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
一、产业发展重点
依托相对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加工转化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等。

主要包括:能源工业、矿电联营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加工业、丝麻纺织加工业、天然气化工及盐气化工、建材工业、林浆纸产业、现代装备制造、环保产业及机械加工业等九大特色工业产业;优质柑橘、优质草食牲畜、优质榨菜、现代中药材、优质烟叶、优质油菜、优质水产、优质香料产业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新三峡为世界级内河旅游精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三峡库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现代内河航运业和现代物流业,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大力推动劳务输出、形成劳务经济、劳务产业等。

(一)加快培植三峡库区九大特色工业产业三峡库区主城区及江津、渝北、巴南、长寿等原有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要继续加快发展,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辐射带动三峡库区产业。

重点发展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环保产业,择优发展光电、生物医药、软件等产业,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和三峡库区工业增长极。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突出抓好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加工转化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培育九大特色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与西部同步实现工业化。

1、能源工业。

利用三峡库区较为丰富的水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和核工业基础,结合三峡库区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能源工业。

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大中型水电、大型火电、天然气发电、核电、农村小水电。

2010年前开工建设彭水电站等7个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珞璜电厂三期等7个大型火电站。

远期规划建设重庆(忠县)天然气发电厂、长江重庆朱杨溪水利枢纽工程和重庆(涪陵)核电厂。

实施22个区县农村小水电工程。

2、矿电联营产业。

发挥三峡库区丰富的铝土矿、锰矿等矿资源优势和便利的能源,矿电联营,发展下游加工产品。

重点新建30万吨/年氧化铝,扩建1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做大做强铝产业链。

3、绿色食品加工业。

利用三峡库区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开发绿色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和有机食品。

重点支持汇源集团在万州实施50万吨柑橘果汁加工,三峡建设集团在忠县和长寿实施50万吨柑橘果汁加工,澳门恒河果业在江津和长寿实施40万吨鲜销商品化处理生产线项目,新加坡复发中记集团在奉节实施脐橙鲜销,争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尤其是东欧、东南亚市场。

4、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加工业。

充分利用三峡库区中药资源及重庆医药技术开发实力,依托太极集团、三牧集团和华立控股等一批制药企业,按GMP规范要求,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

加快涪陵太极工业园区建设,建成国内大型综合医药产品加工基地。

以万州三峡牧业集团为依托,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兽药加工基地。

以华立控股公司为依托,建成西部最大的青蒿素加工基地。

支持华鼎药业与国际知名药商葛兰素的国际合作,在巴南区中坝岛建设“生物药城”。

5、丝麻纺织加工业。

利用三峡库区较丰富的苎麻、桑蚕资源,大力发展麻纺、丝绸及服装加工业,形成纺织、染整、服装一条龙的加工产业链。

重点发展亚麻加工、高档纺织面料、丝绸服装。

实施涪陵1万锭亚麻纺,500万米/年工业装饰用布,及万州700万米/年高档纺织面料,云阳600万米/年丝绸、30万套/年茧丝绸服装一体化项目,以及江津丝绸印染项目。

6、天然气化工及盐气化工。

充分利用三峡库区丰富的天然气和岩盐资源,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大型化工装置,开发生产基础化学原料及中间体,提高加工深度,发展精细化工,拓展产品链,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系列产品,培育一批重点化工企业。

重点建设长寿天然气化工基地、万州盐气化工基地和涪陵化肥工业基地。

7、建材工业。

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等环保型建筑材料业、高档陶瓷制品业。

重点支持忠县、长寿、万州发挥资源优势,分别新建2500吨/日、2000吨/日、3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鼓励腾辉水泥公司在三峡库区进一步扩张做强水泥产业。

新建涪陵年产微晶玻璃板材250 万平方米,江津高档卫生陶瓷120万件/年生产线项目。

把建材业发展成为三峡库区新的增长点。

8、林浆纸产业。

在符合生态与环保的要求下,结合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300万亩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50万吨浆纸厂,发展优质印刷纸、牛皮卡纸、牛皮箱板纸等纸制品,形成西部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林浆纸产业基地。

9、现代装备制造业及环保产业。

充分发挥重庆老工业基地在制造技术、装备水平、科技力量等方面的优势,搞好三峡库区工业与主城区大工业的协作配套。

加强与主城区企业的联系,利用优惠政策,支持引导主城区产业和企业向三峡库区转移。

1小时车程内的渝北、巴南区、江津市、长寿区及基础较好、人才相对优势的涪陵、万州要成为主城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重点支持主城区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向库区转移,以及具有相对优势的输变电、数控机床、通用汽油机、仪器仪表、环保成套设备等的发展。

