上、中、下三段。
在白鹤梁上,记载了从唐朝广德元年(763年)以来,后世历代题刻的诗文和各种图形石雕,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文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
据确切考证,白鹤梁上现存的题刻共有170余则,包括12000余字、18尾石鱼、2尊观音、1只白鹤,其中涉及枯水水文价值的题刻有85则,是全世界唯一一处以石鱼为“水标”,并进行观测记录的古代水文站。
相比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记录,早了1100多年。
千余年来,白鹤梁历经长江水冲刷,涨水隐没、枯水显露,是重庆涪陵名传天下的奇景,直到1994年现代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启动施建,长江水位随之上涨后,白鹤梁才隐入近40米深的水下。
2001年,为了保护白鹤梁这一古老的长江水文遗址,国家组织两院院士、专家及众多学者展开研究,最终CULTURAL GEOGRAPHY88左页大图,为陈列馆的墙壁上展出的老照片,它们记录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修建历程;右页一图为石鱼的复制品,二图为“白鹤梁”三字的题刻拓片,三图是一幅绘画,展示了涪陵当地“乘白鹤得道升天”的古老传说。
涪陵白鹤梁介绍

11、涪陵白鹤梁①必讲内容:地理位置;景点构成;水文题刻的主要内容与科学价值;水下博物馆的主体构成及其运用的主要科学原理;文化题刻的主要内容。
②针对景点特色着重讲解“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概要;文物价值、艺术价值、考古价值;水下博物馆概要等。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涪陵白鹤梁,我是你们的景区导游小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张会热诚为大家服务,给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旅程。
在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有一座古巴国的故都--涪陵,在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有一道长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鹤群居梁上,展翅嬉戏、引颈高歌,白鹤梁由此得名。
在这其貌不扬的地面建筑之下,正掩藏着白鹤梁一段惊世骇俗、耐人寻味的前世今生。
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去探寻这白鹤梁的前尘风华。
有人说白鹤梁这个名字的由来与一个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
相传,在北魏时,尔朱通微不愿与篡夺皇位的族兄尔朱荣合流,弃家学道,道成,号尔朱真人。
尔朱炼丹售市,至合州(今合川),价傲太守。
太守怒,将尔朱囚笼抛江。
竹笼不沉,却顺江而下,至涪州白鹤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渔人举网而得之。
尔朱时正酣睡,渔人久呼不应,击磬方苏,遂为至交。
渔人仍然轻舟布网,尔朱继续修真炼丹;晚则曲膝相对清谈,倦则抵足揽江入梦。
竹笛渔歌,铜磬经文,各得其趣,两情甚笃。
一日,尔朱取丹与白石渔人佐酒畅饮,醉后,乘白鹤化仙而去。
白鹤梁便以此得名。
白鹤梁大部分时间都沉淀在江水之中,只有在冬春交替之际,长江进入枯水期,咋们的白鹤梁才会水落石出,露出真容。
但是出水时间一般不过二十天,有时仅仅几天而已。
白鹤梁之所以被称为奇观,是因为它有重要的科学和文化价值,至今为止,仍保留着许多历代的石刻,其中不乏历代大书法家,大文学家的真迹。
因此,白鹤梁有“水下碑林”之誉,这些石刻当中最出名的得算唐代的所见鱼和清代的双鲤鱼。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楼序厅,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白鹤梁最大的一尾石鱼,它雕刻于清代,长3.1米,重达3.5吨。
涪陵白鹤梁题刻_元符庚辰涪翁来_考辨