抓好特色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建设,使之成为三峡库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择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区县传统工业,发展特色生物资源增值转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二)加快培植三峡库区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利用三峡库区立地条件,围绕全市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的实施,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努力形成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1、优质柑橘产业。

三峡库区柑橘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全国发展柑橘的生态最适宜区。

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鲜食加工并举、三大片布局的思路,建设奉节、巫山片区鲜食脐橙基地;江津及周边片区鲜食为主、兼顾加工类柑橘生产基地;以忠县、万州区、长寿为中心的加工类柑橘生产基地,辐射丰都、开县、垫江、梁平、涪陵等区县。

力争使三峡库区集中连片、标准化的优质柑橘种植规模达到83万亩(其中改建17万亩,新建66万亩),年产鲜果150万吨。

长寿、垫江、梁平等区县依据资源特色发展柚子等特色水果。

2、优质草食牲畜产业。

充分发挥三峡库区草山草坡多的优势,结合国家岩溶地区草业及天然草原建设项目的实施,重点建设优质畜牧产业基地。

以石柱、丰都、彭水、城口、黔江等区县为重点发展优质肉牛生产基地。

以开县、云阳、奉节、万州、巫溪、巫山、武隆、酉阳为重点发展优质山羊和肉羊生产基地。

以石柱、奉节为重点发展长毛兔生产加工
基地。

积极培育一批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养殖大户。

形成年出栏肉牛40万头、奶牛10万头、肉羊250 万只、兔1000万只的生产规模。

3、优质榨菜产业。

依托涪陵榨菜、万州鱼泉榨菜两大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

栽培面积达到100万亩。

4、现代中药材产业。

以大巴山、武陵山为重点,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乡镇100个,全面推行GAP标准,建设黄连、青蒿、党参、西洋参、贝母、杜仲、丹皮等名贵药材和道地药材生产基地150万亩。

5、优质烟叶产业。

充分发挥渝东南及渝东地区的优质烟叶生产优势,不断提高烟叶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

稳定发展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6、优质油菜产业。

在巫溪、巫山、开县、长寿、垫江、梁平等适宜区县,推广优质黄籽油菜100万亩。

7、优质水产产业。

在保证三峡库区水体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养殖非投饵类名特优新水产品,培植优良鱼类区系,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档次。

以长寿、万州、涪陵三大基地为重点,力争2010年建成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20万亩。

8、优质香料产业。

发挥三峡库区适宜天然香料植物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三峡库区12个区县建设花椒、香桂、百千层等香料种植基地100万亩。

在重点发展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适度发展苎麻、蚕桑、花卉、笋竹、精细蔬菜等名优农产品。

实施农业社会服务化七大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包括: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原种场、种子生产基地、加工中心、引种展示中心、转基因检测中心,建立市级猪、牛、羊、鸡、良种繁育中心并完善良繁体系,建设10个名优鱼类繁育基地;动植物保护体系,建立无农药残留生产示范区10万亩,建成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农业
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成1个市级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平台、22个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系统、300个重点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新建、扩建和完善1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20个专业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3个质量安全检测中心、3个地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分中心、19个检测站;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立2个农业科研中试基地、1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心、1个国家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农业职业技能、知识培训中心,完善农业教育基础设施及培训设施;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建立20万亩无公害示范工程、10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体系,完善我市农牧渔业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每个产业都由几个相对集中的基地支撑的发展格局。

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创汇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其带动能力。

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到2010年,基地建设规模达到800万亩,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到1200多个,产品年销售收入180亿元,带动农户达到300万户。

(三)打造新三峡为世界级内河旅游精品三峡蓄水成库后,“高峡平湖”独特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了三峡旅游产品;水面变宽使两岸景点与江岸距离缩短,干流拓宽,三峡腹地的可进入性、游船吨位和通航里程增加。

抓住三峡工程蓄水成库的历史机遇,依托三峡库区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塑造“高峡平湖、三峡腹地”主题形象,把长江三峡打造成世界级内河游船观光旅游精品,使之成为集生态效益、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渡假于一体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发展旅游经济,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三峡库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区(点)的质量标准,巩固、强化巫山小三峡、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忠县石宝寨、丰都名山、武隆仙女山、江津四面山等现有知名景区的精品建设。

加快旅游码头及连接旅游景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景点环境综合整治及周边绿化、美化,搞好旅游生态保护,加快三峡库区景区、景点全面提档升级。