关键词:黄庭坚;白鹤梁题刻“; 元符庚辰涪翁来”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86(2006)05-0062-04 作者简介:李金荣(1964- ),男,重庆丰都人,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重庆涪陵 408003)。
重庆涪陵白鹤梁题刻群不但以其“世界第一古代 水文站”的科学价值闻名于世,而且还以其作为“水下 碑林”的高超艺术价值和深远历史价值而享誉中外。而 今,涪陵白鹤梁题刻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 建成世界上首例“无压力容器”水下博物馆。
元符三年庚辰(1100 年)正月十二宋哲宗卒,正月 十三宋徽宗即位,元祐旧臣官复原职。五月,黄庭坚“复 宣义郎,除鄂州在城盐税。并还所夺勋赐。”[7](卷二十)
山谷此时既得放还,本可买舟东下,但由于长江涨 水,故于是年七月二十一日从戎州出发,乘船前往青神 县探望其姑,到八月十一日才抵达青神,并大约在本年 十一月二十日左右才返回戎州。⑦此时江水已退, 并 “蒙恩已三命”,⑧于是山谷正式准备起程东归。又《黄 谱》元符三年条下有云:“今以先生有《书丹青引后》考 之,其书云:‘十二月癸卯,余时解舟发僰道。’又有《跋 所书梁甫吟后》‘ : 元符三年十二月癸卯,将发戎州,…… 是日天大寒,留滞追送之客廿许人在江浒。’”[5](卷二十七) 可见山谷起程东归在元符三年庚辰(1100年)十二月十 一日(癸卯)。至此,山谷谪居黔戎已近六年。
我的家乡——涪陵

我的家乡——涪陵
我爱涪陵
涪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图
我爱涪陵
涪陵的自然风光
水下碑林——白鹤梁 周易园 荔枝园景区 北岩题刻 大木花谷
我爱涪陵
改革开放以来,涪陵的面貌日新月异,变化真大!你看 --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滨江路从东到 西,还有望州公园、森林公园,现在还在修建白鹤公园,还 有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还有各种各样的超市商都,如: 南门山重庆百货商都、高笋塘新世纪涪陵商都、依碟. 各式各样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涪陵夜景也是一绝!每当夜幕降临,涪陵华灯初 上,灯火辉煌,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霓虹灯,拱形灯,广 告灯,争相辉印,万紫千红.与乌江二桥、长江三桥的灯光 交织在一起,简直就像仙境一般.灯光如同颗颗璀璨的明 珠,把涪陵装扮得如同天上的琼楼玉宇,分外妖娆. 再看看我们周围的男女老少身穿各色衣裳,休闲购物, 散步聊天,玩耍嬉戏,每个人都挂着幸福的微笑. 我爱您,我的家乡,祝愿我的家乡的明天越变越美丽,家乡 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我爱涪陵
我爱涪陵
水下碑林——白鹤梁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 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 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 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 唯一古代水文站”。是一 块长约1600米,宽15米 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 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 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 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 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白鹤梁”。
白鹤梁说明文

白鹤梁说明文大家知道有哪些是写关于白鹤梁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白鹤洞的说明文作文,仅供参考。
作文篇一:今年,一个酷暑炎热的夏天,我和妈妈来到了重庆涪陵,这是一个江边的城市.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水下博物馆吗?我来给你们介绍吧!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三峡蓄水每年冬末春初是才露出水面.来吧!跟我一起进去瞧一瞧吧!一进大厅,一阵阵清凉的风向我走来,真凉快!接下来,一个保安叔叔让我们上2楼展厅里去,刚到展厅,一个个名胜古迹映入在我们的眼帘,跟随着解说员,我们静听了白鹤梁的故事,石板上每一个雕刻都有它们神奇的传说.我最感兴趣的是“石板鱼”,因为我们如果不仔细地观察它的话会看见它只有两条鱼,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就会有三条鱼,第三条鱼就在那两条鱼中间,但是那条鱼非常模糊,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个脑袋.在我们展厅看完过后,又跟随着解说员一起乘坐直下江底的电梯,在坐电梯之前,每个人多需要进行安检.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么长的电梯,它有90米长,因为它在江底运行,所以比其他电梯缓慢,从上面到江面需要4分钟才能到达江底.一下电梯,走廊里有点像船舱一样.在江底可以清澈地看见水里的每一块石板,妈妈告诉我:“江里的水都是经过机器净化过的,所以水才这么清澈.”作文篇二:白鹤梁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西侧的一段天然石梁,长1600米、宽15米左右,以15度斜角倾向江心北岸。
从唐朝以来,沿岸群众在这里记录汛期水位,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刻赋,留下了大量的水文题刻,保存了长江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和水文价值,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
我曾经在这里看到,自西向东伸展的石梁上,题刻分东西两段,它们依形就势,体量各异,大者两米见方,小者长宽不足盈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