2、加快旅游新品的培育和开发。

实施以游船、水体、岛屿为重点的三峡库区水面开发,以及沿支流、交通线和依托重要旅游资源为载体的三峡库区腹地旅游资源的延伸开发。


点培育、开发小小三峡、神女峰及神女溪,天坑地缝,神龙源、红池坝南方高山草场,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鹤梁,青龙瀑布、铁峰山森林公园,长寿湖,大巴山,双桂堂,小南海以及以芙蓉江为主的乌江画廊等旅游新品,结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出一批特色突出、个性鲜明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猎奇探秘等旅游新品,增强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后劲。

3、构建全新旅游线路,促进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和区际旅游联动发展。

在继续巩固长江三峡旅游“国线精品”地位的同时,加快培育成熟“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万州—开县—巫溪—巫山—奉节—云阳—万州环线,乌江画廊及民族风情等新的旅游线路组合;推进以渝川藏、渝鄂陕、渝湘黔、渝川黔为重点的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拉长三峡旅游产业链,增强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4、特色旅游商品加开发。

利用三峡库区丰富的地方名优土特产品、中药材、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反映当地民风民俗的地方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商品。

突出开发丰都“神曲”文化、奉节三国文化、巫山神女文化、巫溪古生物化石、城口漆器、梁平竹编、武隆豆干、酉阳西南卡普等具有三峡库区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5、加快建立协调规范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吸引和鼓励民营企业以及个体私营企业开发旅游资源,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市场主体。

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境外客商到三峡库区投资开发旅游业。

(四)发展现代内河航运业,构建长江上游物流中心
1、加快发展现代内河航运行。

三峡成库以后,航道条件大为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要充分利用三峡成库、长江水位升高、航运条件改善的新优势,加快三峡库区港口、码头建设,发展现代内河航运业,与高速公路、铁路等进行多形式联运,形成西部地区的东向出海大通道。

把现代内河航运业发展成为三峡库区重要的产业。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纽带作用,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加快物流发展。

2、构建长江上游物流中心。

在主要交通干线节点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在万州、涪陵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培植一批大型物流企业。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把万州、涪陵、黔江、开县、江津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

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建设超市、批发市场和各类专业商业网点,建设以综合性生活服务为主的社区商业网络,建设面向农村市场的小城镇商业群,发展省际边界贸易市场。

(五)发展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
积极开发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构建以街道和移民新城为依托、居委会为基本单元的社区服务网络,抓好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

开发面对居民家庭和个人的家政服务岗位以及托幼托老、配送快递、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

开发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商品递送、健身娱乐、老年生活照料、社区治安等社会化服务岗位。

依托万州、涪陵、黔江等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金融保险业,增强地区性资金聚集和辐射力。

发展咨询、会计、审计、法律、广告设计、代理等中介服务业,积极推广企业信息管理、网络商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促进企业信息化。

结合移民迁建,发展房地产业。

(六)大力推动劳务输出,增加农村移民收入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后靠安置,人地矛盾突出,加上退耕还林生态建设需要,必须转移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三峡库区劳务输出工作,形成劳务经济、劳务产业。

扩大对口支援范畴,在继续抓好对口支援项目、资金的同时,做好对口支援劳务输出。

争取对口支援省市每年为三峡库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将劳务输出作为对口支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到2010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0万人以上。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建立健全稳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包括农村移民在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做好进城农民的服务和管理。

创造有利于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

取消一切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条件。

各行业各工种要求的技术资格、健
康条件等,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

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依法查处不履行劳动合同和侵害农民工人身权利的行为。

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应由居住地政府安排到就近公办中小学就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接受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尽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产业发展布局
(一)产业总体布局。

遵循产业布局的规律,结合三峡库区实际,形成“引导和扶持具有相对优势的特色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两条主轴线为骨架,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载体”的产业布局格局。

沿长江黄金水道、沿渝怀铁路两条主轴线向外展开,以沿江沿线城市和中小城镇为点,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点轴开发。

建设以万州、涪陵为中心的两大城镇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二)发展六大特色板块经济。

巫山、奉节、巫溪、城口板块,突出发展“金三角”旅游及旅游小商品生产、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煤电能源,以及优质草食牲畜等生态农业;万州、云阳、开县板块,重点发展盐气化工、现代物流、食品加工业等产业;梁平、垫江、忠县、丰都板块,重点发展燃气发电,以柚子、柑橘为重点的特色水果、食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业;长寿、涪陵板块,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现代中药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巴南、渝北、江津板块,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建材业、现代城郊农业;武隆、彭水、石柱、黔江、酉阳、秀山板块,重点发展水力发电、矿电联营、中药材、草食牲畜、林浆纸产业、民俗生态旅游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